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菊属植物为母本,通过荧光镜检观察亚菊属、菊蒿属、木茼蒿属、匹菊属、茼蒿属、太行菊属、芙蓉菊属、紊蒿属、滨菊属等近缘属植物花粉在其柱头上的附着与萌发情况,探讨属间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亚菊属、菊蒿属、太行菊属、木茼蒿属、茼蒿属和匹菊属植物花粉可在菊属植物柱头上附着与萌发,属间有一定杂交亲和性,通过常规杂交或结合幼胚拯救方法可能获得远缘杂种;芙蓉菊属、紊蒿属、滨菊属植物与菊属植物杂交不亲和,相互间亲缘关系可能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2.
基于PCR-RFLP多态的部分菊属与亚菊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CR-RFLP技术对12份菊属与2种亚菊属植物进行了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菊属与亚菊属植物的rbcL-EcoRⅡ、rbcL-MspⅠ、ndhF-HinfⅠ、petA-MboⅠ酶切片段均无长度多态性,而petA-MboⅡ酶切结果显示A.pacifica、A.shiwogiku的酶切图谱不同于其他菊属植物,表明菊属物种间有很近亲缘关系,且菊属与亚菊属间亲缘关系也很近,但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部分菊属与亚菊属植物的形态学聚类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8份菊属植物、2份亚菊属植物及2个两属间杂种的24个形态性状和1个生物学性状进行统计,并对获得的信息数据运用数量分类学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Dendranthema arcticum与其他菊属植物的形态相差较大,单独成一类,其他21份材料聚为一类;野菊与菊花腩、异色菊与甘菊、龙脑菊与那贺川野菊两两间形态相似;毛华菊与日本野生菊属植物有较近亲缘关系,日本野生菊属植物较我国野生菊属植物进化;亚菊属矶菊与纪伊潮菊间形态相似,且与菊属植物形态相近,表明两属间有很近亲缘关系.本研究的形态性状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所涉及的性状指标可以作为菊属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的有效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产于三峡库区分谷称莴麻菜等的一类植物及其野生近缘进行了分类研究。这类植物分属莴苣属和翅果菊属。莴苣属植物在三峡库区普遍栽培1种及3变种;翅果菊属植物栽培和野生有5种及1变种。同时报道了1新种大头翅果菊,1新变种羽裂莴麻菜,1新组合椭圆叶翅果菊。  相似文献   

5.
万寿菊是菊科万寿菊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臭芙蓉、大芙蓉、蜂窝菊、金菊花等.原产墨西哥及美洲地区,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万寿菊长势强,不耐高温酷暑,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移栽,是一种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药用花卉.  相似文献   

6.
基于AFLP的菊属、亚菊属及其近缘属的属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由于研究材料、地理分布等条件的限制,菊属(Dendranthema)、亚菊属(Ajania)及其近缘属的属间关系未得到很好解决。核糖体ITS区和叶绿体trnL/trnF间区等相关分子序列解析用于研究植物系统进化具有较大优势,但在菊属及其近缘属等相关类群间存在信息位点低的问题,而AFLP标记以其高多态性的优点在亲缘关系很近类群的系统演化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本研究利用AFLP技术对菊属、亚菊属及其近缘属的属间关系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和探讨菊属、亚菊属及其近缘属的系统关系,同时为菊花(D.×grandiflorum)等材料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9对荧光标记引物对东亚蒿亚族菊属、亚菊属及其近缘类群共50个分类单元进行AFLP分析,同时分别利用SPSS11.0软件采用非加权平均数UPGMA方法和PAUP*4.0b10软件采用最大简约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AFLP分析共获得1695个多态性条带。根据相似性系数,无论是整个蒿亚族及其近缘类群内部,还是菊属、亚菊属内部,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间分化明显。【结论】无论是UPGMA聚类分析结果还是构建的最大简约树,AFLP结果均将菊属和Arctanthemum先聚为一亚分支,各自形成两个种群,各自种群包含亚菊属的个别类群;亚菊属的大部分类群和太行菊属(Opisthopappus)形成另一亚分支,与菊属亚分支互为姐妹群形成菊属-亚菊属大分支。这说明菊属和亚菊属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类群平行演化而来,其中亚菊属的多花亚菊(A.myriantha)、铺散亚菊(A.khartensis)等与菊属亲缘关系较近,而原产日本的矶菊(A.pacifica)、盐菊(A.shiwogiku)等是亚菊属中较进化类型;太行菊属的系统地位可能更接近于蒿亚族;短舌菊属(Brachanthemum)则被排除于菊属群之外。柳叶亚菊(A.salicifolia)、异叶亚菊(A.variifolia)等应从亚菊属中分离出来,支持单列成栎叶菊属(Phaeostigma)。  相似文献   

7.
太行菊属与菊属亚菊属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行菊属的太行菊与菊属、亚菊属以及F11(矶菊×毛华菊)、F12(矶菊×毛华菊)作为远缘杂交的亲本,计20个杂交组合,共获得2063粒种子,694株幼苗,经过形态学鉴定,初步筛选出23株杂种苗,分别为太行菊×异色菊、太行菊×野菊、太行菊×甘菊、甘菊×太行菊、太行菊×亚菊、亚菊×太行菊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以菊科芙蓉菊属的芙蓉菊和6种菊属植物(野生种:野菊(天堂寨)、野菊(天柱山)、毛华菊(安徽),品种:‘繁花似锦’‘寒露红’‘毛香玉’)的幼苗为试验材料,以NaCl浓度为200 mmol·L~(-1)的Hoagland营养液进行盐胁迫处理,在盐胁迫0、5、10、15 d分别取各材料的根、茎、叶,制作石蜡切片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其解剖结构特征值。结果显示:芙蓉菊为等面叶而6种菊属植物均为异面叶,芙蓉菊叶肉栅栏组织较发达,且在盐胁迫下栅栏组织变疏松,细胞间隙增多;芙蓉菊相对6种菊属植物其根与茎中的维管组织更为发达,对水分的输导能力更强。芙蓉菊在盐处理15 d后仍能保持根、茎、叶解剖结构的完整,而6种菊属植物的解剖结构从盐胁迫5 d开始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解体和组织损坏,且叶和根相对于茎受到的盐害影响更大。盐胁迫下,芙蓉菊叶片中的栅栏组织厚度/叶厚、茎中的皮层厚度/茎半径、根中的中柱直径/根直径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同时茎和根中具有发达的维管组织,明显区别于6种菊属植物,都是其应对盐胁迫的积极响应,推测是其具有耐盐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 翅果菊属Pterocypselashih大头翅果菊 (新种 )、六月莴麻菜 (云阳 )、四季菜 (黔江、酉阳 )、良种莴苣 (彭水 )、莴麻菜 (开县 )、刮刮菜。PterocypselalyrataC .X .Yangsp .nov .SpeciesP .taciniata (Houtt.)Shihaffinis ,aquafo liacaulinalyrata -pinnatipartitis ,lobiaterminatricalobiaterminatricalatisectahemisphaerica ;apica ;apic…  相似文献   

10.
广义菊属共有30余属,其中许多具有抗逆性较强的种类。为了进行菊属植物的抗旱育种,须广泛收集抗旱菊属的近源种属资源作为育种材料和杂交亲本。通过对华北、内蒙和西北部分地区的野生广义菊属资源进行调查,共收集到了广义菊属的15个种。并对收集种进行了初步的引种和评价,为进行广义菊属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充分利用广义菊属的抗旱野生资源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调查祁连山区分布的柴胡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有8种,本文较全面的论述了柴胡属8种药用资源在祁连山区的分布、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及其在药用、饲料等领域的利用价值及应用前景,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菊属植物细胞学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染色体倍数性、染色体分带、核型分析、减数分裂行为和染色体原位杂交5个方面对菊属植物的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为菊属种的形成、种间亲缘关系等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存在许多局限性,还需要借助分子系统学等手段。  相似文献   

13.
菊属系统学及菊花起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综述了近10年来菊属植物系统进化和菊花起源研究的主要工作.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形态学、细胞学、远缘杂交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作者发现关于菊花起源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菊属植物各种间种界的划分依然是这个属内需要探讨的问题,对广泛存在的种下变异的分析还远未完成,关于菊属植物染色体倍性变化仍是一个谜团.目前基本可以肯定毛华菊为主要起源种,而关于起源方式则远未解决.根据已获得的数据,作者提出栽培菊花的形成是以菊属植物高度网状的系统进化式样为背景的.继续应用植物系统学的方法和原理展开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千古之谜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菊属系统学及菊花起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近10年来菊属植物系统进化和菊花起源研究的主要工作.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形态学、细胞学、远缘杂交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作者发现关于菊花起源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菊属植物各种间种界的划分依然是这个属内需要探讨的问题,对广泛存在的种下变异的分析还远未完成,关于菊属植物染色体倍性变化仍是一个谜团.目前基本可以肯定毛华菊为主要起源种,而关于起源方式则远未解决.根据已获得的数据,作者提出栽培菊花的形成是以菊属植物高度网状的系统进化式样为背景的.继续应用植物系统学的方法和原理展开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千古之谜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名菊华、秋鞠、女华、甘菊、真菊、黄花等。我国的药用菊花,因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怀菊、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济菊、川菊等。  相似文献   

16.
菊花又名寿客,为菊科菊属植物。菊花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人们将菊花作为观赏植物。栽培上由室外露地栽培发展到盆裁,并能用其他植物作砧木嫁接菊花,品种有了较大的发展。而盆景菊栽培更被人们所  相似文献   

17.
菊花又名亳菊、贡菊、药菊,为菊科菊属植物。菊花为常用中药,以头状花序供药用,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功效,主治外感风热、头晕头痛、咽喉肿痛、耳鸣等症。现将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性菊花为多年生草本,喜温暖气候和阳光充足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74-76
胡椒属植物约2 000种,我国有60多种,其中约30种作为药用,具有除湿、止痛、活血等功效。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导致一些原始种和野生种迅速消失。目前,胡椒属植物主要分布地区的人们主要是将其作为食用和药用,总结了国内外胡椒属植物作为食用和药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胡椒属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何春美 《现代农业》2008,(10):10-10
万寿菊是菊科万寿菊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臭芙蓉、大芙蓉、蜂窝菊、金菊花等。原产墨西哥及美洲地区,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万寿菊长势强,不耐高温酷暑,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移栽,是一种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药用花卉。  相似文献   

20.
菊属部分植物的AFLP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利用AFLP技术,对菊属植物12个分类群进行分析.选择EcoRI/ MseI 这一酶切组合,5个E+3/M+2引物组合及1个E+3/M+3引物组合进行选择性扩增.共得到287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5.7%.利用UPGMA方法对扩增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两个栽培品种‘滁菊'和‘亳菊'可归并为一个品种,该品种与毛华菊、野菊、甘菊亲缘关系相对较近,紫花野菊次之,小红菊相对最远.各野生种间,野菊、甘菊和菊花脑间的亲缘关系极近,且同一分布区内的不用种间有比较频繁的种质渗入.研究表明AFLP技术是进行菊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极为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