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不同的介质和播种方式,对经人工授粉的白鹤芋种子在不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萌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鹤芋种子经不同播种介质和不同包埋方式播种后7~10d均有萌芽,播种在介质泥炭的表面,萌芽率达83.3%;黑暗条件下,种子萌芽率达到96.7%;24℃至温室室温范围内种子萌芽率均达到90%。  相似文献   

2.
越橘种子破除休眠、萌发及快速成苗方案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越橘种子播种方法,解决越橘杂交种子萌发率低、成苗慢的关键问题。【方法】以越橘品种‘蓝丰’‘北陆’‘杜克’及杂交种子为试材,进行不同赤霉素质量浓度、贮藏条件和基质条件下的播种试验,调查萌发率及幼苗生长,优化播种方案。【结果】1)供试越橘品种种子对赤霉素浓度的敏感度存在差异,但均以400 mg·L~(-1)赤霉素浸种20h种子萌发率最高;2)在400 mg·L~(-1)赤霉素处理下,新鲜的种子萌发率最高(88%,60 d),其次是自然阴干4℃贮藏、新鲜种子4℃贮藏和自然阴干室温贮藏的种子(79%、78%和80%,60 d),低温冷冻严重影响越橘种子活力;3)水苔作为播种基质越橘种子萌发率高(88%,60 d),而河沙最低;越橘幼苗在混合营养土(V草炭∶V园土∶V腐熟牛粪/有机肥=2∶1∶0.1,每m31~1.5 kg硫磺)中的生长状态最佳。【结论】新鲜的越橘种子或经自然阴干4℃贮藏后的种子,使用400 mg·L~(-1)赤霉素浸种20 h,采用上层水苔下层混合营养土的基质播种,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速度,该措施成本低、易操作、效果佳,可满足规模化越橘育种需要。  相似文献   

3.
设置系列冷冻温度和处理时间开展南方红豆杉种子冷冻催芽试验,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子经冷冻处理,于4月份气温升高后播种,约25d种子即可萌发;在-20~-15℃条件下,冷冻处理30d即达最佳效果,其萌发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人工授粉获得的杜鹃兰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有机添加物、蔗糖浓度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杜鹃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适于杜鹃兰种子萌发的培养基。结果表明:KC基本培养基上种子萌发较好,萌发率达17.38%;添加7.5%土豆泥对种子萌发较好,萌发率为15.36%;蔗糖浓度为1.0%时,种子有较高萌发率,为14.20%;添加0.5mg·L~(-1)KT或1.5mg·L~(-1) IBA时适于种子萌发,萌发率分别为36.19%、30.00%;正交实验得出适于杜鹃兰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KC+0.5mg·L~(-1) KT(激动素)+1.3mg·L~(-1) IBA(吲哚乙酸)+1.0%蔗糖+7.5%土豆泥+0.5%活性炭,萌发率达32.87%,萌发时间约6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出野生蕉种子萌发最佳赤霉素(GA3)浓度,本研究通过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GA3含量,研究其对野生蕉种子萌芽及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GA3的培养基均能促进野生蕉种子的萌芽率和成苗率,种子初始萌芽时间均要比对照提早40~50 d左右。其中以GA3浓度为15 mg·L-1培养基效果最佳,其萌芽率、成苗率和生根率分别比对照提高50.0%、40.0%和23.3%。  相似文献   

6.
不同处理对3种草花种子萌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色金鸡菊、八宝景天、舞草种子为试验材料,探讨在不同基质、不同pH值以及不同浓度植物生长激素GA3、IAA的预处理下对其萌芽率的影响,旨在摸索出最适合上述几种花卉种子萌发的条件。结果表明: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双色金鸡菊种子在pH值为弱酸、弱碱时的萌芽率最高,八宝景天和舞草种子在pH值为弱酸时萌芽率最高。3个浓度的GA3对双色金鸡菊、八宝景天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对舞草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3个浓度的IAA对双色金鸡菊、八宝景天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IAA对舞草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在珍珠岩的环境中,双色金鸡菊种子萌发率最高;在细沙环境中,八宝景天种子萌发率最高;在草炭灰的环境中,舞草的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温度、光照、贮藏条件、浸种处理下研究水罗伞种子的发芽特性,比较3种不同基质下的种苗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水罗伞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当温度在15/25℃及25℃时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率,浸种24h发芽率最高可达到96.7%,室温下贮藏60d后种子发芽率明显下降。3种不同播种基质间种子发芽率没有明显差异。随着苗木的生长,播种180d后调查显示,以疏松而富有营养的泥炭土条件下其根长、根重、全株重值均最大,苗木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8.
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孟士德薰衣草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度、光照以及赤霉素等外界条件对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找到提高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率的有效方法,为孟士德薰衣草的播种繁殖及育种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孟士德薰衣草的种子黑褐色,表皮光滑,种皮坚硬角质化,外包蜡质,种子千粒质量(0.947±0.045)g;(2)200 mg/L赤霉素浸泡处理6 h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率最高,达到94.6%;(3)15℃黑暗环境下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率最高,达到95.2%,20℃次之,为94.6%,但相比15℃幼苗长势更好;(4)光照10 h处理有利于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萌芽率为94.6%,且幼苗长势最好;(5)采用不同浓度GA3对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进行处理,以200 mg/L的GA3处理种子萌芽效果最佳,萌芽率达到94.0%。  相似文献   

9.
温度、光照、盐分和pH值对碱蓬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碱蓬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盐浓度、光照和pH值对其萌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和黑暗对种子萌芽无显著影响.不同温度和盐分对碱蓬种子的萌发率的影响极为显著的.30℃时种子的萌发率最高,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种子的萌发率也逐渐降低.在盐溶液中,种子的萌发率随着盐溶液浓度的逐渐升高而降低,在0.8 mol/L的盐溶液中达到最低值,在0 mol/L的盐溶液中种子的萌发率具有最大值.较高的pH值对种子的萌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处理对澳洲坚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品种澳洲坚果Macadamia spp.种子进行了赤霉素处理、不同贮存时间或使用不同脱皮方式后,测定其萌发率、苗木株高及地茎粗度。结果表明,赤霉素100~500 mg/L处理能极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苗木株高和地茎粗度与对照(空白)无差异或优于对照。播种用种子以人工脱皮为佳,其种子萌发率极显著高于机械脱皮种子。澳洲坚果种子常规钢网摊晾下,1个月内不同时间播种,其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品种是决定种子萌发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海水胁迫对醴肠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世光  张雷  赵亚庆  郑霞 《北方园艺》2011,(19):158-160
为研究重要药用植物醴肠种子对土壤盐碱的耐受能力,利用不同浓度的海水胁迫处理醴肠种子,观察、分析海水胁迫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醴肠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属喜光种子;1%以下浓度的海水对醴肠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以下低浓度的海水,对醴肠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综合发芽势与发芽指数2个活力指标,认为醴肠种子萌发时对3%以下浓度的海水具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以兴安杜鹃为试材,采用常规观察方法与石蜡切片方法观察种子形态,通过对光照、温度、赤霉素浓度、NaCl胁迫等条件设置不同处理,研究了其种子形态与萌发特性,旨在为兴安杜鹃繁殖培育和苗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兴安杜鹃种子成熟时发育至成熟胚阶段,种子细小,千粒质量仅为0.100 4 g。兴安杜鹃种子需光萌发;最适其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过高或过低温度均不利于其种子萌发;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对其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NaCl胁迫下兴安杜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随盐离子浓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当NaCl浓度超过0.6%时,其种子完全不能萌发。因此,兴安杜鹃种子需光照萌发,最适其萌发温度为25℃,对盐胁迫较为敏感,经600 mg·L^-1赤霉素处理的种子萌发效果最佳,发芽率可达92.67%。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对红小豆和绿豆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配置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来模拟土壤自然水势,对红小豆和绿豆种子萌发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红小豆和绿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胁迫浓度达20%时红小豆种子不能萌发,表明红小豆种子的萌发的临界水分胁迫值小于20%,而绿豆种子在25%的胁迫溶液中没有发芽,表明绿豆种子萌发的临界水分胁迫值小于25%;发芽后胚轴和胚根的生长亦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胚轴/胚根的比值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加强而减小,表明红小豆和绿豆种子萌发后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猕猴桃种子,研究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用5~20℃变温处理比0~15℃变温处理种子萌发早,在处理后第18天开始萌发,第25天接近最大值,低变温处理在第37天开始萌发,第60天接近最大值;在猕猴桃种子适宜萌发的条件下,用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尤其是发芽势明显增强,平均发芽数在播后第20天(发芽势记载日期)比对照高38.3%~80.1%,在播后第19天高67.2%~140.4%,同时萌发的时间缩短,比对照早2~4 d;不同浓度处理之间的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加也有增效作用,浓度越大,发芽率越高,在播后第19天的发芽率在39.3%~56.5%之间,第24天的发芽率在94.3%~99%之间。  相似文献   

15.
Cyclocarya paliurus is native to China and is the sole species in its genus. However, the seeds remain deeply dormant for 2 years in their natural environment. We tested different pretreatments of chemical scarification and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gibberellic acid (GA3) for efficacy in breaking dormancy and speeding germination. In contrast to scarified seeds, non-scarified seed did not germinate, indicating that C. paliurus seeds have hard, impermeable seed coat dormancy.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GA3 significantly enhanced germination of scarified seeds. Compared with seeds stratified in sand with water, the germination of seeds stratified in sand moistened with 400 ppm GA3 for 60 day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germination rate was over 90% after 120 days. Analysis of variance indicated that both GA3 concentration and stratification medium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final germination percentage. Germination was higher for longer stratification periods,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rmination was observed after 90 day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 paliurus seeds exhibit both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dormancy. A combination of chemical scarification and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GA3 alleviated seed dormancy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相似文献   

16.
多花指甲兰属于单轴分枝类兰花、无分蘖能力,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困难,自然更新能力差.研究采用人工授粉的种子,进行了非共生萌发研究.结果表明:110 d胚龄的种子萌发率高,种子萌发过程中原球体呈黄色并且无指状突起物的产生;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MS+NAA 5.0 mg/L+BA 1.0 mg/L+活性碳0.6 mg/L+椰肉3.0 g/L,壮苗培养基以MS+NAA4.0 mg/L+BA 0.2 mg/L+活性碳0.6 mg/L为好,小苗用松树皮移栽效果好.该研究实现了多花指甲兰的快速繁殖,提高了其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17.
王丹菲 《北方园艺》2012,(13):92-94
对百合野生种、栽培品种及杂交种种子恒温箱和沙床萌发及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恒温箱中野生种种子的萌发率较高,普遍在80%以上;栽培品种中麝香百合没有萌发,"布鲁拉诺"、"莱诺"和"马拉客奇"的萌发率都在80%以上,"托里诺"的萌发率较低,为55%;杂交种子中只有"米雷拉"×"托里诺"、"托里诺"×"米雷拉"、"莱诺"×"托里诺"杂交种子能萌发且萌发率都在70%以上。沙床萌发试验中,亚洲百合和以亚洲百合为亲本的杂交种子出苗率最高,其次是渥丹,毛百合没有出苗;大多数百合种子在播种后3~4d开始萌发,在播种后30d左右出现真叶;子叶和真叶的生长基本上都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仰光×乐平及仰光×霞山2种杂交种子为试材,探究消毒方法、光照、温度、播种基质对芋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8%Na Cl O(无水酒精稀释)处理9min后用无水酒精清洗种子是最佳的芋种子消毒方法;种子或珍珠岩消毒对种子的萌发和子叶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在有菌条件下,生长后期衍生出的细菌或真菌会影响子叶的后续生长;芋种子是喜光性种子,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在培养土中,芋种子不萌发,湿润滤纸、无菌水、珍珠岩、沙子和MS培养基中芋种子的发芽率较高,但仅沙子和MS培养基中幼苗生长健壮;移栽于培养土后幼苗生长良好,成活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