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结合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及复壮技术,分析古树名木衰弱的原因,提出了地上地下综合抢救保护复壮技术。    相似文献   

2.
漳州城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漳州城市古树名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漳州市现存古树名木113株,隶属于8科8属8种。大多数古树名木主要分布于寺庙及文物古迹、居住区和道路。古树名木的树高大多为10~25m,占90%以上,10m以下的仅占6.31%,25m以上的占2.70%,胸径主要分布于1.0~2.5m,占87.38%。文章还指出了对古树名木保护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无锡市古树名木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无锡市区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和树龄组成,结合立地条件、生长状况的调查就进一步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湖南古树名木资源及保护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历代人民的精心养护,保存了一批具有珍贵科学及观赏价值的古树名木。据调查100年以上古树名木有102831株,为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科研及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古树名木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据调查,长沙市建档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1265株,分属34科54属69种。其中一级古树23株,二级古树51株,三级古树1191株,属最多的科是蝶形花科,有4属。种最多的科是壳斗科,有6种。株数最多的树种是香樟,有438株,其次是枫香,有250株,两者累计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株数的54.39%。资源最多的是岳麓区,有714株,占全市总株数长沙市古树名木资源及其保护对策的56.44%。利用MAPINFO PROFESSIONAL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建立了长沙市古树名木资源动态管理系统,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奠定了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市古树名木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海口市古树名木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海口市(2005~2006年)古树名木普查结果,讨论分析了海口市古树名木的数量、种类、树龄组成及分布情况,结合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许昌市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已查清古树名木298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103株,二级古树54株,三级古树138株,同时还查明了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楠溪江古村落古树名木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岩头、埭头、苍坡等古村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实践,提出保护理念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树移栽",从狂热盲动到冷静思考已付出沉重代价。现已取得三点共识:古树名木绝不能移植,它们与周围环境已形成一种文化现象,移植不仅破坏文化氛围而且成活极其困难。广州曾出现居民爱犬昼夜守护古树的动人情景;生长健壮的非古树名木,从市域外引进,不提倡但允许少量在特定地段、特殊情况移植,且应有严格技术保障;生长正常的非古树名木从市域内就近移植也必须遵守技术要求和程序。面对当前不小的市场,巨大的经济诱惑和社会压力有关技术研究应运而生。在下面这组文章中,淮南的经验可以借鉴。上海的倪寒、哈尔滨的张滨荣从不同侧面反映的问题,应引起关注。欢迎读者各抒己见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泰山古树衰弱死亡原因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泰山现有古树总数为18 198株。其中,正常古树占25.4%,轻衰和中衰古树占古树总数的63.7%,重衰和濒危古树所占比例为9%,死亡古树比例达到1.3%,急需保护古树935株。对187株死亡古树的死亡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古树自然死亡比例为2.7%,病虫害致使古树衰弱死亡比例为42.8%,工程建设破坏(建筑施工、修路、水泥硬化等)致死比例为25.7%,污水污物(厕所污染,建筑、生活垃圾)致死比例为8.6%,郁闭致死比例为6.4%。分析查找古树衰弱及死亡原因,采取相应的古树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8年郑州市古树普查数据及实地调研数据,利用Excel、ArcGIS、SPSS等软件对郑州市中心城区古树资源现状及保护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中心城区古树共222株,属于17科26属27种,其中一级古树数量最多,三级古树数量最少,树龄结构稳定,生长态势良好;古树资源呈聚集状态,并多分布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古树生长主要受环境、土壤、市政建设、养护、病虫害、人为损害等影响;古树保护中存在保护措施粗放、保护力度不够、专业队伍缺失、财政保护资金不足、古树保护宣传力度弱等问题。以期为城市中的古树名木的调查统计和保护提供了数据依据及具有科学性和实施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芒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对古树名木的资源特征、空间分布格局、生长状况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芒市地区现有古树名木总量达1 028株,隶属17科23属32种。以高山榕等乡土树种为主要优势种,树龄呈金字塔结构,空间分布呈现以中心城区聚集逐渐向四周辐射的格局;人为活动对古树影响小,古树的海拔与数量具有极显著强相关关系(p=-0.959);胸径、冠径和树高的3者存在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高山榕为主),且树龄的增大不会对树种的外观生长状态造成影响。郊区的古树名木资源成为今后管理部门保护的重点。研究从多角度全面分析了全市古树资源状况,可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普查和专项补充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树形与生长方面的9个量化指标对安徽省广德县古树树势与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认为,全县古树总体上树势一般,呈中等健康水平,但不同的树种差别较大,其中生长缓慢的大乔木树种,凡处于中年阶段的古树,大多树势生长旺盛,健康等级高;乡土树种古树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能力较强,生长较好,健康等级较高;而速生树种或引入归化树种的古树,在处于生长的末期阶段,一般长势不佳,健康等级较低;具有量多面广的同一古树,树势旺盛,健康等级较高。不同保护级别的古树,树势和健康等级也各有差异,总的趋势是保护级别越高,树势越差,健康等级越低。生理老化、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病虫危害、管护不善等则是当前影响古树树势和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古树群保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市古树群保护情况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介绍了广州市古树群的数量、分布情况、树种情况、生长环境、主要古树群以及古树生长状况。通过调查、树龄鉴定及对古树维护技术队伍的建设情况的了解总结了广州市古树群保护现状。深入分析了广州市古树群的生存危机,指出由于缺乏经济价值及树木的保护意识不够等原因,大多数格木群、乌榄群、荷木群遭到严重破坏,存在白蚁危害、随意砍伐等问题。文章针对古树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持续开展白蚁综合防治工作、建立古树群生态保护区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河源市古树资源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对古树的科学保护与管理,通过访谈估测法、文献追踪法、树龄与胸径回归模型估测法等方法,对河源市的古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古树数量共计 1995 株,集中在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榕树 Ficus microcarpa、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木荷 Schima superba、雅榕 Ficus concinna等观赏树种以及龙眼等经济树种;2)古树树龄相对集中,主要属于三级古树,平均年龄为 195.56 a; 3)古树分布特征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丘陵与山区县域,尤以客家乡村最为密集;4)古树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受虫害及建设扰动使部分古树出现衰弱与濒死情况;5)古树生长状况较佳(P<0.01)。研究指出,古树保护即将进入一个科技与文化并重的时代,需要做到依照古树类型、古树年龄、文化区域、健康状况、生长系数等多要素兼顾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攸县现有古树1 031株且涉及36科47属56种。通过对古树的树龄、胸径、树高、分布、群落、主要古树种类以及威胁古树生存的主要原因等情况分析,提出提高全民对古树保护的法律意识,政府提高保护资金投入等,对现有古树进行科学具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对广东省一级古树的数量、区域分布、树龄结构、树种组成、生长环境特征以及生长状况和权属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有一级古树754株,隶属35科63属82种;科属以桑科、无患子科和樟科占优势,树种以榕树、雅榕、荔枝、樟和银杏为主;空间分布以粤北山区多,东西沿海少,乡村多,城区少;权属以集体为主,树龄主要集中在500~799 a范围,对过半的一级古树采取了保护和复壮措施。古树组成与分布除受自然环境约束外,还受农业种植、植物个体、风水林、宗教与宗祠、开发与迁移等文化要素以及乡土风俗、村规民约和经济价值等因素影响。提出完善古树保护管理法规,实施古树资源动态管理,建立一级古树健康监测管理系统,探索古树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周边6个镇的古树进行逐株调查.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共有古树59株,包括薄叶蕈树(Altingia tenuifolia)、木荷(Schima superb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榕树(Ficus microcarpa)等13个种,隶属于10科12属.从古树资源的结构看,古树树龄主要集中在200~300 a,Ⅲ级、Ⅱ级和Ⅰ级古树的数量分别为49、8和2株;树高主要集中在17.0~25.0 m,平均树高22.9 m,胸径主要集中在50.0~125.0 cm,平均胸径118.0 cm,冠幅主要集中在10.0~17.0 m,平均冠幅17.1 m;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古树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的新港镇;新丰江水库的古树主要是作为乡村的风水树而得到保护,整体生长状况良好、正常、衰弱和濒危级古树分别有46、11和2株,衰弱和濒危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古树缺乏管护,生境较差,或受病虫害侵扰.根据调查结果,对新丰江水库古树资源应加强管理和保护,对现有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应采取施肥、病虫害防治、修补树洞、改善生境等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永康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对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系统全面地调查了浙江省永康市境内古树名木的资源现状,并对古树名木物种数量、古树总量及生长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永康市现有古树名木1535株,隶属31科48属62种;其中樟树的数量最多,有679株,占总数的44.23%;其次是苦槠和栓皮栎,分别有184株、159株,占总数的11.99%、10.36%;树龄最大的是1棵树龄860 a的樟树。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区别不同长势和生境条件下的古树名木损失额,文章提出以“古树名木生长势系数”这一概念来说明在不同生长状况下古树名木损失额的不同,并提出以“优”、“中”、“差”、“濒危”四个等级来反映古树名木的生长势状况,从“树木的外观特征”和“树木生长及管护状况”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以树冠、树干、树叶、根系、受害现象、管护水平以及生长周围状况作为影响因子,进一步完善和制定了影响古树名木生长势等级的判定标准和评分体系。以此为依据来判定受损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等级,从而确定古树名木的生长势系数值。古树名木生长势系数的确定,不仅为古树名木损失额的全面、准确、合理计量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还为古树名木损失额的计量模型转化为具体的计算公式便于实际操作与应用,提供了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也为古树名木损害的经济赔偿案件的处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衡量尺度和处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