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长期水稻-冬油菜轮作模式下钾肥的适宜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克  唐静  李继福  邹家龙  朱建强 《作物学报》2017,43(8):1226-1233
研究长期施用钾肥对水稻-冬油菜轮作系统作物生产力、钾肥利用率和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为水旱轮作区钾肥的统筹分配提供科学依据。2011—2016年在湖北省粮油主要生产区江汉平原布置中稻-冬油菜轮作定位田间试验。共设5个钾肥用量处理,分别为0 kg hm~(-2)(K0),45 kg hm~(-2)(K1),90 kg hm~(-2)(K2),135 kg hm~(-2)(K3)和180 kg hm~(-2)(K4),其中K2处理为当地测土配方推荐钾肥用量(K2O 90 kg hm~(-2))。在土壤供钾能力较高情况下,水稻和油菜年均产量分别为6.87 t hm~(-2)和2.25 t hm~(-2),经过一个轮作周期后施用钾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且冬油菜季的产量和地上部吸钾量增幅最为明显,分别为16.9%和63.8%。长期施用推荐钾肥用量后,水稻和冬油菜的钾肥农学利用率年均分别为5.1kg kg–1和3.2 kg kg–1,而钾肥吸收利用率和钾肥贡献率水稻季明显低于冬油菜,这表明水稻吸收的钾素主要来自土壤,而冬油菜则需要较多的外源钾来满足自身对养分的需求。通过线性加平台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水稻季适宜钾肥用量为70.5~100.9 kg hm~(-2),平均96.6 kg hm~(-2),比推荐用量提高了7.3%;冬油菜季适宜钾肥用量为75.6~118.2 kg hm~(-2),平均107.0 kg hm~(-2),比推荐用量提高18.9%,且冬油菜对钾肥需求高于水稻。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长期施用年均推荐钾肥用量(180 kg hm~(-2))不仅影响作物产量的稳定性,还导致轮作系统钾素持续亏缺和土壤有效钾含量降低,故钾肥应优先施用于油菜季并且重视作物秸秆还田、归还秸秆钾素,以维持农田钾素平衡和生产力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施钾量对紫甘薯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施钾量对紫甘薯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紫甘薯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田间试验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钾量对低肥力土壤上紫甘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氮磷钾素积累、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薯整个生育期,施钾处理紫甘薯块根干物质积累量高于K0处理,在施钾量为180 kg/hm~2时块根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值。施钾可提高地下部干物质分配比率,增加单株结薯数和单块薯质量,从而提高紫甘薯产量,以施钾量为180 kg/hm~2时增产幅度最大,与不施钾处理相比,2016,2017年分别增产20. 78%,26. 19%,且差异显著(P 0. 05)。与K0处理相比,施钾可促进紫甘薯对氮素和磷素的吸收,并显著提高收获期整株氮磷累积量,以K3处理增幅最大;块根和整株氮累积量分别增加75. 38%,65. 75%,磷累积量分别增加45. 24%,60. 28%,且差异显著(P 0. 05)。施钾处理显著提高钾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与K0处理相比,K3处理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了47. 82百分点,158. 11%,且差异显著(P 0. 05)。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紫甘薯最适施钾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油菜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摸清三穗县油菜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状况而开展油菜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栽培管理条件下(N:P:K=9:8:9)的油菜产量最高,比配方无氮、配方无磷和配方无钾、无肥分别增产41.59%、32.36%、13.83%和92.63%,在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情况下增产效果明显,氮肥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组成元素,同时磷、钾肥的施用也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栽培管理条件下油菜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22.75%、38.64%、27.48%。  相似文献   

4.
江苏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氮、磷、钾肥料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2O5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保护地土壤供肥特点和氮、磷、钾肥施用效应,以生菜为供试作物,在北京顺义杨镇松各庄布置了“3414”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氮210 kg•hm-2、磷(P2O5)90 kg•hm-2和钾(K2O)150 kg•hm-2时,生菜产量最高,达59967.0 kg•hm-2。施磷、钾肥对产量无显著影响,揭示大棚土壤并不缺磷钾。回归分析表明,氮164 kg•hm-2,为最佳经济施肥量,此时生菜产量为59115.8 kg•hm-2。该田块肥料利用率低,钾最高只有12.0%,氮肥最高利用率为5.9%,而磷肥最高也只有5.1%左右。在氮、磷、钾养分平衡指数中最高的钾只有1.73,最低的磷只有0.27。生产实践中应及时监测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避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降水年型施氮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探讨渭北旱塬旱作麦田稳产增效的最佳氮素投入量,为高效施氮提供理论依据。田间定位施氮试验于2017—2020年连续3年在陕西合阳县开展,以长6359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包括0、60、120、180和240 kg hm-2 (分别以N0、N60、N120、N180和N240表示),研究旱地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平衡对降水年型与施氮量的响应。连续3年定位试验表明:(1)降水年型对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收益影响显著,丰水年较平水年和欠水年分别增产33.6%和113.3%,经济收益提高2~3倍以上。冬小麦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与产量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丰水年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较平水年和欠水年分别提高4.7个百分点、0.6 kg kg–1 (平水年)和11.9个百分点、2.5 kg kg–1 (欠水年)。(2)无论何种降水年型,冬小麦产量、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丰水年和平水年,均以N180处理下最高,收获期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积累分...  相似文献   

7.
河南植棉区施氮量对麦棉两熟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河南植棉区麦棉两熟施氮量对两季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籽粒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商丘和内黄试验点小麦最高产量所需的施氮量分别为201.4 kg·hm-2和187.2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63.0 kg·hm-2和134.9 kg·hm-2。施氮也能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和单株成铃数;适量施氮可提高铃重;商丘和内黄试验点棉花最高产量所需的施氮量分别为244.4kg·hm-2和224.2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25.9 kg·hm-2和207.0 kg·hm-2。小麦氮肥利用率以施氮量180 kg·hm-2最高。麦棉两季氮肥利用率,商丘试验点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内黄试验点以施氮量390 kg·hm-2最高。小麦、棉花氮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氮肥用量及钾肥施用对稻麦周年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明优化施氮量与高施氮量下不同钾肥施用处理对稻麦周年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本试验于2010年5月–2011年7月在江苏省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的田间稻麦轮作条件下,对常规粳稻品种镇稻11和春性中筋品种扬麦16设置了两个氮肥用量下不同钾肥用量及施用方法处理,测定稻麦周年的产量和组成因子,成熟期不同器官的氮、钾浓度和累积量,氮、钾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钾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周年稻麦的产量,同时提高了稻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钾肥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稻麦周年钾肥(K2O)的偏生产力(PFP)、农学效率(AE)、回收利用率(RE)和经济效益均以周年钾肥(K2O)土壤施用150 kg hm-2 + 叶面喷施16.2 kg hm-2 (KS150 + KF16.2)处理最高。氮肥用量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优化施氮量,高施氮量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氮素营养而增产,但对稻麦周年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且优化施氮量的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均高于高施氮量。因此,综合考虑土壤环境因素、经济效益和肥料资源管理,本地区最佳氮肥(N)用量为水稻200 kg hm-2,小麦180 kg hm-2;最佳钾肥(K2O)用量及方法为水稻土壤施用90 kg hm-2 + 叶面喷施9.7 kg hm-2 (KS90 + KF9.7),小麦土壤施用60 kg hm-2 + 叶面喷施6.5 kg hm-2 (KS60 + KF6.5)。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沿江地区直播油菜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安徽省沿江地区直播油菜的钾肥产量效应,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钾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对直播油菜有显著的增产效应。3个不同土壤肥力的试验田块均是以处理K120获得较高产量。提高钾肥用量,油菜的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均有降低的趋势。油菜施用钾肥后的经济效益显著,处理K120产值和施肥效益最高,分别为6556.61元/hm2和6052.61元/hm2。产投比以处理K60和K120较高,产投比均高于2.0。综合考虑油菜施用钾肥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安徽省沿江地区以每公顷施用120 kg K2O为最佳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冬油菜高密度机直播条件下的适宜氮肥用量及施氮方式,选用主导品种川油36在成都平原开展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机直播条件下,氮肥运筹对机直播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均有显著影响。油菜籽粒产量在90~225 kg/hm~2随施氮量增多呈增加趋势,N135、N180和N225等处理均可获得3 000 kg/hm~2以上高产水平。油菜籽粒含油量(%)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则呈增加趋势。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27.9~15.0 kg/kg)和氮肥偏生产力(29.2~15.6 kg/kg)呈下降趋势,而氮肥贡献率(37.2%~52.5%)呈升高趋势。施氮方式对油菜产量、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因此,在成都平原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条件下,杂交油菜川油36高密度机直播高产优质栽培的合理施氮量为135~180 kg/hm~2,并可采用氮肥一次性底施或底肥加一次追肥的施氮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命周期法的中国2004—2015年油菜生产氮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loss of reactive nitrogen in agriculture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serious, systematic analysis of reactive nitrogen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gree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crop yield and farmland investment in the oilseed rape production of China,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 change of nitrogen footprint (NF) and its composition of oilseed rape during 2004-2015 in China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theory of NF and life cycle assessment method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The NF of oilseed rape was 7572.0 g N-eq ha -1 during 2004-2015, and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with an average annual decline of 1.0%.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NF were fro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20%) and NH3 emission (54%) in the oilseed rape production. Obvious differences also were observed among mainly agricultural provinces in China, that is, the higher nitrogen footprint per area (NFa) and nitrogen footprint per yield (NFy) in Inner Mongolia, Shanghai, and Jiangsu region. The NFa and NFy in high yield reg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low yield region. Among them, the NF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 phosphate fertilizer and compound fertilizer increased by 80.6%, 76.9%, and 57.8%,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NFa of rapeseed in China showed a trend of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rapeseed yield,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mproving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that limit fertilizer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gree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apeseed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氮、磷、钾肥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于2019年在广西象州县、岑溪市、龙州县(早季)及港北区、福绵区(晚季)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对照(不施肥)、全肥(180kg N+45kg P2O5+135kg K2O/hm2)、缺氮(45kg P2O5+135kg K2O/hm2)、缺磷(180kg N+135kg K2O/hm2)和缺钾(180kg N+45kg P2O5/hm2)5个处理,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有显著影响。与全肥处理比较,缺氮、缺磷、缺钾和对照处理分别减产17.43%、6.64%、4.83%和25.58%。氮肥主要影响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磷肥主要影响穗粒数,钾肥主要影响千粒重。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r=0.544)和穗粒数(r=0.85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油菜套播是利用双季稻区冬闲田的有效手段,为探究缓释型配方肥(N-P2O5-K2O:25-7-8,及5%的中微量元素)在晚稻套播油菜上的施用效果,设置一次性基施缓释型配方肥与分次施常规肥效果对比试验和配方肥施用量试验,调查油菜产量形成、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减少肥料养分投入且一次性基施的情况下,缓释型配方肥仍能达到甚至优于常规肥分次施用的效果。菜籽产量与缓释型配方肥用量呈线性加平台关系,适宜施肥量可保证较大的收获密度并产生较多的每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同时维持较高的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根据本试验结果推算出晚稻套播油菜的目标产量为1 500~1 800kg/hm2时,缓释型配方肥的适宜用量为645~715kg/hm2。  相似文献   

14.
磷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之一,以多种方式影响作物氮吸收、利用。花生属于豆科作物,氮素营养来源包括土壤、肥料和根瘤固氮。本研究以山东省主推品种花育22号(大花生)和花育20号(小花生)为材料,设置5个施磷(P2O5)水平(0、45、90、135和180 kg hm–2),利用15N示踪技术,进行了2年桶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磷提高了两花生品种肥料氮、土壤氮及根瘤固氮积累量,其中根瘤固氮积累量的增幅大于土壤氮和肥料氮,年份和品种间表现基本一致;随施磷量增加,根瘤数量、鲜重及根瘤固氮积累比例呈增加趋势,土壤氮、肥料氮积累比例呈降低趋势;施磷量在45~90 kg hm–2范围内,氮肥利用效率、荚果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施磷量超过90 kg hm–2,上述三指标呈降低趋势或不再增加;磷肥农学效率随施磷量增加而降低;根瘤固氮积累量与荚果产量、植株全氮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氮、肥料氮积累比例及氮素荚果利用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根瘤固氮积累比例与土壤氮和肥料氮积累量、供氮比例及氮肥利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施磷能增加花生根瘤固氮供氮量及供氮比例,降低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依赖,但过量施磷不利于氮、磷效率和产量的提高。45~90 kg hm–2 (P2O5)为花生适宜施磷量。  相似文献   

15.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13个强筋小麦品种和2个中筋小麦品种),不同试验地点(馆陶、宁晋、藁城)和不同施氮水平(0、180、240和300 kg hm–2)的田间试验,综合分析基因型、环境对小麦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选育、栽培调控及高产提质增效的协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在9289~10,088 kg hm–2之间,强筋小麦品种平均产量9548 kg hm–2,比中筋小麦品种减产3.1%。藁城、宁晋、馆陶三地的产量分别达9932、9433和9223kghm–2。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均值14.5%,湿面筋28.5%,沉淀指数39.5mL,稳定时间15.4 min,拉伸能量87.5 cm2,最大拉伸阻力428.8 BU。藁优5218、藁优5766、冀麦738、科农2009、师栾02-1、藁优2018、冀麦867综合品质表现较好。馆陶和宁晋的小麦品质性状相对较好,藁城的品质较差。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 N180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最高,依次为4.3 kg kg–1、26.2%、16.6 kg kg–1。兼顾产量、品质、效率三方面,藁城适宜种植品种有冀麦738、冀麦867、师栾02-1;宁晋有师栾02-1、科农2009、冀麦738;馆陶有藁优5766、藁优2018、师栾02-1。综合考虑小麦产量、籽粒品质和氮素利用率, 180 kg hm–2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氮肥对非充分灌溉下棉花花铃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补偿作用及其机制, 以期为干旱地区棉花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新陆中54号”为试材,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 主区为总灌溉量2800 m 3 hm -2(非充分灌溉)和3800 m 3 hm -2(常规灌溉), 副区为4个施氮(纯N)水平(0、150、300和450 kg hm -2)。同一氮肥处理下, 非充分灌溉处理棉花花铃期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单株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及籽棉产量均低于常规灌溉处理, 但籽棉增产率和灌溉水生产力高于常规灌溉处理; 同一灌溉量下,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 棉花花铃期LAI和单株光合产物积累量先增后降, 且表现为N450>N300>N150>N0, TrPn、单株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比例、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籽棉产量、籽棉增产率及灌溉水生产力均表现为N300>N450>N150>N0; 非充分灌溉下增施氮肥的补偿效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N300处理补偿效果最显著, 与常规灌溉处理相比, 补偿效应主要表现在棉花花铃期Pn平均提高10.9%, 单株光合产物积累向生殖积累器官分配比例提高10.7%, 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籽棉增产率及灌溉水生产力分别提高5.0%、8.0%、7.1%和7.5%; 氮肥对棉花花铃期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水分。非充分灌溉下氮肥施用量为300 kg hm -2时补偿效应最大, 虽然在产量上有所下降, 但从干旱地区农业缺水的现实考虑, 可准确灌溉施肥, 且籽棉产量较常规灌溉处理仅下降1.3%。因此, 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 非充分灌溉下施氮300 kg hm -2时棉花花铃期LAI、TrPn及单株光合产物积累量适宜, 向生殖器官转运补偿效果显著, 具有最大的产量补偿作用, 且节水26.3%。  相似文献   

17.
不同降水状况下旱地玉米生长与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分不足是旱地玉米生长主要限制因素,渭北旱塬雨养玉米种植区降水季节波动大,干旱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春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稳定性。于2016—2018年在渭北旱塬合阳县进行旱地玉米施氮量定位试验,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 2016—2017年包括0、75、150、270、360 kg hm~(–2) (分别以N0、N75、N150、N270、N360表示), 2018年施氮量处理为0、90、180、270、360kgNhm~(–2) (分别以N0、N90、N180、N270、N360表示),供试品种为郑单958(ZD958)和陕单8806(SD8806)。分析了不同降水分布年份施氮量对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构成、经济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年份降水分布可分为穗期多雨、粒期干旱型(2016年和2018年)和穗期干旱、粒期多雨型(2017年)。生长季降水量及其分布显著影响土壤蓄水量和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从而影响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期干旱显著降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穗粒数,粒期干旱会明显降低粒重。不同降水分布年份施氮处理较N0增产6.72%~91.23%不等,施氮量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呈现二次曲线关系,穗期多雨、粒期干旱型以N270处理籽粒产量和WUE最高,而穗期干旱、粒期多雨型以N150处理产量和WUE最好。籽粒产量与"休闲至抽雄期降水(FP2)"、"播前土壤蓄水量+播种至抽雄期降水(SP2)"相关性较强(FP2:R2=0.839**; SP2:R2=0.837**)。根据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收益综合评价,渭北旱地玉米最适施氮方案为基施氮肥150kghm~(–2),再根据休闲至抽雄期降水量或播前土壤蓄水量与播种至抽雄期降水量之和预测产量,估算并及时追施适宜施氮量。  相似文献   

18.
高产田氮磷钾肥对油菜产量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高产田氮磷钾肥处理及氮磷钾效应对油菜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秦油2号’和‘中油821’品种为材料,设置施纯氮0、180 kg/hm2,磷(P2O5)和钾(K2O)各为0、90 kg/hm2,采用裂区设计,分析了N、P、K以及互作效应对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比对照(空白)增产25.7%,比单施N、P、K分别增产21.6%、18.0%、37.9%;两个品种的产量均以N 180 kg/hm2+P 90 kg/hm2最佳,‘秦油2号’为3850.70 kg/hm2,‘中油821’为3096.26 kg/hm2。‘秦油2号’在9个处理中都比‘中油821’极显著增产,平均增产22.2%,是营养基因型差异所致;综合效应分析得出氮磷交互效应对产量具有正向作用,但未达显著水平,而氮磷各自效应明显。进一步剖析增产原因,氮磷交互效应对‘秦油2号’单株角果数影响较大,对‘中油821’的株高和千粒重增加显著;磷的单独效应对‘秦油2号’的千粒重和‘中油821’的单株角果数影响最明显。本研究表明,氮磷配施的产量显著高于单施,配施增产主要原因是各自单独效应的累加;关中高产田氮肥用量180 kg/hm2、磷肥9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配施氮肥对滴灌春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扬黄灌区沙质土壤肥力贫瘠、养分利用率低以及农田生产力弱等问题。通过两年连续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不施有机肥(+M)处理和施有机肥3000kghm^-2(+M)处理,副处理为施纯氮0(N0)、75(N75)、150(N125)、225(N225)和300kghm^-2(N300)5个不同氮肥用量,进行滴灌条件下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探讨施肥对土壤养分、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肥料配比,从而达到玉米高产、优质和土壤培肥的目的。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氮肥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促进春玉米干物质累积并提高产量,以有机肥配施纯氮300kghm^-2和225kghm^-2处理的培肥效果最佳。有机肥配施氮150、225和300kghm^-2处理间的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但较不施氮肥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74.21%、91.33%和81.23%,施有机肥处理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平均增产24.28%。在试验区的推荐施肥量为3000kghm^-2有机肥配施225~300kghm^-2氮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