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早期肠内营养疗法的效果。方法 :3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 (EN)组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组 ,在摄入同等热量、同等氮量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 :EN组氮平衡高于TPN组 ,机械通气时间、临床费用低于TPN组 ,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能耐受适量的EN ,EN可更好地提供营养 ,有助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且临床费用也较低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破裂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 :十二指肠破裂 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 (n=6 )和肠内营养组 (n=6 ) ,两组在术后早期分别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1周 ,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排腹腔气和排便时间与第 1周腹腔引流量。结果 :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比较 ,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差异均具显著性 (P<0 .0 5 ) ,而两组第 1周腹腔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十二指肠破裂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3.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充足而安全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本文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代谢改变、营养方式的选择及开始时间、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度烧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晓茹  罗培寿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6,24(4):440-440,F0003
目的:观察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度烧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疗效及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采用静脉补液支持疗法的64例重度烧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采用胃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60例重度烧伤患者设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胃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5.0%与18.8%;体重减轻的发生率分别为13.3%与48.4%;白蛋白降低的发生率为11.7%与29.7%;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7.9±4.7)d与(21.2±5.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补液支持疗法,精心的护理是胃肠内营养成败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鼻饲患者60例的观察护理,探讨鼻饲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强化对置管和鼻饲的护理,正确给予肠内营养制剂,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及正确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进食和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两种方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价值。方法 4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集束化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则给予早期经口进食,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腹腔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腹腔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经口进食与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对SAP疗效相当,但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 96例 (GCS评分为 5~ 8分 ) ,其中常规治疗组 4 6例给予脱水、激素、抗炎、止血等常规治疗 ,有手术指征者行开颅减压术 ;亚低温治疗组 5 0例除上述治疗外均于患者入院时或手术后即刻采用亚低温治疗 3~ 14 d,在应用冬眠药物的同时 ,配合全身物理降温。于颅脑损伤后 6、9个月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组的 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5 ) ;自尊、住房、收入与消费、生活环境等因子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亚低温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的其他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1)。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预防应激性溃疡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预防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ation,SU)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疗效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未出现SU之前给予预防性治疗措施作为预防组;另从同期重型颅脑伤未出现SU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预防组出现SU14例(9.3%),死亡25例(16.7%);对照组出现SU69例(46.0%),死亡41例(2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SU的预防治疗是减少其发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96例,分两组,一组是大骨瓣治疗组(n=50),行单侧或双侧额颞顶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另一组是常规骨瓣对照组(n=46),行单侧或双侧额颞或颞顶瓣开颅术。结果按伤后6个月随访预后结果(GOS),大骨瓣组恢复良好25例,重残植物状态16例,死亡9例;常规骨瓣对照组恢复良好12例,重残植物状态19例,死亡1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GCS3—8分的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调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4mg,随机选择20例同等伤情仅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压、意识情况、CT改变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伤后l周内治疗组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高度脑水肿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觉醒时间缩短。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降低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控制血糖结合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多发伤的疗效。方法 46例急性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EN(对照组)、强化胰岛素联合EN治疗(治疗组)。测定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3、7天的血糖、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及ICU住院时间、感染及死亡人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的血糖、胰岛素、CRP水平均明显降低,APACHE评分降低,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发生严重感染、死亡者分别为5、3例,对照组则为9、7例。结论急性多发伤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结合早期EN可减轻应激反应程度、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胃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前术后肠内营养组(观察组);术后肠内营养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从术后24h起自营养管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肠内营养剂.观察组于术前7d起口服能全力(纽迪西亚公司)500mL/d至术前1d.术前、术后第1,8天抽取静脉血,检测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免疫功能的降低,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术后第1,8天的CD4/CD8比值IgG水平显著增加;术后第8天的前蛋白浓度显著增加.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术前术后)使用肠内营养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24 h内)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25例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微生态调节剂对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89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45)。两组患者均给予鼻饲瑞先肠内营养液,试验组加用鼻饲微生态调节剂1周。观察两组患者腹泻和菌群失调发生率、粪便中分泌型IgA(S-lgA)水平、肠内营养液达到目标供给量的时间。结果试验组腹泻和菌群失调发生率、肠内营养液达到目标供给量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鼻饲第8天粪便中S-IgA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1.713±0.241)vs(1.567±0.193)g/L,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可有效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减少腹泻发生,利于肠内营养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托蛋法对番鸭进行个体产蛋量测定 ,并于 5 6周龄时根据其产蛋量高、中、低分为 3组 ,每组 2 0只 ,对其 9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 ,探讨有关生化指标与产蛋性能之间的关系 ,为番鸭早期选种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 :(1)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产蛋性状均呈弱相关 (r=0 .0 0 8- 0 .2 10 ) ;(2 )谷丙转氨酶活性与开产日龄呈极显著负相关 (p<0 .0 1) ,与开产体重呈弱负相关 (p>0 .0 5 ) ,与 4 3周龄和 5 6周龄产蛋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 ;(3)血清总蛋白含量与5 6周龄产蛋量呈显著正相关 (p<0 .0 5 ) ,与其它产蛋性状无显著相关 (p>0 .0 5 ) ;(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开产日龄呈极显著正相关 (p<0 .0 1) ,与开产体重呈显著正相关 (p<0 .0 5 ) ,与 4 3周龄和 5 6周龄产蛋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p<0 .0 1) .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感染后猪血液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以大白猪×通城猪高代横交群体为对象,选用72头平均11周龄的健康仔猪进行HP-PRRSV人工感染,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第4、7、11、14、21、28天和第35天进行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4种血常规指标的测定,并与病毒载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感染与感染前相比,感染第4、7天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均极显著降低,粒细胞百分比极显著升高;感染第11、14天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其他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2)抗病组和易感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粒细胞百分比在感染第7天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抗病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易感组(P0.05),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易感组(P0.05)。(3) 4种血液指标与病毒载量之间均存在中度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血液指标可以考虑作为PRRS早期抗病性的指示性状。  相似文献   

18.
高升  陈哲  王玉龙  柯慧  朱崇淼  涂枫 《饲料博览》2021,(2):32-34,38
为研究发酵豆粕对黑猪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25日龄、体重为(6.2±0.3)kg的仔猪108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用发酵豆粕代替基础饲粮中5%和10%的普通豆粕,进行为期28 d饲养试验,测定分析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5%替代组(试验Ⅰ组)对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对腹泻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10%替代组(试验Ⅱ组)显著提高末均重、日增重和日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料肉比和腹泻率(P<0.05)。免疫指标方面,试验组淋巴细胞数和Ig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10%替代组(试验Ⅱ组)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说明用发酵豆粕代替10%的普通豆粕可以显著改善黑猪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探究了慢性镉暴露对小鼠血常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小鼠比较,镉中、高剂量组淋巴细胞值增高,中剂量组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红细胞平均体积较正常组显著性降低(P0.05);高剂量镉暴露降低了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因此,在长期低浓度镉暴露下,红细胞比容和淋巴细胞计数可有潜力成为镉毒性的早期预警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其他血液指标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