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落叶松幼苗病害的防治 (一)立枯病落叶松立枯病是幼苗出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持续时间较长,症状随着幼苗生长而变化,主要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日本落叶松幼苗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生长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落叶松幼苗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生长现状表明:该树种在本地区能正常生长,但有干梢现象发生,造林后干梢现象逐年减轻。根据幼苗生长情况并结合1987年定植的中试林生长情况,该树种在生长量等方面已超过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为该树种在这一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数量、幼苗的存活和生长状况以及其幼树出现的生境.结果表明:在结实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内均有1年生落叶松幼苗,其数量与人工林种子库落叶松种子数量有关,其存活和生长(高生长和叶片数量)状况明显受林分开阔度、地面植被盖度和枯落物的影响.1年生长白落叶松幼苗在林内生长缓慢,一般高生长不超过6 cm,地径生长不超过0.1 cm,叶片数量不超过25针.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幼苗4月末开始出现,6月份幼苗数量最多,9月份林内大部分幼苗死亡.这表明长白落叶松幼苗在林下不能正常存活和生长,而影响其存活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草本灌木和地面枯落物.另外,长白落叶松林下很难见到幼树,只有在有种源、光照充足、草本灌木和枯落物少,以及土壤较湿润的生境中能见到其幼树.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幼苗早期封顶病在阿勒泰地区各林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症状是在苗木出土后,苗高约3~7厘米左右(真叶四五轮)时突然停止高生长,对落叶松的生长带来极大危害。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实验探索总结出下列防治方法,对落叶松幼苗早期封顶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2年生华北落叶松和白杆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幼苗栽培试验,测定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的变化,综合比较分析了华北落叶松和白析苗期生长对光照和水分变化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华北落叶松和白不工幼苗脯氨酸含量增高,淀粉含量下降,且华北落叶松的变化都高于白杆,华北落叶松幼苗比白析幼苗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能力更强;随着光照的增强,也有相同的表现。光照和水分条件的变化对华北落叶松和白析幼苗脯氨酸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具有叠加作用,2个树种对水分胁迫和强光照的响应机制一致,但树种间响应强度不同,华北落叶松的响应能力更强,华北落叶松具有比白术千更大的抗干旱胁迫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长白落叶松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理查德、逻辑斯蒂、单分子及冈珀斯生长方程之间的关系,以理查德方程为基础,研究了其它各方程的特点及性质。运用辽宁省长白落叶松林分观测数据,模拟了Richards等生长方程的林分断面积生长过程,以林分立地指数,疏密度为因变量,建立了多形长白落叶松林分断面积生长曲线模型。通过预测分析表明,Richards生长方程具有适应性强、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量污泥处理对华北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7.5 kg/m2处理对幼苗生长影响最大,株高和地茎净增量最大,成活率也最高,且幼苗生长旺盛,针叶嫩绿,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因此,在进行华北落叶松育苗时,可采用7.5 kg/m2城市污泥处理。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育苗密度与苗木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苗木高径比分配、造林成活率和幼苗高生长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得出落叶松育苗密度以300-400株/m^2最好,把苗木按等级分为优质苗、中等苗和劣质苗,也得出了育苗中40∶1和50∶1的苗木为最佳高径比。  相似文献   

9.
通过用氨基酸螯合液肥对落叶松浸种育苗、幼苗喷施的对比试验研究证明:氨基酸螯合液肥对促进落叶松苗圃浸种育苗、幼苗生长方面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赤峰市松山区培育的落叶松苗木,历年来都是采取春季播种,第二年秋季出圃上山造林。根据落叶松苗在不同时期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特点和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在出苗期、幼苗期采取符合生长要求的各项技术管理措施,于1999年进行了秋季播种落叶松,力求2000年秋苗木达出圃标准,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对日本落叶松播种幼苗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生长表现、物候性状、越冬管理方式等方面经2 年的观测、调查,并结合1987 年定植的中试生长情况,初步掌握了幼苗生长规律,对今后该地区播种日本落叶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大面积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对华北落叶松高温胁迫缓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当年华北落叶松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华北落叶松幼苗体内S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3mmoFLSA处理华北落叶松幼苗后,可提高其体内SOD酶活性,即可显著提高华北落叶松幼苗的抗热性,从而使华北落叶松幼苗在低海拔地区能安全度过酷热的夏季。  相似文献   

13.
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幼苗对光照和竞争响应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3年生华北落叶松和白杆幼苗为试验材料,盆栽试验以自然光照为基础设置4个遮光率水平作为不同光照条件,设置5个密度水平,每个树种15个栽植组合方式(包括单独栽植和混合栽植),进行一个生长季节的试验和取样观测分析,以确定这2个树种在苗期对光照和栽植密度的生长和生理响应以及存活率等功能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幼苗的相对地径生长量在微光条件下显著提高,且其存活率在半光照和弱光照条件下也显著提高.白杆幼苗的高生长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出随光照减弱而升高的趋势,但其存活率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栽植密度下,华北落叶松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适中的栽植密度可显著提高其存活率;白杆幼苗高生长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与落叶松混栽时比单树种栽植时高,但其存活率没有任何变化.上述结果表明:适度遮荫和密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华北落叶松苗期生长并显著提高其存活率,从而有利于华北落叶松成功度过幼苗幼树期;同时,适度遮荫和混栽也有利于白杆幼苗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我县乡村苗圃在播种培育落叶松苗木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治落叶松播种幼苗立枯病,采用D801复方杀菌剂,分别进行了拌种防治和喷洒幼苗防治立枯病的试验,均收到较好效果。我们使用丹东纺织助剂化工厂生产的D801,系复方杀菌剂。D801是农用杀菌药物与多种微量元素复方的杀菌剂,其含量为25%。播种用的种子是二等长白落叶松,喷洒试验用的幼苗是生长初期的长白落叶松幼苗。  相似文献   

15.
收集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内的160株华北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使用理查德方程、逻辑斯蒂方程、单分子曲线以及严格舒马克曲线4个理论生长方程分别拟合出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4个理论方程均适合华北落叶松林的生长过程,但是理查德方程拟合精度最高,与林木实际生长情况最符合,它拟合得到的决定系数均在0.998以上;其次是逻辑斯蒂方程,得到的决定系数在0.988以上。因此,建议在以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生长模型的研究中使用理查德方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营养条件下草本地下竞争对华北落叶松、麦氏云杉、辽东栎3种1年生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以华北落叶松、麦氏云杉和辽东栎1年生幼苗为材料,以土壤营养条件(以施用肥料中的氮含量为基准:10 g·m^2和40 g·m^2)和草本地下竞争方式(完全地下竞争,部分地下竞争,无地下竞争)为处理组合,统计幼苗存活率并测定苗高。结果表明:1)完全和部分去除草本根系的地下竞争均可同样有效地提高华北落叶松幼苗的存活率,而不同土壤营养条件对其存活率和高生长均无影响,不同地下竞争方式不影响其高生长。2)对麦氏云杉幼苗而言,在40 g·m^2的土壤营养处理下其存活率显著降低;但高生长未受影响,而完全和部分去除草本根系的地下竞争均显著提高了其存活率,且高生长在完全去除草本地下竞争的处理下最高。3)辽东栎幼苗在所有处理组合下全部存活,高生长在40 g·m^2的土壤营养处理下以及完全和部分去除草本根系地下竞争的处理下显著较高。华北落叶松和麦氏云杉幼苗定居的关键并非是草本植物对土壤养分的争夺,而是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对华北落叶松幼苗根系生长空间的争抢。在今后森林营造和恢复实践中,通过清除草本的地下部分,特别是宿根性草本,避免草本占据过多地下生长空间,协助华北落叶松和麦氏云杉成功渡过幼苗定居期,同时森林培育中的除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辽东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造林实践表明落叶松混交对胡桃楸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而从枯死的残体释放出来是化感物质向环境释放的途径之一。本实验采用落叶松的根、皮、枝、叶水浸液,配成不同的浓度,处理胡桃楸幼苗,以研究供体对受体的化感作用,探讨落叶松水浸液是否对胡桃楸幼苗的生长起化感作用,为落叶松化感作用的全面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和数据。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是针叶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优良用途广等优点。随着义务植树群众运动的开展,落叶松的育苗任务越来越大,因此,掌握苗期生长规律,进行科学育苗,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落叶松苗期,从播种到秋季防寒,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出苗期:从播种到幼苗出土,种壳脱落,这阶段大约经过10~15天,主要特点是种胚吸水后开始萌动,胚根下扎,由于胚轴伸长把子叶和种壳带出地表,开始向下弯曲,接受光照后,种壳脱落,子叶展开。主要抚育措施是:此时幼苗比较嫩弱,易失水和遭受冻害,  相似文献   

19.
利用5130块样方和254株解析木资料,对兴安落叶松更新层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并对落叶松幼苗幼树生长进行了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利用理查德方程构建落叶松树高生长模型.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实验林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78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中100株样木作为解析木.根据地位级指数的定义对理查德方程进行推导,确定落叶松树高生长模型.在MATLAB技术的支持下,根据林分实际数据使用模型参数估计算法求得模型参数k和c的最优值.经过模型误差的检验,结果表明误差E <0.05,该树高生长模型可以用来模拟落叶松树高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