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马铃薯(Solanurn tuberosurn),茄科、茄属作物,作为一种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在我国的栽培面积大约有500多万公顷,已经成为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在其繁殖过程中退化问题比较严重,症状是叶片卷缩,产量降低,实验研究表明,病毒浸染是其退化的根源。因此生产脱毒种薯成了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常用的马铃薯脱毒技术是茎尖组织培养,下面介绍一下马铃薯的茎尖脱毒技术。  相似文献   

2.
脱毒马铃薯是采用茎尖脱毒技术,组织培养脱毒苗生产的无病毒种薯。它是目前世界上解决马铃薯品种退化、提高种薯质量、实现马铃薯高产稳产的一项根本性增产措施。从1993年开始,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作下,丹凤县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3.
豫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豫马铃薯种性退化严重的问题,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及ELISA病毒检测技术,获得豫马铃薯一号、二号的脱毒株系,建立了豫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豫马铃薯种性退化严重的问题,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及EUSA病毒检测技术,获得豫马铃薯一号、二号的脱毒株系,建立了豫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的技宋体系.  相似文献   

5.
早大白马铃薯脱毒小薯的简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普遍推广,使马铃薯退化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特别是脱毒小薯在生产中的应用,不但减轻了许多病害,而且对提高品质、产量有一定效果。早大白马铃薯是我地区农民普遍认可的早熟品种,该品种品质好、结薯集中、芽眼少而浅、抗旱、耐瘠、产量高。可退化现象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我所于1997年开始进行茎尖脱毒工作,并总结出一套脱毒小薯的简易栽培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其操作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马铃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如果长期种植会导致品种特征特性严重退化,结果表现就是产量明显降低。现在各科研机构和繁种基地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生产出脱毒的马铃薯种薯,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品种的的特征特性,并以此为原种进行繁育生产出的一代和二代种作为生产用种种植后,病毒对植株的危害较小,如果种薯级别高的话危害甚至可以为零。在我们丹东地区脱毒种薯已经在大面积推广和使用,在同等的种植条件下,比使用  相似文献   

7.
大蒜茎尖培养脱毒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蒜茎尖培养脱毒效果栾雨时,栾非时,崔喜波在大蒜的栽培生产过程中,由于长期进行无性繁殖,感染病毒后便世代相传,越发严重。据报导,已侵染我国大蒜的病毒有九种之多,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大蒜花叶病毒(GMV)和洋葱黄矮病毒(OYDV),近年来,一些单位多采...  相似文献   

8.
金波 《中国蔬菜》1992,1(3):23-0
感染蔬菜等园艺植物的病毒种类繁多,其危害日趋严重,常给生产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如严重危害马铃薯的病毒已多达十余种,感病株减产50%~ 80%;柑桔衰退病,曾毁灭巴西的大部分柑桔园,仅圣保罗州,就招致600万株柑桔死亡,占总数的75%;葡萄由于扇叶病毒的侵染,使产量减少10%~50%。 为解决病毒病的危害,人们曾用热处理、冷冻处理、X射线、紫外线、超短波等物理疗法使病毒失活;用化学药物,如抗病毒醚、2-硫尿嘧啶、8-氮杂鸟嘌呤及植物激素等进行防治试验,均未获得理想的效果(1、20、11)。弱毒疫苗虽在一些地区有所应用,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快繁技术及产业发展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在马铃薯植株中易系统感染,能阻碍病毒增殖的药剂往往也会影响寄主植物的代谢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像防治病虫害一样能有效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化学剂。病毒的侵染及其在薯块内积累引起了马铃薯的退化,马铃薯退化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80%以上。随着病情逐年加重,严重者失去发芽能力,最后失去利用价值,给马铃薯生产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将使得栽培面积及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番木瓜茎尖培养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栽培上常用种子繁殖。近年来由于先后受番木瓜花叶病为害;加之因其固有的杂合及雌雄异株性,致其生产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组织培养为大规模获得番木瓜同质、优质、无病种苗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建立的试管株系也为国际间的种质交流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1.
以"中薯1号"、"早大白"、"大西洋"3种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的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及同一品种不同来源植株脱毒苗的成活情况。结果表明,"中薯1号"的成苗率可到达70%,"早大白"的成苗率为50%,而"大西洋"的成苗率仅为40%,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茎尖脱毒成效存在差异。"中薯1号"种薯侧芽培养出的脱毒苗染菌率较高,生长情况较差,成活率为50%,培养箱培养成活率为80%。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脱毒快繁及微型薯生产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俗名土豆、洋芋、山药蛋,是一种无性繁殖作物,传统的种植方式是将前茬生产的薯块留做后茬当种。由于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易感染病毒病,随着时代的延续,病毒就会在植株体内增殖、运转、积累于所结的薯块中,使病情逐年加重,通常所说的马铃薯退化现象,就是因为病毒的侵染而造成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如何去除马铃薯所感染的病毒,作者于2000-2004年进行了试验研究,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对马铃薯进行脱毒、组培快繁,培育脱毒种薯。一、马铃薯的脱毒方法在我国,寄生于马铃薯上的病毒主要有PVX(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PVY(马铃薯…  相似文献   

13.
所谓茎尖培养即把马铃薯的茎尖或芽尖,在无菌的条件下切取0.1~0.3毫米,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之形成小植株,然后再用指示植物,病毒抗血清及电子显微镜镜检等方法进行鉴定,凡是不表现病毒病症的植株称为无病毒植株,它们所结的块茎中无病毒种薯或脱毒种薯。此法是减轻和避免马铃薯因带毒产生退化减产影响产量最有效的办法,现介绍马铃薯茎尖培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停留于原先的温饱,而是更加注重饮食的均衡和健康,追求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马铃薯作为一种健康的食物,也越来越被更多人所喜爱和接受。本文主要就马铃薯茎尖组织的脱毒培养技术展开论述,希望对相关部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增施磷钾对马铃薯提质增产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矿质元素通过参与促进同化物的合成、转运和分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1].同薯8号每生产Ⅰ t鲜薯吸收N、P、K分别为4.38 kg、0.79 kg、6.55 kg,其中以钾吸收量最大[2].丽水市是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马铃薯栽培有良好的基础.但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由于偏施氮肥,磷、钾肥施用量少,至使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制约了马铃薯生产.本试验通过对马铃薯高产施肥措施的研究,为马铃薯栽培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弘 《长江蔬菜》2011,(22):16-20
草石蚕携带的病毒能通过繁殖器官代代相传、蔓延,导致草石蚕种性退化,产量及品质下降。结合笔者对草石蚕多年的研究成果,从病毒为害、茎尖培养、良种繁育等方面综述了草石蚕的脱毒培养及良种繁育体系,为生产上推广应用草石蚕脱毒良种、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促进草石蚕利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草原樱桃茎尖培养技术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4年 ,我们从东北农业大学引入来自于前苏联新西伯利亚哈巴洛夫斯克里沙文科园艺研究所的草原樱桃〔Cerasus fruticosa ( Pall.)G.Woron〕品种希望 (Желанная)、阿尔泰斯卡娅 ( Алтайская)。经过 3年的试验和观察 ,这 2个品种在沈阳栽培具有结果早、抗寒、抗旱等优点 ,但繁殖困难 ,扦插、嫁接成活率均很低 ,采用根蘖法繁殖也很慢。为提高其繁殖系数 ,我们进行了茎尖培养技术试验 ,解决了其繁殖困难的难题。并建立了草原樱桃茎尖培养繁苗体系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生产大量提供 2个品种的自根苗 ,满足生产需求。1 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用洋葱黄矮病毒(OYDV)等9种酶标抗体,以常规酶联夹心法检测国内外57份大蒜品种带病毒状况,同时,以诱捕修饰免疫电镜技术复核酶联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被检的57份大蒜品种带有:洋葱黄矮病毒,韭葱黄条病毒(LYSV),亚实基隆葱潜隐病毒(SL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M病毒(PVM),康乃馨潜隐病毒(CL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等9种病毒。 诱捕修饰免疫电镜图象表明,用上述9种病毒包被的电镜载网诱捕到大量的同源病毒粒子,这些病毒粒子又分别被同源抗体分子修饰,形成连续完整的抗体分子外套。用洋葱黄矮病毒等9种酶标抗体检测茎尖组织培养再生的80株大蒜试管苗看出,完全脱掉9种病毒的试管苗占30%,完全未脱掉病毒、带9种病毒的试管苗占5%其余的试管苗都程度不同地脱掉了所带的几种病毒。  相似文献   

19.
生姜是重要的辛辣类药菜多用经济作物,在长期利用根状茎无性繁殖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种姜用量大,常因贮藏不当造成种姜腐烂,生产上无姜种可用;另一方面由于感染病毒引起品种退化,造成减产与品质变劣现象。这两方面一直严重影响姜农种姜效益,已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利用生姜的茎尖分生组织中不含病毒或病毒含量较低的特性,将其切取下来进行离体培养,从而获得试管苗植株,构建组培繁殖微型姜根茎球生产技术体系,为生姜生产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20.
随着马铃薯的连年种植,不同品种的马铃薯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脱毒种薯的推广是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保证,大量生产脱毒种薯和掌握马铃薯原种生产技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