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盗蜂现象是养蜂中经常会碰到的。一般说来,当甲群工蜂窜入乙群偷取贮蜜时,甲群中有偷取行为的工蜂称为盗蜂,甲群称为作盗群,乙群称为被盗群。有时则发生一群盗数群、数群盗一群、数群间乃至全场蜂群间相互盗取的现象。以下分几个方面谈谈与盗蜂有关的问题。 一、盗蜂与蜂种的关系 不同蜂种表现出不同的盗性。一般地说,采集能力较强、个体较活跃的蜂种,其盗性  相似文献   

2.
<正>晋城市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境内蜜粉源丰富,蜜蜂养殖一直是当地的传统养殖项目。在蜜蜂养殖过程中盗蜂一直时有发生,蜜蜂盗蜜是蜜蜂因本能而引起的一种"违法"行为,盗蜂现象在养蜂生产中经常会碰到的,盗蜂的后果很严重,轻者蜂群发展缓慢,重者蜂群死亡,影响全年养蜂收益。此外,盗蜂还是蜜蜂病害的传播者,因为盗蜂所盗取的大多都是病群弱群中的饲料,很容易引发全场病害。一般说来,当甲群工蜂窜入乙群偷取贮蜜时,甲群中有偷取行为的工蜂称为"盗蜂",甲群称为"作盗群",乙群称为"被盗群"。除此之外,被盗群由于无蜜饲料引发被迫去盗其他蜂群的饲  相似文献   

3.
中蜂易起盗,且盗性强,是广大中蜂饲养者所周知的。在饲养过程中,如管理不善,就会发生起盗现象,会给养蜂生产者造成严重损失。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防止中蜂盗蜂的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养蜂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业余定地混养中、意蜂的实践中 ,我发现蜜源淡季 ,尤其是在晚秋和早春 ,蜜蜂尚有繁殖和采集活动的缺蜜期 ,偶尔发生过盗蜂侵扰 ,个别中蜂弱小群被盗垮 ,主要是由附近外场蜜蜂侵入和本场蜂群缺食引起的。一般是中蜂先盗意蜂 ,主要是由于中蜂嗅觉灵敏 ,在检查意蜂时常有个别中蜂作盗 ,这对卫巢能力较强的意蜂群不足为患 ,仅有少数死伤 ,也有中蜂留居于意蜂群中相安无事的。一旦发生意蜂反盗中蜂 ,尤其是卫巢能力较差的小群遭盗时 ,有时较激烈 ;如不及早有效处理和控制 ,会有严重死伤和整群被盗垮覆灭的危险。本人的处理办法是 :1先治标…  相似文献   

5.
江名甫 《中国蜂业》2006,57(1):14-14
一提到盗蜂,就会想到行盗蜂与被盗蜂残酷搏杀的场景,但有一种盗蜂,并没有搏杀的现象,行盗蜂有如出入自己的巢箱一样,不慌不忙,很自由地把被盗群的存蜜吸入自己的蜜囊,运回到自己巢内,被盗蜂群的工蜂们仍然天天忙着采集酿造。我地蜂友很多都遇到过这一现象,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有的称为“习惯性盗蜂”,有的称为“训服性盗蜂”、“和平式盗蜂”、“殖民地式盗蜂”等等。几年来经观察、试验、访问,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蜜源缺乏季节,给蜜蜂补喂饲料时,往往发生盗蜂,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蜂种不同,其盗窃症状和止盗方法也有不同,现介绍于后,供初学养蜂者参考。一、意蜂互盗这种盗蜂的症状是被盗群任其作盗,作盗群和被盗群的群势不一定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我说盗蜂     
朱泽显 《中国蜂业》2002,53(6):14-14
我养蜂 40余年 ,前 3 0多年对盗蜂只是在理论上有所了解 ,在实际操作中偶有发生 ,对生产并无危害。自引进浆蜂后 ,才认识盗蜂的严重性 ,饱尝了盗蜂之苦。蜜盗尽 ,王围死 ,不“踏平”蜂巢 ,决不罢休。轻则个别蜂群捣毁 ,重则全场覆没。在管理上 ,缩小巢门 ,堵塞漏洞 ,稻草遮、麻袋盖 ,仍损失严重。真是晕头转向 ,措手不及 ,忙乱了套 ,伤透了心。经过这几年的摸索 ,终于掌握了盗蜂的规律。在无蜜源花期 ,盗蜂发生因素很多 ,现归纳如下。1 蜂箱破旧是招惹盗蜂的祸端。我是业余定地养蜂 ,用的蜂箱都是几十年的破旧蜂箱。在盗蜂猖獗时 ,我曾提着…  相似文献   

8.
谭永堂 《蜜蜂杂志》2005,25(9):24-24
中蜂是一个好蜂种,可以定地饲养也可以小转地饲养,虽然收入相对来说少些,但养蜂成本较低,如果养得好的话,其总体经济效益不低于其他蜂种,尤其对于老年养蜂者来说更是一个好蜂种。根据目前的情况,如何育好中蜂王,如何把中蜂培育成强群,是解决中蜂问题的关键。1选择合适的育王时间一般来说,养蜂者都是选择在大流蜜期育王,但在此时无论多强的群势,只要发生分蜂,劣质蜂王和雄蜂就会满天飞,使养蜂者无法控制蜂王不与劣质雄蜂交尾。选择一合适的育王时间,能人为控制优质蜂王和优质雄蜂交尾,为下一代蜂创造良好的遗传基因。在大流蜜期后有很长一段…  相似文献   

9.
谈盗蜂     
谈盗蜂盗蜂:顾名思义,是指一箱蜂中的工蜂侵入另一箱蜂群中,强行偷取蜂蜜、蜂蜡、蜂胶和花粉。这种偷取行为的工蜂称之为盗蜂。雄蜂、蜂王无此种行为。在养蜂生产中,一旦发生盗蜂,最使养蜂管理人员头疼,轻者造成蜂场混乱,群势减弱,影响正常的繁殖和生产,重者造成...  相似文献   

10.
在外界无蜜源蜜蜂活动量较大的季节,极易发生盗蜂。盗蜂发生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抢盗。轻则存蜜被盗光,重则漫延到全场互盗,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此我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止盗法,供蜂友们参考:若是已发生盗蜂,可迅速在巢门口撒些面粉,查出抢盗群和被盗群,马上缩小被盗  相似文献   

11.
每当外界蜜源缺乏时,有些蜜蜂就会进入其他蜂巢中盗蜜,如不及时注意防范,则会遭受巨大损失。我在20余年的养蜂生涯中,每年春秋缺蜜季节都要同盗蜂做不屈不挠的斗争,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广大养蜂同仁们借鉴。一、盗蜂发生现象如果自己的蜂场或邻近蜂场有盗性强的蜂种最易发生盗蜂。特别是相距几  相似文献   

12.
郭兆华 《中国蜂业》2002,53(3):13-13
退休之后 ,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了 ,我作了养蜂度晚年的选择。为养好蜜蜂 ,我订阅了《中国养蜂》杂志 ,并购买了一些养蜂专业技术书籍 ,以充实自己的养蜂知识。作为一名养蜂新兵 ,2 0 0 1年茶树花期间 ,遇到了一件令我头痛的事情———盗蜂。客场蜂盗我蜂。为了制止盗蜂危害 ,我先是采用在清早蜜蜂飞翔前 ,关闭被盗群巢门。待蜜蜂飞翔后 ,坐在被盗群箱旁 ,只要有蜜蜂飞来 ,来多少打死多少。宁可错杀一千 ,也决不放掉一个 ,伤及本场的无故也就难免了。一直打到下午 3点多钟 ,才打开被盗群巢门 ,放飞蜜蜂。打开巢门不久 ,盗蜂就又来了。虽然我…  相似文献   

13.
宋廷洲 《中国蜂业》2003,54(5):20-20
在断蜜和少蜜源的季节里 ,特别在芝麻花期结束后 ,在蜂群管理上稍有疏忽就会引发盗蜂 ,一旦发生盗蜂 ,就很难制止。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 ,轻则造成损失 ,重则全军覆没。在制止盗蜂方面 ,我采用过多种方法 ,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止盗作用 ,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2 0 0 0年秋 ,芝麻花期结束后 ,为了培育好越冬蜂 ,我隔天奖励饲喂 ,喂蜂是在晚上 7点半钟进行 ,有一次喂蜂不慎 ,第 2天引发 2群蜂发生盗蜂。盗蜂来势凶猛 ,象潮水一样扑向巢门 ,大有踏平被盗群之势 ,因为是芝麻花期刚结束 ,群势强大 ,老蜂又多 ,才有此势 ,我当时手忙脚乱 ,在情急之下 ,…  相似文献   

14.
李怀军 《蜜蜂杂志》2006,26(6):18-19
向日葵流蜜期起盗蜂是养蜂生产中所碰到的奇怪现象。一般盗蜂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蜜源缺乏,在蜜蜂飞行时检查蜂群,饲喂时蜜糖滴洒箱外,蜜源缺乏期巢门过大、蜂箱不严等。但葵花流蜜期蜜蜂作盗就无法按常规的盗蜂现象加以解释。基于这种原因,笔者从2003~2005年对此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做了详细的观察与记录,现将其整理如下,供广大蜂友参考。1向日葵的泌蜜规律与盗蜂现象向日葵在生长期如风调雨顺,就长得高大粗壮,花头也大,花期长,这样的情况流蜜量就大,盗蜂程度就轻。如在生长期干旱少雨,可使花叶干枯,花盘也长不大,从而流蜜量减少甚至…  相似文献   

15.
戚涛 《中国蜂业》2002,53(5):24-24
去年我蜂场发生多起盗蜂 ,损失 5群蜂 ,令人痛惜 ,尤其是在荆条花后期 ,同时发生几起盗蜂 ,并有蔓延全场之势。我急忙请来两位有三四十年养蜂经验的蜂友帮我解决。当他们看到盗蜂已被诱进了几个蜂箱里时 ,便建议趁夜色降临时送至远处放掉。我即刻将其送至 1公里外撒向空间。但次日拂晓便飞回原地 ,大闹一场 ,成群地在一些蜂箱上打着旋往里钻 ,有些直接往被盗箱里乱闯。此时 ,一位蜂友劝我 ,将被盗群烧掉。但我不忍心用这种烧毁蜂群的做法 ,无奈之下我便在被盗箱上蒙上纱网 ,不多时便有大量盗蜂落网 ,纷纷向上挣脱。这时我就沿着纱网四边收拢…  相似文献   

16.
宜都中蜂个体较小,喙也相应稍短,不易采集花管较深的苕子蜜源,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论点,1958年4月下旬,潘湾公社某集体养蜂场的陈昌瑞同志用10群意蜂和1群中蜂做试验。当年苕子花期阴雨较多,花期结束,意蜂群势有所发展,除留足了到乌桕开花前断蜜期的存蜜外,尚收获商品蜂蜜25kg;而中蜂由于喙短花管较深,整个花期群内滴蜜未进,靠不断饲喂维持,群势更谈不上发展。1959年早春,枝城公社养蜂场为了建立中蜂组,特向社员购入越冬后土法饲养的中蜂21桶,由李文喜同志负责管理。他利用早油菜花前期把中蜂过入意蜂标准箱,因中蜂原有自然蜂巢在越冬期大量…  相似文献   

17.
盗蜂犹如人类社会中的强盗分子 ,有蜂群的地方或多或少都会潜在盗蜂。有些养蜂人认为盗蜂主要是由蜂种决定的 ,我们认为并非如此 ,养蜂人的管理才是决定因素。诚然 ,采集力不强的蜂种不容易起盗 ,但我们养蜂人需要饲养高产出的、采集力强的蜂种 ,只要我们掌握采集力强蜂种的生活习性 ,在无蜜源或零星蜜源期注意加强防范 ,盗蜂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以成功饲养采集力强的蜂种来获得高产稳产。引起盗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及时防治是关键 :1.部分盗蜂是取浆移虫时引起的 :有很多养蜂员在移虫时舍不得把盗蜂捏死 ,任其一只只落在移虫脾上盗蜜 ,蜂…  相似文献   

18.
<正>提起盗蜂养蜂人无不深恶痛绝。发生盗蜂的蜂场,轻者溃不成群,重者全场覆没。盗蜂多发生在外界蜜源断绝,由箱内缺蜜所致。因此,非流蜜期要保证蜂群饲料充足,以免引发盗蜂。2008年晚秋,我的蜂友田师傅的蜂场发生了一起离奇的蜂群互盗。一、引进良种,追求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一次制止盗蜂的尝试上海市杨浦区离休干部费起充10月底,一技黄花进入花尾,各箱贮蜜充足。两中蜂群较弱(4框)。一意蜂群特强(12框),大多数采集蜂失业。11月1日晨,两群中蜂成为意盗蜂袭击的目标,中蜂已无抵抗者。怎么办?我采取的第一措施:缩小盗群和被盗...  相似文献   

20.
张丽亨 《中国蜂业》2007,58(8):18-18
每当外界蜜源缺乏时,有些蜜蜂就会进入其他蜂巢中盗蜜,如不及时注意防范,则会遭受巨大损失。 我在20余年的养蜂生涯中,每年春秋缺蜜季节都要同盗蜂做不屈不挠的斗争,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广大养蜂同仁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