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西藏南部和东南部茶树种植、生长及气候、土壤等进行了考察,分析了该区茶叶生产的潜力、优势和影响茶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建议。西藏茶区茶树生长及生态条件与内地茶区接近甚至更优越,春夏秋各季均可生产名优茶。在海拔1100m以下的红壤地带种茶优势明显,在海拔1100—2500m的黄棕壤和黄壤地带种茶具有较大潜力,但在海拔2500m以上的高地种茶须慎重  相似文献   

2.
自国务院对农业提出“二高一优”的要求以来,省内外各茶区都以开发名优茶生产为重点。福安市年产名优茶500吨左右,产量只占茶叶总量的7.5%,而产值和税收都占全年总值的30%以上。进一步抓好名优茶生产,符合以高效益为中心的“二高一优”要求,对振兴福安茶业,振兴菜区经济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一、历史与现状福安生产名优茶历史悠久,曾先后历经三个阶段:早在清朝咸丰年间,所产“坦洋工夫”红茶就已闻名中外。坦洋村位处白云山下,周围群山环抱,清虹溪贯串其中,境内气候温和,雨水充足,使茶树生长良好,芽叶柔嫩,内含物丰富。…  相似文献   

3.
浙江新昌县名优茶生产开发起步于1981年,当时,县农业部门选择在距离县城百里以外偏僻山区的雪溪茶场悄悄开展名优茶试制工作,这里海拔700多米,远离公路和村庄,少受外界干扰,1983年试制成功“望海云雾”名茶,1984年以后又在原红旗良种场(现改为新昌茶叶良种场)和雪溪茶场试制了毛峰茶、旗枪茶和龙井茶。这些名优茶的试制成功,获得了县里主要领导的赞扬,于是,从1988年起,县农业局每年都举办名优茶采制技术培训班,掀起了试制开发名优茶的热潮,名优茶生产单位迅速增多,到现在全县720个产茶村(场)中就有500个生产名优茶,拥有名优茶电炒锅和柴炭两用灶23500多只,全县6.7万亩茶园  相似文献   

4.
高山茶区如何早采名优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荣华 《茶叶》1994,20(4):18-19
余姚市四明山镇的绝大部分茶树栽培在海拔600公尺以上的坡地上,属高山茶区。全镇有茶园面积8122亩,其采摘茶园7018亩,在正常年景年产量(大宗珠茶)45万余公斤,产值达350万元,占农业收入32.3%。1990年春开始推行多茶类生产,并试点采制名优茶,至1990年春各类名优茶产量  相似文献   

5.
对我省1994年茶叶减产、减值的原因,从政策、市场、成本及气候等因素作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走出困境的对策:稳定茶园生产基础,发展“一优二高”茶业,继续抓好名优茶生产,以及抓市场、促销售等。  相似文献   

6.
机制名优茶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根生 《茶叶》1995,21(1):12-14
名优茶商品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制名优茶工效高,成本低,工艺规范,品质稳定,经济效益丰厚,发展前景广阔。当前开发机制名优茶的主要对策是:建设名优茶生产基地,抓好名优茶机械的合理选型与配套;坚持名优茶品质特色,规范机制工艺;制订名优茶品质标准,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7.
1多茶类优化组合生产的效益分析湍口镇桐坑村的茶树均分布在海拔700m以上的山区。山上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越,且无工厂污染,这里是临安市有机茶基地颁证的第一个村。胡阳富是这个村的茶元老,也是第一个私办名优茶加工厂。由于居住深山,10多年来只生产中低档名优茶,开采偏迟,造成生产季节短而集中,茶叶难卖或低价抛售,从1996年~1999年四年中,年平均生产名优茶(青顶类)1989kg,年产值10.2万元,每kg售价51.28元,年净利只有3.5万元。2000年为优化茶类结构,购买了龙井锅式整形辉干机,请杭州…  相似文献   

8.
赵应中 《中国茶叶》2007,29(6):38-39
湖南省桃江县是全国产茶大县之一,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桃江县名优茶生产历史悠久,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县实施品牌茶战略,桃江名优茶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发展名优茶生产,已成为本县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茶业的重要措施。然而本县名优茶生产现状与现代茶业的要求,在资源利用、生产规模、科技含量、品牌开发、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名优茶机械化采摘注意事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20多年来名优茶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然而目前名优茶的生产遭遇了采摘难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在浙江省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许多茶叶生产企业由于采摘工不足而导致了茶叶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也因此受到了制约。因此名优茶生产中推行机械化采摘,解决名优茶采摘难问题已成了当前名优茶生产的一项紧迫任务。由于名优茶对原料嫩度要求很高,其鲜叶采摘标准比大宗茶要严格,这就使名优茶实行机械化采摘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了名优茶机械化采摘技术及配套措施,名优茶机采完全是可行的。现将名优茶机采关键技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雷天 《中国茶叶》2009,31(3):30-31
适宜种茶的高海拔山地,一般指海拔600~1200m、坡度小于25°的山地。福建省上杭县东北部的古田、蛟洋、步云等乡(镇)均分布有不少高海拔山地,立地条件好,可开发面积广,为上杭县高山名优茶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是高海拔山地茶同及高山名优茶开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中无机元素的总量与分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等离子光谱法测定了江西不同茶类和不同等级珍眉以及湖北恩施硒茶(炒青绿茶)的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茶叶中的无机元素总量波动在3.11%─4.13%之间,如果加上未能测出的元素含量,则其波动范围约为3.31%─4.33%。与茶叶的灰分含量规律相反,江西珍眉的无机元素总量与其品质等级呈明显负相关。此外,还求出并讨论了茶叶中无机元素分量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茶树的钙镁营养及土壤调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吴洵 《茶叶科学》1994,14(2):115-121
通过多年的大量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的茶树各器官中的钙、镁保持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钙随组织老化而积累,而镁总是趋向新生的幼嫩组织,Ca/Mg值则随组织老化而急速增大。叶中的Ca/Mg值>l,根中的Ca/Mg值<1。茶叶品级随Ca/Mg值升高而降低。茶树对土壤钙、镁的吸收,不仅取决于土壤活性钙、镁的绝对含量,同时也取决于钙镁的比例平衡。缺钙、缺镁或两者比例失调,对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文中还对钙、镁的土壤调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索了专业评茶师对品质感知认识的心理学基础及其一致性,从而肯定感官评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研究了我国和其他主要茶叶产销国家审评项目、因子的分类情况,提出感官评茶应分2大项目、评5个因子、比12个内容。通过对名茶、乌龙茶和花茶各因子的关联性的统计分析,得出香气和滋味均是对品质的直接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30年来茶及其成分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宇成 《茶叶科学》1994,14(2):109-114
30年来茶及其成分的多种利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文中综述了茶在防冶高血压、保护心血管、抗癌、降血糖、抗辐射、防龋齿、减肥、抗过敏以及在药疗、食品保鲜、轻工、环保和茶籽油及茶籽皂素的利用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茶的利用研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扁形名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云  李春华 《茶叶科学》1995,15(2):121-126
对影响扁形名茶氨基酸含量的因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是其主要的原因,7个品种鲜叶氨基酸总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差异更加悬殊,高低可达1.5倍至20几倍;其次是鲜叶摊放,鲜叶摊放至含水量约70%时,由于蛋白质的水解作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氨基酸组分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但摊放过度,其含量又会下降;第三是制茶工艺,与炒青和烘青工艺比较,半烘炒工艺的成茶中的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炒青工艺次之,但3种工艺对氨基酸总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30年来茶叶生物化学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泽农 《茶叶科学》1994,14(2):95-100
60年代,茶叶生物化学才在我国系统创建,在此以前的有关论著,都未超越茶叶化学或称茶叶成分化学的范畴。60年代以后,又由静态生化和动态生化体系,发展为以酶系统作用和调控为动力的茶叶特征成分生物合成和转化为中心的茶叶生物化学基本完善的新体系。80年代茶叶生物化学取得了全面的进展和深化,今后应着力于引用高新技术,瞄准学科发展的生长点,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总结了全国网纹红土分布与长江以北大部茶树分布恰相符合;又分析了脱离于红壤带之外的山东日照茶区、西藏察隅茶区,其土壤都有古红土的影响,说明了是古红土促进了茶树生长。虽然古红土和现代红壤的关系,至今在科学上还未完全解决,但从实际出发,研究茶园土壤,古红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汪庆华  刘新 《茶叶》2006,32(2):66-69
茶叶是我国的国饮,茶叶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来,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加大力度禁止在茶叶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扶持龙头企业加速茶叶加工厂的改造,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已大大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因素,涉及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龚永新 《茶叶》2016,(4):202-205
福建闽南是一个茶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区域,闽南人富有特色的饮茶习俗,不仅孕育了本地以功夫茶为主的茶艺,同时也赋予了茶艺的一些特殊品性、品质,这就是茶艺的特性。本文在分析总结闽南人的饮茶习俗的基础上,针对中华茶艺的主要特性及其表现展开研讨,并结合当今推广普及茶艺的形势需要,就如何开发利用中华茶艺特性,推动茶艺多种价值的实现,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驱动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