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景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SS,TM和ETM+三期遥感影像,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结合地形图、植被图和外业调查资料,选取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定量分析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1972-2000年的景观格局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荒漠植被一直是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的景观基质;28年间,耕地面积增加了9.62%,荒漠面积减少了11.75%,居民地面积增加了0.15%,河漫滩林地和湿地类型面积分别减少了0.44%和1.06%;景观格局分析表明,整个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斑块数增加了,平均斑块面积减少了,与1972年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景观相比,2000年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景观变得零散、破碎.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分维数的增加,揭示了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景观斑块形状呈复杂化趋势;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增加,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景观类型异质性程度减弱,各景观类型分布趋于均匀化;从不同时期各类型转移概率矩阵看,河漫滩林地是28年间保持率最低的景观类型,主要转化方向是草地,其次是耕地,转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牲畜数目增加、林牧政策及引水截流等.  相似文献   

2.
梁晖 《福建林业》2023,(4):21-25
基于永泰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选取景观指数分析研究永泰县森林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景观面积为184433.02 hm2,占总面积的82.72%,其中乔木林地在林地景观类型中占明显优势,占林地景观面积的84.27%。(2)乔木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破碎度最小;竹林地和宜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破碎度最大;乔木林地和竹林地斑块形状复杂,迹地的斑块形状简单;各类林地景观的聚集度高,均在90%以上。(3)研究区多由大的景观斑块构成,林地景观破碎程度较高,多样性较高,但林地景观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3.
运用景观空间数据分析软件计算相关景观指数,通过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景观格局总体情况、斑块面积、周长、总数、分维数、破碎化、均匀度及多样性指数等分析,探讨保护区内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为保护区主要森林景观;景观要素的斑块面积、周长、数量差异极大;亚乔林及低矮阔叶乔木林景观宽块形状最复杂,且破碎化程度较高,针阔混交林景观斑块形状同样较复杂,但破碎化程度低,且成因不同;保护区总体景观多样性程度较低,景观类型分布不均匀,景观异质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①斑块特征指数分析表明:各景观类型的密度、分维数指数都较小,植被景观的深展指数都不高,扩散比较均匀,没有极端复杂的形状产生,植被景观在演替系列中还没有普遍达到演替的顶级,斑块之间自相似程度较高。②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总体多样性程度高。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的结果所包含的意义一致,这种一致性充分说明了各植被景观类型分布均匀,各景观类型地位相差较小。③空间构型指数分析表明:保护区的斑块密度为1.001,即1 km2上有1.001个斑块。这说明斑块数目较少。各景观类型分布也较均匀。保护区景观破碎度指数为0.007,这表明该区植被景观在研究期内所表现的生境破碎化程度是很低的。每一植被景观类型破碎度指数最高的是灌丛和灌草丛景观,其次为栲林景观,其余的破碎度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内部生境破碎化指数以灌丛和灌草丛景观、栲林景观为最低,它们的单独斑块面积较大,故破碎化指数较低。其它景观类型的破碎化指数相差不大,这与植被顺向演替是相关的。景观分离度指数的排序结果与斑块密度的排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森林植被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5500森林类型图为信息源,以ViewGIS软件为手段,对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森林植被景观类型斑块的大小、形状、空间特征以及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场的森林景观分为15种森林类型,总面积约为3529841.093m2,共有斑块数90个,森林斑块平均面积较小,且以马尾松人工林、樟树人工林、次生常绿阔叶林等为优势类型;各森林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较小,说明各森林景观类型的形状偏向于圆形或正方形,其斑块的边界率都较低;不同森林景观类型分维数变化较小,整个林场森林景观斑块数破碎化指数为0.0322,其中樟树人工林、次生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油茶林的破碎化指数较大.  相似文献   

6.
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RCGIS9和FRAGSTAT3.3软件支持下选取以下森林景观格局指标:斑块面积、面积百分率、斑块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平均最近距离、面积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优势度等来描述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等戛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和中山湿地常绿阔叶林景观在总体景观中处于主导地位.农地、经济林景观破碎化严重,受人为影响大.等戛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高,景观要素类型较丰富,物种的多样性受到较好的保护.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别较大,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景观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林业资源管理》2017,(5):108-113
根据收集的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的相关图片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及其高德图片和Arc GIS软件,结合实地调查,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斑块特征指数等指标,对其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总面积为200.04hm2,草地和湖泊是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类型,其面积为123.52hm2和26.31hm2,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分别为61.75%和13.15%;斑块数量(NP)和斑块密度(PD)所反映的湿地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基本一致,其中道路(NP=85个、PD=42.49个/100hm2)和草地(NP=48个、PD=24.00个/100hm2)破碎化程度较高;湿地公园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MSI)和平均斑块分维数(MPFD)的结果显示,河流(MPFD=1.43,MSI=12.21)的斑块形状较为复杂,灌丛(MPFD=1.07,MSI=1.50)的斑块形状最规则;湿地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为1.31,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值为0.63,说明研究区域景观水平多样性相对较高,但斑块空间分布不均匀,优势斑块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木兰林管局八英庄林场拐磨沟流域森林景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5,(6):104-110
以木兰林管局八英庄林场拐磨沟流域的林相图、遥感影像及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Arc GIS10.0进行图形及数据处理分析。一级景观分类中,总斑块数为8个斑块,景观总面积为342.76 hm2,其中有林地占景观总面积比例最大;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最大的为未成林地,较小的是裸沙滩;斑块密度最大的为有林地,最小的是未成林地和裸沙滩;破碎度最大的是裸沙滩,最小的为有林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57,最大多样性指数为0.92,相差较大,均匀度为0.62,一级景观分类斑块分布较不平衡。二级景观分类中,斑块总数合计为19块,其中在有林地中,占总景观面积最大的为落叶松林;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较大的为桦树林,较小小的为山杨林;斑块密度最大的为落叶松林,最小的为山杨林;破碎度最大的为山杏林,最小的为桦树林;二级景观分类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79,最大多样性指数为0.89,两者相差不大,而且均匀度为0.89接近1,因此该流域二级景观分类斑块分布比较平衡。  相似文献   

9.
以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2000—2018年景观格局数量动态的面积、转移及速度特征。从斑块类型尺度与景观尺度2个层面选取景观指数分析流域近18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并在流域尺度上沿城市—林区梯度线分析沿线景观格局指数的梯度分布,基于数量统计模型对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向其余地类支出面积,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向其余地类吸收面积,不同地类土地转移、变化速度情况不同。不同景观类型的格局动态不同,流域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连通性下降、景观规则度下降、景观核心面积下降,不同景观指数的梯度分布特征不同。自然驱动因子、社会驱动因子对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均具有驱动作用,文峪河流域的景观动态在过去18年间经历了快速、复杂的变化,社会经济驱动因子是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量,经济与人口发展、产业结构及工业化进程是文峪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10.
南部县升钟水库库区景观格局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3S”技术,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分别从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两个方面对南部县升钟水库库区景观格局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耕地(旱地、水田)控制着整个景观类型,呈现出林地与耕地交错的结构特征。该区域的景观类型丰富,多样性程度高。但是斑块数量多,破碎化程度高,而且景观类型的形状不规则,复杂程度高。林地作为研究区的基质,其面积偏小,并且受到较大程度的人为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