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木麻黄防护林现存的主要配置模式进行了筛选。选取对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生态防护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3大类8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策略层各评价因子中,生态防护功能依然占首位,社会经济价值指标也占了较高的比例。在综合效益上,各配置模式排序为:木麻黄与相思类混交(D1)>林果复合经营(D6)>木麻黄与多树种混交(D4)>木麻黄与桉树类混交(D2)>木麻黄与其他树种混交(D5)>木麻黄与灌木(D7)混交>麻黄与松树类混交(D3)。并根据海岸带立地条件的差异对各模式的梯次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海岸带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南沿海混交海防林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东南沿海混交海防林的现状,目前混交林型海防林主要是木麻黄与湿地松、相思类树种与桉属等树种混交形成的混交林。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混交林型的生长效果、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提出合理的混交类型。此外还提出采用乡土树种与木麻黄混交,为建设混交林型的海防林体系提供更多的混交树种选择,为我国沿海防护林的管理、低效林的改造以及提高海防林的生态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沿海困难立地木麻黄与不同树种混交试验及造林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沿海困难立地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造林配置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等问题,进行了木麻黄分别与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 Morelet)、细叶榄仁(Terminalia amtay)的混交造林试验,试验表明:木麻黄与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加勒比松、细叶榄仁混交后,防护效能都有所加强,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参试的4种混交林中,以木麻黄与大叶相思对防护效能和土壤肥力的改良作用最明显。选择木麻黄抗逆性品系、大容器袋套小容器袋育苗,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方式,采用挖大穴、填客土、适时栽植、堆墩排碱等措施,结合设置风障和营造生物风障等工程措施是沿海困难立地造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沿海木麻黄生态效益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对其生态效益的探讨已成为沿海防护林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选取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等四个生态指标概述木麻黄的生态效应,针对目前木麻黄造林存在的树种结构单一、病虫害发生、二代更新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从造林技术着手,提出了沿海防护林恢复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法),综合考虑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对福清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森林结构进行优化决策,其中,林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经济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81%、40.15%、18.70%、6.95%、11.39%;树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杉木树种组、马尾松树种组、阔叶树树种组、木麻黄、经济林木类、竹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06%、30.49%、32.18%、11.77%、10.90%、3.60%,为该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法),综合考虑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对福清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森林结构进行优化决策(林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经济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81%、40.15%、18.70%、6.95%、11.39%;树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杉木树种组、马尾松树种组、阔叶树树种组、木麻黄、经济林木类、竹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06%、30.49%、32.18%、11.77%、10.90%、3.60%),为该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防护树种,由于经营不善造成更新困难、生长衰退、病虫害加剧,严重地影响了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分析影响木麻黄防护林持续经营因素出发,探讨了木麻黄防护林持续经营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人工林地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cL.)为东南沿海营造防护林的主要树种,现有人工林面积逾100万hm2。建国以来木麻黄培育成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造林技术有所创造发展,有效地发挥了森林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项功能。但因林分结构简单和经营方法不当.导致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失调,面临着生长衰退、他力下降、林分更新困难和低效林分增加等局面,广东、福建等地均有类似报导,如何维持和提高木麻黄林土壤肥力,确保人工林地防护效能.已成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迫切问题。l木麻黄连我对林木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根…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Oasuarina equisetifolia)又称驳骨树、马尾树、澳洲铁木,属木麻黄科,是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也是我市沿海防风固沙农田防护林的先锋树种之一,为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70cm。其树干通直,主根深长,侧根发达,具有根瘤菌共生,喜光,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盐碱,适宜在滨海有机质和含氮量很低瘠薄的沙土上迅速生长。它与湿地松混交造林形成复层混交林,筑成沿海防护林带,防风固沙抗风力强,10级以下风力能正常生长。多年来,我市在沿海育苗营造不少木麻黄防护林带。笔者根据几年来的育苗实践,对木麻黄种子育苗进行不同方式试验,摸索出几点种子育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丘陵红壤防护林树种优化模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丘陵红壤上营造防护林的各树种生长调查、解析木分析和对8种林带配置模式进行技术效果评价,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的方法做出优化模式选择。这类地区造防护的优良树种为杉木、泡桐、香椿、擦树等;配置方法以混交为好; 优化模式以G和E综合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最高 ,2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第二 ,而 3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方式 ,其经济效益最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 ,林带间伐后林下更新方式 ,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 ,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间伐调整 ,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 ,可使其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龙晓飞 《绿色科技》2021,(5):112-114
指出了龙里林场现有国家储备林中以马尾松人工林为主,树种结构单纯、层次结构简单、生态效益差、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发生雪压、风倒、火灾,松毛虫危害严重。为了改善林场马尾松人工林的健康状况,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优化林分的树种、水平、垂直结构,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模仿马尾松自然演替规律,通过择伐,在林下补植了乡土珍贵树种,以把马尾松人工林尽可能地改造为接近自然状态的异龄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具有如下优点:①确保了持续的主林层郁闭,实现了森林的永续利用。②将培育珍贵树种与马尾松大径材有机结合起来,兼顾了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③有利于提高林分质量,保证了森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的制定关于加强慈利县公益林保护、对公益林的提质改造以及公益林保障体系建设等相关决策,并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参考,本研究以慈利县公益林为研究对象,运森林生态连清技术体系评价慈利县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慈利县的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排序为涵养水源(384895.407万元·a^-1)>生物多样性保护(201330.400万元·a^-1)>固碳释氧(112347.871万元·a^-1)>净化大气环境(42975.974万元·a^-11)>保育土壤(34339.778万元·a^-1)>林木营养积累(4860.117万元·a^-1),涵养水源功能是森林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其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49.30%,在不同乡镇中,江垭镇、零阳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体高于其他乡镇,青龙湾林场最低。按不同优势树种组分,栎类、灌木林、马尾松、杉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于其他优势树种组,桉树最低,楝树次之。慈利县各镇(乡)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780749.547万元·a^-1,是当年慈利县财政总收入9.01亿元的8.67倍,表明在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考虑大力营造混交林,尤其是营造以阔叶树为主的混交林,从而提高慈利县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更新木麻黄防护林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相思树种更新木麻黄防护林对沿海沙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木麻黄林分相比,在沿海沙地后沿应用相思树种造林使沙地土壤中水溶性C l-和Na+含量降低,而使表层土壤中的水溶性Ca2+含量升高;相思树种能明显地改善沙地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供给,然而,对不同的相思树种来说,其改善程度有所差异;相思树种明显地增加了沿海沙地土壤中全氮和全碳的含量,且增加的量以沙地土壤的表层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经济树种型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黄岩地区乡土阔叶树种中选择东魁杨梅、油茶、木荷、女贞4个树种进行7a的经济树种型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试点,结果表明,实施东魁杨梅、油茶、木荷、女贞树种混交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防火效果明显,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风沙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进行了试验构建与筛选,结果表明:樟子松、红皮云杉单行及双行林带配置经济树种模式中,带外株间配置较带内株间及带内行间配置成活率高,且随着林带树龄的增大,配置经济树种的成活率明显降低,林带中生态树种树龄以不超过15 a为宜;而针对不同类型区在防护林生育早期可分别间作经济作物或中草材来提高其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从而增强了生态型防护林的经济功能;杨树林带与食用菌栽培有机结合可明显提高林带的短期经济效益,又促进了林木生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17.
沙质海岸木麻黄混交林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木麻黄分别与厚荚相思、刚果 12桉、湿地松混交造林研究表明 :木麻黄混交林与木麻黄纯林相比能有效提高防风固沙效能和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其中以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表现得最明显 ;木麻黄与刚果 12桉混交次之 ;木麻黄与湿地松混交第三。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是沿海地区沙质海岸理想的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天然杉木混交林的调查,从中筛选出38个树种,同时收集6种经济植物,共44种,就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决策目标的杉木立体混交经营模式。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建立杉木立体混交经营模式选择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抗风力强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水培苗)与湿地松进行混交造林试验,6年的试验观测表明: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效果最好,其立木蓄积量分别超过木麻黄、湿地松纯林的13.4%和89.8%;林分结构比较稳定;带状造林时,木麻黄带在前,湿地松带在后而形成一道道防风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