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沙棘”果实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在我国分布最广的“中国沙棘”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工程的有关问题,介绍了生产纯沙棘原汁、纯沙棘油、浓缩沙棘汁、沙棘果汁等的主要工艺。分析结果表明,经该生产线处理:果汁无泥沙颗粒;果肉油的分离效果为83.4%~94.52%;果肉茸渣含油7.5%,可制成“沙棘果酱”和“液态超浓缩沙棘精”;Vc含量损失仅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2.
柚皮苷酶对柑橘类果汁脱苦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柑橘类果汁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有以柚皮苷、新橙皮苷等为代表的黄烷酮糖苷类化合物和以柠檬苦素、诺米林等为代表的三萜系化合物。由于这些苦味物质的存在,使得柑橘类果汁在饮用时令消费者难以接受,因此,在柑橘类果汁的加工中,脱除苦味物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柚皮苷酶对柑橘类果汁进行了脱苦研究,结果表明,柚皮苷酶最小用量为0.5 g·L-1、果汁温度为45~70℃、果汁pH值为3~5、作用最短时间为60 min,脱苦率达85%以上;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柚皮苷酶对柑橘类果汁脱苦的适合工艺条件是柚皮苷酶用量为0.5 g·L-1、果汁温度为60℃、果汁pH值为4、作用时间为90 min。此研究结果为柑橘类果汁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壤可溶性氮组分是氮循环中最活跃的一环,是联系"植物—土壤氮组分—土壤养分"的关键纽带。为探讨植被类型对黄土丘陵区土壤氮素累计及其有效性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4种典型植被(荒草地、沙棘林地、文冠果林地、云杉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0—10,10—20,20—4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氮(SO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密度及其所占TN比例在不同植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荒草地相比,0—40 cm土层中SON含量整体表现为云杉林地最高(19.0%),文冠果林地和沙棘林地分别减少7.0%,13.2%,NO3-—N含量为沙棘林地最高(20.9%),文冠果林地和云杉林地分别减少5.0%,48.0%,3种植被与荒草地相比NH4+—N含量减少19.0%~29.1%;同样,云杉林地SON密度增加31.17%,沙棘林地与文冠果林地分别减少12.8%,4.3%,沙棘林地NO3-—N密度增加21.4%,文冠果林地、云杉林地分别减少3.5%,42.6%,其余植被NH4+—N密度减少16.4%~32.8%;可溶性氮组分占TN比例中,仅沙棘林地NO3-—N占TN比例最高,相比于荒草地增加1.2倍。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氮组分受TN与MBN的影响大于SOC和MBC。综上,不同植被类型对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密度及占全氮比例有较大影响,并增加氮素的有效性,以云杉、沙棘的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鲜榨苹果汁陶瓷膜超滤澄清与除菌的中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该研究应用膜孔径为100 nm的陶瓷膜错流超滤中试系统(MEMBRALOX?,Pall)对果胶酶酶解后的鲜榨苹果原汁进行了过滤澄清与除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00 nm陶瓷膜错流超滤的最佳操作条件为:跨膜压力为0.85×105 Pa,温度为50℃,膜面流速为5 m/s;以0.5%次氯酸钠和4% NaOH溶液作为清洗剂,膜通量的恢复率可以达到98%。过滤后果汁中的悬浮颗粒和引起浊度升高的大分子胶体物质大部分被滤除,而果汁的各项质量指标如pH值、总酸、糖度等却未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定量评价黄河流域丘陵沟壑区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家沟流域2005—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况,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为优化该区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定量分析黄河流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流域2005—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方式包括人工草地、小麦地、沙棘地、油松地、封禁和撂荒地。[结果] ①除小麦地之外,安家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在2005—2020年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 ②人工草地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平均为58.2万元/(km2·a),小麦地44.9万元/(km2·a),沙棘地69.9万元/(km2·a),油松地67.3万元/(km2·a),封禁地53.4万元/(km2·a),撂荒地46.8万元/(km2·a),其排列顺序为:沙棘地>油松地>人工草地>封禁>撂荒地>小麦地,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差异显著; ③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年均增幅最高的是人工草地,为9.82%,其次是封禁和撂荒地,分别为8.52%和6.84%,最低的是油松林地,为2.12%,而小麦地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随年限的变化无明显趋势。[结论]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贡献值较高的是沙棘地和油松林地,分别为21%和20%,其次是人工草地,为17%,最低的是小麦地,为13%,封禁地和撂荒地居中,分别为15%和14%。可见,黄河流域丘陵沟壑区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在于保持和提高林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安梨银耳复合带肉果汁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梨汁提取时,加入0.2%的果胶酶制剂,可使出汁率提高20%左右。经过添加稳定剂和两次均质可以改善饮料的悬浮稳定性,CMC-Na单独使用时,浓度为0.2%,琼脂与CMC-Na配合使用时,浓度各为0.1%即可。均质条件:第一次均质压力为16.4 MPa,第二次均质压力为11.8 MPa,均质温度为60℃。复合果汁的杀菌处理,采用112℃的温度即可达到要求,这样既达到了杀菌的目的,又较好地保持了带肉果汁的稳定性,极大限度地保存了果汁的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缺少沙棘专用机械收获装备、探明沙棘枝条最优切割参数组合,该研究设计了双动刀沙棘枝条切割试验台并开展沙棘枝条切割试验,确定了切割装置关键结构参数,基于LabVIEW开发了沙棘枝条切割特性测控系统和数据采集软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平均切割速度、刀具滑切角、刀刃高度和动刀组数对单位直径峰值力及单位面积切割功耗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以平均切割速度、枝条喂入速度和刀具滑切角为试验因素,以单位直径峰值力和单位面积切割功耗为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评价指标随着平均切割速度、刀具滑切角和刀刃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双动刀时比单动刀时数值更小。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回归模型,确定最优切割参数组合为平均切割速度0.45 m/s、枝条喂入速度0.64 m/s、刀具滑切角9.4°,该组合下单位直径峰值力为53.33 N/mm,单位面积切割功耗为69.87 N/mm2,模型误差小于5%,切割参数优化结果准确。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沙棘枝条收获装备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沙棘能源林不仅生产薪材,而且还要利用它的果实生产医用沙棘油和食用果汁,以取得综合效益。作者引用单位生物量的产果量即经济系数作为研究沙棘结实规律的依据,发现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经济系数是接近的,从而使其结实规律的研究在不考虑立地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研究表明中国沙棘的结实规律是:Ⅰ龄级为营养生长期,Ⅱ龄级为初果期,Ⅲ—Ⅷ龄级为盛果期,经济系数稳定在20%左右,Ⅸ龄级进入衰果期;沙棘果实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有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到盛果期后趋于一致。试验结果为沙棘能源林栽培技术和轮伐期的确定、为不同林  相似文献   

9.
红枣带肉果汁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红枣带肉果汁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配料中枣汁辅料汁以73的比例较适宜。在稳定剂的使用中,0.1%的LM果胶配以0.2%的CaCl,或使用0.2%的CMC-Na,或以0.1%的CMC-Na配以0.1%的琼脂,均起到了较好的稳定作用。同时结果表明,经过两次均质处理,可以改善饮料的悬浮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中国代表性产区沙棘品质的差异,该研究以山西、河北、内蒙古、新疆地区加工使用频率高的4个沙棘品种(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Zhongguoshaji、宇璐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Yulushaji、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Zhongguoshaji、阿勒泰大果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L.Aletaidaguoshaji)为研究对象,从色泽、质地、滋味、风味、营养功能组分等方面研究其品质,测定沙棘浆中的香气成分和小分子活性物质组成,明确4个地区沙棘的综合品质,并探究不同地区沙棘综合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新疆阿勒泰大果沙棘色泽最鲜艳;内蒙古中国沙棘的糖酸比(1.997)最大;河北宇璐沙棘总酚含量(1.14 mg/g)最高;新疆沙棘类胡萝卜素含量(37.15 mg/100 g)最高;4种沙棘维生素C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约为21~23 mg/100 g;4种沙棘抗氧化活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山西沙棘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P<0.05),内蒙古沙棘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均最高(P<0.05)。4个地区沙棘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P<0.05),其中河北、内蒙古、新疆、山西沙棘中特征挥发物质分别为3-辛酮、2-庚烯醛等,异戊酸异丙酯、2-甲基丁酸丙酯等,正辛烷、2,3-二氢-2,2,6-三甲基苯甲醛,己酸戊酯、癸酸乙酯。4个地区沙棘主要多酚类物质包括奎宁酸、异鼠李素、阿洛酮糖等。4个地区沙棘14项品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100%。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得出,4个地区代表性沙棘品种综合品质得分依次为河北沙棘,山西沙棘,内蒙古沙棘,新疆沙棘。该研究将为沙棘系列产品的开发原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损害图书的各种自然因素,阐明优化书库环境、加强图书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类芦的生长与VA菌根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芦是我国南方快速绿化水蚀荒漠化地区的优良草种。对类芦根蔸土壤中VA菌根真菌的调查表明,栽植类芦后,土壤中的VA菌根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并与类芦根系形成一种协调的共生体系,极显著地促进了类芦的生长。新栽植类芦时,可在基肥中增施少量VA菌根土与磷肥,以促进土壤中VA菌根菌的快速繁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升温方式对烘干枣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红枣烘干工艺中,采用三种不同升温方式烘干的红枣,经95%乙醇浸提得膏后,以乙醚萃取,蒸发部分乙醚定容后,用GC-16APTF气相色谱仪以内加法测定糠醛和5-羟甲基呋喃甲醛的含量,水分、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用前两种方法烘干的枣的品质比用第3种方法好。还讨论了红枣中糠醛和5-羟甲基呋喃甲醛的形成、测定及其对干枣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IPV6产生的社会原因,阐述了国外发达国家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和中国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水肥耦合对树莓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在田间利用防雨棚和测坑设施进行试验,研究水肥耦合对树莓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适度时适量增施肥料有利于树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控制肥料施入可有效降低树莓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提高细胞间隙CO2浓度(Ci);肥料适度时适量提高土壤水分有利于提高树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气孔导度(Gs),控制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树莓叶片的蒸腾速率(Tr)降低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提高。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适中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果实中有机酸、可溶性糖和SOD营养物质的积累,充足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积累。土壤含水量控制在32%以上,施肥量在460.95kg/hm2水平有利于树莓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的提高和午休时间的缩短;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6.2%以上,施肥量在270kg/hm2水平有利于降低树莓的蒸腾速率(Tr)和提高树莓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改革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在学生中对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的调查,从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制作的过程以及使用者的出发点等方面,对影响到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农业工程学报》跟踪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详细分析了未来《农业工程学报》跟踪学科各个专业的报道方向。指出随着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学术期刊的报道方向是科技学术期刊的任务和职责,是使期刊保证及时反映相关学科的发展,保持在学科发展中应有的促进作用,在众多期刊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在充分分析中国学术期刊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术期刊如何规避不利因素等应对策略,为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A comparative-ecological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general regularities of soil ecology on the basis of geoinformation systems is suggested. It has been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Al-Fe-humus horizons. The quantitative climatic parameters of soils with Al-Fe-humus horizons have been estim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general regularities of soil ecology is shown.  相似文献   

19.
阳澄湖东湖蓝藻密度与前期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阳澄湖2010-2011年水环境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阳澄湖东湖前期环境因子与蓝藻密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阳澄湖蓝藻密度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水温、溶解氧、营养盐和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2)气温是制约阳澄湖蓝藻暴发的主要因子,日照条件不是导致蓝藻暴发的关键因子,微风、少降水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蓝藻上浮、聚集并形成水华,湖面蓝藻的南北飘移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在水体满足富营养化的条件下,当某日前5d平均气温<30℃、日平均日照时数为4~10h、日平均降水量<3.0mm、平均风速为1~2.5m/s、盛行风向持续2d以上,则易暴发蓝藻水华.(4)利用前期对蓝藻密度变化有影响的重要环境因子建立了蓝藻密度预报方程,并对阳澄湖蓝藻水华发生状况进行拟合和试报,结果表明所建预报方程拟合率较高,但峰值误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阳澄湖蓝藻监测预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选择了高肥力田、低肥力田,通过早、晚双季稻连续2年4季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硅基材料包膜肥对双季稻动态生长、产量、土壤肥力、微生物量、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高肥力田还是低肥力田,与传统施肥相比,一次性基施硅基材料包膜肥能提高双季稻的最大分蘖数3~6枝·兜~(-1),提高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成熟期双季稻的生物产量7.8%~22.4%,提高年均产量3.0%~14.7%,并且在低肥力田上效果显著。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较,施硅基材料包膜肥可以显著提高双季稻成熟期土壤中的矿质态氮含量,提高幅度为28.3%~37.7%。包膜肥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没有影响,在低肥力田施用80%的包膜肥其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最高。由此可见,施用硅基材料包膜肥在南方水稻上完全可以替代分次施用常规肥料,并且在高肥力田减少20%肥料用量的情况下仍然等效,达到了减肥增效和节本省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