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葵     
落葵张继宁落葵以幼苗、嫩叶、嫩梢供食,质地柔滑,鲜美可口、落葵营养丰富,每百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7克、碳水化合物3.1克、钙205毫克、磷29毫克、铁2.2毫克、胡萝卜素4.55毫克、维生素C102毫克。此外,落葵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2.
落葵属落葵科一年生蔓性蔬菜,别名木耳菜、软浆叶、藤菜、豆腐菜等.它以幼苗、嫩叶、嫩梢供人们食用.落葵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每100 g(克)干物质中含有可溶性糖3.1 g(克)左右,蛋白质1.7 g(克)左右.落葵可凉拌、汤食、热炒,它具有口感滑爽、味道鲜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落葵又名紫葛叶,藤葵类。《尔雅》中就有文字记载,它是南方夏季供应的绿叶蔬菜之一,以幼苗或采摘嫩梢、嫩芽、叶片供食,炒食、做汤都可以。气味清香独特,美称是绿体木耳无公害蔬菜,营养价值高,人身所需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钙的含量高,每百克含胡萝卜素4.55毫克、维生素C102毫克(占绿叶菜之首),钙205毫克,同时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也是重要的药用蔬菜。我们经过三年的引种试验已获成功。近年来北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4.
查振英 《蔬菜》2002,(12):41-41
落葵又名木耳菜,以嫩茎、叶供食。据测定,每100g鲜菜中含有胡萝卜素4.55mg、维生素102mg,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之一。 一、植物学性状观察 落葵茎肉质,右旋缠绕,分枝强,叶互生,近圆形或心脏形,顶端钝尖,肉质光滑,穗状花序,腋生、花白色或紫红色。果圆形为浆果,老熟果为紫红色,含种子一粒,褐色。  相似文献   

5.
唐黎标 《蔬菜》1997,(4):6-6
落葵高产栽培技术311722浙江省淳安县姜家木旺农技站唐黎标落葵别名木耳菜、藤菜、胭脂菜等,其特性喜温耐热,不耐寒,适宜夏季栽培,是“伏缺”期间供应的优质绿叶菜。食用部分嫩叶嫩茎营养丰富,每百克鲜菜含蛋白质1.7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1克,...  相似文献   

6.
饶璐璐 《蔬菜》1996,(3):12-12
新种类蔬菜──藤三七10008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饶璐璐藤三七(Madeira-Vine)别名洋落葵、落葵薯、藤子三七、川七等。学名AnrederaCordifolia(Ten.)Steenis。为落葵科落葵薯属多年生蔓性植物,原产巴西,我...  相似文献   

7.
落葵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落葵植物学特征及营养价值 落葵是主要以嫩茎叶供食用的蔬菜,别名木耳菜、胭脂菜、豆腐菜、软浆菜、藤菜等。属落葵科落葵属中以嫩茎叶供食用的栽培种,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原产中国。落葵嫩茎叶滑嫩多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落葵的嫩茎叶、幼苗均可食用,其色泽油绿,气味清香,爽口柔滑,风味独特。经常食用有降压保肝、缓泻、清热解毒,防治疖疮和润泽皮肤、美容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11,1(11):34-34
落葵为落葵科落葵属中以嫩梢供食用的栽培种,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别名木耳菜、软浆叶、藤菜、胭脂菜、豆腐菜等.落葵原为中国和印度,中国南方栽培较多.  相似文献   

9.
许东成 《蔬菜》1995,(2):30-30
新兴蔬菜—落葵及其栽培技术226600江苏省海安县海安镇政府蔬菜办公室许东成落葵又名木耳菜、紫葛叶、藤葵等,《尔雅》中就有文字记载,其以幼苗或采摘嫩梢、嫩芽、叶片供食用。是夏季供应的绿叶蔬菜之一,气味清香独特、营养价值高,尤以胡萝卜素、维生素cC钙含...  相似文献   

10.
软化菊苣是菊科(Compositae)菊苣属中二年生草本植物,为野生菊苣的一个变种。学名CichoriumintybusL.别名苦苣、法国苦苣等。原产地中海地区、亚洲中部和北非。在欧洲栽培较多,特别是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和荷兰栽培比较普遍。是一种很重要的生食蔬菜。它的肉质根经囤植软化形成芽球后作为蔬菜食用,营养丰富。每100克食用部分含碳水化合物1.1克、脂肪0.3克、蛋白质1.3克、纤维素0.6克、维生素A4000国际单位、硫胺素0.06毫克、抗坏血酸24毫克、钙400毫克、磷47毫克、铁0.9毫克。此外,还含有马粟树皮素、野莴苣素、山莴苣苦素等特殊物质,味…  相似文献   

11.
保健蔬菜藤三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藤三七 (Anrederacordifolia (Tenore)Vansteenis)别名藤子三七、川七、洋落葵 ,是落葵科落葵薯属多年生蔓性植物 ,原产巴西 ,我国云南、贵州、湖南、台湾等省均有种植 ,与同科不同属的落葵 (软浆叶 )在外观或形态上很相似。近年来在台湾省作为维生素A含量相当高的蔬菜流行食用 ,大陆地区主要作庭院绿化种植 ,以珠芽及块茎作药用。藤三七病虫害很少 ,对环境适应力又强 ,很适合有机栽培 ,是一种可作为无公害蔬菜开发的保健蔬菜新种类。1 藤三七的植物学特性藤三七是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 ,茎长达 5~ 10m…  相似文献   

12.
落葵     
落葵为落葵科落葵属中以嫩茎叶、嫩梢供食用的栽培种,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别名木耳菜、软浆叶、藤菜、胭脂菜、豆腐菜等。落葵原产中国和印度,中国南方栽培较多。中国栽培落葵的历史悠久,两千年前的《尔稚》中即有落葵的记载,称一名蔠葵,一名繁露。落葵的称谓最早可见于西晋时期张华(公元232~300年)所著的《博物志》及成书于汉、魏之际的《名医别录》。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在《本草经  相似文献   

13.
正落葵,又名汤菜、木耳菜、软浆叶、豆腐菜、藤菜、胭脂菜等,属落葵科一年生蔓生蔬菜;原产中国和印度,非洲、美洲也有栽培;以幼苗或采摘叶片供食用,是夏季供应的绿叶蔬菜之一。我国栽培落葵历史悠久,2 000多a前的《尔雅》中就有落葵的记载,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赞美道:"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目前我国南北都有栽培。在长江流域是夏季替代小白菜,填补  相似文献   

14.
<正>茎用莴苣,又名莴笋、青笋等,为菊科莴苣属莴苣种中能形成嫩茎的变种。莴笋以肥大的嫩茎和嫩叶供食,可凉拌、炒食或煮食,清香、脆嫩、爽口;也可干制、盐渍、糖渍或制成泡菜等,可终年食用。据测定,每100克鲜重的笋部含蛋白质0.6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9克、钙7毫克、磷31毫克、铁2.7毫克、胡萝卜素0.02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02毫克、尼克酸0.5毫  相似文献   

15.
落葵的栽培技术赵国琴,朱永库(辽源市工农乡农科站)落葵(BassellayubraL),又叫木耳菜、膝菜、胭脂菜、软浆叶等,属于落葵科落葵属蔬菜。落葵耐高温多湿,生长快,产量高,采收期长。以其幼嫩枝叶供食,质地滑嫩多汁,供煮汤或炒食,营养丰富。据分析...  相似文献   

16.
白花落葵的形态观察研究初报吕振家,韩忠安,张守辉,于延申(吉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落葵有红花、白花、黑花等,栽培较多的是红花落葵,又可分为红梗、绿梗、大叶等多种。白花落葵栽培的较少,与红花落葵。特别是大叶落葵比较,白花落葵有耐低温能力强,以营养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17.
保健蔬菜"藤三七"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藤三七,别名藤子三七、川七、洋落葵,是落葵科落葵薯属多年生蔓性植物,原产巴西,我国云南、贵州、湖南、台湾等省均有种植,与同科不同属的落葵(软浆叶)在外观或形态上很相似.近年来在台湾省作为胡萝卜素含量相当高的食用嫩茎叶和珠芽的蔬菜正在流行,大陆地区主要作庭院绿化种植,以珠芽及块茎作药用.但藤三七病虫害很少,对环境适应力又强,是一种可作为无公害蔬菜开发的保健蔬菜新种类.  相似文献   

18.
<正>落葵又名木耳菜、紫果叶、胭脂菜、豆腐菜、藤菜,属落葵科落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肉质茎缠绕,分枝性强,以幼苗或嫩梢、嫩叶食用,可清炒、凉拌及做汤,质地滑嫩多汁,营养丰富,胡萝卜素、抗坏血酸、蛋白质、矿物质等含量较高,具有解毒利尿、去暑凉血、降压益肝等功效。落葵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温暖,耐高温高湿,高温多雨季节生长仍十分茂盛,病虫害较少,易栽培,是夏秋季节重要的绿叶类蔬菜之一。1播种  相似文献   

19.
发菜为藻类植物,念珠藻科,念珠藻属。该属有多种,发菜为其中的一种(Nostocflagelliforme Born.et Flah.) 发菜为我国西北珍贵野生蔬菜,外形酷似黑发,故名发菜;又因与“发财”二字谐音,华商等很重视这个字音的喜庆色彩,加之有较高的营养食用价值,清洁卫生又无污染,所以成为很受人们青睐的节日佳品。 据资料记载,100克发菜含有20克蛋白质,0.3克脂肪,57克碳水化合物,767毫克钙,45毫克磷、120毫克铁,含热量311千卡。它的营养成分比蛋类、奶类及肉类都高,其中以蛋白质含量为最高,甚至超过鸡蛋,此外,还含有人体需要的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发…  相似文献   

20.
《吉林蔬菜》2015,(5):13
<正>紫背天葵是一种很好的集营养保健价值与特殊风味为一体的高档蔬菜。每100克叶片中含水分92.79克、粗脂肪0.18克、粗蛋白2.11克、粗纤维0.94克、维生素A5644国际单位、维生素B10.01毫克、维生素B20.13毫克、维生素C0.78毫克、钾136.41毫克、钙89.66毫克、铁1.61毫克、磷18.73毫克、烟酸0.59毫克。鲜嫩茎叶和嫩梢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还含有黄酮苷等。据测定,每100克干物质中含钙1.4~3.0克、磷0.17~0.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