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应用C.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和D.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进行防治高原鼠兔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诱鼠颗粒毒饵防治高原鼠兔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3.65%和91.56%,两药剂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F=1.6990.05)。且与常用药剂(0.1%C.肉毒杀鼠素燕麦毒饵)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江河源区草场退化、高原鼠兔危害严重的状况,采用了翻耕、耙耱、撒播、轻耙、镇压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结果表明,这种以生态工程为主的治理措施,不仅使草场植被在短期内得到恢复,而且害鼠种群数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为防止鼠兔数量回升、减少扩散、播种牧草幼苗免遭啃食和挖掘破坏,在不同处理区又采取了以药物防治为辅的控制措施.在现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灭鼠中,0.075%敌鼠钠盐、0.1%C型肉毒杀鼠素和0.1%D型肉毒杀鼠素毒饵对鼠兔均具有良好灭效,且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对保护天敌、发挥生物控制危害具有一定意义.因此,在退化草场鼠害治理中,综合分析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从而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江河源区退化草地鼠害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江河源区草场退化、高原鼠兔危害严重的状况,采用了翻耕、耙糖、撒播、轻耙、镇压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结果表明,这种以生态工程为主的治理措施.不仅使草场植被在短期内得到恢复.而且害鼠种群数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为防止鼠兔数量回升、减少扩散、播种牧草幼苗免遭啃食和挖掘破坏,在不同处理区又采取了以药物防治为辅的控制措施。在现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灭鼠中,0.075%敌鼠钠盐、0.1%C型肉毒杀鼠素和0.1%D型肉毒杀鼠素毒饵对鼠兔均具有良好灭效,且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对保护天敌、发挥生物控制危害具有一定意义。因此.在退化草场鼠害治理中,综合分析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从而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海江河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0.10%C.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Ⅰ和诱鼠颗粒毒饵Ⅱ,进行的防治高原鼠兔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诱鼠颗粒现场配制的毒饵防治高原鼠兔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可达94.95%,两药剂间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F=8.643>F0.05=3.885,既P<0.05)且与常用的0.10%C.肉毒杀鼠素燕麦毒饵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将C·肉毒杀鼠素铒粒在不同存放条件下进行高原鼠兔灭治试验,结果表明,配制后的C·肉毒杀鼠素饵粒在-16℃冷库内放置47 d的0.1%和0.2%两种浓度的饵粒防效分别为94.67%和95.63%;配制后的C·肉毒杀鼠素饵粒在1~9℃仓库内放置13 d的0.1%与0.2%两种浓度的饵粒防效分别为89.10%和90.88%.在0.05水平上,A、B处理间无显著差异,C、D处理间也无显著差异.但A、B与C、D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在1~9℃仓库内放置13 d的C·肉毒杀鼠素饵粒其毒力可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肃南县高原鼢鼠灭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投药方式、不同浓度的C型肉毒杀鼠素、D型肉毒灭鼠剂和鼢灵杀鼠剂进行灭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结果表明:投饵方式不同,大面积灭鼠灭效差异较大;0.05%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89.5%,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86.2%;0.10%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85.0%,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89.4%;0.15%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90.3%,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94.7%;鼢灵的平均灭效为97.5%。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畜的安全性等方面考虑,认为采用生物灭鼠剂进行草原灭治高原鼢鼠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7.
将C&#183;肉毒杀鼠素铒粒在不同存放条件下进行高原鼠兔灭治试验,结果表明,配制后的C&#183;肉毒杀鼠素饵粒在-16℃冷库内放置47d的Q1%和n2%两种浓度的饵粒防效分别为94.67%和95.63%;配制后的C&#183;肉毒杀鼠素饵粒在1-9℃仓库内放置13d的0.1%与0.2%两种浓度的饵粒防效分别为89.10%和90.88%。在0.05水平上,A、B处理间无显著差异,C、D处理间也无显著差异,但A、B与C、D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在1-9℃仓库内放置13d的C&#183;肉毒杀鼠素饵粒其毒力可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在青海海晏县甘子河乡设置每洞10、15、20、25粒毒饵和70%、80%、90%和100%的投洞率,研究利用C型肉毒杀鼠素毒饵不同投饵量和投洞率对高原鼠兔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洞投放毒饵20粒、25粒和投洞率90%、100%的情况下,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减退率符合《草地鼠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DB63/T787-2009)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750g/hm2、1500g/hm2、2250g/hm23个投药剂量的3000毒价/g(浓度为1.5ml/kg)C型肉毒杀鼠素对新疆的主要草地害鼠进行灭治,其矫正灭洞率分别为:82.93±2.3%、85.11±1.53%、88.19±1.44%,均取得较好效果,且各投药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3000毒价/gC型肉毒杀鼠素适口性好,无二次中毒现象,可在新疆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C·肉毒杀鼠素的使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肉毒杀鼠素的使用现状及前景李韬(青海省草原总站810008)由青海省兽医生物药品厂(下称生药厂),生产的C·肉毒梭菌外毒素,作为杀鼠剂的试验始于1985年。经室内、外一系列试验证实,对于青藏高寒草地的害鼠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  相似文献   

11.
C·肉毒杀鼠素(下称毒素)0.1%浓度毒饵,对新疆的主要害鼠大沙鼠和黄兔尾鼠进行灭治,校正灭洞率分别为97.4%和90.2%,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常用农药0.5%甘氟毒饵的灭治效果分别为98.5%和67.1%。因此,毒素能够代替甘氟在新疆草地灭鼠中应用;以小麦和草颗粒作载体与0.1%毒素拌制毒饵,灭杀大沙鼠和黄兔尾鼠灭洞率分别为98.2%、99.3%和90.2%、91.7%,两种载体均可使用;新疆草地的害鼠四月份正值数量低峰期,废弃洞数量很大,有效洞率大沙鼠为9.37%、黄兔尾鼠为14.70%。  相似文献   

12.
几种方法对分布在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地的高原鼢鼠Myaxpalax baileyi进行防治.结果表明:化学灭鼠剂磷化锌、敌鼠钠盐、溴敌隆随毒性的降低其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生物灭鼠剂C型肉毒素和弓箭法防治高原鼢鼠不仅效果较好,而且效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
于2007年4-5月份在甘肃肃南县对防治高原鼠兔精确用药进行试验,将5种常见杀鼠剂的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剂量进行插组,作正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与调整后的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对高原鼠兔的灭洞率有一定的差异性。影响灭洞率的主、次因子顺序是:杀鼠剂>用药浓度>投饵量>饵料种类。以防效为评价指标,5种参试杀鼠剂的排序为:大隆(83.9%)>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82.6%)>溴敌隆(79.4%)>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75.0%)>敌鼠钠盐(68.9%)。最佳处理组合是: 1)用0.15%的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小麦饵料、25粒投饵量;2) 0.01%大隆、青稞饵料、5 g投饵量;3) 0.01%溴敌隆、小麦饵料、3 g投饵量。  相似文献   

14.
草原鼠害严重威胁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3S”技术的草原鼠害监测方法的研究在草原害鼠防治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省为例,将“3S”技术与地面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考虑影响草原鼠害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3S”技术的草原鼠害监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草原鼠害监测模型模拟出鼠害分布的阈值主要集中在0.344 1~0.378 2,不同鼠种在不同鼠害程度的阈值均不相同;2)模拟结果总体面积为实地调查面积的1.80倍,覆盖了实地调查区域的99.95%,两者反映的整体鼠害区域基本一致。该方法为有效治理鼠害提供决策支持,对有效保护草地生产力和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08—2010年对草地"无鼠害示范区"进行调查监测,对其害鼠种群密度、猛禽和食核数量、牧草产量及生物量进行分析,探讨和分析生物控制鼠害的效果及其产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08—2010年各监测月份的定点样方害鼠有效洞口数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每千米目击猛禽数和食核数呈逐年上升趋势,3年内草地生物量增加27.7%,植被盖度增加43.8%,牧草高度增加22.9%;设立鹰架控制害鼠当年即挽回鲜牧草损失总量43 697.4 t,挽回经济损失773.948万元;年内草地生物量增加值为873.948万元。结果提示,在该地区设立鹰架,利用草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的自然结构因子,从生态学角度对害鼠进行防治,控制草地害鼠的种群数量及危害,能够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提高草地灭鼠效果,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害鼠数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用A、B型葡萄球菌肠毒素杀灭高原鼠兔的试验。其A型葡萄球菌肠毒素灭鼠效果可达98.9%。作为一种新的杀鼠剂,它具有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鼠的优点外,还具有不受温度、地区限制,保存、运输方便等优点,可望成为一种良好使用前景的杀鼠剂。  相似文献   

17.
碌曲县啮齿动物种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1年,在实施“碌曲县草原鼠害综合防治——县级示范点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对该县啮齿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已查明在碌曲县共有38种啮齿类动物,隶属于6科7亚科19属。碌曲县土地面积仅占甘南州土地面积的13.18%,但啮齿动物种数却占全州啮齿动物种数的74.51%,表明碌曲县的生境条件和鼠种类组成在甘南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草原啮齿动物(60.53%)和森林啮齿动物(26.32%)为主体是碌曲县啮齿动物种类组成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Terra/MODIS植被指数产品 MOD13A3以及2005-2006年青海省草地调查资料,建立了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遥感反演模型,模拟分析了青海省鼠害发生区域、危害区域和正常区域草地资源在2001-2010年期间的各月及年际生物量及植被盖度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EVI指数函数模型为模拟生物量鲜重最优模型,而对数函数模型为植被盖度模拟最优模型,拟合精度分别为70.18%和77.43%;2)研究区不同草地类型鼠害发生区域、危害区域的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随着鼠害危害状况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在盛草季表现最明显,这种趋势近10年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采用鼢鼠灵,C型肉毒梭菌和溴敌隆3种不同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以及人工捕捉的方法,对高原鼢鼠进行了灭效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捕捉高原鼢鼠效果最佳,应在鼠害区推广应用,同时可适当在禁牧区和休牧区分别选用不同的药品进行灭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