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袋料栽培香菇培养料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主料,设置不同的培养基配方栽培香菇X6,考察各培养基对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态、产量、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粉62%、木屑26%、麦麸10%、蔗糖1%、石膏1%的培养基配方培养的香菇菌丝生长最正常、转色程度好以及子实体产量与生物学效率均接近以木屑为主料的常规配方,说明该配方可代替常规木屑配方用于香菇生产。  相似文献   

2.
杨树木材加工废弃物替代硬杂木屑栽培香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杨树木屑和杨树皮屑替代硬杂木屑作为主料进行香菇栽培试验,为杨树木材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不同配方对菌袋成活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的影响。[结果]用杨树木屑或杨树皮屑完全替代硬杂木屑栽培香菇,菌丝生长较慢,香菇产量低;用50%杨树皮屑和50%硬杂木屑的混合料栽培香菇,菌丝生长较快,香菇产量接近硬杂木屑的常规配方。[结论]利用杨树皮作为部分主料替代硬杂木屑栽培香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以翠冠梨树枝(屑)部分或全部替代硬杂木屑栽培香菇试验结果表明:(1)栽培香菇的基质中,翠冠梨木屑占主料50%比较适合,即杂木屑38%,翠冠梨木屑38%,麸皮20%,玉米粉2%,石膏粉1%,白糖1%;(2)该配方栽培香菇,菌丝生长快、浓密粗壮、洁白,产菇量、生物转化率与纯杂木屑无显著差异,产出的香菇蛋白质、多糖含量高,脂肪、纤维素含量低,该配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3)添加了翠冠梨木屑的试验组,香菇产量集中在第一、二潮,有利于缩短出菇周期,便于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结合重庆市万州区及三峡库区实际情况,利用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棉籽壳加玉米芯、为主料,麸皮、玉米粉、石膏为辅料,筛选最适合香菇生长的原材料,通过栽培过程中,又进一步研究了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实验证明,所述几种原材料及组合中有三种均可用于香菇栽培,其中,木屑和玉米芯最适合做香菇生产主料,对提高香菇产量、防治病虫害等效果明显。对菇农合理利用资源提高香菇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香菇栽培历来以阔叶树木屑为主料,但会使菌林矛盾突出,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利.近年来,我们利用本地丰富的桑园副产品桑枝、棉区副产品棉秆作主料栽培香菇获得成功,生物转化率达80~100%.  相似文献   

6.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品种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木耳. (2)栽培料各菇类均采用常规配方培养料,如香菇、金针菇、木耳菇类用木屑、麸皮(米糠)、棉籽壳为主料,石膏和粮为辅料;蘑菇采用稻麦秸和牛粪为主料,石膏为辅料,草菇则采用棉籽壳为主料,添加石灰.  相似文献   

7.
大豆秸秆栽培香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豆秸秆设置不同培养基替代木屑和麸皮栽培香菇,分析各培养基对香菇子实体产量、经济性状、氨基酸含量、经济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大豆秸秆含量15%左右代替木屑栽培香菇效果较好,同时替代麸皮时培养基中大豆秸秆含量可达35%;大豆秸秆可以完全替代麸皮栽培香菇,并能提高鲜菇商品性,丰富子实体氨基酸含量;生产10 000袋香菇可降低生产成本达4 250元。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利用大豆秸秆高效栽培香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1.培养基的配制。栽培香菇要选营养丰富的硬杂木屑,可粉碎成黄豆粒大小,最好粗细搭配并新鲜、无霉变,麸皮也要求新鲜无霉变。栽培袋的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1%、糖1%。配料时先将木屑、麦麸、充分混合在一起,再把糖和石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秸秆粉为主料,栎木屑和麦麸为辅料,采用有限制的配方均匀设计对玉米秸秆代料栽培香菇的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以80%栎木屑和20%麦麸的组合为对照组,测定了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2个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质量分数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存在显著负向线性回归关系;栎木屑质量分数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线性回归关系;麦麸的质量分数变化虽没有直接表现出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变化的规律性关系,但与玉米秸秆粉、栎木屑共同作用时,与玉米秸秆粉的交互作用表现出与香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的负向线性回归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玉米秸秆粉质量分数不宜过高,当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72.61%,栎木屑质量分数不低于15.44%时,不会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料选择1,主料的选择可用于香菇栽培的主料种类较多,大体包括三大类。而在白山地区大部分采用硬杂木阔叶无芳香异味材料为主料,农作物秸杆也可以代替部分木屑,如豆秸杆、玉米芯。使用时要进行化验,不能有农药残留,以使有机香菇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1.
节木代料香菇的生产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以玉米秸秆或棉杆为主料栽培生产的香菇,其菌丝生长发育、出菇时间、产量、品质、蛋白质营养价值、经济效益等生产性状,与纯木屑代料香菇无显著差异,某些性状和指标甚至优于纯木屑代料香菇。  相似文献   

12.
苹果枝木屑春栽香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宜运城市春栽香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达到为菇农降低成本的目的。对不同配方香菇菌丝生长、子实体质量和产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苹果枝代替硬杂木等原料栽培香菇,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最佳配方为苹果枝木屑78%,麸皮20%,石灰、石膏各1%。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不同节木培养料对香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野草为主料的配方②栽培的香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较高 ,与对照木屑配方差异不大 ,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儿童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是对照木屑配方栽培香菇子实体的 99.3 8%、94.87%、90 .87%、95 .83 %、10 9.3 8%、96.99%和 14 0 .91%。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评价刺槐基质栽培香菇的可行性,分析了刺槐基质对香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菇汀香18生长速率优于对照栎木屑培养基,而冬菇森源135生长速率略低于对照栎木屑培养基;夏菇汀香18和冬菇森源135的香菇产量均略低于对照的栎木培养基。说明刺槐资源替代传统的栎木资源进行香菇栽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正> 香菇栽培,历来采用阔叶树杂木屑作培养料,但这样会使菌林矛盾突出,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利。笔者利用稻谷壳作主料栽香菇获得成功,为谷壳资源的再利用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若再覆上土反季节栽培,其经济效益将会成倍增长。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扩大香菇培养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了利用紫穗槐替代部分硬杂木屑栽培香菇的效果试验。以香菇808为试材,选用全硬杂木屑为主的常规培养料为对照,用紫穗槐屑替代部分硬杂木屑设置了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处理,研究了不同紫穗槐比例对香菇发菌速度和鲜菇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香菇栽培的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利用紫穗槐作为木屑代料栽培香菇时,培养料的最佳配方为紫穗槐58%、硬杂木屑30%、麸皮10%、石膏1%、生石灰1%。利用该配方栽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适中,产量与全硬杂木屑配方培养料栽培持平,达到885.4 g/袋。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万寿菊资源优化利用,以万寿菊秸秆代替传统栽培主料,探究其栽培平菇的效果。结果表明:以万寿菊秸秆60%、杂木屑28%、麸皮10%、生石膏1%及蔗糖1%,pH5.8,含水量70%的配方栽培效果最佳,转化率达106.55%,略高于杂木屑主料(杂木屑78%、麸皮10%、生石膏1%及蔗糖1%)的对照组(102.50%),用万寿菊秸秆替代传统主料栽培平菇可行。  相似文献   

18.
草料和食用菌栽培废料的香菇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产成本较低的草料作为主原料,结合麸皮、糖、石膏配以少量碎木屑以及回收利用的蘑菇栽培废料等多种原料进行香菇栽培试验;初步探索香菇在草料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生长情况和出菇率.单纯的草料培养基和食用菌栽培废料提供的营养较少,导致香菇生长速率较低或者死亡.在草料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碎木屑可提高香菇的生长速率和出菇数量.  相似文献   

19.
香菇冬栽品种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北方地区 ,香菇栽培主要在秋季 ,冬季栽培的比较少 ,这主要是缺少适宜冬季栽培的品种。为了使新鲜的香菇能在春季乃至初夏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 ,我们对当前生产中的一些应用品种进行了冬季栽培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中温和中低温型 :Cr - 0 1、Cr - 0 2、0 87、862、45、85 6;中偏高温型 :465、Cr - 0 4 ;高温型 :80 0 1、792 5、HL6。以上香菇品种系自然选择和杂交育种得到。1 .2 培养基母种培养基采用普通PDA培养基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均采用阔叶树木屑 78%、麸皮 2 0 %、糖 1 %、石膏 1 % ,含水量 60 %左右 …  相似文献   

20.
进行夏季平菇生产中培养基配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为42%玉米芯+20%棉籽壳+20%木屑+10%麦麸+5%稻糠+3%豆饼粉,另加适量石灰和石膏,分别占主料总重的3%和1%,此时平菇菌丝的日均生长速度、子实体生物学特性、生物转化率均呈现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