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南江3号包衣种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烤烟苗池不同加热方式对出苗率、成苗率、壮苗效果、成本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增温方式对出苗率、成苗率基本无影响;不同增温措施均可加快出苗时间,苗池底部铺设马粪效果最好,缩短了成苗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立体增温漂浮育苗与常规漂浮育苗的差异,研究了不同增温措施对烤烟出苗率和烟苗素质及育苗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温大棚中加热育苗池的出苗率、成苗率、根冠比、根系体积分别比未加热育苗池的高0.50%~2.50%、1.00%~3.50%、0.01~0.02、4.60~9.30 m L,其中上层加热育苗池的出苗率、成苗率、根冠比、根系体积比下层分别高2.00%、2.50%、0.01、4.70 m L。增温大棚育苗烟苗的成苗期早于非增温大棚;但增温育苗成本提高了1.24元/盘。增温育苗提高了烟苗素质,促进了烟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利用蛭石、草炭、河沙和保水剂等物质复配10个新型育苗基质配方,以提高育苗质量,降低育苗成本,促进轻简化育苗移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新复配育苗基质利于棉种出苗,苗床出苗率极显著高于对照;成苗率在96.9%以上,移栽成活率均达到100%,达到生产要求。综合育成棉苗质量、移栽后棉苗生长情况和育苗成本,6号育苗基质是较优的新型育苗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杀菌调酸育苗技术,在常规心土育苗的基础上去掉铺心土的环节。结果表明:实验处理的成活率、壮苗率、出苗率都高于对照,还能节约资金和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高粱漂浮育苗与传统育苗法比较,具有节省育苗用地、便于高粱苗管理、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成苗率、可减少移栽用工等优点。采用漂浮育苗可以培育出无病、苗高均匀一致的壮苗。移栽后,高粱苗的整齐度好、根系发达,没有缓苗期,并能有效地减少大田病害的发生。四川省古蔺县农技站2010年借鉴烤烟漂浮育苗方法,对高粱漂浮育苗进行大胆创新探索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棉花出苗及成苗与种子在土壤中的位置有一定关系。为了找出规律,提高出苗率、成苗率和棉苗素质,提高棉花优良品种的繁殖系数,1988年我场进行了棉种在土壤中倾角与出苗及成苗关系的试验。其目的是比较各个处理出苗率、带壳出苗率、成苗率、健苗率,寻求最  相似文献   

7.
不同漂浮方式育苗对棉苗素质及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苗素质及成苗率与育苗方法关系密切.2007~2008年,以湿润育苗为对照,研究了全程漂浮育苗和间歇性漂浮育苗对棉苗素质及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育苗肥水管理难度较大,棉株地上部分生长最为迅速,易徒长;全程漂浮育苗操作比较简便,出苗较整齐;间歇性漂浮育苗虽然操作较复杂, 但棉苗壮实,而且生长整齐,根和茎都较粗,成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芦笋育苗的影响,寻找出芦笋育苗最理想的基质配比。[方法]设置成品有机质、成品基质、田土不同配比的4个处理,对出苗率、成苗率、株高、茎粗、地上茎数、储藏根数、茎叶鲜重、根鲜重、单株鲜重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成品有机质∶成品基质∶田土=1∶1∶1(体积比)为最好基质配比,株高(19.67 cm)、地上茎数(3.33条)、茎粗(1.17 mm)、储藏根数(5.27条)、单株重(2.15 g)、茎叶重(0.77 g)、根重(1.38 g)表现都很好,达到壮苗标准。[结论]可以开展该基质配比的芦笋育苗示范。  相似文献   

9.
烤烟浅水湿润育苗技术与漂浮育苗技术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通 《作物研究》2014,(7):792-794
烤烟浅水湿润育苗技术由漂浮育苗与托盘育苗假植技术组合演变而成.烤烟浅水湿润育苗与漂浮育苗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漂浮育苗相比,浅水湿润育苗有烟苗前期生长速度更快、烟苗根系更发达、移栽后成活率更高、长势长相更好等优势,但也存在成苗率较低、育苗管理操作费工费时、育苗成本偏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沿海棉区棉花育苗、移栽期间气温回升慢,天气不稳定,极易造成栽后活棵慢、缓苗期长,影响栽后棉苗早发快长,因此主攻全苗、早苗、壮苗,提高成苗率,是实现棉花高产栽培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试验总结,形成了以下科学实用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1.
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赵清 《北方水稻》2007,(4):39-40
通过对水稻新基质育苗与常规育苗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基质育苗秧苗出苗比对照晚2 d,出苗率和成苗率低于对照,地上部长势不如对照,地下部长势强于对照,产量低于对照15.6 kg/667 m2;新基质可替代常规土育苗,解决了育苗取土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种衣剂处理大豆种子,不但能提高田间出苗势、出苗率,能刺激幼苗生长,而且能提高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其中以锐胜150g十适乐时200mL+种子100kg产量增加最多,为223.53kg/667m^2,较CK增产3.21%,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温度下烯效唑对烟草成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温度对烯效唑壮苗效应的影响,采用两因素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对烟苗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烟苗生长有着重要影响,苗期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烟苗生长和壮苗形成;烯效唑具有一定的壮苗效应,各浓度烯效唑处理除株高表现出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外,其余各项农艺性状指标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且都表现为随浓度增加先增加后略微降低。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浓度烯效唑对烟苗的壮苗效应表现不一:当温度为13℃时,以5 mg/L烯效唑处理的烟苗表现较优;当温度为21.5℃时,以10 mg/L烯效唑处理的烟苗表现较优,当温度为30℃时,以20 mg/L烯效唑处理的烟苗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麦-玉两熟条件下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出苗与幼苗生长质量的影响,基于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点,比较分析了秸秆不还田(CK)、玉米单季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T1)、小麦-玉米周年秸秆全量粉碎还田(T2)和小麦单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T3)4个秸秆全量还田方式间小麦出苗、分蘖、干物质积累及光合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秸秆全量还田影响小麦出苗速率,出苗速率表现为CK>T1、T3>T2;秸秆全量还田不同程度降低了小麦出苗率,但影响不显著;长期秸秆全量还田下六叶期小麦单株分蘖数、LAI、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重、根冠比、SPAD值、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均增加,冬前群体生长率及光合势分别提高了8.33%~35.29%和4.33%~22.11%。 综合来看,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长期小麦单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有利于壮苗的培育,是适合在当地进行推广的秸秆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玉米品种萌芽期及苗期抗旱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个玉米杂交种辽单35、丹玉24、沈丹16、沈农87进行萌芽期和苗期的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强的杂交种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苗期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玉米萌芽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个自交系丹340、丹9046、丹598和Mo17组成的6个杂交组合进行了萌芽期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杂交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阻碍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降低了种子中贮藏物质的利用效率,也降低了胚乳中的淀粉酶活性.试验表明,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抗旱性强的杂交种在水分胁迫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贮藏物质的利用效率和淀粉酶活性下降的幅度较小.因此认为通过对上述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以较好地反映出玉米杂交种萌芽期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液施苗床肥使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液施苗床肥能显著提高秧苗出苗率和成秧率,秧苗素质好.同时它使用方便,适应性广,对培育状秧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不同密度盐水选种,研究了不同选种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1.17的盐水选出的种子,出苗率和根条数均最高,茎基宽比不选的处理高14.28%,根冠比高9.28%。  相似文献   

19.
王成 《北方水稻》2009,39(4):20-21,35
通过供氧剂配方、用量及田间试验的研究,明确供氧剂对直播稻出苗率、秧苗素质和田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氧剂最佳配方为过氧化钙∶粘合剂∶填充物=16∶12∶72,用量为75%,出苗率达到90%以上,比不包衣提高12.2%,产量增加9.6%。  相似文献   

20.
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焚烧的土壤提取液可使大豆种子活力明显下降、根系发育受阻、脂肪酸含量减少、子叶储藏物质的转化率下降、幼苗生长受阻、干物质积累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