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耐抽薹意大利生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纳米胶片不同处理时间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T3 处理(24 h)叶用莴苣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4.57% 和22.48%,T1 处理(2 h)和 T2 处理(8 h)
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叶用莴苣茎粗和根冠比均无显著差异;T3 处理叶用莴苣叶片数显著增加,可溶性
糖含量和类黄酮含量有所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稍有降低;叶用莴苣硝酸盐含量随纳米胶片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降幅为2.05%~62.14%。在本试验条件下,叶用莴苣生长发育和品质改善效果均以纳米胶片处理24 h 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耐寒、抗病的叶用莴苣品种,对55个叶用莴苣的耐寒性及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叶用莴苣室内寒害指数和田间生长量呈显著负相关,大多数莴苣品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冬季温室叶用莴苣发病以霜霉病为主,软腐病其次,灰霉病最轻,发病主要在低温期过后的2月中下旬。香港玻璃生菜(S24)、福星(J9)、香港四季抗热耐抽薹生菜(W8)、意大利生菜(W1、W7)等品种耐寒性和抗病性较强,品质优良,建议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露地和大棚两种环境、春季和初夏两种栽培季节下,对110份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同时以中心柱长、抽薹天数和热害指数3个指标综合评价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田间耐热性。结果表明:散叶莴苣叶尖形状、叶形、叶色、株高、叶柄长、叶柄厚、单株质量、净菜质量(球质量)和莲座叶等叶片性状变异较大,显示了散叶莴苣在种质变异和创新方面蕴藏着很大的潜力。结球莴苣品种间相似程度较高,仅在叶柄厚、莲座叶、净菜质量上存在变异。在初夏散叶莴苣比春季分别提前12~36 d抽薹,结球莴苣提前18~38 d抽薹。在大棚高温胁迫更强时,散叶莴苣抽薹期进一步提前,而且82%的品种在10 d内抽薹,表现出对高温的敏感性,结球莴苣部分品种因热害而死亡,热害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结球莴苣品种间的耐热性。抽薹天数、中心柱长与单株质量、净菜质量、叶形比等呈显著的相关性,也是评价叶用莴苣耐热性的重要指标。春季大棚种植采用热害指数、抽薹天数能够较好地评价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有机碳肥在水培叶用莴苣应用上的最佳叶面喷施浓度,以全年耐抽薹生菜为试材,设置1 600、1 200、800、400倍液浓度水平,以清水作对照,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液态有机碳肥对叶用莴苣生长、品质以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液态有机碳肥对水培叶用莴苣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其中,1 200倍液处理的效果最佳,叶用莴苣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地上部及根鲜干质量、总叶绿素含量、VC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地上部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以叶用莴苣品种耐抽薹意大利生菜为试材,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磷转运蛋白Ls PHT1基因序列;并利用半定量PCR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叶用莴苣在纳米材料处理下Ls PHT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Ls PHT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 605 bp,编码534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量为58.5 k D,具有PHT1家族的保守特征序列GGDYPLSATIx SE,与菊花PHT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88%。Ls PHT1仅在叶用莴苣根部表达,而在叶片中几乎不表达。在叶用莴苣全生长期内,Ls PHT1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生长中后期,纳米材料处理的叶用莴苣根部Ls PHT1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说明Ls PHT1的表达受纳米材料的诱导上调。  相似文献   

6.
生菜即叶用莴苣,系菊科一二年生蔬菜,它以生长期短,复种指数高,生长均匀整齐,清洁无污染、无虫害,商品率高而倍受青睐.1998~1999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教学基地元土栽培温室内以"意大利全年耐抽薹"、"美国中兴"等生菜品种为材料,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无土设施中栽培试验,学习和掌握了生菜DFT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叶用莴苣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个叶用莴苣品种为试材,综合比较了不同品种植物学特性、采收期生长状况、田间生长状况和商品特性品种特性,以期筛选出适宜在北京地区推广的适应性强、产量高、商品性好的优良叶用莴苣品种,旨在为叶用莴苣的塑料大棚栽培品种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结球莴苣品种的GJ-2("荷兰结球生菜")和GJ-5("撒哈拉"),散叶莴苣品种的GS-1("方妮")和GS-6("北散生2号")等4个品种的植物学性状优良,田间生长整齐,栽培适应性强,净菜率高,小区丰产,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铵硝配比(CK,0∶100;T1,10∶90;T2,25∶75;T3,50∶50)对叶用莴苣生长及N、P、K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处理显著促进了叶用莴苣的生长,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和经济产量分别增加了15.77%和15.21%;而T2、T3处理的地上部鲜质量、经济产量则显著降低。不同铵硝配比处理叶用莴苣植株的N、P、K积累量均表现为T1CKT2T3,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不同铵硝配比处理的氮素损失率在20.17%~65.31%之间;与对照相比,T1处理的氮素损失量和损失率分别下降了14.79%和4.24个百分点,而T2和T3处理的氮素损失量和损失率均显著增加。综上,营养液增铵10%可以促进叶用莴苣植株的生长及对N、P、K的积累,且显著降低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硒方式对叶用莴苣产量、含硒量和硒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施硒0.2 g · m~(-2)添加外源硒,4个叶用莴苣品种含硒量为:芳妮罗莎绿奶油红橡叶红。以芳妮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施硒(0、0.02、0.2、2、20 g · m~(-2))、叶面施硒(0、50、100、200 mg · kg~(-1))和硒浸种(0、50、100 mg · kg~(-1))3种方式添加外源硒,研究不同施硒方式对叶用莴苣产量、品质、含硒量和硒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叶用莴苣的产量先升后降,总硒含量则显著增加,硒转化率也表现为先升后降,但均在80%以上;综合比较土壤施硒、叶面施硒和硒浸种对叶用莴苣产量、含硒量和硒转化率的影响,推荐叶面喷施硒100 mg · kg~(-1)为叶用莴苣最佳的添加外源硒方式和施硒量。  相似文献   

10.
正冬薹为早抽薹型苏州青新品种,早熟性和耐寒性好,定植后65 d(天)即可抽薹,可满足元旦、春节市场需求。主薹粗2.7 cm,主薹单薹质量103 g,侧薹萌发率100%,平均每667 m2产量1 320.9 kg;薹形整齐美观,薹叶肥大,薹色青绿,口感细腻、甜糯,风味独特,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苏州青是江苏省苏州市优良地方品种,为青梗型不结球白菜的主要类型,品质优良,具有绿、嫩、  相似文献   

11.
以‘迈田三品青’莴笋为试材,采用叶片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促长剂-控旺剂-促长剂-控旺剂(T1)、促长剂-矮壮素-促长剂-矮壮素(T2)、赤霉素-控旺剂-赤霉素-控旺剂(T3)、赤霉素-矮壮素-赤霉素-矮壮素(T4)、赤霉素-赤霉素-赤霉素-赤霉素(T5)和喷清水(CK)处理对"三青"莴笋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促进"三青"莴笋高效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均增加了莴笋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仅赤霉素处理(T5)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前期增长较快,到后期逐渐减缓。而促进剂和抑制剂的交替使用前期生长较慢,而后逐渐增加且超过T5处理。其中第4次喷施后测得T2和T3处理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较其它处理大,且T2处理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增加。综上所述,T2处理为最佳生长调节剂组合,其提高了莴笋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紫叶生菜和绿叶生菜的营养价值,选取紫叶生菜和绿叶生菜品种各4个,分别测定、比较了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硝酸盐和花青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绿叶生菜(GT)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均高于紫叶(VT)品种,平均高112.9%;整体上VT与GT的硝酸盐含量差异不大,其中VT中深紫色的VT_1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GT中深绿色的GT1硝酸盐含量高于其他品种;所有VT品种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以及花青素含量均高于GT品种,其中VT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GT的高80.6%、33.4%。另外,只有紫叶生菜含有花青素,其中深紫色的VT1花青素含量最高,随叶色变浅而逐渐降低。以上结果说明绿叶生菜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紫叶品种,且较紫叶生菜口感好,但紫叶生菜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以及花青素含量高于绿叶生菜。  相似文献   

13.
不同昼夜温度对水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3种不同昼温(20℃/15℃,25℃/15℃和30℃/15℃)和夜温(30℃/25℃,30℃/20℃和30℃/15℃)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昼温的升高,生菜的叶片数、地上部干鲜质量、根干鲜质量、叶面积等均显著增加。30℃条件下,茎长/茎粗的值显著增大,但并未造成抽薹现象,不影响生菜的商品性。综合昼温对水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昼温保持在25~30℃较为适宜。相对昼温,夜温对生菜生长影响较小。夜温从20℃降低到15℃,生菜地上部干鲜质量、根干鲜质量、叶片数和叶面积均无显著性变化,较低的夜温有助于抑制抽薹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生菜品质。  相似文献   

14.
早熟耐抽薹紫叶莴笋新品种“红竹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竹3号”是以茎肉翠绿、抗病性强的紫叶莴笋“红竹”为母本、以晚熟耐抽薹的绿叶莴笋QH13-9为父本杂交后,利用系统选育法,经过连续6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早熟耐抽薹紫叶莴笋新品种。甘肃冷凉区春季露地栽培从播种至初采收期约75d;叶椭圆形、紫红色、多皱,株高53.4cm,肉质茎长棒型、茎粗约4cm、茎皮紫斑明显、茎肉翠绿色,笋味浓郁、富含铁、钾、锌等微量元素,品质优良,抗病性强。平均单株质量约0.75kg,每667m2产量4500kg以上,叶量少,可适当密植。适宜甘肃冷凉区及相同气候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高萝卜硫素青花菜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青1号是新选育的高萝卜硫素青花菜品种,以3个推广品种曼陀绿、山水、马拉松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福青1号单球质量中等,株型最小,株高、开展度、叶长均小于其他3个品种;球茎空心率低;萝卜硫素含量达767.170μg/g,是马拉松的4.8倍。  相似文献   

16.
以胡萝卜耐抽薹品种‘新秀三红’和易抽薹品种‘岐山透心红’的未抽薹和抽薹植株的肉质根为材料,研究了高原夏季胡萝卜肉质根内源激素变化及其与先期抽薹的关系。结果表明:苗期肉质根内源激素含量逐渐下降;叶片旺盛生长期GA3、GA4、IAA和IP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ZR和DHZR含量持续下降后逐渐升高;肉质根迅速膨大期ZR和IAA含量逐渐升高,其它激素含量均渐下降。长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品种中未抽薹植株肉质根的内源GA3和ZR含量较低,GA4和IAA含量较高,与耐抽薹品种的差异均显著;易抽薹品种中先期抽薹植株肉质根的IAA和IPA含量较高,GA3和ABA含量较低,与其未抽薹植株肉质根的差异均显著。较低含量的GA3与较高含量的IAA促进胡萝卜的先期抽薹,较高的IAA/ZR、GA4/ZR比值可导致胡萝卜的先期抽薹。  相似文献   

17.
品种和播种期对秋莴笋先期抽笋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 个秋莴笋品种的4 个播种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先期抽笋与品种和播种期密切相关。阔圆叶品种最不易先期抽笋,长圆叶品种次之,尖叶品种最容易先期抽笋。秋莴笋合适的播种期在8 月中旬,合适的品种也比较多,若播种期提前到7 月中下旬,只能选用圆叶品种。  相似文献   

18.
抗裂与易裂枣内源激素含量和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枣抗裂果品种‘圆铃枣’和易裂果品种‘俊枣’为材料,测定了果实生长发育曲线、果 形指数及种子败育率,并对果皮、果肉、种子中内源激素含量及果皮、果肉中细胞壁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俊枣’果形指数和种子败育率均显著高于‘圆铃枣’。果实发育后期‘俊枣’ 果皮中的GA3 含量、果肉中的IAA 含量明显高于‘圆铃枣’,而‘圆铃枣’果肉及种子中的ABA 含量高 于‘俊枣’;‘俊枣’果肉及种子中(GA3 + IAA + ZT)/ABA 的比值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均高于‘圆铃 枣’。果实生长发育后期‘俊枣’果皮中的果胶酶及纤维素酶活性高于‘圆铃枣’,且‘俊枣’果肉中的 POD 及PPO 活性也较高。以上结果显示,枣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易裂品种‘俊枣’果肉中的IAA 积累较多, 而抗裂品种‘圆铃枣’果肉及种子中ABA 含量显著高于易裂品种;易裂品种‘俊枣’果肉及种子中(GA3 + IAA + ZT)/ABA 的比值较高,果皮中的果胶酶、纤维素酶活性影响裂果的发生,其POD 及PPO 活性相 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高方胜 《长江蔬菜》2011,(22):21-22
德丰是从德州地区单茬茴香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茴香新品种。全株绿色,植株高47.0 cm,平均叶片7.5片,叶长43.5 cm,叶柄长25.0 cm,叶距较大;生长快,正常情况下播后40 d即可收割,单茬产量1 650 kg/667 m2左右;抽薹较早;耐寒性一般,可耐5℃以上低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