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小片土地合理进行水利建设及综合开发.种植优质饲草料。使大面积天然草场得以自然恢复。这种“小建设,大保护”的水利生态建设模式,正得到许多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的赞同。  相似文献   

2.
正阿勒泰地区是新疆主要的畜牧生产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草场,春季到秋季依靠天然草场进行畜牧放养,冬季养殖靠各种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苜蓿草等,其中苜蓿草粗蛋白质含量高达70%。近年来由于环保政策的出台,可放牧的天然草场逐渐缩小,饲草料越来越缺乏。由于苜蓿草一年可以收割三茬,并且营养成分高,阿勒泰地区为了确保饲草料供应,提高牲畜产量,在阿勒泰市640台地、福海县等种植了大量的苜蓿草,下面重点介绍苜蓿种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把草场生产经营、保护与建设的责任落实到户。按照以草定畜的要求,严格控制载畜量。实行草场围栏封育,禁牧、休牧、划区轮牧,适当建设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饲圈养。利用国家库存陈化粮较多的时机,以中央投入带动地方、个人投入,推行休牧与轮牧相结合、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优化畜草产业结构,恢复草原植被,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农牧民的长远生计。从2003年起重点在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  相似文献   

4.
随着包头市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牧区实行退耕禁牧、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植被、生畜圈养的政策实施。“立草为业,为养而种,优化种植结构”的发展思路深入人心,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利用农区丰富的秸杆、饲草料资源,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是包头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草畜矛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牧区水利在新疆草原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使牧区水利工作适应新疆区实行草原生态置换工程的要求,通过分析新疆区草原沙化退化现状及其危害原因,找出了治理对策,提出了工作思路和措施,并总结了以往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及灌溉天然草场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机械化种植青贮玉米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塔城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塔城市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使畜牧业逐步成为塔城市农村经济发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最具优势的支柱产业。塔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场,牧草资源丰富.但近几年随着土地的大量开垦和塔城盆地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及草场的过度放牧,使天然草场退化严重。今年遇到了大旱。加速了草场的“三化”速度.天然草场载畜能力逐年下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对奶制品的需求,草原畜牧业受草原载畜量限制.不可能再有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机械化种植青贮玉米,是发展塔城市畜牧业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草原畜牧业是赤峰市牧区的主体经济。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牲畜数量不断增加,草场利用不合理,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大面积草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畜草矛盾日趋尖锐,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草场退化、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是制约赤峰市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此,对用机械化改良草原技术很值得一谈。  相似文献   

8.
由于普兰县霍尔乡贡珠村自然环境恶劣、畜牧经营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使其草场资源遭到破坏,致使草场退化、沙漠化、载畜能力大幅度下降等问题产生,甚至导致生态失衡.因此必须合理利用草场资源,通过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场改良相结合的方式,并配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实现该地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影响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牧草生产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方式落后,草场利用不合理,冬季牧区缺少饲草料,严重影响牲畜越冬。采用“三元”结构后农区牧区互为补充,建立人工草场,实现牧草生产机械化。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业是伊宁县重要基础产业,2002年牲畜存栏数83.87万头(只),其中牛存栏数11.86万头。农牧区涌现出一批养牛、养羊育肥专业户和饲草料加工专业户,农区养殖小区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天然草场28万hm2,耕地面积6.7万hm2,其中人工草场1333hm2,改良草场4000hm2,正播牧草2667hm2,复播牧草8000hm2。虽然伊宁县曾被国家确定为秸秆养牛示范县,但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缓慢。2002年拥有各种畜牧机械设备2210台,其中牧草收割机不足20台,铡草粉碎机械1621台,机械剪毛机不足10台,数量少,设备陈旧。今后发展方向一是优先发展饲草料加工及收获机械,牧区重点放在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