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无季节性,病势急剧,死亡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是雏鸭疫病之首。我市自84年发生本病,很快蔓延全市各地,据当年1050群雏鸭调查,发病群为389群,占37%,自然发病死亡率分别为13—89.5%,平均为50.1%。87年占本站门诊例次的255/2169(11.8%),88年占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无季节性、死亡迅速、死亡率高.我市自1985年首次流行本病后,已成为雏鸭的首要疾病.据1985年4~9月份统计,全市饲养雏鸭1050群,发病的雏鸭389群,发病群占37%.又据同年4~5月份送检确诊为本病的有50群40949只雏  相似文献   

3.
北京郊区爆发鸭球虫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4月下旬到11月份,北京市郊区几个大型鸭场一月龄左右的雏鸭先后爆发了一种表现为出血性卡他性肠炎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很高,几乎占每群雏鸭的25—30%,死亡率为5—15.7%,若不及时给药  相似文献   

4.
两禽主分别从某部队农场孵化室购同批肉雏鸭各500羽和600羽,雏鸭已于出壳当天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到7~8天龄时这两群雏鸭发生以肝脏极度肿胀,质脆及肝表面有大小不等出血斑点,胆囊高度胀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分别为43%和46%。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1病原鸭肝炎病毒(DHV)。2流行特点主要是出壳后2~3天到3周龄的雏鸭发病,发病率可达100%,7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以上,7~21日龄死亡率50%左右。4~6周龄也有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和死亡率高为特征。1病原鸭肝炎病毒(DHV)。2流行特点该病毒主要侵害出壳2~3天到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达100%。7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以上,7~21日龄死亡率达50%左右。4~6周龄  相似文献   

7.
鸭的付伤寒     
某农场在1960年发水时,曾爆发鸭付伤寒。一、发病情况:①死亡:从60年5月2日发病后,死亡逐渐增加。死亡率平均50.7%,有的群100%。②季节:夏、秋季。③年龄:14—28日龄的(?)鸭最易发生。④品种:当地鸭与北京鸭无显著差别。⑤共他畜禽发病情况:在鸭发病后20日,鸡开始发病并死亡。鸡病后精神不好、体温43℃,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养鸭地区。本病主要发生在1~8周龄的鸭,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在感染群中发病率极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5%~80%不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寒冷季节严重。现已成为对养鸭业危害最大,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现将一起规模鸭场雏鸭暴发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综合防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1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死亡率可高达95%,2-3周龄鸭死亡率为50%或更低.  相似文献   

10.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小鸭的急性传染病,感染宿主只有5周龄以下的鸭才患病,特别是3周龄易感染。随着日龄的增加,其敏感度逐渐降低。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症状表现角弓反张,病变为肝炎,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冬春季节较流行。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差别大,有些小于1周龄的雏鸭死亡率90%,7日龄左右的鸭死亡率为20%~60%不等,4~5周龄中鸭死亡率较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1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死亡率可高达95%,2-3周龄鸭死亡率为50%或更低.……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浆液性传染病(尤其是雏鸭),它主要临床表现为困倦不食,眼和鼻孔有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表现为斜颈,病理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经感染后死亡率高,病鸭消瘦,淘汰率高,是当前养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流行情况主要发生于肉鸭,1 ̄8周龄的鸭高度敏感(尤以2 ̄3周龄雏鸭)。本病在感染群中发病率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可达5% ̄75%。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本病,尤以冬春季节为重。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和消化道。2临床症状最急性病例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急…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现状调查1.易感群。根据笔者对4家发病鸭场调查结果显示,该病发病表现低龄化,普遍发病于育雏脱温后7~50日龄幼鸭。7日龄以内雏鸭或有母源抗体保护的成鸭抵抗力较强,所以发病率较低。也就是说,该病重点危害对象是7~50日龄幼鸭。2.发病率及死亡率。7~50日龄幼鸭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在  相似文献   

14.
2015年2月以来,福建省漳州、漳浦、龙海等地饲养的半番鸭群流行一种以软脚、短嘴、生长障碍为临床特征的新疫病(暂名"鸭短嘴矮小综合征"),病原暂命名为短嘴型小鹅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不仅危害半番鸭,在我国山东、江苏等省的樱桃谷鸭也大范围流行,发病率为10%~100%,死亡率为2%~10%,僵鸭淘汰率或残鸭率20%~80%,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鸭群误食雄黄矿石中毒死亡病例,未见报道,1987年9月在江都扬庄乡发生一群雏鸭中毒,现将情况报道于下。发病经过江都县扬庄乡合作养鸭组共养雏鸭1100只,饲养在鱼塘边的室内,47日龄时将鸭饲养场扩大到堆存500斤雄黄矿石场地,第二天发现29只死鸭,并有若干病鸭。第三天死亡50多只,一周内共死亡160只,死亡率为14.5%,第六天禽主带7只死鸭来门诊。  相似文献   

16.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传播迅速,病程较短。发病初期的死亡率常可达90%以上,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本病的病原体是病毒,属于细核酸病毒群,可以在8~9天龄鸭胚及11~12天龄的鸡胚(尿囊腔接种)中生长繁殖,经5~6天死亡,胚体皮下水肿(特别在股内侧及腹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雏鸭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主要危害20日龄以内的雏鸭,雏鸭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最高死亡率可达90%~95%,并且所有的抗菌素对本病无效.……  相似文献   

18.
鸭“摇头风”即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雏鸭的一种传染病.因病鸭临死前出现摇头或点头症状而得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秋末、冬春季节多发.2~3周龄的雏鸭易感,少数在4~7周龄发生.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为20%~80%.1999年求治的30多群病鸭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均取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症状:病鸭表现两脚发软,嗜睡、缩颈,食欲减少或废绝,眼鼻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临死前出现痉挛,摇头或点头,前仰后翻,背颈,伸腿,角弓反张,摇尾,抽搐而死.  相似文献   

19.
(上接第10期第21页) 2.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在自然情况下只感染鸭,1周龄内雏鸭发病率可达95%以上,死亡率达80%左右,1~3周龄的死亡率在50%左右,鸡和鹅都/卜能自然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20.
鸭脾坏死综合征是一种以鸭脾脏坏死、肿大、黑紫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雏鸭死亡率极高。病因众说纷纭.目前对鸭脾脏坏死病毒认可度较高。鸭脾脏坏死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群的一种病毒,主要危害机体免疫系统、内皮细胞以及组织等,临床常与霉菌毒素伴随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