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水鱼对脂肪的需求及脂肪源替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脂肪是海水鱼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重要的储能物质,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对体内脂溶性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饲料中的脂肪不仅保证了海水鱼对能量的需求,也为鱼类提供了生长发育必需的脂肪酸;饲料中适当提高脂肪水平还可以节约蛋白质。因此,脂肪在鱼类营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水鱼的脂肪源以鱼油最佳,伴随着近几年全球鱼油资源的紧缺,探寻饲料中适宜脂肪添加量及替代鱼油的合适脂肪源成为  相似文献   

2.
脂肪氧化酸败是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影响脂肪氧化酸败的温度、氧气等因素的研究,以及对脂肪氧化酸败测定指标的评价,确定脂肪酸败的主要测定指标为酸价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并通过不同抗氧化剂复配和筛选,确定最佳复合抗氧剂组合为茶多酚与迷迭香添加比例为3:1时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正>鱼类食品含有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尼克酸及钙、磷、铁等矿物元素,还有丰富的亚油酸、亚麻酸与一定量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它们是构成人脑极为重要的营养素,被誉为"能使人聪明的食品"。因此,鱼类的加工品在近些年深受大众的"追捧"。我们研究的鱼肉松就是鱼类加工品的一种,它是由鱼类的肌纤维制成的金黄色绒毛状的调味干制品,  相似文献   

4.
鲻鱼,具有广盐性、食物链短、生长迅速、营养丰富等优点,且广泛分布于我国沿岸水域。全球鲻科鱼类有281种,分类学上有充分依据的仅77种;我国沿岸有20种。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沿海滩涂、沼泽、咸淡水池塘及内陆咸水湖等,均可养殖鲻科鱼类,提供大量动物蛋白质,因而将鲻鱼推荐为世界三大养殖鱼类之一。鲻色的营养价值,每百克含蛋白质21.9克,脂肪4.3克;比去查含蛋白质高6.2克,脂肪高3.7克.是肉味可口的食品。在历三月上旬至四月中旬是鲻自昌发季节,不误渔时地进行张捕,利用闲置的上塘养殖,大有可为。现将塘养鲻鱼的技术,介…  相似文献   

5.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水产品在人类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占人类食用动物蛋白的20%。水产品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营养平衡好的优点而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已成为风靡全球的健康食品。水产品中的鱼类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即使是多脂鱼类其脂肪也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病有较好疗效,采用鱼脂生产的保健食品深海鱼油深受广大中老年消费者喜爱。贝类的肉体部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和吸收,是优良的水产品。水产品中的虾蟹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青睐。藻类食品因含  相似文献   

6.
鱼类食品是极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物,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素,鱼体中都有,尤其是脂肪中含有很多对大脑发育有着密切关系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DHA(廿二碳六烯酸)和EPA(廿碳五烯酸),是很重要的营养保健物质和维持、加强大脑功能所不可少的益智物质。随着我国广大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  相似文献   

7.
鳗鲡肌肉生化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测定了江河成鳗肌肉生化成分正常值,脂肪含量高达18.3%,是一种多脂肪鱼类.  相似文献   

8.
饲料脂肪及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是鱼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文探讨了在饲料中添加脂肪对鱼类蛋白利用、摄食行为、免疫功能、脂肪肝形成的影响以及鱼类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幼鳜对蛋白质日需要量及投饵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婷婷  徐跑 《水产学报》1988,12(1):63-66
蛋白质和脂肪等是鱼类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尤其蛋白质极为重要。研究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不仅可满足鱼类的需要、加速鱼类的生长,而且可提高鱼类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国内外通常采用蛋白质梯度法测定鱼类的蛋白质需要量,但该法仅适用于摄食人工饵料的鱼类。鳜鱼终身以活鱼虾为饵料,所以蛋白质梯度法不适于测定鳜鱼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为此,我们采用分阶段饲养法,即在幼鳜不同生长阶段定量地投喂其适口饵料,以幼鳜个体增重、饵料系数和蛋白质利用率计算出幼鳜对蛋白质的日需要量及投饵率。  相似文献   

10.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能为鱼类的生长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1],还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减少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等[2]。饲料脂肪水平影响鱼类肌肉等组织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因此,查明并掌握鱼类脂肪需求量及代谢规律有利于指导鱼类饲料生产,达到节约蛋白质的目的。笔者主要从生长、组织形态、消化和吸收、脂肪酸组成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分析综述了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淡水虾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也是鱼类、鸟类等动物的天然饵料。一些吸虫以虾类为中间宿主。寄生在虾体内的吸虫囊蚴,能够在鱼类、两栖类、鸟类及人体内寄生。因此,研究寄生于虾体内的吸虫,可为生物学研究、人民保健卫生及鱼病防治等工作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夏宇 《水产科技》1994,(4):25-26
气相色谱(GC)是测定鱼类脂肪W-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常用方法,一般是先将生物样本中的脂肪提取并甲酯化,然后用GC法测定。但是,海产油脂的脂肪酸种类很多,极其复杂,需要在最佳色谱条件下加以区分以免谱峰重叠。在甲酯化过程中,随着甲酯产物的形成还会带来另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脂肪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在水产饲料中是重要的脂肪供给源,添加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鱼类的生长,长,最佳比例为4%-7%,亚麻酸是第一限制性脂肪,鱼油、豆油是较好的脂肪品种。  相似文献   

14.
鱼品的脂肪氧化是冷藏鱼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鱼肉脂肪中含有较多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比其他肉类更容易发生氧化酸败,产生哈喇味。因此根据鱼类脂肪含量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冷藏管理的重要环节。一、鱼类脂肪构成的特征脂肪是甘油与脂肪酸形成的酯,又称真脂或中性脂肪。其他类似脂肪的物质,称之类脂,主要是磷脂、固醇和蜡等。  相似文献   

15.
谢林荣 《水产养殖》2011,32(12):15-16
暗纹东方鲀俗称河豚,是海江洄游习性的底栖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每百克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8.7g,比黄鱼、草鱼等经济质量高,而脂肪含量仅0.26g,是鱼类中脂肪含量最低的一种。我国虽有禁止销售河豚的规定,但我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民自古就有食用河豚的习惯。随着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河豚鱼繁殖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队伍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草鱼生长及其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成永旭,王联合,陈居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453200)脂肪在鱼类营养中除作为能源物质外,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亦有重要影响,因此,饲料中脂肪含量或脂肪质量都可能影响鱼的生长。本试验在饲料中...  相似文献   

17.
鱼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季节变化是鱼类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与洄游、性腺发育、繁殖力、体长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反映了鱼类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变化过程.本文根据国内外对鱼类脂肪、蛋白质含量的研究资料,初步阐述了脂肪、蛋白质含量在鱼类洄游、性腺发育、繁殖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及机理,指出了研究鱼类能量学对于更好了解鱼类的生物学特征、鱼产品加工业以及制订渔业管理措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鱼类对营养要求的特性 鱼类同陆上动物一样,需要摄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类以满足能量的要求,但最主要的是为了维持其生命活动。鱼类的能源主要是脂肪,以糖原为能源的少。除了脂肪以外,相当部分的蛋白质也被用作能源。鱼用饲料的蛋白含量高达40~45%,  相似文献   

19.
南极冰鱼,又称南极虾鱼,是生长在深海零度以下无污染的鱼类,它以南极虾为食,拒食杂物。体内含有丰富的鱼脂肪DHA、EPA等成分,且钙质含量丰富,不含血红素,营养价值较高,是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20.
暗纹东方鲀俗称河豚鱼,是江海洄游习性的底栖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每百克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8.7克,比黄鱼、草鱼等经济价值高,而脂肪含量仅0.26克,是鱼类中脂肪含量最低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