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单63号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57-57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农业科技开发中心 品种来源 PK17×PK8。PK17来源于(P78599/478)/478,PK8来源于(E28/昌7—2)/昌7—2。原名临玉6号。  相似文献   

2.
李子逸 《油气储运》2011,(19):16-18
1.聊玉22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09号。育种者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来源聊玉22号是1代杂交种,组合为20-89-2/昌7-2。母本20-89-2为135系-3-3与90-37-3-1杂交后自交选育,父本昌7-2为外引系。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形紧凑,全株  相似文献   

3.
晋单64号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2):18-18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 AH36×运mg27。AH36来源于中单2号/478;运mg7来源于陕89—1/W314。原名运单29号。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芒市冬季栽培的菜用及加工兼用型优质马铃薯新品种,2015—2016年度在芒市引进云薯506、云薯401、紫云1号3个马铃薯新品种,并且以当地主推品种合作88作为试验对照进行了冬马铃薯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云薯401品种可在芒市大面积推广种植,紫云1号可选择在局部地区订单种植。  相似文献   

5.
选择6个小麦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黔麦18产量最高,单产为333.8kg/667m^2,比当地主推品种丰优8号(ck)增产25.1kg/667m^2,增8.1%;丰优7号单产为323.8kg/667m^2,比地主推品种丰优8号(ck)增产15.1kg/667m^2,增4.9%。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民乐县当地油菜品种青杂5号为对照,对比了汇丰1号、青杂7号、圣光401、冠油杂303、汇丰2号、冠油杂701、益油杂1号、冠油杂702、冠油杂812、南海油1号、绵油309与对照青杂5号间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筛选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优质的油菜品种,为当地油菜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汇丰2号、冠油杂701、汇丰1号增产效果最佳,可在民乐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钟文  毛瑞喜 《油气储运》2009,(11):39-41
1.青研春白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2号 育种者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该品种为1代杂交种,组合为A29/A-21-7-13-S-1。A29为雄性不育系,A-21-7-13-S—1自交不亲和系为日本舂白菜品种自交分离选育而成。保持系B29为地方品种黑龙江二牛心自交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8.
豌豆新品种银豌2号是以银豌l号为母本、Haiila为父本,在灌溉条件下经系谱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白银市多点试验中,银豌2号2a1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为5404.5kg/hm2,较对照品种银豌1号增产12.4%。该品种为半无叶型,生育期96d,株高65cm,百粒重26.5g,籽粒含粗蛋白246.3g/kg、淀粉602.9g/kg、赖氨酸14.0g/kg、粗脂肪13.7g,kg、灰分29.5g/kgo适宜在甘肃省灌区及高寒阴湿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玉米昌7-2近缘系遗传多样性及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SR分子标记和NCII交配设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个昌7—2近缘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Reid群的配合力和杂交组合的产量,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个昌7—2近缘系间存在遗传多样性,安昌7—2、甘昌7—2和新7红三者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而浚928与它们的遗传距离较远;4个昌7—2近缘系组配的杂交组合(F1)的平均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浚928所配F1的平均产量高于安昌7—2和甘昌7—2F1的平均产量,新7红所配F1的平均产量低于安昌7—2和甘昌7—2F1的平均产量,且安昌7—2所配F1的平均产量高于甘昌7—2F1的平均产量.各自交系的配合力效应与其产量结果基本一致;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交组合产量、特殊配合力与杂交组合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特殊配合力与遗传距离之间也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优良玉米自交系昌7-2的特征特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 7- 2是安阳市农科所 1 983年以山东省昌潍地区农科所 (现潍坊市农科院 )选育的单交种昌单七号 (黄早四×潍 95 )为基础材料 ,经过南北连续自交于 1 986年选育而成。昌 7- 2在类群划分上属于塘四坪头系统 ,它继承了黄早四配合力高 ,雄穗发达的优点 ,克服了其易感拟眼斑病、红叶病和鞘紫斑病的缺点 ,是改良黄早四最成功的自交系。自育成以来 ,特别是安阳农科所以其作父本 ,以 478作母本配成国审品种安玉五号以来 ,已被多家育种单位引进、利用。1 特征特性1 .1 昌 7- 2的植物学特性株高 1 70~ 1 80cm ,穗位高 80cm左右 ,主茎叶片数为 1 9…  相似文献   

11.
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6号是以81—5—12—4~7—9为母本,以天山白豌豆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4~2006年甘肃省定西市区域试验中,3a15点(次)均较对照增产,折合平均产量2067.3kg/hm2,较对照品种定豌1号增产15.6%。在2006—2008年全国豌豆区域试验中,3a27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150.2kg/hm2,较对照wD02-03增产0.9%。籽粒含粗蛋白286.2g/kg(于基),赖氨酸19.1g/kg(干基),粗脂肪7.6g/kg(干基),粗淀粉389.6g/kg(干基),水分10.2%,蛋白质含量超出平均值4百分点,为高蛋白品种。适宜在年降水量350mm以上.海拔2500m以下的半干旱山坡地、梯田地和川旱地种植,在水地和二阴地种植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12.
云南工业大麻品种在安徽麻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工业大麻系列品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云麻1号和云麻4号纤维产量为2691kg/hm^2和2640ks/hm^2,对比照六安寒麻增产8.46%和6.42%,差异不显著,纤维成熟期则相对延迟20-32d。云麻3号和云麻2号纤维产量为2430kg/hm^2和2292kg/hm^2。比对照六安寒麻减产2.06%和7.62%,差异也不显著。纤维成熟期相对提前5—9d。种子产量云麻系列品种则比六安寒麻减产32.91%-68.07%,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且成熟度较差。  相似文献   

13.
龙粘3号(原代号江糯401)是黑龙江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JNB~2为母本、自交系JNB~1为父本杂交育成。2009年初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特征特性龙粘3号是糯玉米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为紫色,  相似文献   

14.
垦油7号是以401A为母本,R77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品质双低、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秆强抗倒伏。在黑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849.2 kg.hm^-2,比对照品种垦油1号增产14.3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1品种来源棉花新品种酒棉9号(代号CT11)是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中棉27号”为母本,“中65110/新陆早7号”为父本复合杂交选育而成。2004—2005年进行品比试验,2005—2007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区域试验,2006—2007年参加甘肃省棉花生产试验示范,2009年1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6.
济单八号系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母本为:济522,父本为:昌7-2②,审定编号是豫审玉2003006,属紧凑型中熟品种,夏播生  相似文献   

17.
《吉林农业科学》1990,(3):38-41
<正> 吉林24号大豆新品种是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于1981年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原品系编号为伊交81—22—2—1—7,化简号为伊交81—22—7。一、选育经过吉林24号母本为吉林16号,该品种稳产、丰产性好、秆强、抗食心虫性强、子粒品质优良;父本为美国第Ⅲ熟期组的品种马歇尔(Marshall),该品种稳产性好、秆强、分支性  相似文献   

18.
泉花7号系泉州市农科所用028—9/205—1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红小豆新品种陇红小豆1号以泾川红小豆-2为母本,冀红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09—2011年区域试验中,陇红小豆1号平均折合产量1903.1kg/hm2,较对照品种泾川红小豆-2增产15.7%。该品种直立型,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98d,株高31.8cm,分枝4-3个,单株荚数34.6个,荚粒数7.8粒,荚长8.6cm,百粒重23.6g。籽粒含粗蛋白233.1mg/kg(风干基),粗淀粉535.2mg/kg(风干基),粗脂肪4.10g/kg(干基),水分13.1%(风干基)。田间高抗叶锈病,较抗叶斑病。  相似文献   

20.
大豆子叶节离体再生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获得大豆子叶节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方案,选用5个大豆品种的子叶节作为外植体,研究了种子萌发天数、外植体大小、不同激素浓度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苗龄以5—7d最佳;外植体以保留全部子叶为宜;外植体的萌发和诱导均存在基因型差异,292黄豆的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2MS+1mg/L6-BA,而鄂8157、湘春豆18号、湘春豆13号、湘春豆15号的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2MS+2mg/L6-BA,292黄豆、鄂8157、湘春豆18号、湘春豆13号、湘春豆15号的最佳诱导培养擎组合分另0为MS+2mg/L6-BA、MS+2mg/L6-BA、MS+1mg/L6-BA、1/2MS+2mg/L6一BA+0.05mg/LIBA,MS+2Ing/L6—1;^、丛生芽诱导率分别为60%、62.5%、81.25%、77.27%和47.5%;子叶节丛生芽生根时IBA浓度以2mg/L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