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棚辣椒苦瓜间作栽培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前期苦瓜苗期长,不影响辣椒的生长,后期(7月份以后)又可以利用苦瓜来为辣椒遮阴。撤棚膜以后,大棚骨架又成为苦瓜的支架,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大棚夏季高温闲置期,提高对光能、土地和大棚设施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番茄、苦瓜均为四川省达州市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市场需求量大,种植效益较好。为提高达州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增加种植效益,作者根据番茄和苦瓜的植株高度差和季节差创建了大棚番茄、苦瓜立体种植模式。该模式每667 m2产值可达26 000元,效益较好。该文从选用良种、整地施肥、适时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大棚番茄、苦瓜立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苦瓜营养和保健价值的了解,苦瓜的销量越来越大。早春种植大棚苦瓜,上市早,效益好。近年来,淮北地区大棚苦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导读:为进一步提高浙江平湖市甜瓜田的综合生产效益,总结探索出了大棚甜瓜—苦瓜—莴笋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大棚的温光资源和时间、空间条件,冬春季通过多层覆盖增温保温技术,实现甜瓜提前种植、提早上市,夏秋季利用大棚骨架作立架,接茬种植一季苦瓜,秋冬季适时抢种一茬莴笋,提高了大棚利用率,每667 m2纯效益可达13500~16500元。  相似文献   

5.
阐述闽南大棚苦瓜发展过程中给苦瓜种植户带来的高效益的同时,也面临低温及病虫害带来的危害;根据闽南大棚苦瓜发展现状,对进一步发展大棚苦瓜提出新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挖掘观光采摘园区内春秋大棚蔬菜的生产潜力,合理利用大棚空间和不同蔬菜对温度、光照的需求差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针对有观光、采摘和餐饮需求的种植园区摸索总结出1种新型栽培模式——苦瓜和叶类蔬菜大棚套种栽培,既合理利用了春秋大棚的生产空间又提高了设施复种指数,而且在生产苦瓜的同时也可以采收2茬以上的叶类蔬菜,观赏和采摘效果俱佳,种植效益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前武汉地区苦瓜主要栽培方式有塑料大棚栽培、露地栽培以及秋延后设施栽培3种,主要推广品种有秀绿、永华和绿玉3个杂交品种。自从武汉市推广"七万亩"大棚蔬菜后,大棚苦瓜栽培面积以及效益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丰产不丰收、病虫害严重、苦瓜化瓜等问题,需采取合理的栽培方式及推广使用嫁接苗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设施大棚的快速发展,武汉市推广了一系列成熟、高效的周年栽培模式。大棚大白菜—苦瓜—紫苏是其中较为高效且收益好的种植模式,现介绍其关键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春提前苦瓜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苦瓜也称癞瓜、凉瓜,含有多种氨基酸、多肽等营养物质,长期食用具有促消化、清热祛火、调节血脂、解毒降糖等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欢迎。实施春提前苦瓜大棚栽培,能提早上市,获取较高收益,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精选良种苦瓜喜温喜湿、耐热怕涝、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大棚栽培时,宜选择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力适中、抗性特点突出、优质高产的中、早熟品种,如泰和苦瓜、夏丰苦瓜、翠绿苦瓜、大白苦瓜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在连栋大棚中立体套种苦瓜、大白菜、芹菜对土地利用率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可达175%;常规苦瓜栽培模式1hm2种植13500株,产量为46200kg;套种模式1hm2栽苦瓜6750株,产量达78450kg,比常规栽培增产69.81%,1hm2净收入132960.0元,比常规栽培增收346%,效益明显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已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运用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 ,总结出五套大棚蔬菜茬口安排的模式 ,供各地菜农参考。1 茄果类—苦瓜套早大白菜—花菜或青蒜茄果类 (茄子、辣椒、西红柿 ) 1 2~ 1月定植于大棚 ,3月底~ 4月初上市 ,6月下市 ,2月中、下旬将苦瓜套种在茄果类中 ,茄果类采果后期苦瓜上架 ,免去了盖遮阳网 ,茄果类拔苗后套种短季早熟大白菜 ,大白菜采收后将过密的苦瓜苗进行适当的修剪 ,种一季花菜或青蒜 ,待花菜开花前或青蒜生长盛期 ,已经气温适合其生长了 ,将苦瓜苗全部拨除 ,一年可四熟。2 茄果类—早大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大棚苦瓜生长期长,植株株高极易触及棚顶,影响薄膜正常透光,植株间相互遮蔽,导致大棚内通风透光不良,严重影响苦瓜的产量和品质的问题;同时也为更好地推广春大棚苦瓜长季节栽培技术,丰富设施管理模式,促进苦瓜规模化生产,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总结出1套春大棚苦瓜长季节换头栽培技术,通过采取连续摘心换头措施,调整了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满足了苦瓜长季节生长过程中对空间、养分及光照的要求,这一技术的实施,有效降低植株高度,促进茎秆粗壮,提高植株中上部侧枝雌花的结果率和单果质量,从而实现苦瓜高产、优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增加大棚生产效益,赣榆西北地区菜农利用大棚黄瓜前期生长快、产量高,苦瓜前期生长慢、后期耐高温的特点,进行大棚黄瓜与苦瓜套种栽培,每667 m^2纯收益30000~48000元,较单种黄瓜每667 m^2净增收9600元,且减少了劳动量。该文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大棚套种苦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衢州市莲花镇菜农周国云2009年在衢州市市郊承包2hm^2土地种植大棚蔬菜,种植模式为“大棚春夏苦瓜-秋延小尖椒”,全年实现总产值483210元,667m^2产值达16107元。现将该种植模式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以湘早优1号苦瓜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湿度和不同光照条件对大棚苦瓜授粉受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保持在25~28℃、湿度保持在70%~85%、透光率85%以上的大棚环境条件最适宜苦瓜授粉受精,苦瓜坐果率高、商品性状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潼南县桂林菜农普遍利用早春气温回升快的特点,采用大棚辣椒套种苦瓜、苦瓜收获后种植花菜的"一年三熟"无公害高效种植模式,每667 m2年产值1万元左右(其中辣椒3 500元,苦瓜4 000元,花菜2 500元).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冬季在大棚内种植草莓,早春开始套种苦瓜,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和大棚,而且可以使苦瓜早上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是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养颜嫩肤、降血糖、养血滋肝等功效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四川省是苦瓜种植的主要地区之一,早春大棚种植主要集中在攀枝花、峨眉等地.介绍了金田188苦瓜的特征特性、产量及熟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为后期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蛋白有机肥对大棚苦瓜生产及土壤的影响,进行了大棚苦瓜蛋白有机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增施仁和蛋白有机肥对大棚苦瓜综合性状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667m2增施350kg仁和蛋白有机肥最好,尽管始收期晚4天,但采收期延长8天,增产485.4kg,增收2646元,且苦瓜色泽光鲜、均匀,畸形瓜少,食用品质好。土壤肥力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0.
根据草莓较耐寒而不耐热,苦瓜耐热又喜温的特性,鲁南地区近年在草莓大棚内早春套种苦瓜,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和大棚,而且可以使苦瓜提早上市,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