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逐年递增,病虫害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了大豆产量和品质.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对抗(耐)大豆重茬品种(系)筛选试验,对该地区主栽大豆品种的抗重茬性及产量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耐重迎茬的大豆品系和品种:黑河43号、克山1号、黑河36号、华疆4号、黑河45号、黑河38号.  相似文献   

2.
不同小粒大豆品种幼苗期对耐涝性的生理响应及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耐涝性强的大豆优良种质,对不同来源的44个小粒大豆品种,以相对死苗率为鉴定指标,在幼苗期进行耐涝性盆栽鉴定试验,并研究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出率、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这44种不同大豆品种的耐涝性差异很大。大豆幼苗淹水处理后,叶绿素含量降低,耐涝性强的品种降低幅度小;电解质渗出率升高,耐涝性强的品种升高幅度小;光合速率下降,耐涝性强的品种下降幅度小。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耐涝、不耐涝2大类群和耐涝、中度耐涝、中度不耐涝、不耐涝4个亚类群。最终综合相对死亡率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吉育108、敦化东农690等2个高度耐涝材料和东农50、吉育106、吉大豆9号、吉育113、东农690、吉育111、吉科豆10、绥小粒1号、吉育104、吉育115、吉育110等11个较耐涝材料。  相似文献   

3.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结瘤竞争能力是生产应用的重要指标之一。Mcloughlin(1984)的研究指出、快、慢型大豆根瘤菌混合接种时,快型菌在“北京”黑豆的根瘤占优势,而在栽培大豆品种内为劣势。我们用快、慢型大豆根瘤菌以不同比例混合后接种栽培大豆品种“开育8号”和“吉林10号”,收获后以相应菌株抗血清去识别根瘤,观察快、慢型大豆根瘤菌的结瘤竞争能力。同时在山西、河南、山东、辽宁、黑龙江、江西、宁夏、新疆等8个省(区)的24个点采取47个大豆品种(次)的4.251个根瘤,以5个不同血清型的快型大豆根瘤菌的抗血清测定每个根瘤,计数各点快型菌出现的频率。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鉴定出适应砚山县与玉米间种耐荫的优质、高产、多抗、早熟大豆新品种,为砚山县大豆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引进7个大豆品种,进行耐荫性、熟期、产量和抗病性等综合性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极达显著水平,滇86-4、滇7号、滇豆4号、滇豆5号具有耐荫性强、高产、抗性较好、耐瘠、抗旱、抗病、适应性较广等特点,可作为砚山县与玉米间种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5.
大豆耐重茬性及其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5年在通榆县第一良种场的连作大豆地块,进行了大豆抗孢囊线虫及耐重茬品种的选育工作,先后育成了吉林23和吉林32号2个品种,这2个品种及另外4个品系都表现出很好的耐重茬性。试验结果表明:耐重茬的这几个品种在一年重茬情况下,产量基本与不重茬条件下种植根同,主要农艺性状也无明显差异;;而不耐重茬的6个品系在重茬地块种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都极显著降低。在这些农艺性状中,株高可以做为鉴定大豆品种(系)耐重迎茬性的筛选指标,在此基础上,还配制了2个大豆杂交组合,并对大豆的耐重迎茬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耐重迎茬性属于数量性状,F2代的定向选择表明,耐重茬性的早代现实遗传力较高,因此.早优选择是有效的。完全可以通过选育具有耐重茬性的基因达到减少或预防重迎茬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耐连作大豆品种(系)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4年对23个品种经正茬、连作一年、连作二年及连作三年的四个茬口连续种植,利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对其耐、抗病虫性和产量进行鉴定比较,鉴定和筛选耐连作、丰产性好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抗线1号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对大豆根腐病和根潜蝇未发现有高抗品种,但品种之间有差异,垦农5号高抗灰斑病。产量结果看出品种间差异显著,垦农5号和黑农35产量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杨树林地空间资源,进行了宁丰一号、豫豆11、开豆4号、早熟1号大豆耐荫性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耐荫性强的品种为豫豆11,较耐荫的品种是早熟一号,均适宜林地种植;开豆4号、宁丰一号耐荫性差,不宜在林地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不同种植密度(7. 5万株/hm~2、15. 0万株/hm~2、22. 5万株/hm~2、30. 0万株/hm~2、37. 5万株/hm~2)条件下,进行耐密植大豆沈农12号、较耐密植大豆辽豆14号和普通大豆辽豆11净光合速率的测定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沈农12号、较耐密植品种辽豆14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不耐密植品种辽豆11号。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有随密度增加而递减的趋势,耐密性不同的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不同,随着密度增加耐密植品种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小,说明耐密植品种沈农12号叶片性状有利于叶片的受光态势,并且随着密度增加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延边晒红烟新品种“延晒四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延晒四号”是延边烟草所于1988年以农家品种“三合烟”为母本,从泰国引进的香料烟“泰国一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原品系代号为“8804-1-2”.其特点是烟叶香气量足,香气质好,高产、高抗野火病和赤星病,耐普通花叶病、耐肥,适应性强.1998年2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延晒四号”,准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吉农17号"大豆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3—2004年度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资料,通过联合方差分析、F测验、新复极差测验、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对“吉农17号”和其他13个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3—2004年大豆区域试验相同地点的4个品种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吉农17号”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都优于其他供试品种,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北方春大豆中熟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1.
豫西地区夏大豆发生"症青"现象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防治手段也缺乏针对性。为了有效防治豫西夏大豆"症青"现象,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大豆重茬和品种差异对夏大豆"症青"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31.70%,正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1.01%,且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重茬条件下,25个大豆品种均有一定程度的"症青"现象发生,"症青"株率变幅为8.6%~58.7%,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在正茬条件下,所有大豆品种的"症青"现象均较轻,56%的品种"症青"发生率不足1%,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重茬导致大豆"症青"现象发生或者加重,生产上应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防治大豆"症青"发生,同时选择对"症青"现象抗性较好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2.
张峰 《北京农业》2012,(21):19-20
当前,国内外关于大豆高产与超高产技术方面的研究甚多,并记录下了高产与超高产的国家。比如美国的Cooper选择培育的半矮秆大豆品种,年产量达到了400.0kg/667m2,最高产量甚至达到了530.0kg/667m2。日本所选择培育的东京1号大豆年产量达到了210.0~413.0kg/667m2。我国黄淮地区安徽省蒙城县种植的"MN91413"生产田为1081.21m2,年产量达到了315.1kg/667m2,2000年辽宁省海城市,生产田为3134.90m2,年产量达到了327.2kg/667m2,我国大豆产量最高的要属1999年新疆选育的"新大豆1号"在生产田为765.05m2中,年产量达到了397.1kg/667m2。主要以新疆为例对大豆超高产的品种及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大豆新品种(系)对大豆食心虫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采用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对吉林省新育成的91份大豆新品种(系)进行了抗大豆食心虫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表现高抗品种16份,占17.6%;抗虫品种15份,占16.5%;中抗品种24份,占26.4%;感虫品种29份,占31.9%;高感品种7份,占7.7%。参试品种整体抗性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重茬对大豆株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茬对大豆株高、分枝数和主茎节数的影响与正茬相比均不显著,重茬能显著增加大豆的结荚高度。重茬使大豆的叶面积指数降低,叶面积指数的减小幅度与结荚习性有关,亚有限性结荚习性大豆的减小幅度较大,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则相对较小。重茬较正茬大豆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苗期和鼓粒期降低较明显,光合速率重茬较正茬也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郭振升  曹宗波  纪耀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72-6072,6075
[目的]为了更好地分析大豆品种的综合性状,对大豆品种进行分类。[方法]根据大豆育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生产需求确定各性状指标的权重,用星座图对28个大豆品种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按星座图聚类分析法把供试的大豆品种分为综合性状各异的5个类群,分类结果与大豆品种的血缘无必然联系。前两类群大豆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在育种上配置杂交组合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结论]星座图聚类分析法可作为一种大豆品种综合性状划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3个中国大豆品种和2个日本大豆品种杂交,对F2群体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及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因亲本的不同有明显差异。对产量性状而言,利用日本10品种配制的组合F2变异幅度较小,而用日本9号品种配制的组合F2变异幅度大,有较广阔的选择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对14个毛豆品种抗大豆疫病的田间抗性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表现明显抗病的品种有皖3126、思源、AGS292#、闽豆1221、通酥823、301#、茶豆和2808,这些品种可以在病区试种推广;表现感病的品种有绿光75、青酥2号和毛豆75。湿度是影响大豆疫病发生危害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实施轮作可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18.
发展转基因大豆,振兴中国大豆产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发展转基因大豆有利于改革耕作制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推进科技进步,对于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选取7个大豆品种与玉米品种‘陕单650'进行间作种植,分析了间作和单作模式下大豆品种各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大豆的株高、结荚高度和主茎节数比单作大豆高,但单株荚数和结荚密度比单作大豆低,间作大豆的生育期比单作大豆长;间作大豆的粗脂肪和蛋白质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单作大豆降低,而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比单作大豆低,百粒重在不同的品种间变化规律不一致,7个大豆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比单作模式平均低49.88%。通过各性状的分析,为我们在不同的区域筛选合适大豆品种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种子老化过程中活力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两个大豆种子为供试材料,通过(58±1)℃热水老化,进行了不同老化水平大豆种子生活力及活力指标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老化过程中,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先于发芽率出现明显的下降;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两个不同种皮的大豆品种耐贮能力出现差异;黑色种皮的晋豆3号较黄色种皮的晋豆20号种子在老化过程中各项活力指标都高,显示出其劣变的程度相对较小、耐贮;两个老化品种活力下降曲线均呈反S形曲线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