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本农田的面积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重点保护。而就目前来看,在基本农田保护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基本农田的质量和数量都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本文从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挑战出发,提出了有效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本农田保护是指质量和数量的双重保护。目前,基本农田仅定量地划定,而无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农用地分等是基于土地的自然特性辅以科学的计算方法并得出农用地的自然质量等的一项技术。文中以农用地自然质量等作为依据,分析了云南省耕地的质量分布规律,并对基本农田的数量确定和范围划定进行研究。自然质量等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弥补了对耕地的质量评价,有利于实现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预测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西省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虽然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但近年来基本农田在数量上减少,在质量上降低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和自然灾害损毁四项是山西省基本农田减少的原因。对影响基本农田减少因素的预测性分析表明,今后,尤其是2010年后,采空塌陷和非农建设占用还将持续存在,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趋向缓和,人口自然增长速率放缓与城镇化加速,土地开发复垦力度加大,都将有利于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的形势将有所好转。最后提出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即强化规划控制手段,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应用有效经济手段,适当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经济发展和耕地后备资源的日渐枯竭,人多地少矛盾越来越突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本文采用统计与比较方法和相关数学模型,对广东省1996-2010年的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结构和保护形势的时空变化格局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对全国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将基本农田提升为永久基本农田,标志我国基本农田的永久保护正式进入新时代。如何在国土规划进程中合理有效地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我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成效,成为当前时期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重点问题。概述了我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工作动态,分析了我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永久基本农田即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文章针对广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新时期新要求,从机制创新、管控保护、质量建设等方面提出5个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燕  王有强 《北京农业》2011,(12):232-233
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是落实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两个方面展开,指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在我国已成趋势,并且具备了经济、技术、制度、舆论等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动态管理 ,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就要求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划定落实基本农田面积指标 ;结合当地实际 ,合理确定反映基本农田质量状况的指标 ;应用计算机技术 ,建立基本农田信息数据库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管理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些省(区、市)在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时未完全落实规划确定的指标;因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等原因致使基本农田面积有所减少,总体质量有所下降的情况,为稳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日前,农业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抓紧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切实搞好基本农田补划工作,稳定基本农田面积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0):102-103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我国在土地方面的一项基本制度,在耕地保护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在保障粮食安全,调控耕地的数量、质量,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等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土地资源的压力进一步增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等政策的执行,原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逐渐暴露出管理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缺乏经济激励措施等缺陷。基于上述原因,认真研究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完善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对于基本农田保护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准确地揭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成因,因地制宜地构建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是降低耕地细碎化的重要手段。以华北集约化农区典型县域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景观尺度和农户尺度耕地细碎化评价方法,在阐释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结果表明:基于景观尺度和农户尺度的曲周县各乡镇耕地细碎化指标与耕地细碎化程度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但耕地细碎化程度总体呈现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的趋势,其中,曲周镇、河南疃镇和第四疃镇耕地细碎化程度较高,依庄乡耕地细碎化程度较低;基于自然细碎化和产权细碎化特征及其成因,构建以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和道路交通等土地整治工程与地块互换、地块合并和土地流转等土地权属调整方式为核心的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耕地细碎化整治过程应以村集体为基本单元,重点突出农户的主体地位,还需通过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总体控制、县级政府的指导落实、乡镇政府的沟通协调等过程。因此,耕地细碎化整治应针对细碎化类型从景观尺度和农户尺度进行综合评判,基于耕地细碎化成因从土地整治和权属调整角度进行耕地细碎化整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及规划管制措施,强化对耕地资源及基本农田的保护。然而,实施强制性的管制政策及保护措施时却缺乏配套的经济补偿机制设计,政策的不完善易造成社会不公或滋生寻租行为,带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及相关利益群体的福利损益影响。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土地规划管制制度逐渐强化的协同演变路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规划管制发展受限制下相关利益群体福利非均衡的制度缺陷,同时建议规划制度设计时应尊重产权主体的土地发展权利,保障其土地财产权益;建立管制弱化区对管制强化区的经济补偿转移机制,缩小区域差距,强化区域分工及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大对地方政府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力度,健全规划管制成效的考核机制,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4.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土地整治规划和基本农田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2016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从基本农田质量、基本农田地形条件、基本农田区位条件、基本农田区位设施状态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并基于GIS技术,以湖北省当阳市为例,研究如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以期为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和耕地的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焦点问题辨析入手,认为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土地市场制度难以适应当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需要,以及政府管理错位和流转管理制度缺失是流转问题的主要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同时存在,政府失灵起主导作用;二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基点是引入市场机制;逻辑主线是在政府合理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导作用,关键是政府职能成功转变。最后从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两个方面构建改革分析框架,并提出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制度,放松管制和管制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土地流转制度绩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总产值、产量、劳动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化肥施用量几个指标分析了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自1949年以来各个土地制度阶段的经济效率,并将两地的农地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回归,比较不同产权制度下的土地效率。研究表明:农业用地的产权可以有不同的归属形式,但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政策要稳定,产权边界要清晰,这才能提高生产的积极性,降低流转成本,增加相关受益人对土地的投入,达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最终目标,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耕地保护机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河南省耕地保护机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的基础上,从补偿机制、共同责任制、投入机制三方面研制出了构建河南省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以便达到调动政府、单位、个人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积极性,提高占用耕地资源成本和保护收益;变土地"一家管、大家用"为"大家管、大家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的。最后,提出了有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三元结构视角下的农地流转利益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地流转与农业农地、资本和劳动力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农地流转之困境,即农地产权主体缺位,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剖析了农地流转困境之原因: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农村资金投入不足,城乡收入二元分割.从农地产权制度、农村资金投入、农村劳动力结构角度,提出了完善农地、资本、劳动力三元结构协调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地使用制度效用分析标准应立足国情,考虑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现状、就业情况、社会稳定要求、规模效应等因素。农地股份合作制优化了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了社保机制功用,有利于小城镇建设的推行,并保留了家庭经营的内核,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但也存在着推广难度大,忽视产权制度建设等缺陷。完善农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应稳定家庭承包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尊重农民意愿,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积极创建农村社保体制。  相似文献   

20.
农地征用与农地产权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对农地产权的侵害,以及其运行过程中所折射的农地产权的残缺,提出要完善农地产权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引入市场化手段改革征地制度;二是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建设,即明确所有权主体,界定产权边界,设立农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