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碱性土壤施硫磺对油菜生长、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硫磺施用量对碱性土壤pH、速效磷和磷酸酶活性以及油菜生物量、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植株吸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硫磺能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硫磺后土壤pH值最大降幅为0.5个单位。当硫磺用量为120.mg/kg时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比对照增加了68.6%。对油菜生长状况的研究表明,施用硫磺能增加油菜植株生物量,降低油菜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和植株吸磷量。施硫磺与对照相比,油菜植株生物量最大增加了29.64%,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降低了58.6%,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了近1.8倍,吸磷量增加了1.55倍。研究结果还显示,虽然高硫处理对土壤pH值降低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同时会也抑制油菜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2.
邱慧珍  张福锁 《土壤通报》2002,33(4):295-299
用土培方法研究了两种磷肥 (枸溶性钙镁磷肥CMP和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SSP)和两种非水溶性磷肥活化剂(无机矿物活化剂IA和有机活化剂OA)在石灰性土壤中对不同磷效率小麦苗期生长和基因型差异以及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SSP和CMP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小麦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但对植株磷效率的影响效果明显不同。SSP可提高植株的磷吸收效率 ,CMP对提高植株的磷利用效率更有效。不同磷效率小麦生长的基因型差异在所有磷肥处理中均表现 ,但在CMP处理中的差异最大 ,不同溶解性磷肥品种可作为小麦磷效率基因型的鉴定材料。两种非水溶性磷肥活化剂对钙镁磷肥均有效 ,但作用大小和方向因小麦基因型不同而异 ,OA有利于磷高效基因型小麦的生长 ,IA对磷低效基因型小麦的生长则更加有利 ,其效果甚至超过水溶性磷肥。经IA处理的CMP能明显提高小麦植株的磷含量和吸磷量 ,并能显著增加土壤的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磷锌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复杂的交互作用,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磷锌配施对石灰性土壤中磷锌有效性及小麦对其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锌明显增加了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含量,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含量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加;施磷明显增加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在相同施磷水平下,土壤中速效磷含量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锌提高了小麦茎叶和籽粒锌含量,且在各施锌背景下随施磷量的增加明显地降低了小麦茎叶中锌含量,但提高了籽粒中锌含量。施磷提高了小麦茎叶和籽粒磷含量。在低磷水平(不施磷和施21.82 mg kg-1)时,施锌对茎叶中磷含量的提高作用明显,且随施锌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但籽粒中磷含量逐渐降低;而在高磷水平(174.56 mg kg-1)下,施锌则降低了小麦植株茎叶中磷含量,而籽粒中磷含量却随施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石灰性土壤中施磷肥提高了土壤中锌的有效性,而锌也提高了磷的有效性,同时发现施磷降低了小麦茎叶中锌含量,促进了锌元素从植株向籽粒的运输,增加了小麦籽粒中锌含量,但是在低磷条件下,施锌提高了茎叶磷含量,却降低了籽粒磷含量,而在高磷条件下,施锌降低了茎叶磷含量,提高了籽粒含量。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潮土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供试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磷酸钙盐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73.9%,其它组分占26.1%。不施磷肥的各处理(CK、N、NK)中,小麦生物量和吸磷量均较低,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总量变化不大,Ca2-P和Ca8—P在各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含量均很低。在施用磷肥的各处理(NP、PK、NPK)中,NP和NPK处理小麦的生物量和吸磷量均显著高于PK处理,而PK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的增幅明显高于NP和NPK处理。磷肥和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小麦的吸磷量和生物学产量,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和总量增加的幅度以1.5(M+NPK)处理最高。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根际各无机磷形态及其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分析表明,Ca2-P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Ca8-P、Al-P、Fe—P达显著水平,O-P、Ca10—P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钴对番茄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素萍  樊文华 《土壤通报》2005,36(6):925-92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钴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钴在番茄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和土壤中有效钴含量的变化状况。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钴能提高番茄植株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花蕾数和开花数、地上部分鲜重;而对植株的株高、复叶数和根重(AW)无显著影响。但钴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的作用较明显,能显著提高坐果率、单株结果数和产量。钴在植株体内各部位的含量及土壤有效钴的含量均随施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钴的最大处理(64mg kg-1土)未对番茄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物炭对潮土磷有效性、小麦产量及吸磷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潮土磷素有效性、小麦产量及吸磷量的影响,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在潮土中添加0、0.2%、1.0%和5.0%(即CK、MB_(0.2)、MB_(1.0)、MB_(5.0)处理)4个水平的生物炭,分析了不同生物炭用量下潮土磷素有效性、小麦产量及磷素吸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处理下土壤有效磷(AP)含量均逐渐减少,但总体变化不大。在3个关键生育期,土壤AP含量均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CK处理相比,成熟期MB_(0.2)、MB_(1.0)和MB_(5.0)处理的土壤A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1.3%、30.5%和167.1%。土壤AP含量与土壤pH、电导率(EC)及有机碳(S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则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还发现,MB_(1.0)和MB_(5.0)处理产量较CK均显著增加,其中MB_(1.0)处理产量增幅最大,达33.7%。小麦收获后,籽粒磷含量、吸磷量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MB_(5.0)处理的籽粒磷含量和吸磷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增幅范围分别为21.4%~30.8%、23.0%~68.9%;而处理间植株磷含量和吸收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施入中、高量(MB_(1.0)、MB_(5.0))生物炭有利于提高潮土磷素有效性、小麦产量及籽粒磷素吸收。  相似文献   

7.
无机有机肥磷配施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磷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想  刘艳霞  刘益仁  徐阳春 《土壤》2013,45(4):641-647
采用盆栽模拟生物试验,研究等量施磷条件下无机有机肥磷不同配比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肥磷:有机肥磷为80∶20的处理较100∶0处理前两季小麦和水稻产量略低,后两季小麦和大豆产量显著增高;80∶20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分别比100∶0处理增加60.0%和51.7%; 80:20处理的铁磷和闭蓄态磷含量较100∶0处理显著降低,铝磷和钙磷含量变化不大;80∶20和70∶30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含量均显著高于100∶0处理.因此,80∶20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无机有机肥磷配施的最佳比例,可为农业生产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河北衡水潮土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小麦季施用磷肥对玉米的后效及土壤中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施磷量(187.5 kg hm-2 P2O5)相比,小麦季磷肥施用量减少20%或40%,甚至当年不施磷,对后作玉米籽粒产量、生物量、植株吸磷量均无明显影响。从玉米苗期到成熟期,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磷下降幅度表现为Ca2-P最大,其次是Ca8-P,再次为Al-P。随着施磷量的减少,土壤Olsen-P、Ca2-P含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与单施无机磷肥150.0 kg hm-2 P2O5相比,用有机肥猪粪磷替代其中20%无机磷肥,显著提高了土壤Olsen-P、Ca2-P和Ca8-P含量。本文结论认为在高肥力的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个轮作周期中,小麦季减少磷肥用量,对后作玉米生长和产量尚未产生明显的影响。适当配施猪粪,减少无机磷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的Olsen-P和Ca2-P含量,较好地维持玉米季土壤中磷素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水分和施磷量对简育水耕人为土中磷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和盆栽试验,探讨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简育水耕人为土中磷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占无机磷总量的顺序为O-P>Fe-P>Al-P>Ca-P;随着水稻栽种时间的延长、土壤含水量和施磷量的降低,土壤Al-P、Fe-P和Ca-P含量下降,O-P含量则上升。大田试验中,土壤水分含量仅对水稻生长初期和后期的Ca-P以及中期的O-P影响显著,而对其他水稻生长期下土壤Al-P、Fe-P影响不显著;施磷量与红壤无机磷组分存在显著的相关。盆栽试验中土壤水分含量对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均不显著;施磷量与Al-P、Fe-P和水稻生长初期、中期的Ca-P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而对后期的Ca-P和O-P的影响不显著。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土壤四种形态的无机磷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及植株氮素累积萤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但施肥过量产量降低,同等施氮条件下,控释掺混氮肥各处理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普通尿素处理.施氮显著增加了0-40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同时显著提高了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体内氮素含量.经夏玉米季后,除高量施氮的T4,T6处理出现土壤氮索表观盈余外,其余处理均出现土壤氮素表观亏缺,施氮后土壤表观盈余量增加,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未熟化土壤(耕层2.0m以下)在温室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底肥(CK、N、P、K、NP、NK、NPK、有机肥、NPK 有机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P肥对小麦各生长性状、产量、叶绿素含量、植株N含量和籽粒蛋白均有显著作用;植株N含量与籽粒N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籽粒产量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及籽粒产量亦显著正相关。在北方黄土母质的石灰性贫瘠土壤条件下,无机肥N、P、K 3因素中,P肥具有第一重要的作用,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圆褐固氮菌对春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探讨了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 beijerinckN45及用其研制的生物氮肥对春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生物氮肥的研制及其与化学氮肥的最佳配比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供试菌株N45具有对春小麦的增产作用和对氮肥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将其研制为生物氮肥后,其效果在田间得到了很好的再现,盆栽与田间试验均是与半量化学氮肥配施效果最佳,相比同量化肥处理分别提高春小麦秸秆产量12.70%和16.34%;籽粒产量15.31%和11.77%;氮素收获指数0.68%和0.13%;氮肥农学利用率30.37%和59.39%;氮素吸收利用率26.53%和88.66%;氮肥偏生产力15.27%和11.77%;氮肥生理利用率12.24%和35.24%,同时还能够提高秸秆和籽粒中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累积量。  相似文献   

13.
长效尿素的供氮过程及其在稻—麦轮作下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酸盐包膜工艺制成长效尿素PCU,含N 33.8%,全磷(P)5.15%,有效磷(P)4.10%。同日本产品SCU和IBDU进行了盆栽和田间小区及微区试验,发现:(1)PCU作基肥穴施其供氮强度和供氮容量均高于SCU和IBDU;(2)PCU在红壤上对中稻的产量效应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但在黄泥土和白土上对单晚的肥效不及普通尿素分次施;(3)PCU作基肥穴施在中稻上其氮素利用率最高,达到79%,而SCU和IBDU作基肥混施以及普通尿素分次施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60%,42%和34%;(4)长效肥的后效与释放率呈反相关的趋势,即释放率越低,后效越长,如释放率最低的IBDU的后效比SCU和PCU分别高89%和47%。  相似文献   

14.
氮锌硒肥配合施用对黑麦草锌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在湖北省宜昌县山地黄棕壤上以磷肥为底肥单施锌、硒肥及氮锌硒肥配合施用对单播与混播黑麦草中锌营养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单施锌肥明显增加混播黑麦草 (混播比例为白三叶∶黑麦草为 1∶4)中的锌含量 ,且随施锌量的增加 ,混播黑麦草中的锌含量也增加 ;单施磷肥的处理与不施肥的对照相比较 ,混播黑麦草中的锌含量降低 ,其主要原因是干物质量增加引起的稀释效应。单施硒肥情况下 ,混播黑麦草中的锌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氮锌硒肥配合施用的 9个处理中 ,混播黑麦草中锌含量最高的处理是N46Zn2 5Se1 ;单播黑麦草中锌含量最高的处理是N30Zn2 5Se5。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铜在甘蔗体内的吸收及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家文  崔雄维  张跃彬  刘少春 《土壤》2010,42(4):606-6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Cu在甘蔗体内吸收、积累规律及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根、茎、枯叶、梢头对Cu的积累能力总体表现为根茎枯叶梢头,甘蔗各部分器官Cu含量随外源投放的Cu浓度而增加,呈显著的正相关。少量的Cu会使甘蔗明显增产,但胁迫或过量对甘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Cu过量对甘蔗品质的影响表现在出汁率、还原糖的增加和纤维分的降低,适当地施Cu会增加甘蔗的产糖量,但过多会减低甘蔗的产糖量。  相似文献   

16.
钾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钾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增加小麦株高、穗长、千粒重及穗粒数,因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小麦增产10.2%~24.8%。施用钾肥能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但对籽粒沉降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磷肥对水稻和旱作的肥效及其后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南方红壤地区,磷肥的肥效已为大量的农业实践所证明,因此,进一步提高磷肥的施用技术,就成为当前磷肥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生产实践中早已指出:在同一类型的土壤上,磷肥对于旱作的肥效往往比对水稻的肥效来得显著;在栽培双季稻的情况下,磷肥对早稻的肥效又比晚稻明显。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施用腐植酸复合肥对小麦抗旱、防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浓度为25~50mg/L时对小麦根系伸展与活力的促进作用最强,根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麦苗长势最佳且生物量最大。土培条件下腐植酸复合肥比等养分量化肥更显著提高小麦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脯氨酸含量,降低质膜透性,有效提高小麦抗旱与防衰能力,增加干物质量累积。施肥量与各生理指标间呈二次曲线相关,峰值施肥量为2.9~4.3g/盆。  相似文献   

19.
运用盆栽模拟土壤渍水逆境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运转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的影响有异;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逆境显著影响根系对N、P素的吸收、运转与分配,以孕穗期渍水逆境影响最大,其次为灌浆期和拔节期,而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逆境对K素的吸收影响较小。孕穗期以前浈水逆境主要影响小麦根系对N,P,K案的吸收.对N、P、K素在小麦体内的运输和分配影响较小;灌浆期渍水逆境不仅影响根系对N、P、K素的吸收.同时也影响N、P素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运转和分配,但对K素在小麦体内的运转和分配影响较小。因此,基肥中施足P肥和K肥,拔节孕穗期重施速效N肥,灌浆期叶面喷施KH2PO4对于培育壮秆大穗,减轻小麦溃害,提高受渍小麦籽粒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氮配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水氮配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严重地影响了氮肥的作用,只有在水分配合条件下,氮肥的作用才得到了充分发挥。水分和氮素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产量,也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品质。冬小麦水氮高效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在拔节期,这个时期施氮可以增加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