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兔三联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兔瘟的肝、脾、肾中采取含毒病料,从患急性巴氏杆菌病和魏氏梭菌性肠炎的病例中分离细菌,研制成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经试用,免疫后7d至8个月内不同时期均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对免疫兔进行免疫效力及免疫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7d,50d,100d和180d内均能抵抗致死量兔瘟强毒的攻击;在免疫后20d时全部能抵抗10个最小致死量的兔巴氏杆菌培养的攻击,经75d后也有100%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2.
1 发病情况 张北县城北树儿湾李某饲养的12只法国公羊种兔、18只比利时种兔和9只新西兰种兔于9月22日全部发病,病兔呼吸急促且有啰音,常用爪挠柔鼻孔.23日死亡1只新西兰兔,初步诊断为兔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近日,巨鹿县一黄兔养殖户带5只病死兔来县兽医站门诊求诊,该兔场共饲养105只巨鹿黄兔,采用2层兔笼饲养,每个兔笼4只,平时每周消毒1次,饲喂自配兔饲料和自来水。经调查该兔场已按常规进行了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的免疫。  相似文献   

4.
1996年以来,四川某实验兔场因长期连续使用氯苯胍作为抗球虫药物而爆发球虫病,引起大批幼兔死亡,改用氯羟吡啶后,虽然控制了幼兔的急性死亡,但慢性及亚临床型球虫病时有发生。为此,我们抽检了该场成年兔64只、3~6月龄兔30只、3月龄以下兔30只,球虫总感染率为97.58%(121/124),其中3~6月龄及3月龄以下兔感染率均为100%(30/30).经鉴定该兔场兔感染有8种艾美尔球虫,其优势虫种为肠艾美尔球虫及中型艾美尔球虫.  相似文献   

5.
陈基 《福建农业》2000,(9):20-20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以冬、春两季为甚,常引起大批兔发病死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兔瘟与兔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瘟是危害兔的主要疾病之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低估。如同时感染其他病原如巴氏杆菌病引起的感染,将会给养兔业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结合张北县某养兔场兔瘟和兔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情况,谈一下诊治措施。1发病情况2011年4月22日,张北县公会镇某养殖户李某养殖獭兔1600只,发病560只,死亡126只,死亡率20%,当时该养殖户非常着急,来我站受诊。  相似文献   

7.
低聚糖饮品对肠道益生菌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玉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62-7263
[目的]探讨复合低聚糖饮品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方法]选用40只小鼠分成4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以低、中、高3种剂量复合低聚糖制品AD钙奶饮料浓缩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7d,检测小鼠肠道菌群数。人体试食试样连续7d,检测受试者肠道菌群数。[结果]小鼠低剂量组肠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中、高剂量组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受试人群肠球菌、肠杆菌的数量无明显差异,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有减少的趋势。[结论]复合低聚糖饮品可以促进人体肠道菌群中的有益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健康朱鹮消化道正常菌群,为进一步研制适用于朱鹮的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性。【方法】无菌采集健康朱鹮的新鲜粪便,分离、培养、鉴定其细菌。以小白鼠和小鸡为试验动物,对分离、鉴定出的细菌进行毒性试验,确定分离的细菌对动物是否有致病性。【结果】从朱鹮粪便中分离得到22株细菌,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泛酸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短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丙酸丙酸杆菌、粪肠球菌、类肠膜明串球菌、少酸链球菌、肠膜链球菌、乳链球菌、克雷伯菌属、柠檬酸菌属、变形菌属和粪拟杆菌。其中,环状芽孢杆菌和泛酸芽孢杆菌可致小白鼠和小鸡死亡;短乳杆菌可致小白鼠死亡,但对小鸡无致病性;其他菌株对小白鼠和小鸡无致病性。【结论】分离鉴定出的朱鹮消化道22株细菌,其中适合制作微生态制剂的细菌有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发酵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并经过耐氧训化的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与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链球菌)单菌培养制备生产发酵剂,对混合菌株发酵乳饮料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选用PGA和CMC-Na为稳定剂,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2:1:1,按种量4%,发酵终点pH≤4.5,发酵时间6~8h,产品4~5℃贮藏7d后,双歧杆菌活菌数达到10^7cfu.ml^-1。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郊等地1993年度兔巴氏杆菌病有不同程度流行,调查8个单位,10710只家兔,平均发病率为8.6%,从病兔体内分离出巴氏杆菌WD92(暂定名),经镜检与动物接种试验,证明WD92毒株能使家兔感染巴氏杆菌病而发病致死。用此毒株制成甲醛灭活菌苗,使用安全有效,其预防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全球食品市场上功能性乳制品层出不穷,人们对于新型益生菌乳制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双歧杆菌为人体肠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大类益生菌,具有营养、抗菌、免疫调节、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过去10年中,双歧杆菌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重要成就,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双歧杆菌的生理生化性质,包括形态特征和种类分布,此外还对其营养与益生作用在乳制品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是天然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的微生物,对宿主发挥生物屏障、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抗炎和抗肿瘤等有益作用,所以经常以益生菌的形式添加到乳制品和其他食品中。双歧杆菌的黏附定植是持续发挥益生作用的前提基础。然而,双歧杆菌在生产、包装、运输、储藏和消费过程中受到许多环境胁迫因素(如热、氧、酸、胆盐和渗透压等)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会影响双歧杆菌黏附能力和黏附相关蛋白的表达。对环境胁迫对双歧杆菌存活的影响、双歧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因素和环境胁迫对黏附相关蛋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化鉴定API法、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分子生物学法Riboprinter核糖体分型法对食品中双歧杆菌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生化鉴定只能得到双歧杆菌属的结果,分子生物学法能准确鉴定到种。采用Riboprinter核糖体分型法能准确鉴定出双歧杆菌的种名,是这次研究中鉴定双歧杆菌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1 0株猪源双歧杆菌对仔猪小肠不同肠段的粘附情况。结果表明 :不同双歧杆菌菌株对肠道的粘附情况差异较大 ,其中有 4株双歧杆菌粘附性较好 ;有粘附特性的双歧杆菌粘附能力与所作用肠段有关 ;异物可增强双歧杆菌的粘附 ;观察到 1株未见报道的形态变异菌 ,杆状菌体上有多突起  相似文献   

16.
Viability of bifidobacteria in freeze-dried probiotic products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during prolonged storage was assessed. Bifidobacterium longum and 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were freeze-dried. The freeze-dried preparations were stored at -18,4, and 20℃ Cell counts were enumerated using BS agar at 37℃ for 48 h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at 0, 45 and 120 days. Storage at 20℃ showed the greatest decline in the viability of bifidobacteria, whereas that at -18℃ showed the least decrease.  相似文献   

17.
探讨房水丛管腔内壁内皮细胞及其细胞间连接在高眼压房水流出中的作用。巩膜环扎法造成兔眼高眼压动物模型;透射电镜观察持续不同时间高眼压兔眼房水丛内壁内皮细胞及其细胞间连接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高眼压3d,1周房水丛内皮细胞南变薄,胞突互相包绕形成假空泡,细胞连接和间隙正常;高眼压3,4周内皮细胞更薄,胞质内大空泡减少,细胞间连接存在,细胞间隙无扩张,假空泡消失。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双歧杆菌高度保守的寡核苷酸序列,构建一枚荧光分子信标探针,并对探针的性能进行测定分析,利用实时PCR技术对双歧杆菌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分子信标设计合理,合成正确,性能稳定,S/N>20,其发卡既可以闭合也可以打开,符合实时PCR过程对分子信标的要求;该信标探针对双歧杆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及特异性,通过实时PCR扩增能有效地将双歧杆菌和非双歧杆菌区别开。因此,荧光分子信标探针可用于对双歧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家兔胚胎细胞核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兔超排后收集卵母细胞和16细胞胚,以Mc-Grath-Solter和Willadsen两种去(注)核方法,将16细胞胚细胞核经电融合植入去核成熟卵母细胞内,经体外培养或中间受体培养,使移核胚发育.结果表明:(1)兔胚核移植中上述两种去(注)法的成功率无差异;(2)hcG注射后13~15h,67.8%的卵母细胞保留有第一极体;(3)强度为0.63kV/cm,持续160μs的一次电脉冲可使70.8%的注核胚融合,同样的电脉冲刺激卵母细胞的活化率为61.1%;(4)兔移核胚在中间受体内或体外均可发育,在中间受体内有23.0%可以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  相似文献   

20.
为了鉴定某规模化兔场发生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并为家兔皮肤真菌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根据皮肤真菌特异性rDNA序列设计通用引物(5′-CACCGCCCGTCGCTACTAC-3′和5′-TTTCGCT-GCGTTCTTCAT-3′),对已知分离株及其他微生物等进行特异性检测;应用该引物对所采取的种兔患部病料35份和临床健康种兔的样本5份,进行PCR检测并克隆测序。该引物对四种常见病原性皮肤真菌分离菌株扩增出一条在400bp-500bp之间的条带,其中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为460bp,犬小孢子菌500bp,石膏样小孢子菌为400bp,但对其它微生物和兔体细胞均未扩增出类似片段,说明具有特异性;对临床35份病料中的33份均扩增出一条460bp条带,为毛癣菌属,与测序结果一致。健康种兔的样品未扩增出类似片段。本研究利用通用引物对家兔皮肤真菌病进行PCR检测并确定其主要病原,具有快速、简便和特异性强等特点,可用于大规模的家兔皮肤真菌病的诊断,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