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山区磐安县的适应性,有效推广单季杂交晚稻机械化插秧,开展了机械插秧与手插的产量、成本对比试验和不同播种量的产量对比试验,以选出优势种植技术和机插的最佳播种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可持续推广的条件,然后分析连江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中播种量、苗田后期水管、每穴基本苗数、机插秧漏插率问题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提高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主要环节,对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泰和县2014年粮食高产创建晚稻机插秧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不同的栽植方式和不同的机插密度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为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步伐,进一步提高泰和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在县农业局的统一部署下,泰和县农机局2014年分别在冠朝镇社下村、苏溪镇雷岗村、禾市镇丰垅村三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实施了"不同行距机插对比、机插与手抛对比"的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笔者以苏溪镇雷岗村为例,通过晚稻机插秧对比试验分析,得出了3点结论。  相似文献   

4.
芜湖县是安徽省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较早的县,在成功开展了常规稻机插秧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连续两年进行了机插早稻试验。2006年芜湖县选择本县早稻主栽品种嘉兴8号、浙辐001和S9042开展机插试验,并与传统人工育插秧及直播稻进行产量比较,机插早稻平均单产6997.8kg/hm^2,较传统人工育插秧增产240~300kg/hm^2,较直播稻增产450~600kg/hm^2。  相似文献   

5.
瑞安市水稻机械插秧试验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栽植机械化是目前制约双季稻产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环节,工厂化育秧配套机械插秧技术具有省工节本、增产高效的优点。为了研究本地常规和杂交水稻播种、育秧、移栽等生产环节的适用机型、配套农艺和高产栽培模式,浙江省瑞安市农业机械总站成立了栽植机械化技术课题组,和温州市农科院合作,在 1999~ 2000年进行早晚两季常规和杂交水稻工厂化育秧配套机械插秧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体会作一小结,供领导和同行参考。   一、播种量试验   合适的播种量是保证机械插秧质量的关键。播种量过低,容易导致漏插;播种量过高,则影…  相似文献   

6.
机械插秧是解决水稻栽植机械化的一条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国内水稻产区解决栽植机械化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目前我市从双季稻改为单晚稻为主的粮食产区,从2000年开始,我市把机插作为解决栽植机械化的一个主攻方向,引进了进口播种机流水线和乘座式、手扶式高速机动插秧机进行试验示范。同时会同市农科院,在桐浦农场进行单晚杂交品种从不同播种量、不同秧龄期、不同取秧量与不同栽植密度产量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
芜湖县是安徽省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较早的县,在成功开展了常规稻机插秧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连续两年进行了机插早稻试验。2006年芜湖县选择本县早稻主栽品种嘉兴8号、浙辐001和S9042开展机插试验,并与传统人工育插秧及直播稻进行产量比较,机插早稻平均单产6997.8kg/hm2,较传统人工育插秧增产240~300kg/hm2,较直播稻增产450~600kg/hm2。  相似文献   

8.
插秧机推广的关键环节是机插秧苗的培育。为探索不同育秧农艺对机插质量影响的程度,对软盘细土育秧、双膜淤泥育秧两种育秧农艺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每种农艺的营养层厚度、播种量两个因素的水平对秧苗素质与机插质量的影响程度。试验表明,育秧农艺为软盘育秧、营养土厚度为2.5cm、播种量80g/盘时秧苗素质最好,机插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9.
谭敦勇 《农业工程》2017,7(3):181-183
水稻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关键控制环节,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坚实保障,与传统人工插秧相比有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湖南省洞口县丰达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水稻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进行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对比试验研究,为今后大规模开展机械化农业运作打好坚实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械化插秧增产的三大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插秧比水稻传统人工种植和抛秧亩增稻谷40kg左右,忻城县农机推广站2007年示范推广对比试验表明,早稻机插比人工抛秧亩增稻谷42kg,晚稻机插比人工插秧亩增稻谷38kg.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进行常规稻机械插秧时采用30cm×21cm(疏)、30cm×16cm(中)以及30cm×12cm(密)三种不同插植规格对比试验,比较分析常规稻机械插秧在相同的品种、田块、育秧方法、插植深度、抓秧面积及田间技术管理时三种不同插植规格的生长期和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机械插秧不同插植规格试验品种的全生育期一致,密规格对比疏规格或中规格的基本苗、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平均产量都有明显增加,对常规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及配套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水稻机械化插种,必须解决机插规格化秧苗培育、机械化插种和大田管理3项技术。浙江省嵊州市于1998~2000年引进日本久保田产SI-6HD步行式插秧机和韩国东洋产P600高速插秧机,并分别在崇仁镇、博济镇、浦口和鹿山两个街道办、农场进行早、晚稻插秧试验。通过几年来的机插实践,基本总结出适应本地水稻机械化插秧的上述3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随着晚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安徽省东至县农机推广站开展了双季晚稻机插秧试验示范工作,试验针对不同播量和不同机插密度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推广,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农民由过去的传统栽插方式转变成现代化的机械化插秧,需要有一个思想上的转变适应过程。余姚市牟山镇有近1300余hm2水稻,为了提高农民对机械插秧的认识,该镇农机站和农技站在工作上紧密配合,首先提高农机和农技人员思想认识,做到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的结合,以合作社和农机服务组织为载体,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具体做法是建立一个育秧点,树立一个示范方,大力发展早稻机插,积极发展单晚机插,适当发展双晚机插。  相似文献   

15.
阳开文 《南方农机》2021,(8):107-108,111
机械种植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机械直播和机械育插秧是水稻种植的两种主要机械化作业方式。开展相应技术试验,优化集成技术路线,对加速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密度机插秧与机械无序喷播对杂交中籼稻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单季杂交中籼稻机插秧宜选择30 cm×14 cm行株距。  相似文献   

16.
自2006年广汉市被确立为省级机械化插秧技术示范县以来,广汉市农机局分别在南兴镇和西外乡建立了机械化插秧技术试验示范点。实施面积20亩。  相似文献   

17.
川东地区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操作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伦 《四川农机》2006,(6):32-33
育秧技术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关键技术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培育出适合机械化插秧所需的健壮秧苗是育秧的关键。四川大竹县2005年至2006年连续两年在乌木乡、竹北乡进行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试验,重点对育秧技术进行了试验。针对川东地区特点.笔者对育秧技术操作要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天长市地处皖东地区,是全国的水稻主产区之一,年水稻种植面积在6万hm~2以上,作为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50个示范县市之一,全市于2006年实施了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目前,全市插秧机保有量达300台,机插秧面积0.3万hm~2。为加快全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为证明机械化插秧比人工手插秧节本增效和推广应用机械化插秧技术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以来,贵港市港北区农机部门在庆丰镇新圩村耀塘屯建立水稻机插示范基地,进行机插秧和传统人工栽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人工抛秧相比,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具有“六省”(省盘、省种、省田、省肥、省药、省工)、“两增”(增收、增效)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机械化插秧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是农机与农艺的相融合,包括育秧、机插、机插秧大田管理等技术。笔者就当前高性能机械插秧的特点、技术要求和几年来本地区试验示范推广成功、简易而且适用于机插的一系列配套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