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于2006年5月对菊黄东方鲀进行催产,催产130尾,获受精卵300万粒,孵出仔鱼160万尾,孵化率为53.3%;经39天室内培育,获平均全长25.6mm(20.1~28.4mm)苗种74万尾.成活率为46.3%.  相似文献   

2.
钱勇  黄顺良  马水龙  夏中斐 《水产科技情报》2009,36(3):110-112, 116
地下咸水经处理后加入淡水兑成盐度8~10的咸淡水,用来培育暗纹东方鲀亲鱼并提早进行人工繁殖。试验证明,在咸淡水中培育的暗纹东方鲀亲鱼均表现正常,未发现地下咸水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对其生长、繁殖和成活率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所培育的亲鱼性腺成熟,可提早进行人工繁殖,并且催产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地下咸水经处理后加入淡水兑成盐度8-10的成淡水,用来培育暗纹东方鲀亲鱼并提早进行人工繁殖.试验证明,在咸淡水中培育的暗纹东方纯亲鱼均表现正常,未发现地下咸水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对其生长、繁殖和成活率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所培育的亲鱼性腺成熟,可提早进行人工繁殖,并且催产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暗纹东方鲀鱼种培育的成活率,于2014~2016年进行了暗纹东方鲀夏花鱼种培育试验。根据暗纹东方鲀的生态习性和生长、摄食特性,采取了土池发塘、驯化转食等方法,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鱼苗培育成活率最高达到78%,形成了特有的夏花鱼种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于2005年4月对双斑东方鲀分两批进行催产,各获受精卵800万粒,分别孵出仔鱼320万尾和340万尾,孵化率为80%和85%;经31d和29d室内培育,分别获全长13.0~17.9mm稚幼鱼180万尾和160万尾,成活率分别为56.2%和47.1%;后移入网箱培育,共获全长38.0~60.0mm苗种150万尾,暂养成活率44.1%  相似文献   

6.
池养无毒暗纹东方鲀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仁良 《水产学报》2000,24(6):539-545
研究了温室(18~25℃)池养暗纹东方鲀性腺发育、人工繁殖和河鲀毒素.试验结果表明池养暗纹东方鲀雄鱼成熟系数二、三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1480±0.0100和0.1317±0.0l40;三、四月份雌鱼成熟系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2440±0.0400和0.3058±0.0460.与野生的暗纹东方鲀相比较,经统计检验,P>0.05,成熟系数无显著性差异.池养暗纹东方鲀不经降海洄游,性腺完全能发育成熟,能进行人工催产并孵化得苗,并且证明活体各部分均无毒或弱毒,这对于大规模开展暗纹东方鲀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爱军  崔红兵 《水产养殖》2014,35(11):18-19
<正>随着渔业科技进步,暗纹东方鲀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解决了暗纹东方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而暗纹东方鲀的乌仔培育就成了提高人工养殖成活率的重要一环,笔者2013年在姜堰区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暗纹东方鲀的乌仔培育试验,取得了较高的成活率,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姜堰区特种水产养殖场原亲鳖塘一口,面积为12.5×667 m2,塘深2.5 m,水源为无污  相似文献   

8.
采用网箱养殖四年的红鳍东方鲀经过人工促熟、人工催产、人工采卵和人工授精,孵化后取 10万仔鱼进行人工培育试验,经 50d培育,培育出平均全长为40.69mm,平均体重为1.78g的鱼苗3万尾,成活率约33.33%。  相似文献   

9.
我国开发暗纹东方鲀是从1991年上海水产研究所对其人工繁殖育苗等项研究成功,并在生产上取得经济成效开始的。随后一些高校科研单位以长江下游为中心与渔业生产单位进行产研合作,共同开发暗纹东方鲀的研究。短短10年,暗纹东方鲀淡水养殖已从长江下游的江苏、上海扩展到浙、皖、粤、闽、川、豫、鄂等省,形成了上海、杨中、江阴、南通、海安等生产与销售中心,除上海外,各地年产鱼苗均可达10万尾以上。2000年全国人繁产量可达300万尾。暗纹东方鲀取得短而快的发展,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渔业发展史上也是比较独特的。一…  相似文献   

10.
利用褶皱臂尾轮虫和暗纹东方鲀鱼苗在5‰的咸淡水中都能够存活的特点,用面包酵母培育褶皱臂尾轮虫经海水小球藻强化培育后在5‰的盐度条件下投喂暗纹东方鲀鱼苗,结果表明,褶皱臂尾轮虫较之淡水轮虫可使暗纹东方鲀鱼成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