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体质衰弱,产仔后四肢不能站立且知觉减退而发生瘫痪的疾病,又称产后风,是母猪的常见多发病。1发病原因1.1大量血钙在分娩前后进入初乳,血中流失的钙不能迅速得到补充,致使血钙急剧下降。1.2母猪怀孕的后期,钙严重不足。因胎儿发育的需要和骨骼吸收能力减弱,使骨骼中贮存的钙量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2.
母猪产后瘫痪是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一般采取补钙治疗。1990年以来,笔者采取钙剂配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因母猪产后瘫痪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饲料搭配不当,青绿饲料、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兼之运动过少,导致血糖及血钙下降,同时母猪分娩后,乳腺迅速膨胀和泌乳,而随着仔猪生长发育,消耗了母体大量营养,又得不到及时补充,也使母猪血糖血钙不断降低,而引起发病。2!临床症状母猪产后瘫痪常发生在分娩后7~20d,也有极少病例在产后20~40d发病,病发初期精神沉郁,一切反射变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广大农户致富的有效途径。但奶牛产后瘫痪 ,尤其是高产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的明显增高 ,严重影响着奶牛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十几年的临床实践 ,就该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介绍如下。1 发病原因奶牛产后瘫痪 ,是奶牛产后 1~ 3d ,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多发生于5~ 9岁高产奶牛。病牛大多是由于甲状旁腺机能衰竭 ,引起血钙调节机能失调。在高钙饲养条件下 ,甲状旁腺机能降低 ,分娩后骤然泌乳 ,随着大量钙的流失使血钙低下 ,而不能引起甲状旁腺素的充分分泌 ,使骨钙动员迟缓 ,肠道对钙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突发的一种严重代谢紊乱的疾病,营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着钙-激素的调解,主要特征是精神沉郁、昏迷、低血钙,四肢瘫痪并丧失知觉,临床中认为,本病是由于母猪分娩后,血钙和血糖浓度急剧降低而发生此病,因此,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是日粮供应不平衡,钙、磷含量及其比例不当。对发病因素、发病类型、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以期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母猪产后瘫痪是指母猪在分娩后由于营养不良而引起身体机能紊乱,进而出现昏迷、四肢瘫痪等低血糖症状,该病主要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母猪体内缺乏钙、磷元素而引起。母猪产后瘫痪会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了解母猪产后瘫痪的原因,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造成母猪产后瘫痪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病,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1病因产后瘫痪的病因很复杂,现代医学认为,饲料中缺乏糖和维生素,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加之产后母畜体内钙质随着乳汁大量排出体外和血钙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引起机体血钙急剧下降而发病。中兽医认为病因是母猪产后气血耗损、感受风寒而引起的风瘫症。  相似文献   

7.
正母猪在产后瘫痪多是因为缺乏营养,体质不佳,饲料不够丰富缺少钙、磷以及食盐的摄入等原因而引起母猪在生产后血糖血钙含量过低的一种急性的神经障碍性疾病。母猪产后瘫痪也叫产后麻痹、风瘫或者急性低血糖症等,不是一项单独存在的疾病引发的原因有许多种,与品种、年龄、胎次等没有关系主要发生于母猪产后和哺乳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母猪瘫痪是一种代谢病,主要发生在临产数天或产仔后6~20d的经产母猪,由于怀孕后期胎儿的发育,迅速消耗母体钙,母猪分娩后随着乳汁排出大量钙盐,加上饲料营养不足,分娩后肠道吸收钙、维生素D的能力减弱,血钙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机体血钙下降,机体的动态平衡失调,没有得到及时补充而瘫痪。笔者采取综合疗法治疗母猪瘫痪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母猪产后瘫疾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多因母猪体质量瘦弱、饲料过于单一、母猪营养不良、饲料中钙磷失调以及食盐含量不足,导致母猪产后血糖血钙过底,以至母猪产后瘫痪。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  相似文献   

10.
从2009年年初至今,共诊治母猪产后瘫痪16例,治愈15头,淘汰1头。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风,是母猪分娩后突发或渐进性发生的一种以知觉散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以上所诊疗病例多发生于断奶后1~3 d左右,个别猪在产后几天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病猪轻者后肢瘫痪,重者四肢不能站立,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圈舍昏暗潮湿所致。本病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和仔猪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奶牛生产后卧倒不起综合症是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低、分娩损伤造成肢体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产后受潮湿影响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后血钙浓度、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后血钙浓度、  相似文献   

14.
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母猪产后瘫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多因母猪营养不良、体质瘦弱,饲料过于单一,饲料中钙磷失调以及食盐含量不足,导致母猪产后血糖血钙过低,以至母猪产后瘫痪。对发病因素、发病类型、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以期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产后瘫痪,是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卧地不起,四肢瘫痪,知觉丧失,多发于3~6胎的高产奶牛,治愈母牛在下次分娩时,有可能再度发生。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后72 h内最易得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一般认为,不完全是日粮中钙的摄入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而是血钙调节机能的急性衰竭,血液中的钙质随乳汁大量流回乳房集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奶牛爬行综合征,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少,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临床特征是奶牛产后长期卧地不起,对钙制剂治疗基本无效,但知觉、意识尚存,食欲、反刍正常。  相似文献   

17.
产后瘫痪 ,又叫生产瘫痪、乳热症 ,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此病常发生于高产母牛 ,特别是 3~6胎多发 ,且常发生于分娩后 12~ 72h。其临床特征为体温降低 ,卧地不起 ,四肢瘫痪 ,知觉丧失 ,伴有咽、舌部及肠道麻痹。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娩前后体内钙的代谢紊乱 ,血钙浓度急剧下降。1 血钙降低与生产瘫痪的发生实验研究表明 :患产后瘫痪的病牛血钙浓度都有明显下降 ,健康奶牛血钙浓度在 9~ 12mg ,而患病奶牛血钙一般在8mg以下 ,多为 2~ 5mg。目前普遍认为 ,分娩前后血钙急剧降低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卧倒不起综合征又称奶牛爬行综合征,产后奶牛经常发生。常由于奶牛分娩后血钙过低,分娩损伤造成麻痹,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等原因致使奶牛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而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以夏季与初春较为多发。临床特征是奶牛产后长期卧地不起,对钙制剂治疗基本无效,但知觉、意识尚存,食欲、反刍正常。  相似文献   

19.
母猪产后瘫痪是指母猪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严重神经性疾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母猪瘫痪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养猪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一)病因 一般认为与血糖和血钙过少有密切关系,以及产后出血、血压降低等原因,致使大脑皮层发生机能性障碍。此外,母猪分娩时由于胎儿过大,胎势及胎位不正时,或难产时间过长以及强力拉出胎儿,使闭孔神经及臀神经受压迫或挫伤,可引起麻痹;也可因母猪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日粮中钙磷不足,精料…  相似文献   

20.
<正>母猪产后瘫痪,是现代集约化养猪场及农村常见的一种疾病,专指母猪分娩后血糖、血钙急剧减少,钙磷比例失调,出现明显的血压降低、维生素缺乏等症状。近些年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圈舍潮湿的环境中,发病率较高。母猪产后瘫痪是养猪业常见的多发病,其治疗周期较长。有关调查显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该病出现的几率较高。母猪怀孕期间饲料中缺乏必要的钙磷、能量饲料,圈舍在通风及采光设计上缺乏合理性等是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