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结合我国水资源问题,阐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对国内外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进展做了评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成果的特点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指出水质水量联合优化配置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效果评价的理论、模型和方法,以及3S技术和新优化算法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经济学的区域水质水量统一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指出了以传统经济学为基础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缺陷,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水质水量统一优化配置的生态经济学概念;在分析水质配置要素内涵的基础上,以生态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区域水质水量统一优化配置方案生成模型;模型考虑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以及水质和水量的耦合;以安阳市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模型除可以得到水量在各分区、各用水部门配置结果外,还可得到水环境容量在各用水部门的优化配置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水质水量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缺水与水质恶化所构成的严峻的水资源现实是制约我国当前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最重要手段,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特别是水质水量统一优化配置研究,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综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要求出发,阐述了目前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不足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牛栏江-滇池补水方案研究根据2020年规划水平年滇池水环境治理目标生态补水量下限6.0亿m3,补水量汛枯比55:45左右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入调查分析,对原规划德泽水库调水工程受水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挖潜,有依据地优化水资源配置方案,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在保障调水需求前提下,既降低了德泽水库工程规模,又避免了对沾益海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20.1 hm2土地的淹没.较好地体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研究宿迁市黄河故道及以南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对宿迁市黄河故道及以南地区的分析和概化,建立了宿迁市黄河故道及以南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并运用改进型量子遗传算法对该地区不同保证率工况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水资源经优化配置后,总缺水量和总弃水量明显减少,水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该方法易于操作,所得结果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水资源管理中,水量水质联合调控主要是为了协调生态环境.利用运筹学、系统方法论、宏观经济学为计算基础,通过控制流域污染物来达到水质控制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对水资源管理中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的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和水安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迫切要求。本文分别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对水资源与粮食生产的关系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单纯从水量或水质的角度研究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因此,应在研究水量和水质分别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基础上进行耦合,构建综合考虑水质和水量影响的水资源-粮食产量模型。  相似文献   

8.
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的水资源短缺现象愈发频繁,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水资源进行水量的合理分配。首先分析晋中市的水资源状况,综合考虑晋中市水资源优化配置需求,建立了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函数的晋中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接着提出了一种改进型NSGA-Ⅱ算法(INSGA-Ⅱ),并用INSGA-Ⅱ算法对ZTD1、ZTD2及ZTD3等6个多目标测试函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INSGA-Ⅱ算法能求得有效的帕累托前沿,同时收敛性和分布性均优于所列举的大部分多目标优化算法。最后将INSGA-Ⅱ算法应用于晋中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中并进行实例分析,同时与基于NSGA-Ⅱ算法的方案进行对比。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INSGA-Ⅱ算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比基于NSGA-Ⅱ算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得到的缺水量更小、经济效益更高,证明了基于改进型NSGA-Ⅱ算法的晋中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可行性。根据决策者对不同目标的偏好不同,给出了3种优化配置方案和3种方案的效益比较,这些配置方案同时考虑了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受水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综合分析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受水区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水资源配置原则、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用水指标,对需水进行预测,通过水资源供需平衡与需调水量分析,确定水资源配置方案。配置方案统筹考虑了当地水资源和外调水量的合理分配和用水结构的优化调整,并合理安排了部分生态环境用水,确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为调整引洮工程的项目定位和工程规模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深圳市水资源紧缺的现状,通过对坪山分布式能源电厂采用污水处理厂尾水水量和水质的论证,分析项目取水对区域水环境及其他用水户的影响.结果表明:建设项目取水水量充足,水质可以满足要求,对区域水资源和其他用水户都不会有负面影响,并且对减轻区域水资源紧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分配大荔县农业水资源,提高大荔县的农户总收益,建立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得到大荔县主要农作物的合理种植面积以及灌水量优化配置方案,解决将大荔县灌区有限农业水资源在不同作物中合理分配的问题,实现总收益最大化的目标.模型求解中使用粒子群算法,对算法同时进行线性递减惯性权值及限速粒子群的2种改进,解决了粒子逃离函数定义域导致程序中断的问题.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大荔县丰水年(降雨频率P=25%)总收益为29.78亿元,平水年(P=50%)总收益为29.75亿元,枯水年(P=75%)总收益为29.50亿元,与优化前的总收益28.98亿元相比均有所增长,水资源更多分配给经济作物棉花,农作物种植面积和水量均实现最优分配.对改进前后的粒子群算法求解进行比较,改进后粒子群算法寻优能力强,结果可靠合理,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明确初始水权数量与质量的分配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水资源管理和水市场建设中涉及的水权问题,本文以内陆黑河干流为背景建立了干旱区水权分配系统。按照不同地区使用的水资源除了具有相对公平的数量,还应该具有相对公平的质量的原则,系统将以往模糊的流域水权界定对象清晰化,明确其为河流在某种社会经济条件下,为满足生态和水环境的要求,流域所能调配的水资源。为此,系统考虑与地区取水相关的经济和环境因素,运用基于水资源模型和区域水质模型的多目标规划方法计算流域各地区理论取水量,并将理论取水量结果用于改进目前的水权分配计算方法,不仅给出了流域各地区的水权分配比例,同时将各地区按水权分配到的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也一并给出。实际应用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给出的水权分配结果较以往类似成果加深了各地区对自身拥有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将面临的流域整体水资源形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探寻新的求解方法,构建了以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目标的综合评价函数,建立了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的优化配置模型.将模拟退火的思想引入基本粒子群算法当中,解决了粒子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问题.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为研究区域,设置了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3种水源以及5类不同用水户;利用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对该区域2020,2030年2个水平年,3种不同来水水平(P=50%,75%,95%)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在75%的来水下,2020年大荔县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的供水量分别为19 641.89,12 000.29和8 655.69万m3;2030年的供水量分别为25 936.30,17 345.87和7 685.42万m3.与优化前的供水量相比,节水量分别为333.11和404.76万m3.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多目标赋权的不确定性问题,以黑龙江省绰尔屯灌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基于模糊几何加权法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把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非线性问题,得到了不同权重下不同生育期的灌区水资源最佳配置方案,并通过灌区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进行比选.结果表明:通过与线性多目标模糊规划模型的对比,模糊几何加权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目标的权重进行调整,得出该条件下的灌区水资源最佳配置方案;当灌水量权重为0.3和经济权重为0.7时为最优方案,水稻产值为8 245万元,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的灌水量分别为1 154.56万、779.12万、539.45万、336.57万m3.验证了模糊几何加权法在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可行性应用,为灌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案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灌区灌溉用水时空优化配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的灌溉水量在作物间的优化分配模型和建立的渠系工作制度多目标优化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集成,提出了基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灌区灌溉用水优化配置的新方法.综合考虑了灌区内作物、土壤、气象站点、渠系布置的空间差异、年季间气象以及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应参数的时间差异.与传统优化方法相比,该方法可根据管理者对优化精度的要求,灵活选择优化尺度,同时,简化了求解时空优化配水问题的繁琐程度,结果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界面友好,运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和通用性强.经实例验证,优化后的配水方案与原配水方案相比较,灌溉总用水量减少296%,产量增加243%,水分生产率提高05 kg/m3,灌溉净效益增加168%.优化后配水方案具有将有限的水资源向经济价值较高作物转移的趋势.该方法为灌区灌溉用水优化配置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江苏段的受水区特点,将其按照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船闸5个用水部门进行用水户概化。在此基础上,以区域总缺水量最小为目标,按6个地级市进行分区,以各行政区各水源供水量作为决策变量,以各水源可供水量、用水户需水量等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分析计算得出,在不同水文年情况下,受水区各类用水户均能满足其规划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17.
《Agricultural Systems》2001,68(3):233-252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linear programming optimization model for analyzing inter-seasonal alloc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in quantities and qualities and their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ncome. The SAWAS model is a developed version of the Agricultural Sub-Model (AGSM). In this research, we stress water scarcity as a problem that arises when water is not found in proper quantity and quality at the appropriate place and time. The model is designed to serve as a decision-making tool for planner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n both the district and the regional level. It generates an optimal mix of water-demanding activities that maximizes the net agricultural income of the districts and gives the water demands under various prices. It also provides the planner with tools to carry out ‘what-if’ experiments and to generate optimal water demand curves. A principal feature of SAWAS is the use of demand and the benefits from water together with costs and optimization with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to specify the optimal usage of different water qualities. Hence the agricultural planner can use the outputs of SAWAS in order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increas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n area that suffers from severe water scarcity. The paper applies the SAWAS model to the Jordan Valley in Jordan.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全面分析西安市水资源基本条件、优势和短板的基础上,采用多目标评价方法对西安市201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估,结合西安市实际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未来增强水资源承载力的思路和对策,为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完全竞争市场可以通过价格的调节作用确保水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但这种最优状态可能由于无法解决“公平与效率”相互矛盾的难题而导致配置公平的缺失。为了实现二者的兼顾,政府有必要对水资源的市场配置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0.
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efficient use of water through better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al sustainability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evere water shortag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s in deficit irrigation research, a recurrence control model for regional optimal alloc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aiming at overall maximum efficiency, is presented, with decomposition-harmonization principles of large systems. The model consists of three levels (layers). The first level involves dynamic programming (DP) for optimization of crop irrigation scheduling. The second level deals with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mong various crops. The last level concerns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mong different sub-regions. As a test, 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combined optimal allocation of multiple water resources (surface, ground and in-take from the Weihe river) of Yangling, a semi-arid reg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Exemplary computation showed that not only are the results rational, but the method can also effectively overcome possible “dimensional obstacles” in dynamic programming of multiple dimensions. Furthermore, each sub-model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by using various optimization methods. The model represents a new approach for improving irrigation efficiency, implementing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 in the region studied. The model can be extended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for better wat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