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竹苇制浆造纸废水为实验液,开展了其对不同水生生物(鱼类3种、虾类1种、蟹类2种和贝类1种)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当实验液的特征指标CODcr为707mg/L,BOD5为776mg/L,AOX为17.87mg/L时,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us)幼体、黑鲷(Sparus macrocephaius)幼鱼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96 h-LC50稀释浓度比分别为1∶33.2、1∶24.55和1∶13.0;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96 h-LC50稀释浓度比为1∶6.0,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仔蟹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大眼幼体96 h-LC50稀释浓度比分别为1∶4.5和1∶1.25,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96 h-LC50稀释浓度比为1∶0.59.实验结果表明,制浆造纸废水对不同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制浆造纸废水对鱼类的毒性效应最大,其次是虾类,第三是蟹类,对贝类的毒性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2.
清塘净对鱼类等生物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塘净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对鲤鱼、草鱼、鳝鱼、泥鳅。大型、田螺和钉螺的96hL90分别为0.38、0.41、3.39、3.04、0.52、2.33和1.27ppm;浓度4ppm具有明显的消毒灭茵作用;应用Ames试验、黄鳝微核试验和白鲢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清塘净浓度1.5ppm对鱼类不产生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合成洗涤剂主要成份表面活性剂直链型烷基苯磺酸钠(LAS)对隆线溞、白鲢幼鱼的急性毒性,以及对鲤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和鲤鱼仔鱼的急性中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LAS 对以上几种水生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隆线溞48小时 LC_(50)为5.26毫克/升,白鲢幼鱼96小时 LC_(50)为2.16毫克/升,鲤鱼受精卵的孵化率随着 LAS 浓度增大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其浓度组推迟了孵出时间。因此初步说明 LAS 对溞和鱼类是属低毒物质。本文还用加佳、白佳两种洗衣粉对隆线溞的急性毒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谨防氨氮中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鲁林仓 《内陆水产》2001,26(7):32-32
1 毒性机理及影响毒性的因子氨的毒性表现在对水生生物生长的抑制,非离子氨即NH3对鱼类是极毒的,而NH4+对鱼类无毒,因NH3不带电荷,有较强的脂溶性,容易透过细胞膜,它能降低鱼虾贝类的产卵能力,损害鳃组织以至引起死亡。在pH、溶氧、硬度等水质条件不同时,总氨氮的毒性大不相同。pH为7水中的NH4Cl须比pH为8水中多10倍才能达到同样的致死效应,总氨氮的毒性随pH增大而增大。经过实验也发现,氨的毒性也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增大。2 养殖水体氨氮的来源2.1 封闭或半封闭性水域在缺氧条件下,当所有的硝酸盐被还原时,NH3N浓…  相似文献   

5.
镉对鱼类毒性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镉是一种主要的水体重金属污染物,易对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产生毒性作用。就镉对鱼类生理、生化及其代谢、行为、生物分子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便有目的地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一些研究成果对于渔业的养殖和保护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污水毒性的评价采用“鱼类试验”的实验方法。但是,“鱼类试验”的方法仅能查明能引起鱼类剧烈中毒的浓度,对查明污水对鱼类的慢性毒害作用,这个方法不行。应该同时查明毒物对鱼卵、幼鱼和性未成熟的鱼以及浮游生物和水底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综述了水环境激素的种类及其对鱼类生殖毒性的常用的研究方法,并以三丁基锡(TBT)和三苯基锡(TPT)等有机锡污染物为例,详述了环境激素对鱼类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有机锡化合物会导致鱼类性腺结构和功能受损,生殖行为异常,引起雌鱼雄性化,并产生隔代毒性效应。其毒性机理主要是抑制雌激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干扰雌激素核受体基因表达,此外还可能涉及脂毒性、氧化应激反应等其他复杂机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学科融合,发展新的研究技术手段,开展复杂条件下的生殖毒理研究,结合地区特点和养殖模式开展养殖鱼类生殖毒理研究,不断开展各种新型化合物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8.
拟除虫菊酯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因其对哺乳动物和鸟类毒性较低,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害虫的防治.但是它们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却有很强的毒性作用.本文介绍了拟除虫菊酯对鱼类的毒性作用及影响拟除虫菊酯对鱼类毒性作用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工业的发展,有毒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关镉污染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已见报道,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确定动物体内的积累量及对鱼类肾脏、卵巢等组织的损伤方面。本文通过模拟镉污染水体,研究镉对鲫鱼体内Cu~(2+)和Zn~(2+)含量的影响,为全面评价镉污染对鲫鱼的毒性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中镉是公认毒性最大、蓄积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易富集于水生生物体内,对其生理代谢产生毒性效应,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威胁人类健康。本文以鱼类为代表性水生生物,综述了镉对鱼类的毒理效应研究进展。鱼类食性和摄食途径的差异造成镉在其体内的积累和分布具有生物特异性与组织差异性。水体镉浓度超标可导致鱼类的鳃和肝脏等组织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并对鱼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生殖调控、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与基因表达等产生毒性效应,其毒性效应随镉暴露浓度、暴露时间、鱼类种类、发育阶段和性别不同而异。同时,鱼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免疫系统在镉诱导的氧化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更加深入研究镉的毒理效应及机制,进而更好地控制水环境中镉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以及为人类提供安全的水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86年我国国家环保局颁布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把生物监测正式列入国家环境监测项目中。在水环境生物监测中,毒性试验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目前世界各国使用最广泛的生物监测方法之一,其常用的试验生物有鱼、蚤、藻三大类,蚤类和藻类是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研究污染物对其产生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几种非金属无机化合物对于鱼类的毒性与水体pH值的关系曹立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100039)金属无机物对于鱼类的毒性主要取决于金属离子,一般来讲,金属浓度高则对于鱼类的毒性大。而一些非金属无机物对于鱼类的毒性往往取决于其非离子化合物,即非离子化合物浓...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2007,(5):43
据共同社报道,在东京都内召开的二恶英2007国际会议上,日本爱嫒大学沿岸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等组成的研究小组提出,深度超过90米的深海生物体内累积了农药DDT及多氯联苯等强毒性有害物质。该小组于2001—2003年,对东海海域90-500米水深处采集得到的鱼类30条、甲壳类9只的总计44只深海生物体内累积的7种有害物质进行浓度调查。  相似文献   

14.
鱼类受精卵极易受外来毒物的刺激,引起胚胎畸形与死亡。所以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即化学物质对动物胚胎具毒性的研究日益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资料表明:.在“水生生物检定法”的领域中,研究毒物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是当前用于生物学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保护渔业资源的一项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典生物操纵(Biomani pulation)原理与下行效应(Top-downeffects)和营养级联效应(Trophic Cascading interactions)相符,所谓生物操纵理论,即利用肉食性鱼类抑制杂食性、草食性鱼类而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从而抑制水体中藻类的密度。  相似文献   

16.
对循环水养鱼池中转盘式生物滤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过滤法在鱼类养殖中曾仅局限于用在将鱼类排泄的有毒污物变为毒性较小的组织。它最有前途的是用在鲑鳟养殖水道和水池的连结中。根据目前的研究工作可以推论,它也可用于温水养鱼,特别是用于排出水的处理以及保持循环水系统中的水质。  相似文献   

17.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phonate,PFOS)及其盐类是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一种,是我国松花江等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本文综述了PFOS及其盐类的性质、污染水平及毒性效应等方面研究的进展。PFOS的结构决定了它难降解的特性,针对PFOS的结构特点及污染水平,开发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本文还评估和分析PFOS的毒性及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阐述鱼类作为典型模式生物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正>拟除虫菊酯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因其对哺乳动物和鸟类毒性较低,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害虫的防治,但是它们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却有很强的毒性作用。由于其使用广泛,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的可能性很大,会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介绍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特点和毒性机制以及对鱼类作用的特殊性,旨在提醒大家杀虫时慎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相似文献   

19.
<正>重金属对鱼类的致毒效应取决于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及存在形式、金属的化学本质、环境的理化因素、生物的生长条件以及鱼类对重金属的适应过程等。有关学者已经就重金属对鱼类的毒性机理和致毒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常元勋认为,重金属的毒性与其进入生物体内的金属剂量、溶解度、氧化态等相关。在水体中,鱼对重金属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通过血凝实验证明太湖的微囊藻具有蓝藻毒素,在此基础上进行鱼类染毒实验,采用全细胞藻体和经冻解的藻液给鱼类染毒,结果发现全细胞输送灌胃染毒对鱼类(乌鳢)的毒性较小,半致死浓度LC50×96h为350mg/kg;以冻解藻液腹腔注射染毒对鱼类(草鱼)毒性较大,一次染毒4小时的半致死浓度LC50×4h为440mg/kg,二次染毒6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6h为250mg/kg,说明太湖微囊藻属于毒藻,毒性级别可定为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