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研究与分析了楠竹林采取刀抚抚育、全垦抚育、施肥等措施后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刀抚抚育、全垦抚育、施肥能提高单位面积立竹度和改善林分质量,且不同低改措施产生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2.
设置4种施肥方式:竹腔施毛竹增产剂BNP、竹蔸施尿素、竹腔施BNP+竹蔸施尿素、竹腔施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不施肥为对照,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雪灾后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竹腔(蔸)施肥,可以明显提高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促进雪灾后毛竹林尽快恢复;连续施肥3年后,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分别较对照提高16.8%和5.6%。不同施肥方式比较,以竹腔施BNP+竹蔸施尿素效果最好,其次为竹腔施BNP和竹蔸施尿素,而竹腔施GGR则对毛竹胸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几种施肥方式均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毛竹笋用林和材用林中试验研究了竹腔注射毛竹增产剂的增产效果,结果显示,注射施肥明显增加了冬笋、春笋、新竹竹材产量以及单位面积竹林的产值。试验结果为解决远山、深山毛竹林因交通不便、传统施肥成本过高的施肥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长汀是我国红壤侵蚀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域之一,也是毛竹面积较大的县。为充分发挥毛竹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该研究对不同经营措施下的毛竹林出笋情况和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粗放经营模式相比,劈杂除草模式对毛竹出笋量的提高效果不显著,除杂扩鞭模式下的毛竹林出笋量翻了一番,扩鞭施肥模式下的毛竹林冬笋和春笋平均产量分别为36.96kg/hm2和123.05kg/hm2,分别提高了862.50%和489.04%。同时,劈杂除草模式对毛竹生长情况和产量的提高效果亦不显著,除杂扩鞭模式下的毛竹林平均立竹产量、立竹平均胸径和平均竹高分别提高了139.18%、35.28%和26.06%;扩鞭施肥模式下的毛竹林平均立竹产量为2722株/hm2,立竹平均胸径为10.79cm,平均竹高为13.61m,分别提高了363.71%、57.29%和44.79%。  相似文献   

5.
BNP毛竹增产剂及竹腔施肥是江西省林科院研发的新成果。为探索该成果在我市推广应用的实际效果,采取设观察样地的对比方法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出笋多、成竹率高、径级增大,特别是对低产毛竹林和新造竹林的作用十分明显。该项成果引进毛竹产区推广应用,其效果与传统施肥相比,省工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取4种抚育方式(修山抚育、全垦+施肥、挖沟+施肥、伐桩施肥)与对照对毛竹新竹生长量及成本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伐桩施肥与全垦施肥对毛竹新竹的株数、胸径和高度的影响均大于挖沟施肥、修山抚育及对照,伐桩施肥的成本仅为全垦施肥成本的52.7%,为毛竹林的最佳抚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毛竹平衡施肥促丰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优良的速生用材竹种和经济竹种.在毛竹林的经营中,为促使毛竹丰产、高产,需要追施肥料来补充养分.毛竹林施用的肥料有专用肥、复混肥、微肥和采用先进的方法,达到毛竹经营的长久效益,养分平衡和地力维持.土壤肥力状况是毛竹林合理施肥、集约经营的重要依据.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经营时期的毛竹林合理施肥,表现出毛竹林土壤养分动态变化.低产毛竹林的主要原冈是土壤20~40cm土层有效养分总储量低,而施肥能提高出笋数量,并使发笋期提早和延长,实践证明,氮磷钾合理配比施肥效果明显.平衡施肥能有效提高新竹眉径,使竹子明显增粗.  相似文献   

8.
毛竹大小年竹林转为均年竹林可明显增加竹材和竹笋产量,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文章在分析毛竹林大小年形成原因及均年竹林增产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均年竹林高产培育技术措施,以期为毛竹低产竹林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毛竹根外施肥增产效益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林松土施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但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为防止水土流失,坡度在25°以上的竹山,一般不宜松土,施肥亦很难进行。在浙江,陡坡竹林占竹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另外,松土施肥费工,成本高。这样就有必要寻找简便而有效的施肥方法。我们于1982年和1984年在安吉县重复进行了二次毛竹根外施肥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 4种不同的抚育措施 ,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境内的毛竹林地进行了试验。调查了这 4种措施下的毛竹林笋产量和秆重 ,结果表明 ,不同措施对毛竹的笋产量和秆重量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以全垦 (深度2 0cm)结合施专用肥 2 0kg/ 6 6 7m2 的抚育措施对笋的增产和竹秆的增重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现有毛竹林管理多数采取劈杂垦复,极少施肥,挖大留小、砍壮留老时有发生,而过度劈杂、挖大笋使竹林螨害严重发生。调查表明,竹林2年1次劈杂、4年1次垦复,并在劈杂垦复后及时施肥,留大笋的经营管理既有利于提高产量.又利于控制螨害。  相似文献   

12.
对毛竹叶螨发生的竹林进行劈草和锄草抚育,通过1a观察发现,锄草的竹林中的毛竹叶螨的种群密度和危害高于劈草的竹林。建议竹林抚育要因地制宜,对杂灌不繁茂、土壤较疏松的竹林不劈草。对杂灌繁茂的竹林于8~9月份劈草,尽量不锄草。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结果表明,捕食螨防治效果留草竹林大于劈草竹林、大于锄草竹林,所以毛竹叶螨的防治要与竹林抚育管理相结合,竹林在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的当年林下要留草,禁止全垦全劈。  相似文献   

13.
Tian-hu Liu 《林业研究》2011,22(3):487-490
Winter bamboo shoots are widely used in Asian cuisine. We surveyed growth depth (tail depth and root depth), harvest speed, and harvest processe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developing new harvest technology. The tail depth of most winter bamboo shoots was 100 350 mm below the soil surface, and the root depth was 200 500 mm below the soil surface. Most winter bamboo shoots were difficult to locate with only the naked eye. The digging depth was 200 500 mm to cut winter bamboo shoots from the root. The highest harvest rate was 7.75 times faster than the slowest one and the average harvest speed ratio of men: women was about 1.71:1. The harvest process of winter bamboo shoots was divisible into three steps: searching, digging a hole (around the shoot) and cutting the root. The ratio of searching time to the sum of digging and cutting time was about 8:1, showing that searching required more time than digging and cutting togeth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加工出等厚连续的整张竹单板,减小竹材无卡轴旋切机加工竹材选取的局限性,扩大旋切设备的应用范围,提高竹材旋切的整体出材率和成品率,提出一种以"对数螺旋线"为基础的新型旋切曲线数学模型,并计算竹单板的理论出材率,分析讨论所建立模型是否适用于无卡轴竹材旋切机的使用。【方法】对旋切机2种旋切曲线进行数学建模,利用Matlab软件对传统无卡轴旋切理论"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数学模型及改进的旋切曲线数学模型(呈椭圆形的"对数螺旋线"旋切曲线)进行仿真分析,建立待加工竹材段的三维模型,结合Matlab仿真结果,对竹材旋切出材率公式进行推导。【结果】通过Matlab仿真结果可知,"阿基米德螺旋线"为圆形螺旋线,由于竹材横截面不规则且近似为椭圆形,壁薄,旋成圆形后,竹材壁厚加工余量小,圆形螺旋线旋切曲线并不完全适用于加工自然生长的竹材,存在加工竹单板易碎、形状不整等缺陷;改进后的"对数螺旋线"旋切曲线呈椭圆形,旋切曲线贴近竹材实际形状,可以保证相邻螺旋线距离误差精确度在许可范围内,模型更加适用于竹单板旋切。数学模型参数可以根据竹材内外径大小实时调整,缩小竹材选取局限性。对推导出的出材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竹材的材率η与竹段长度L无关,但应注意长度、壁厚和尖削度的相互影响。【结论】改进后的旋切曲线数学模型以"对数螺旋线"为基础,在旋切竹材时单板厚度误差小,旋切效率更高,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加工精度。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为保证竹材出材率、旋切效率、旋切质量等具体要求,加工竹段长度L应在0.8~1 m,竹材壁厚大于10 mm,尖削度小于3~4 mm·m-1。新的旋切模型的建立可提升竹材的整体利用率,拓宽加工范围,为竹材旋切设备设计提供基础理论,对无卡轴竹材旋切加工提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低产毛竹林的成因和改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的生产指导经验,分析并总结了毛竹低产林形成的原因: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抚育和管理粗放、不合理挖笋和砍竹,导致毛竹林荒芜、贫瘠和衰败。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如完善责任制、科技培训、提高科学育竹、深翻及垦复、除草松土、施肥、合理挖笋砍竹等可全面改造低产毛竹林,为林农创造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黄甜竹笋用林丰产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方栋龙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1):68-69,83
经过3a的试验研究表明:采取适当砍伐老竹,合理留笋育竹、挖笋、浅翻、除草松土、施肥和林地覆盖等丰产管理措施对黄甜竹笋用林的立竹度、胸径、竹高、每年笋产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促进效果,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毛竹周年采伐及经营管理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现代竹材加工业生产周年供竹的需要,开展毛竹周年采伐及经营管理配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毛竹1个生理周期中,除每年3~5月和白露前后半个月外,其余16个月可伐第4度毛竹,这对竹笋和竹材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可提高未来第2度竹竹笋的产量,实施周年采伐后,对竹材的抗拉、抗压强度最大下降7%,对竹制品的性能无明显影响;施尿素可提高经济产量,以每公顷施300kg以上为好。实行周年采伐还必需加强林政管理,以杜绝乱砍乱伐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且立地条件相似的竹林设置固定标准地和于不同毛竹林内随机采挖竹笋,并测量竹笋毛重、长度、粗度以及剥壳后竹笋可食部分长度、重量等的方法,对毛竹春笋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春笋平均笋长75.7 cm,平均笋地径13.0 cm,平均笋净重1.65 kg,可食率为44.16%;影响竹笋产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4种伐桩处理强度(0株/hm2、225株/hm2、450株/hm2、675株/hm2)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毛竹用材林的生产力和竹材质量;随伐桩处理强度加大,新竹生物量、新竹质量呈稳定提高的趋势;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强度;在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毛竹林中,新竹生物量高达35.4 t/hm2,较伐桩未处理林地提高了27.57%,大径级(DBH > 10 cm)新竹密度是伐桩未处理林地的1.43倍,新竹胸高处节间长度比伐桩未处理林地增加1.8 cm。此外,伐桩处理能显著提高中、小径级新竹的品质,继而提高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0.
毛竹周年采伐的伤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周年采伐是适应竹材加工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而提出的迫切要求解决的课题。伤流规律的研究是为周年采伐技术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通过测定分析表明:毛竹在1个生理周期内的伤流量呈两峰两谷分布,一般昼少夜多,降水会增加伤流量。伐桩上的伤流液主要来自鞭系,呈双向运输,以正向运输为主。伤流液营养成分含量因竹龄不同而差异显著,4度竹含量较低。挖笋也会产生伤流,从而引起养分损失。若仅从伤流养分损耗的角度考虑,以正常疏笋为养分损耗参照值,则1个毛竹生理周期中有16个月可以实施采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