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生育期水稻耐冷性的鉴定及耐冷性差异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以粳稻9516、H45、武育粳、转PEPC基因水稻、Kitaake、苏沪香粳,籼稻扬稻6号、香籼、IR64,培矮64S以及杂交稻粤优938、汕优63、X07S/紫徽100、两优培九等1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鉴定了芽期(胚根1 cm, 胚芽0.5 cm)、苗期(三叶)和孕穗期的耐冷性,同时选取南京对水稻播种敏感的自然低温条件,进行低温鉴定。结果表明,芽期存活率、苗期的枯死率和孕穗期结实率均为可靠的水稻耐冷性鉴定指标。进一步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Fv/Fm)、脂肪酸组分、活性氧指标(丙二醛,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和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变化等方面,研究耐冷性不同的水稻的耐冷生理机制。表明耐冷的水稻品种武育粳含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逆境下,膜的流动性愈大,低温对其伤害愈小;对杂交稻汕优63而言,其叶内抵御逆境的保护系统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循环被较大地激活,特别是谷胱甘肽再生的高速运转,与不耐冷的品种香籼相比,汕优63叶内的过氧化物质累积较少,其耐冷性表现中等。看来水稻叶片维持高的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谷胱甘肽的周转循环能力是水稻耐冷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79份采自广西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类型的普通野生稻进行了花药培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材料的花培力有较大的差异,有41个编号的材料得到花粉绿苗。试验结果表明:孕穗期施复合肥料不仅提高了供体植株的营养水平,而且也明显地提高了花粉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接种前稻穗用6—8℃低温预处理8—12天,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可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籼稻资源中的“隐蔽有利基因”提高粳稻苗期耐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期低温是制约东北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逆境因子,培育苗期耐低温的水稻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以粳型恢复系C418为轮回亲本与7个来自不同地域的供体杂交和回交培育BC2F2群体,利用沈阳春季田间自然低温进行耐冷筛选,并对入选的177个苗期耐冷导入系后代在自然和人工气候室两种不同强度的低温胁迫条件下的苗期表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虽然供体亲本均为苗期耐冷性弱的品种,但在全部回交后代中均出现耐冷的超亲分离,表明这些供体亲本均携带对耐冷性有利的“隐蔽基因”, 不过组合间的耐冷性选择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以人工气候室低温胁迫后的存活率为耐冷性鉴定指标,导入系之间出现广泛分离,田间筛选入选比例高的BG300和中413导入系群体中出现存活率高的导入系后代比例较其它群体高,说明在同一轮回亲本遗传背景下回交后代的耐冷水平取决于供体。在室内严格低温条件下表现为强耐冷性的导入系在相对温和的自然低温胁迫下表现为苗高、苗干重较非胁迫条件生长抑制不明显,且能够促进根系生长。结果表明,大量的耐冷有利基因以“隐蔽”的形式存于水稻种质资源中。通过利用来源广泛的种质资源作为供体进行回交育种,对回交后代进行严格耐冷筛选,可有效选育高产耐冷水稻品种和有价值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4.
直播早籼稻品种芽期耐冷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温胁迫是水稻生产面临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鉴定水稻种质资源芽期耐冷性,筛选耐冷品种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地区主推的33份早籼杂交稻品种和8份常规稻为试验材料,设置12个芽期低温胁迫处理,以死苗率为指标探讨了早籼稻芽期耐冷性的适宜鉴定方法。同时在8℃低温处理10d,恢复生长后调查其成苗率、苗高、根长、根数、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运用主成分分析、模糊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来探讨直播早稻芽期的耐冷性评价方法及筛选耐冷品种。结果表明,8℃低温处理10d,直播早籼稻品种死苗率的方差和变异幅度大,能较好地鉴别品种间耐冷性差异,是直播早籼稻芽期耐冷性鉴定的最合理方式;杂交稻品种的耐冷性强于常规稻;低温胁迫后成苗率、苗高、根长、根数、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基本低于25℃对照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将7个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独立的综合指标(CI1、CI2、CI3),主成分分析表明,根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能代表直播早籼稻对低温胁迫后的响应情况,可作为芽期耐冷性鉴定的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41份早籼稻品种划分为3类,筛选出陵两优7108、两优287、锦两优816等9份强耐冷品种,株两优1号、潭两优83、株两优22等15份中度耐冷品种,温229、中早33、五丰优157等17份冷敏感品种。这些品种可以进一步为耐冷育种和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吉林省水稻品种进行合理布局,降低低温冷害风险,对目前吉林省主要水稻栽培品种孕穗期的耐冷性进行研究。选用目前吉林省的7个主栽水稻品种(‘长白9’,‘长白16’,‘吉粳803’,‘吉粳105’,‘吉粳88’,‘吉粳83’,‘吉粳81’)进行孕穗期16℃低温处理,通过线性内插法确定了低温处理6~14天连续9天的水稻空壳率,进一步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16℃低温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处理天数与空壳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在处理10~13天时水稻空壳率达到最高,随后无明显变化。其中耐冷性弱的‘长白19’的空壳率最早达到最大值,并且冷水反应比较敏感。耐冷性最强的‘吉粳81’,冷水反应比较迟钝。其余的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品种间耐低温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选育耐低温品种是提高水稻耐冷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低温冷藏对橡胶树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以(25±2)℃、常规增殖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对照,测定在(6±2)℃、添加外源抗氧化剂的低温保存培养基上生长25 d的胚性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量、抗氧化酶活性、恢复生长、体细胞胚诱导和植株再生能力。结果表明:低温冷藏胚性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量比对照的显著降低83.1%,但细胞活力相对强;低温冷藏胚性愈伤组织的SOD、POD、CAT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GR酶活性比对照的显著增加4.21倍;恢复(25±2)℃、正常增殖培养,胚性愈伤组织的存活率、相对生长量、体细胞胚诱导率与对照的无显著差异,但植株再生能力提高47.2%。综上所述,低温冷藏条件下,外源抗氧化剂能有效保护橡胶树胚性愈伤组织,可进一步优化保存条件以延长保存时间,为今后利用低温保存橡胶树优质胚性愈伤组织,避免因频繁继代引起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和胚性的衰退,妥善保存橡胶树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定位控制水稻发芽期和芽期耐冷性的QTL,探究其遗传机制,以耐冷性强的粳稻品种彩稻为母本、耐冷性弱的籼稻品种WD为父本杂交衍生的含有189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以低温胁迫下的相对发芽率、平均发芽天数、成苗率、芽期耐冷级别为鉴定指标,结合978个Bin标记,运用IciMapping 4.2对发芽期和芽期耐冷Q...  相似文献   

8.
低温与土壤水分含量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了25℃、10℃及5℃3个发芽温度及5个土壤水分含量,研究了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与玉米发芽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各个温度条件下,玉米种子的萌发率在品种间及品种与土壤水分含量的互作下均呈极显著差异,土壤水分含量间仅在25℃处理7d时差异不显著,其他情况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玉米品种10℃处理21d与5℃处理4d+25℃处理3d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发芽势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水分含量为15%时,发芽率的变异系数最小。初步明确了玉米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条件为:5℃处理4d+25℃处理3d,土壤水分含量为15%。  相似文献   

9.
西瓜野生种质幼苗耐冷性的生理生化特性与遗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西瓜野生耐冷材料PI482322幼苗在偏低温(12±1)℃、光流密度140 μE*m-2*s-1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在低温光照条件下,西瓜幼苗叶片内保护酶SOD,CAT的活性均下降,但野生耐冷材料PI482322较冷敏品种97103的下降幅度小,体内活性氧的积累少,是其表现出耐冷性的主要生理原因.野生耐冷材料PI482322的耐冷性由一个单显性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
低温发芽鉴定茄子耐冷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耿广东  程智慧  张素勤 《种子》2006,25(6):43-46
本文通过低温发芽鉴定了不同茄子品系(品种)耐冷性。从中确定了18℃是研究茄子耐冷性的适宜温度,并进一步研究了3个茄子品系的种子(品种)在18℃低温处理下的发芽情况,研究得出:发芽指数和综合隶属含数值能较好地反映茄子耐冷性的大小,最后对茄子幼苗进行了生理测定,并得出细胞膜透性与种子发芽的综合隶属含数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将38个粳型恢复系在海拔2200 m的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田间自然条件下种植,全生育期间用自然山泉水灌溉,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滇系16号作对照进行分析,鉴定其耐冷性(抗寒性).试验结果表明:参与鉴定的38个粳型恢复系中,耐冷性(抗寒性)极强的恢复系仅有1个,耐冷性(抗寒性)强的恢复系有11个,说明现有的粳型恢复系的耐冷性(抗寒性)十分匮乏;粳型恢复系的耐寒性(抗寒性)与空秕率之间呈明显负相关关系,提高恢复系的耐冷性(抗寒性),应降低空秕率.  相似文献   

12.
水稻芽期耐冷性与其他耐冷性状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的F3系统群为试材,探讨了水稻芽期耐冷性遗传变异以及与其他耐冷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F3系统群的芽期耐冷性表现为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自然低温或冷水处理下水稻幼苗生长能力、抽穗天数、穗抽出度、孕穗期耐冷性(低温下结实率)和成熟期综合耐冷性等性状均与芽  相似文献   

13.
低温冷害是北方春玉米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通过种子低温发芽试验对8个东北地区生产上主要利用的玉米自交系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在常温(25℃)和低温(10℃)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发芽指数、幼苗干重和活力指数等,并以各性状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耐冷性鉴定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自交系分为耐冷性强中弱3类,其中PH4CV、吉419和吉495耐冷性强,H21耐冷性中等,W9706、黄早四、丹黄02和四279耐冷性弱。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幼苗干重与相对活力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冷性鉴定指标。本试验为大规模鉴定和筛选芽期耐冷玉米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粱种子耐冷材料筛选鉴定与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7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高粱种子耐冷性鉴定与评价,从中筛选出耐冷种质12份.研究表明,高粱地方品种、育成种和国外品种的耐冷性存在一定差异,在我国地方品种中有较高比例的耐冷资源,说明在我国地方品种中获得耐冷种质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早稻苗期耐冷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适宜于早稻机插袂栽培的苗期耐冷性品种,2012年以19个早稻品种为材料,采用3种人工低温(6.0,8.0,10.0℃)和常温(CK)处理,则定了与幼苗耐冷性相关的6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在3种低温处理条件下,幼苗电导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均与常温条件下(CK)的差异显著,可作为苗期耐冷性鉴定的评价指标。(2)除了幼苗叶绿素含量外,其他5项指标的品种间变异系数均以10.0℃处理最大,是苗期耐冷性鉴定的最适宜低温处理。(3)根据所则定的上述5项生理生化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将19个早稻品种分为3个耐冷性等级:强耐冷性品种(株两优505等6个品种),中耐冷性品种(中优1号等8个品种),冷敏感性品种(株两优06等5个品种)。  相似文献   

16.
苗期冷害是一种影响水稻群体建成和生长发育的延迟性冷害,最终导致水稻减产。筛选苗期耐冷性强的种质资源可以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亲本资源。本研究采用3000份全球水稻核心种质资源中的1542份在人工气候箱进行苗期耐冷鉴定及评价,以存活率为评价指标。发现种质资源苗期耐冷性变异非常丰富,筛选出存活率80%以上的苗期耐冷资源材料73份,其中籼稻9份,温带粳稻47份,热带粳稻4份,粳稻混合型8份,籼粳中间型和香稻类型各1份,籼粳混合型3份,XI-B、XI-2和亚热带粳稻中未筛选到苗期耐冷材料。耐冷材料主要集中在温带粳稻中,但亦有部分籼稻材料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多数苗期耐冷资源材料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差,结合株高、生育期性状等筛选出14份半矮秆和生育期适中的强耐冷性材料,可作为水稻苗期耐冷育种亲本应用。对利用种质资源开展苗期耐冷基因挖掘和选育全生育期耐冷品种进行了讨论。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水稻耐冷种质资源的分布,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了优异的供体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甘蔗耐盐愈伤组织的离体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心叶为外植体,MS+2,4-D2mg/L为基本培养基,在25±2℃、光照强度24~30μmol/m2.s、每天光照10h条件下进行耐盐愈伤组织的离体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甘蔗愈伤组织的半致死和致死盐浓度分别为0.5%、1.5%NaCl,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57.5%、0,极显著低于对照;在最高筛选盐浓度(1.0%NaCl)胁迫下,耐盐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量(2.363%)极显著低于对照(3.162%);耐盐植株的脯氨酸含量(527.19ug/g)极显著高于对照(185.06ug/g),相对电导率(32.3)极显著低于对照(49.0)。  相似文献   

18.
水稻整个生长时期都可能有低温冷害的发生。低温冷害是水稻获得稳产、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鉴定耐冷资源、开展耐冷性育种是减少水稻冷害损失最有效的途径。为了找到优良的水稻耐冷资源,并分析水稻不同发育时期耐冷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耐冷性与籼粳性的关系,本研究以来自11个国家、多样性丰富的34份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发芽期、芽期、苗期和开花期进行耐冷性鉴定,并应用对籼粳性有专一鉴别性的分子标记对测试品种的籼粳性进行量化,考察水稻籼粳性分化与不同生长发育期耐冷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发芽期有3个品种的低温相对发芽率在85.0%以上,芽期有4个品种冷处理后的存活率超过90.0%,苗期有3个品种冷处理后的存活率超过75.0%,穗期有4个品种耐冷指数高于0.55,没有品种在4个时期均有强的耐冷性。对这些材料4个时期耐冷性的相关分析显示,芽期和苗期的耐冷性呈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为0.28;其它生长时期的耐冷性相互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测试品种中,籼粳性专一的分子标记所决定的籼性度与芽期和苗期的耐冷性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有不同的耐冷遗传基础,并为水稻耐冷种质的筛选以及耐冷性育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2):3837-3848
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鉴定水稻耐冷相关功能基因、解析其调控耐冷性的分子机制,对水稻耐冷性分子育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强耐冷的粳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和低温敏感的籼稻品种‘三黄占2号’(SHZ-2)为材料,通过全基因组转录和蛋白表达谱分析这两个品种对低温响应的差异,鉴定LTH和SHZ-2差异表达的基因和蛋白及其信号通路。研究显示,两个材料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代谢途径、糖代谢途径和膜转运相关途径等生物学过程,并发现抗病相关防卫基因在抗病但不耐冷的SHZ-2中上调,而在耐冷但不抗病的LTH中没有显著上调,表明水稻抗病性与耐冷性存在内在关系。此外,还发现LTH和SHZ-2之间存在很多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表达差异不一致的基因。本研究从转录和翻译水平对耐冷和低温敏感两个水稻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的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促进对水稻苗期耐冷性分子调控机制的全面认识,并为下一步水稻耐冷基因的鉴定和耐冷性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茶树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与体细胞胚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德华 《作物学报》1995,21(4):470-474
利用添加不同种类,浓度的1/2MS修改培养基、B5培养基交叉培养茶树(CamelliasinensisL.)愈伤组织,有利于延长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间,并维持胚性愈伤组织高的体细胞胚分化能力,不同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分化率存在明显差异,试管苗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率高于大田栽培的成龄茶树叶柄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体细胞胚分化率随之有所下降,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