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重庆市合川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是重庆首批农业产业化产品出口基地县,年粮食总产量、生猪出栏量、水产品产量保持全市第一。2013年,合川始终将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72.35万吨、生猪出栏量120.65万头、水产品产量3.69万吨、蔬菜产量64.65万吨、水果产量17.3万吨。实现农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重庆未雨绸缪,科学布局,切实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建设"三大蔬菜生产带"和"三级保供基地",有序推进城市规划区蔬菜基地"外移工程"和库区蔬菜基地恢复重建,全市蔬菜市场总体保持了量足价稳的较好形势。2013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各达1022万亩和1600万吨,近6年平均增速分别达9.6%和11.6%,名列全国前茅。全市常住人口人均蔬菜  相似文献   

3.
2013年重庆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8万hm2,总产量1600万t,总产值338亿元,加工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hm2,加工转化蔬菜280多万t,销售总额超55亿元。蔬菜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蔬菜产业吸纳了2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蔬菜生产增加值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1400元左右,蔬菜产业为农民稳定就业和增收发挥了重要支撑。在总结和分析重庆蔬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产出不平衡不稳定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生产结构促进均衡供应,持续推进基地建设筑牢生产基础,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生产放心产品,抓好产后处理及加工提升产业效益,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升主体实力,做好监测预警增强科技信息服务能力"等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蔬菜提质增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胡王仲 《南方农业》2011,(Z1):40-42
在重庆地区,玉米是除水稻以外的第二大粮食作物,2010年播种面积46.19万公顷,总产量251.56万吨,平均667m2产量363.1kg。文章依据重庆地区2005—2008年布置的玉米172个"3414"试验的结果,总结分析了玉米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效应和单独的施氮效应、施磷效应、施钾效应,介绍了重庆地区玉米配方施肥技术,提出玉米施肥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5.
《南方农业》2011,(1):47
近年来,重庆市蔬菜产业发展迅猛,预计今年产量达到1300万吨,比2005年增长46%,连续4年年均增产百万吨以上。继去年成为重庆市第一大宗农产品、产值直逼生猪后,今年重庆蔬菜产业继续"超车",产值达到215亿元左右,超越了生猪产业。  相似文献   

6.
《南方农业》2011,(2):12
一是蔬菜成为第一大宗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蔬菜总产量年均增加84万吨,年均增长9.4%,增速居全国前20名生产规模省份第1位,总产量居我国特大城市第1位。二是保供蔬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供求自给率近9成。2010年,全市蔬菜基地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   

7.
田时炳     
田时炳,男,1964年生,重庆铜梁人,推广研究员,现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宗蔬菜遗传与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全国蔬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茄子分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园艺学会副秘书长,重庆市蔬菜产销协会副会长。重庆市第二届突贡中青专家。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12月25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体系2020年工作总结会"在重庆市铜梁区举行。会议透露,2020年重庆市新发展绿色食品822个,有机农产品2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截至2020年12月,重庆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总数5 593个,超额实现3 000个的"十三五"目标,总产量1 346.24万吨,总面积70.56万公顷。  相似文献   

9.
《南方农业》2012,(3):20
为了搞好2012年合川区"产油大县"油菜高产创建,促进全区油菜生产,合川区农业委员会、合川区农技站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早规划早落实,扎实推进,全区共种植油菜1.07万公顷,重点安排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0.93万公顷,普及率达到87%。其中,合川区农技站和重庆市农  相似文献   

10.
《南方农业》2012,(1):2
<正>巴南区位于重庆主城南部,有耕地面积8.56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46.92%,人均0.10公顷。全区除栽培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外,还有茶叶、蔬菜、花椒、花卉等大量经济作物品种。经济果木有柚、  相似文献   

11.
《南方农业》2011,(4):24-24
在2011年7月19日召开的2010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主持的3个项目获成果奖励殊荣,其中,“广适超级杂交水稻Q优6号选育与应用”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耐高温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渝优l号的选育与应用”获科技进步三等奖,“1Z—l05犁旋一体耕整机”获科技进步三等奖。“广适超级杂交水稻Q优6号选育与应用”首次发现并应用高叶绿素含量显性单基因突变材料培育杂交水稻品种,克服了重庆水稻生长期低温寡日照造成的生长量不足、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了重庆杂交水稻产量历史突破。Q优6号杂交水稻已累计推广l53.6万公顷(国内140.5万公顷,13.1万公顷),国内增产稻谷5.27亿千克、增收10.01亿元,创汇441万美元。2005年至今,年种植面积一直居重庆前2位,推动了重庆水稻优质化步伐。  相似文献   

12.
正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重庆市积极部署了"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保供,要求加大时令蔬菜上市力度、挖掘耐贮蔬菜上市潜力等重点工作。目前,重庆市蔬菜日均上市量1.7万吨,能保障群众的需求量。据2月6日市农业农村委相关处室的调度数据显示,全市在土蔬菜面积12.43万公顷,日上市量17 255.5 t,主要品种有大白菜、莲白、白萝卜、莴笋、油麦、儿菜等。其中,涪陵区2月份的青菜头可采收100万吨,其中约70%用于榨菜加工,30%用作鲜食生产上市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12月30日,第三届中国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博览会开幕式暨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园仪式在涪陵区举行。在开幕式上了解到,2020年涪陵区榨菜产业总产值达120亿元,带动16万余农户人均榨菜纯收入2 200元。作为涪陵区农业产业的"第一名片",近年来,涪陵榨菜产业迈开高速发展步伐,现已形成完整的榨菜产业链和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年生产榨菜140万吨以上,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52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4.
重庆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区,具有悠久的茶叶产销历史。2015年重庆市茶园面积4.55万hm~2,干毛茶总产量3.1万t、总产值15.76亿元;重庆茶叶消费以针形名优绿茶为主,红茶、乌龙茶、黑茶消费较少;茶叶出口以红碎茶为主,其中,荣昌区的红碎茶出口量占全国的40%。简述重庆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茶叶产业发展建议:建设茶树良种繁育与标准生态茶园基地;加强品牌与流通体系建设;挖掘茶文化,发展茶旅游;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黄县长把梨是龙口市的特产梨品种,属白梨系统(Pyrus bretschneideri)自然杂交实生品种,主要种植区位于龙口市东部和南部山区,栽培历史近300年,以其特有的风味及极耐贮存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市栽培面积达到1.33万公顷,总产量达30万吨,年出口量近3万吨,是梨品种中一个出口潜力较大的地方名产。  相似文献   

16.
龙沙河精品小流域建设成效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治”工程第三期小流域治理和“长治”工程第五期精品小流域建设,龙沙河小流域治理度达100%,林草覆盖率达59. 32%,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年与1993年相比,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5 335t/km2 降为2 047t/km2,年土壤侵蚀总量由12. 59万t减少到1. 92万t,全流域农业总产值由576. 05万元增加到1 741. 00万元,粮食总产量由323. 5万kg增加到729万kg,年人均产粮由521kg增加到992kg人均纯收入由557元增加到1 800元。介绍了龙沙河小流域的精品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7.
《南方农业》2010,(1):31-31
2009年重庆名优柑橘万人品鉴暨产销对接会于12月12日在朝天门广场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由重庆市农委与中国果品流通协会、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等单位联合举办。我区作为两江柑橘规划区县之一应邀参加。  相似文献   

18.
重庆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重庆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稻米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74.6万hm2,其中主要为中稻,早稻和晚稻仅660hm2左右。2005年,全市水稻总产量526万t,平均667m2产464.87kg,接近全国平均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耕地利用概况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耕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相关基础理论,从投入角度分析了直辖以来重庆市耕地利用的概况。2017年,重庆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60.64万公顷;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年末数为474.88万人,667m2平均劳动力投入0.09人;农机总动力为1 352.60万千瓦,667 m2平均农机动力0.25千瓦;667 m2平均化肥投入17.65 kg。针对重庆存在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质量普遍不高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议:1)充分考虑规模问题,优化生产要素投入;2)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3)加快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4)以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强化耕地物质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1985—2010年重庆市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的特点,随后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区县尺度对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0年重庆市粮食生产呈周期性波动特征,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人均粮食占有量起伏较小,基本维持在356.5 kg/人左右,人口增幅略小于粮食产量增幅。2009年重庆市区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主要以人口超载、粮食短缺为主要特征。都市发达经济圈的8个区县以及渝东北翼的大部分区县表现为粮食亏缺、人口超载,渝东南翼的大部分区县以及渝西的大部分区县表现为人粮均衡,只有合川区、南川区、黔江区、石柱县和秀山县5个区县处于粮食盈余状态。因此必须加强重庆各区县以及重庆市与其他省市之间的粮食贸易和调配来满足人口超载区的粮食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