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小麦新种质CH7124由八倍体小偃麦TAI8335与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晋麦33杂交后代衍生而来,在苗期对白粉病菌株E09、E20、E21、E23、E26、Bg1和Bg2表现免疫或高抗,抗病表现与TAI8335及其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相似。基因组原位杂交未检测到CH7124含有外源染色体信号。利用CH7124与感病亲本SY95-71和绵阳11的杂交群体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证实,CH7124成株期对E09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 CH7124。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SY95-71/CH7124的F6群体进行SSR标记扫描,发现抗性基因Pm CH7124与5对SSR标记连锁,与两翼邻近标记Xgwm501和Xbarc10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7 c M和4.5 c M。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和双端体材料,将Pm CH7124及其连锁标记定位在小麦2B染色体长臂上。通过分析2BL上其他抗白粉病基因的抗谱、抗性来源、物理图谱位置以及连锁标记在Pm CH7124作图群体中的多态性,认为Pm CH7124不同于2BL上已知的抗白粉病基因Pm6、Pm33、Pm JM22、Ml Zec1、Ml AB10和Ml LX99。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田品种诱发结合自然发病的方法,鉴定2020—2021年参加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的小麦品种(系)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情况,分析11个品种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为评估区试小麦品种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及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抗性育种提供支持。在11个参加小麦区试材料中,表现为抗白粉病的有10个品种,占11份鉴定材料的90.91%,其中7个品种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病性、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病性;11个品种都表现为抗条锈病,占鉴定品种的100%,其中1个品种表现为免疫、9个品种表现为高抗、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11个品种都表现为抗叶锈病,占鉴定品种的100%,其中1个品种表现为完全免疫、6个品种表现为高抗、4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在参加试验的11个品种中有10个品种对叶锈病、条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抗性,占鉴定品种的90.91%,11个区试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存在较小差异。筛选鉴定出对3种病害表现高抗性的5个品种,分别为贵农麦1803、贵农麦20-1、黔1104、贵农19(CK)和贵农麦19-9,可作为抗病育种的优异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3.
不同小麦品种抗旱机制与花期旗叶光合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田间水、旱处理条件下 ,比较了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品种的抗旱性 ,分析了供试品种抗旱性与开花期旗叶的光合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在正常水分处理条件下 ,开花期光合速率 (Pn)无明显差别 ;而在旱处理条件下 ,开花期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gs)差别很大 ,幅度分别在 7~ 2 3μmol·m- 2 ·s- 1、 5 9 5~ 98 2mmol·m- 2 ·s- 1,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晋麦 33、河农 85 9在开花期保持较强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有利于其适应旱胁迫 ;冀麦 32 35、中麦 9号开花期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受到很大抑制 ,可能是其抗旱性较差的因素之一 ;昌乐 5号、温麦 6号虽然在开花期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但其抗旱系数 (DRC)、抗旱指数 (DRI)都很低 ,说明开花期的光合特性对其影响并不大 ,其抗旱性差是开花期以后生理代谢过程受到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兼抗全蚀病和白粉病小麦新种质的创制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LTP5是从小麦中分离到的一个脂质转移蛋白编码基因。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TaLTP5表达载体pA25-TaLTP5转入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扬麦18 (含抗白粉病基因Pm21)中, 旨在选育兼抗全蚀病和白粉病的小麦新种质。对转基因小麦T0~T3代植株中引入TaLTP5基因进行分子检测和抗病性鉴定。PCR检测、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 外源TaLTP5基因已转入、整合到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的基因组中, 并能稳定遗传; 荧光定量RT-PCR的分析以及全蚀病菌的接种与鉴定结果表明, 与受体小麦扬麦18相比, 这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中TaLTP5表达量显著提高, 其对全蚀病的抗性也明显增强。对3个转基因株系的Pm21分子标记和白粉病抗性鉴定表明, 外源TaLTP5基因的导入没有影响受体小麦对白粉病抗性, 说明这些转基因株系为兼抗全蚀病和白粉病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小麦主栽品种抗叶锈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14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系,推导分析了来自山西省6个育种单位和种子部门的24个重要小麦品种所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状况。在供试的44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或基因组合)中,推导出了Lr1,Lr3,Lr13,Lr23,Lr26,Lr30等6个抗叶锈病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形式分别分布在19个小麦品种中,其中Lr1,Lr3,Lr26是供试材料的主要已知抗叶锈病基因。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4个供试品种中,仅有晋麦62号和鲁麦14号两个品种表现出对叶锈病良好的抗性,晋麦31号、晋麦56号和晋麦61号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至中感(杂合类型),晋春9号、晋春13号、晋偃746—9等12个品种具有慢叶锈病特征。  相似文献   

6.
规模化定位小麦品种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对于抗病性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Illumina Infinium iSelect 90k SNP芯片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对36个河南省小麦新品系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定位。SNP芯片检测表明,在24个小麦品系构建的抗、感池DNA间可检测到一个明显富集的SNP峰,表明其可能携带单一主效抗白粉病基因;在其他12个小麦品系构建的抗、感池DNA间可检测到多个SNP峰,推测其可能含多个抗白粉病基因。有26个小麦品系在2AL染色体上检测到的SNP数目最多,推测其携带位于2AL染色体上的Pm4b抗白粉病基因。开发出与2AL染色体上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Xwggc116,可用于这些小麦品系中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高通量SNP分析技术平台可以用来规模化定位小麦品种中的抗白粉病基因,明确了河南省抗白粉病小麦品系中携带Pm2、Pm4b、Pm21和新1BL/1RS易位等有限的抗白粉病基因,抗病基因资源非常狭窄,亟需引进新的多样化抗病基因资源,拓宽遗传基础,培育抗病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反应与抗病基因检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来自不同生态区的8个白粉菌菌株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审定(认定)品种、近期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的品系和核心种质等小麦材料进行抗病性评价,同时利用与Pm4a、Pm8和Pm21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了相关抗病基因的存在。在148个国家审定品种中有16.9%的品种能够抗多个菌株,其中大多是近10年选育的品种。不同年代审定的品种中感病品种的频率均超过50%。各个小麦生产区抗病品种的频率高低与该地区白粉病的严重性和育种的关注程度有一定关系。在1 160份小麦核心种质中抗E09菌株的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比例只有3.4%和4.2%。西南冬麦区和新疆冬麦区入选的品种抗病频率较高,华南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和北方春麦区没有发现抗E09菌株的品种。多菌株鉴定结果表明,263份微核心种质中33.7%的品种表现抗病性,其中大多数品种能够抗1~2个菌株,因此在核心种质的利用中应注意选用抗性强的品种作为轮回亲本,同时有必要构建抗白粉病的应用核心种质,以提高核心种质的利用效果。根据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我国小麦品种有43.2%含有Pm8基因,该基因在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中的频率也很高,特别是在黄淮麦区培育的品种中频率仍高达50%;Pm4a和Pm21基因主要出现在长江流域培育的品种中。有些抗性突出的品种可能含有其他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8.
遗传相似度检测的准确度估计是对SNP标记法在农作物品种检测体系中应用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本研究基于2021年小麦品种SNP标记法跨实验室协同验证实验数据,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准确度及在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1) 10个实验室对55组小麦品种组合的标记位点相似度检测的总体准确度约为98%。(2) GGE双标图的品种遗传关系功能图显示,7组小麦品种的组内遗传相似度在95%以上,其余组合的遗传相似度较低。(3)依据GGE双标图的“正确度-精确度”功能图和“准确度排序”功能图,发现洛旱7号/洛旱11等品种组合的相似度检测准确度较高,晋麦47/临抗11的检测准确度一般,而济麦22/婴泊700的检测准确度较差。(4)10个实验室的检测准确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个实验室检测的正确度、精确度和准确度表现显著差于其余实验室。(5)各实验室检测正确度的容许误差分布于1.3%~1.9%之间,平均为1.5%;准确度的容许误差分布于1.5%~2.0%之间,平均为1.7%。其中,Lab2和Lab3的检测正确度和准确度的容许误差显著差于其余实验室。本研究构建了SNP标记法对品种相似性检测的准确度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种贵农21,贵农22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乐  吴立人 《种子》1992,(5):16-18
采用温室苗期测定和成株期人工诱发接种鉴定方法研究了簇毛麦——硬粒小麦杂种后代贵农21、22的抗病性。苗期抗性测定表明,贵农21、22对国外15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为免疫至近免疫反应,仅对具有毒性基因Yr10的菌系82E16表现出中度感病,对供试的国内14个主要条锈菌菌系呈观免疫至近免疫反应。田间成株期抗性试验结果显示,贵农21、22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免疫,高抗秆锈病,中抗叶锈病。小麦品种贵农21、22可作为抗病资源和生产品种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新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在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日变化,以及荧光参数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三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品种(系)在生育后期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较大的光合叶面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