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以江苏省种植的9个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和6个早熟晚粳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条直播种植,研究迟熟中粳、早熟晚粳这两种类型品种在正常施肥(NPK)、不施磷肥(NK)和不施氮肥(PK)3种处理下的产量表现及氮、磷肥贡献率和农学利用率的差异。结果显示,迟熟中粳品种较早熟晚粳品种同时具有高产和高氮、磷利用率特性。迟熟中粳中苏粳815、南粳9108和早熟晚粳中南粳5055是相对较理想的品种。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播种期处理对晚粳稻中熟和特早熟品种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显著影响齐穗、成熟与全生育期,其中对齐穗与成熟期的影响中熟晚粳比特早熟晚粳小;延迟播种期使株高变矮,节间、总叶数减少,对中熟晚粳的影响大于特早熟晚粳;对每穗总粒数的影响特早熟晚粳大于中熟晚粳,而对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则相反;播种期与该两类品种产量的关系呈二次曲线,两曲线相交点为6月26日,中熟、特早熟晚粳品种的适宜播期为该日前与后,最迟临界播种期分别为6月30日、7月23日.  相似文献   

3.
一、选用适宜晚播的品种,以“种”补晚 选用早熟、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春性、弱春性品种。春性、弱春性品种一般具有生长快、所需积温少,春化时间短、发育早、起身拔节早等特点,能达到晚播早熟、丰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筛选适合晚播的小麦品种,随后对筛选出的适合晚播的品种采用适当增加播种量的方法分不同播期、不同播种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晚播情况下应选用早熟或中早熟的小麦品种,在增加播种量的条件下其播种时期可以延长到11月10日左右,当播种量加大到42万粒/亩以上时,采用早熟或中早熟品种仍然可以获得400 kg/亩左右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发展单季早熟晚粳稻的必要性在于优化水稻品种结构,实现粮食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益;可行性:一是我市的光照、温度、水份等自然条件适宜,二是代表早熟晚类型的品种资源和栽培技术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6.
不同砂梨品种果实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推进湖南砂梨结构发展的合理化,对引种的8个早熟品种和8个晚熟品种进行果实品质测定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适合在湖南发展的早熟砂梨品种是雪英、雪峰,晚熟品种是天皇、晚蜜。  相似文献   

7.
一、选用适宜晚播的品种,以"种"补晚 选用早熟、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春性、弱春性品种.春性、弱春性品种一般具有生长快、所需积温少,春化时间短、发育早、起身拔节早等特点,能达到晚播早熟、丰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甘蓝属幼苗春化对从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的条件要求严格,早熟品种要生长到结球才能通过春化开花,开花率与结球率相当;中熟品种的开花率须比结球率约高10%;晚熟、特晚熟品种的开花率须比结球率约高20%.苏南地区早熟甘蓝品种繁种稳产的播期不能晚于9月25日,中熟品种不能晚于9月20日,晚熟品种不能晚于9月10日,特晚熟熟品种不能晚于9月1日.  相似文献   

9.
水稻新品种(系)品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宜江苏省姜堰市种植的早熟晚粳稻品种,于2010年进行了早熟晚粳稻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扬粳4227”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且其农艺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姜堰市张甸镇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水稻直播技术用于晚稻高产栽培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早熟早稻皖稻143、早熟早杂协优9279、早熟晚杂T优259直播与早熟晚杂T优259、中迟熟晚杂金优桂99移栽进行比较,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品种(组合)直播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并结合当前水稻生产情况变化,阐述了晚稻直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海安县优质水稻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苏省海安县稻作气候资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适宜播种期提前,安全成熟期推后,适宜生长期延长,有利于迟熟类型的优质水稻品种推广。采用样条函数法对气候因子和区划因子进行网格细化,利用Arcinfo软件制作海安县优质水稻种植气候区划图,划分优质水稻适宜种植区。结果表明:在稻麦(小麦)两熟制下,采用大中苗栽培方式时,水稻主体品种类型以早熟晚粳品种为宜,沿海乡镇可适当搭配一些迟熟中粳品种;采用小苗机插或抛秧栽培方式时,中西部乡镇以早熟晚粳为主体品种类型,东部沿海乡镇可适当搭配一些迟熟中粳品种;采用直播栽培方式时,应优先选择早熟晚粳作为主体品种类型。在稻油(大麦)两熟制下,采用大中苗栽培方式时,可优先选择早熟晚粳品种类型,沿海乡镇也可适当搭配迟熟中粳类型品种;采用小苗机插或抛秧方式时,适宜品种变化不大;而在直播栽培时,应优先选择早熟晚粳品种。  相似文献   

13.
<正>1.从熟期方面考虑,选择中早熟的品种中早熟的玉米品种成熟快,需水量少,干旱对中早熟玉米品种灌浆的影响明显小于晚熟品种,中早熟品种能够较好地完成灌浆过程,获得较好的产量。同时,中早熟品种由于熟期短,可以晚播,避开了低  相似文献   

14.
<正>棉花—小麦间作套种突出小麦早熟、棉花早收"双早"技术。10月下旬晚播小麦预留棉行,下年4月下旬晚春套种中早熟棉花品种。1品种选择小麦品种选择边行优势强、优质、高产、抗病的基础上且适合晚播、早熟品种,一般选用邯6172、邯农1号等抗旱节水品种;棉花选择高产潜力大、抗逆性强中后期长势强的中早熟杂交种或中早熟常规种如:邯686、超早1、2号短季棉花等品种。2田间模式棉麦套种,145厘米为一条带,采用"5—2式"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连晚抛秧因受早稻收获期、品种生育期、秧龄等因素限制,一般多选用特早熟晚粳品种.但特早熟晚粳作连晚抛秧栽培增产潜力小,且年度间产量变幅大.针对上述问题,1997年我市开展了中熟晚粳连晚抛秧栽培技术研究,经三年试验示范,解决了许多难题,使全市中熟晚粳连晚抛秧面积迅速扩大,单产不断提高.据对比试验,在同期抛栽条件下,中熟晚粳比特早熟晚粳一般可增产10%左右,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中熟晚粳连晚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武育糯180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202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杨洪建 《农家致富》2011,(10):30-31
一、品种选择根据不同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分蘖性强、抗劣性好的穗粒并重型或大穗型品种。1.沿江及苏南地区以早熟晚粳稻品种为主,迟熟中粳稻品种为搭配。早熟晚粳重点选择南粳44、宁粳3号、扬粳4038、武运粳23、镇稻11号等品种;迟熟中粳重点选择武运粳24  相似文献   

18.
优质早熟晚粳糯--余粳晚糯是我所通过多年选育而成的晚稻早熟类型的粳糯新品种,经过2年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为生育期短、米质好、糯性强、易脱粒等多种优良特性,并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三年水稻晚栽高产技术研究的结果,认为营养士旱育,长龄带蘖的壮秧是晚栽高产的关键。中熟品种稀播晚栽产量高于早熟品种晚播晚栽。晚栽品种以沈农1033较安全,在辽宁省南部可用辽粳5号。本文还阐明了晚栽水稻的生育特性,经济性状及产量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晚栽高产的其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进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早熟晚粳水稻不同播期研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导因素,在水稻生产管理方面,应及时根据今后一阶段的天气情况,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发挥水稻品种的优势;秸秆还田田块基肥应早施、重施,确保秸秆软化、分解过程中能正常供给水稻生长所需氮肥;早熟晚粳品种不同播期其抽穗进程不一,适期播栽一方面要考虑品种的生育特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品种的抗逆性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