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蔬菜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灌溉与施肥才能达到提质增产的目的,但由于盲目灌溉与不合理的施肥造成了蔬菜产量不高、大量肥料与农业用水资源的浪费。为此,该研究将结合温室蔬菜生产的实际状况,探究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温室蔬菜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对温室蔬菜生理生长、品质状况、产量情况以及水肥耦合的影响效果。同时针对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温室蔬菜生产发展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研究成果可用来提高温室蔬菜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以期促进温室蔬菜生产向着高效、节水、增产提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光型植物工厂绿叶蔬菜轨道式高效栽培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光型植物工厂绿叶蔬菜轨道式栽培技术基于浅液流(NFT)灌溉模式,由泡沫床、种植轨道、种植盘和水肥系统构成,通过对温室环境的自动化调控实现绿叶蔬菜的高效生产,每年可生产12 茬,每667 m2 活体蔬菜产值可达35.4 万元,对比普通日光型植物工厂绿叶蔬菜NFT 栽培技术,产量和产值可大幅提高,是一种值得应用推广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万勇 《长江蔬菜》2014,(17):14-15
正蔬菜生产过程中灌溉是影响蔬菜品质、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是建立两型社会的要求,也是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的需要。在设施蔬菜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常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微喷灌技术等。1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施肥是通过灌溉系统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在低压灌溉条件下,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技术,又称为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在棚内安装的施肥罐,将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蔬菜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虽然在肥料投入方面比常规灌溉要高,但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效率及蔬菜产量比常规灌溉方式要高,应用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由于现代设施采用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大水大肥导致土壤肥料淋失或固定,破坏了根层土壤环境,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凸显。这种恶劣的土壤环境造成果菜类蔬菜根层养分吸收不合理,进而影响蔬菜生长发育。良好的根层环境及合理的施肥与灌溉是蔬菜生产获得优质与高产的关键。本文概括了根层调控的主要方向和措施,通过改善根层土壤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透气性等),加强根层养分(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利用,采用水肥一体化和增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达到水肥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优质高效的种植模式对于提高蔬菜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辣椒套种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模式,对该模式的育苗设施建设、苗床管理、水肥管理、大田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采摘技术措施进行了论述.总结辣椒与其它蔬菜套种栽培模式,对提高蔬菜高效栽培效益具有较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融合施肥和灌溉的农业新技术,可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达到节水节肥、省工增效的良好效果。本文介绍了奉贤区蔬菜生产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对几种蔬菜作物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的效益作了评估,并提出了蔬菜生产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宏正  尤春  倪玮 《中国园艺文摘》2013,(4):140-141,192
水肥一体化是当前设施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文章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当前设施蔬菜灌溉与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步骤、技术优点等;初步制定水肥一体化肥料选择标准,提出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9,(6):72-74
针对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需要,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设施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工程技术规范,主要内容包括规定了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工程规划、设计总体要求、膜下滴灌节水灌溉制度设计、灌溉系统组成、系统水力设计和系统运行管理等方面。该项规范可为设施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工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樱桃园、蔬菜地水肥一体化项目为例,介绍了水肥一体化项目设计中基本资料收集、灌溉设备选型、系统布局、水量平衡分析、灌溉系统设计、管网设计、首部系统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1.
高品质蔬菜评价检测与水肥调控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于高品质蔬菜需求逐渐提高,而水肥管理对于蔬菜品质调控尤为重要,汇总了高品质蔬菜的评价标准和检测方法,从蔬菜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综合定义和评判高品质蔬菜,介绍了目前高品质蔬菜的生产现状,重点论述了灌溉施肥调控蔬菜品质的技术手段,包括亏缺灌溉技术、根区交替灌溉技术、施肥调控技术、叶面喷施调控技术和营养液调控技术等。最后,分析了目前高品质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大棚蔬菜土壤盐渍化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棚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通过进行水旱轮作、灌水洗盐、不同改良荆改良等一系列试验,比较得出水旱轮作降盐增产效果明显,灌水洗盐也有一定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农户蔬菜投入产出特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农户视角对北京市蔬菜投入产出中的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水资源投入、种植技术采用、质量安全生产、成本收益等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蔬菜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以塑料大棚和温室为主;蔬菜种植户对地下水位下降有正确认知,认为灌溉水价较为合理,对灌溉设施可靠性的满意度较高;地膜覆盖、穴盘育苗和高温闷棚在蔬菜种植技术中的采用比例较高;种植户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的态度较为积极,对产出环节的蔬菜质量安全问题较为重视;雇工费、肥料费和种苗费构成蔬菜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综上,建议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发展,健全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体系,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倡生产资料合理投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灌溉方式与蔬菜种植种类和种植方式匹配不科学的问题,使灌溉技术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从灌溉原理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灌溉方式的影响因素如田间灌溉入水口、供水量和田间坡度及现代灌溉方式(喷灌、滴灌)中灌溉水的覆盖面积及流量大小进行探究,分析在各类蔬菜种植中不同的灌溉方式对灌溉质量的影响。建议结合生产条件,合理选择灌溉方式来满足蔬菜生长,从而充分发挥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吐鲁番市设施蔬菜水分高效利用的合理灌溉方式,调查了沟灌和滴灌对吐鲁番市日光温室早春茬哈密瓜、黄瓜、辣椒和番茄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吐鲁番市,滴灌哈密瓜每667 m2 产量比沟灌高100 kg,每667 m2纯收入多1 017.6 元;滴灌黄瓜、辣椒和番茄每667 m2产量和经济效益均稍低于沟灌;但滴灌哈密瓜、黄瓜、辣椒和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比沟灌高1~3 倍。综合考虑,滴灌是吐鲁番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应重点推广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施肥和灌溉对蔬菜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蔬菜品质的内涵及施肥、灌溉对蔬菜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综合前人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适量增加施肥量通常可改善蔬菜商品品质,并可提高蔬菜产品中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等营养物质指标的含量,但过量施肥则常导致总糖、可溶性糖、抗坏血酸等营养成分含量的降低,并可导致卫生品质及风味品质的降低。合理灌溉可以有效提高蔬菜各种品质指标,但对于许多果菜类而言,适当控制浇水量则有利于营养品质的提高。通常情况下,施肥与灌溉对蔬菜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受土壤基础肥力、肥料种类及其配比、蔬菜种类、产品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绿叶蔬菜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绿叶蔬菜的清洁高效生产和均衡供应需求,借鉴日本、荷兰等国家植物工厂发展的先进经验,针对绿叶蔬菜工厂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和技术突破点,以小白菜的工厂化生产为例,综述了品种选择、基质研发、肥水运筹、节能生产、绿色防控、物流加工、质量管理等关键设备与技术研究进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机生态型绿叶蔬菜工厂化生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设施蔬菜质量安全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设施蔬菜生产实地调研、设施专家专访和设施内环境因子实时监测等方法,研究并总结分析我国北方设施蔬菜安全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设施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种植户以种植番茄、黄瓜、辣椒等果菜为主,1年2~3茬。北方东部发达地区年平均化肥、农家肥施用量分别高于100kg·(667m~2)~(-1)和16m~3·(667m~2)~(-1)的比例高达65.5%和72.4%;灌溉和追肥方式以大水漫灌和随水施肥为主,分别占58.6%和93.1%;每次施药量在20~40kg·(667m~2)~(-1)(药水混合)范围的用户比例最多,占41.7%。与东部相比,北方西部欠发达地区年平均化肥、农家肥施用量最高范围在81~100kg·(667m~2)~(-1)和6~10m~3·(667m~2)~(-1)的比例均为41.4%;灌溉和追肥方式以滴灌和随水施肥为主,分别占75.9%和96.6%;每次施药量在20~40kg·(667m~2)~(-1)(药水混合)范围的用户比例最多,占46.7%。采收季,农户在农药安全间隔期之外采收蔬菜的比例占90%以上,设施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总体在安全可控范围内。温室环境是影响蔬菜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土壤盐渍化影响了蔬菜产量和品质;设施蔬菜生产中大量使用畜禽粪便,加重了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今后,应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温室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技术,并提升温室生产的省力化和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琳  王桢 《中国果菜》2020,(3):9-17
干燥是果蔬深加工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可以提高果蔬制品的贮藏稳定性,减少损耗,增加果蔬附加值。我国果蔬干燥历史悠久,干燥技术种类繁多,从自然干燥到传统干燥到新型干燥再到联合干燥,不断发展。每种果蔬干燥技术都有其原理、设备、条件、特点及适用对象,人们可以根据加工需求选择最佳的干燥技术,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本文介绍了我国现有的果蔬干燥技术,比较了不同干燥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对象等,并对果蔬干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果蔬干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南疆喀什市温室蔬菜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2017年在喀什市进行了温室蔬菜病虫害调查,共调查了21种蔬菜,其中在16种蔬菜上共发现了12种病害,在15种蔬菜上共发现了4种虫害。综合来看,为害南疆喀什市温室蔬菜的主要病害种类为煤污病、腐烂病、白粉病以及病毒病,主要虫害种类为斑潜蝇、白粉虱和菜蛾。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温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初步构建了喀什市温室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