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法正林林业是与工业经济相适应的森林经营,二百年里曾两度恢复荒芜衰退的德国森林,现在称为传统林业.适应自然林业、近自然林业是近百余年来批判、纠正法正林林业缺点、弊病而酝酿发展起来的,是在充分认识森林从其诸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与当今知识经济相适应.欧洲已普遍接受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思想,日本、北美也给予了广泛重视,因此可以认为近自然林业已是当代世界林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传统林业、现代林业都是产业,都把森林、林地当作资本,重视生长量、蓄积量、木材产量的增长.近自然林业兼顾了环境、自然保护以及其它社会效益,认为没有必要把过多森林划为自然保护对象.自然保护是社会事业,将完全依靠政府财政维持.  相似文献   

2.
1985年,美国著名森林生态学家、华盛顿大学教授弗朗克林积极倡导新林业学说。许多林业专家认为,新林业是一种新的森林经营哲学,它避免了传统的林业生产和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遵循一条合理发展林业的道路。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将森林划分为林业用地和保护区两类。林业用地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而自然保护区的经营则纯粹是以保护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目的。美国西北部虽然建立了一些森林自然保护区,但由于它们被森林作业区所包围,其生态保护功能愈来愈弱。新林业的显著特点,就是强调保持并改善林分和景观结构的多样性,其理论框架是由林分和景观两个层次组成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城市林业概念及中山市自然、社会概况,论述中山市城市林业发展历程、管理制度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及改造、森林防火、城镇绿化系统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情况,并对中山市森林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等级普遍较低,需要加强建设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林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全面了解爱沙尼亚林业发展的实践和经验,可为我国林业建设提供借鉴。文中研究分析了爱沙尼亚森林资源、林业政策法规、林业机构和管理体制、国有林和私有林管理、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产品贸易、林业科研教育现状,概述了其林业发展特点并提出对我国林业发展的启示:1)制定和完善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挥林业规划的引导作用,实行分类补贴政策;2)建立完备的森林认证体系,提高森林经营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合理保护和利用各类森林资源;3)促使科研教育与森林文化相结合,通过森林户外教育和体验,树立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4)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相似文献   

5.
高保护价值森林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简述了高保护价值森林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主要理论基础, 总结了高保护价值森林理论在森林经营与认证、人工林规划和经营、景观规划及自然保护规划、林产品采购和林业项目投资等领域的应用现状, 并分析了高保护价值森林理论应用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未来林业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森林功能的多样性和不同程度的不相容性,以及林地的自然、经济潜力的差异性,致使对如何利用森林和未来林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成为重要的课题。根据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的研究,现代林业的集约经营与现代农业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世界的森林将朝着各种功能不同的专用森林方向发展,而不是走向统一的、多向利用的林业。在主导利用的经营体制下,一端是提供环境和游憩的自然保护森林,另一端是提供木材的集约人工林,在这两极之间将存在提供多种产出的森林。  相似文献   

7.
美国森林管理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考察,总结了美国森林管理具有严格管理公有森林、鼓励发展私有林业、实行森林集约经营、科学治理沙漠土地、高度重视城镇绿化、重视生态系统保护、依法管理森林行为等七大特点。并以此为鉴,坚持从实际出发,提出我国森林经营管理必须重视强化的六个环节:必须用法律手段调整森林经营行为;切实用生态系统管理理念指导森林经营活动;加大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坚持把林木种苗生产管理作为森林经营的首道工序来抓;争取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纳入自然文化遗产管理;努力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4月28日,由四川省林学会与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四川省森林可持续经营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作为特邀嘉宾做了主题报告。四川省森林可持续经营学术征文活动优秀论文获奖者、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林业院校、科研院所、林业企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科技人员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四川省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莉主持。  相似文献   

9.
应用森林健康理论分析得出影响三明林区森林健康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林分结构不合理、林业有害生物和气候异常;人为因素主要是森林火灾、乱砍滥伐和乱捕滥猎等,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策略:合理改造林分结构,加大扶育间伐力度,严格封锁林区,科学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严密监测森林,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加强对森林健康经营管理的领导,树立森林健康理念等。  相似文献   

10.
美国林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其战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当前美国林业管理机构的设置、有关林业政策的制定、经费财政预算等问题进行了述评,这些方面构成了实现美国林业科技未来发展目标的基础.从美国当前林业科学研究关注的主要领域和重要进展,以及林业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美国林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国家目标,研究范围趋向全球化,研究内容系统化,研究手段现代化;其中,对于高新技术的实际应用的重视程度,科研、教学和生产推广紧密结合等方面的做法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遥感和信息管理、森林病虫害、森林监测、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森林火灾成因及其防止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是美国积极寻求同中国林业科技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赵士洞、陈华两先生《新林业》一文(见本刊1991年第1期)的补充,从另一个侧面介绍美国林业生产与自然保护之间的斗争实质。林务局《新远景》计划三种模式林业,勾绘了又一个美国林业发展思路。中国林业面临的问题远比美国复杂得多。新理论既要兼顾生产与生态环境,又必须便于操作,经济上可行。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林业革命——"接近自然的林业"在中欧兴起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中欧是世界最早发展人工林的地区。然而,时间的长河证明了人工林结构的不稳定性。中欧学术界现正掀起一场关于"接近自然的林业"原则的讨论。本文初步介绍了上述理论的概念,以及关于这场讨论的背景和内容。此外,还客观地报道了中欧各国恢复天然林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世界森林经营思想的演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回顾了世界森林经营思想和实践的演变过程,对“森林的永续经营”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概念进行了诠释,同时指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概念目前已为世界上众多政治家和林业工作者所接受,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森林经营的主体思想。作者还根据近年来国际森林问题的发展动态,就我国的林业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作者认为,保持森林的环境保护与生产作用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在重视生态保护的同时,切莫忽略了森林的传统功能——生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地介绍当今世界一些国家森林资源遭毁坏的原因与恢复森林、提高木材生产的措施。文中强调引导林主走联合发展林业的道路,并强调全面开展森林资源清查的重要性。最后列举一些国家依靠科学技术,坚持人工造林,集约经营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天然林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当前天然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福建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提出建设现代林业企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理想模式,从而为我国林业企业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美国森林及草原碳管理措施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鉴于森林和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美国林务部门已将提高其固碳水平作为推行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目标。文中在简述美国森林及草地资源整体现状及其碳储量的基础上,介绍美国林业管理体制并进一步说明其关于森林及草地碳计量及监测数据库,进而说明在上述林业管理体制下美国各部门为应对气候变化指定的一系列关于森林及草地碳汇管理的措施及战略框架,最后总结对我国森林和草原碳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 owners in Sweden are encouraged to mitigate environmental damages from forestry on their properties under a principle of “freedom with responsibility,” although the level of mitigation is generally left to the owners’ discretion. One voluntary measure private forest owners are encouraged to take is setting aside a part of their productive forests for conserv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how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 owner beliefs concerning both their own and the Swedish state’s responsibility for nature protection differ among owners of certified forests, who automatically leave a set-aside, and those who have stayed out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but have decided to leave a set-aside. Results of a Heckman selection bivariate probit model show that the more a respondent believes the state is responsible for fulfilling environmental goals compared to private forest owners, the less likely it is that an owner of a non-certified forest will leave a set-aside for conservation. Beliefs about responsibility do not, however, differ among owners of certified and non-certified forests. 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Swedish government agencies may have difficulty steering specific measures taken by private forest own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conservation but have stayed out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regimes.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an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forests to food security of poor and marginalized people. However, empirical findings remain limited on how forests contribute to food security. Drawing on four case studies of community forestry in Nepal, this paper discusses pathways through which forests are contributing to food security needs of local communities. The evidence presented here was gathered through 4 years of action research and draws insights from the past 40 years of Nepal’s community forestry practice, which is often regarded as a successful case of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is shown that there are four distinct pathways through which community forests contribute to food security as a source of: (1) income and employment; (2) inputs to increase food production; (3) directly for food; and (4) renewable energy for cooking. Despite emerging pathways linking forest management to food systems at the local level, forestry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s have neither explicitly recognized nor strengthened the linkage between forest and food security. The paper highlights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a fundamental shift in thinking from the conventional notion of ‘forests for soil conservation’ to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for food security’.  相似文献   

19.
关于非法采伐和贸易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采伐和贸易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林业热点。文章分析了有关背景、形势和对我国林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加强国内协调,积极参与欧洲和东南亚、亚洲林业执法和行政管理进程;抓住非法采伐原因,强调国家主权,突出政府保护森林的作用;从长远出发,加快商品林发展,增强木材自给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