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化州市为害水稻的重要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常常暴发成灾为害,对水稻高产稳产构成极大威胁。按照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两种处理和对照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50~80 g,第2次药后14天对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分别为73.61%~76.58%、61.43%~66.76%,优于对照每667 m~2施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 g(防效分别为60.11%、49.05%)。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在水稻细菌性病害田间防治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从消灭或减少初侵染源上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进行控制,对带病水稻种子及稻田进行药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疫区,播种前最好选用强氯精浸种,土壤经过石灰水处理也能很好地降低细菌性条斑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高效低毒且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效较佳的农药试剂,以砂地甜瓜为研究对象,对9种高效低毒杀菌剂进行了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药剂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第1次和第2次喷药7 d后防效均在70%以上,且第2次防效比第1次上升1.55个百分点,防治效果最佳。建议在白银市甜瓜果斑病防治中优先选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检疫性水稻作物病害,本身具有传染性,会给水稻作物生长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导致水稻种植中较大程度的经济损失。为了在根源上实现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全面防控,农业技术部门需要运用绿色防控技术,确保水稻作物的良好种植产能。基于此,分析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因,探究绿色综合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满足当今社会基本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但是近年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频发,具有流行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等特征,严重降低了水稻的种植品质和产量。基于此,简要分析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症状及影响因素,并就防治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纳米硅、30% 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4种化学药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发现4种化学药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无直接抑制作用。利用4种化学药剂诱导黄瓜幼苗抗枯萎病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30% 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的诱导抗性效果最好,最高为10.93%;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处理不仅没有诱导抗性效果,反而促进了病害的发生;纳米硅与20%病毒A可湿性粉剂的诱导抗性效果处于二者之间,最高分别为4.08%和6.24%。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药剂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药效,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用药15 d后,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对于柑橘溃疡病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以达到86.17%,对比77%氯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效较高,而且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柑橘溃疡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8.
九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选择市面上常用的9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通过叶面喷雾处理,定期调查纹枯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9种药剂中,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20%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及300 g·L-1苯甲·丙环唑乳油这5种药剂对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70%以上,最高防效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9.
分析介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贵州六盘水市的发生规律、品种抗性、栽培管理、发生流行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苹果树腐烂病高效防治杀菌剂,采用病疤刮治、药剂刷干以及不同药剂交替刷干的方法,研究了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显示,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刮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9.58%,且促进病疤愈伤组织形成能力较强,愈合度达24.28%,显著优于其他杀菌剂。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0倍液交替刷干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药剂刷干,防治效果达93.06%,新生病疤减少率95.83%。寡雄腐霉菌与戊唑醇交替刷干可以显著降低新生病疤的发生数量,从而起到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预防作用,再结合病疤刮治措施,可有效促进腐烂病病疤愈合。  相似文献   

11.
柑橘溃疡病是井冈蜜柚产区主要病害之一,也是柑橘上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为国内外检疫性病害,具有比较广的分布范围。基于此,评价试验药剂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井冈蜜柚溃疡病的防治效果、适宜用量及安全性等,为大面积开展柑橘溃疡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水稻抗、感细菌性条斑病亲本杂交F2代构建的抗、感近等基因集团为材料,研究了接菌前后细菌性条斑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关系。结果表明,细菌性条斑病对抗病和感病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尽管两者酶活性都存在先降低后升高的过程,但感病植株酶活性上升的上于抗病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等电点(pI)为4.2~5.3之间的酶带,暗示细菌性条斑病菌能诱导过氧化物酶的某些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高效杜鹃冠网蝽无公害防治药剂,在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绿化带内开展杜鹃冠网蝽无公害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噻虫嗪30%悬浮剂1 000~1 300倍液、吡蚜酮25%悬浮剂1 000~1 200倍液、啶虫脒20%可湿性粉剂15 000~18 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瑶山区灵香草的主要病害是细菌性软腐病,常导致烂叶烂顶,造成严重损失。其次有壳针孢叶斑病,病斑多时可引起落叶,且常有软腐病细菌混生,成为其侵入途径,加重软腐病的为害。1982年至1984年,针对这些病害(以软腐病为主)进行了室内外及田间一系列药剂筛选和防治试验,找出了:(1)农用链霉素200ppm+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农用链霉素200ppm+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农用链霉素200ppm+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等三种配方,对软腐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蔓延为害,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4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青枯病和疮痂病的田间药效,筛选出对马铃薯青枯病和疮痂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同时研究比较2个马铃薯品种在青枯病、疮痂病和产量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药剂对照,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噻菌铜悬乳剂和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均能极显著地降低马铃薯青枯病发病病级和提高马铃薯产量,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噻菌铜悬乳剂、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均能极显著地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病级。兴佳2号青枯病发病病级极显著低于费乌瑞它,兴佳2号疮痂病发病病级和产量极显著高于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16.
南繁三市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情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病害,为全国植物检疫性病害之一。对南繁三市县(三亚市、陵水县、乐东县)的27个乡镇约533 hm~2稻田进行了水稻细条病病情调查。结果发现,南繁三市县的水稻细条病发生较普遍,其中三亚市的水稻细条病发病率为0%~76.0%,陵水县的发病率为1.0%~83.8%,乐东县的发病率为0%~100%;而且该病发生程度与台风、降雨量和田间积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大豆霜霉病始发期,间隔10 d,连续喷施3次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观察其对大豆霜霉病的防效及保产效果。结果表明,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的防效及保产效果最好,最终防效为81.4%,较对照(清水处理)增产27.8%;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次之,最终防效为74.2%,较对照(清水处理)增产21.8%。  相似文献   

18.
1985~1987年间,调查研究了广西席草疫病的发生为害情况、侵染循环和化学防治,结果表明此病原菌为莎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cyperi)。病残组织中的卵孢子是初次侵染来源。卵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22~25℃。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200倍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1个月内喷1次,其效果显著优于喷2次的0.33%石灰过量式波尔多液。  相似文献   

19.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三唑酮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上具有极好的控病增产作用,但随着其长期施用,在天水地区小麦生产上已出现抗药菌株,导致防效偏低。为了给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治和三唑酮的合理高效使用提供技术支撑,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以感病品种冬小麦新冬43号为指示品种,开展了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不同喷施次数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药次数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及指示品种的产量、千粒重、穗粒重有极显著的影响。与不喷药对照相比较,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药剂量1 200 g/hm2兑水675 kg喷施1次、喷施2次、喷施3次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终期防效分别为58.4%、83.6%、98.6%,折合产量分别为5 000.0、5 580.0、6 080.0 kg/hm2,较不喷药对照分别增产58.23%、76.58%、92.40%,千粒重分别提高15.5%、32.4%、38.5%,平均穗粒重分别提高7.6%、10.7%、12.2%。认为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在小麦条锈病防治达标期(病叶率达到10%)时对小麦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 d喷1次,连喷3次,可达到极好的控病增产效果,值得在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草莓果实多汁、甜酸适度、芳香浓郁、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果皇后"之称,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因多年连续栽种导致白粉病害不断发展,给农民收益带来巨大损失,其损失产量达50%~80%,严重制约草莓的经济价值与产量。而保护地内通风不足、光照不强、温度过高和湿度过大等一系列因素更适宜草莓白粉病的产生和传播,受灾情况极为严重。再加上多年使用单一药剂防治,使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因此生产上急需新的防治药剂。经过多年的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证明: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施以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4%朵麦可水乳剂以及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等低毒、高效的杀菌剂,不但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安全性好,能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