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何菊英  简敏 《种子科技》2011,29(5):26-27
通过不同播期试验,检测不同试点的种子质量和产量,探索两系杂交水稻湘陵628S系列组合的最佳抽穗扬花期、最佳育性安全期以及最佳成熟收割安全期,以确定湘陵628S系列组合适应的制种基地和播期。  相似文献   

2.
陈利群  全庆丰 《种子》2000,(2):78-79
培矮64S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1996~1998年我们在怀化市对培矮64S系列组合进行制种高产技术研究,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套高产优质制种技术。1 花期的选择两系制种在基地选择和花期安排上应注意两个安全期的选择:一是育性转换安全期,二是扬花授粉安全期。根据培矮64S的育性转换规律及黑粉病率较高的特点,花期安排在7月底至8月初较为适宜。其中培杂马七因父本不耐高温,花期安排在8月中下旬较为适宜。2 健根多蘖壮秧的培育具体操作围绕“空、肥、时、干”四个字进行。“空”是指秧苗个体有足够的…  相似文献   

3.
混入汕优63制种田母本珍汕97A(不育系)中的杂株主要是珍汕97B(保持系)。因A、B两系是姊妹系,其生物学典型性状抽穗后方有部分明显区别。因此,制种田母本的去杂工作一般都在后期进行。抽穗扬花期如不及时、彻底将保持系去除,将会引起生物学混杂,严重影响种子纯度,降低杂种优势,给大田水稻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大面积制种进入抽穗扬花期后,制种农户多注重割叶、打“九○二”、人工辅助授粉等农活操作,而忽视对杂株保持系的及时去除工  相似文献   

4.
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进行了割茬再生处理,比较了再生稻与同期抽穗的头季稻的育性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日高温下还是短日低温下,割茬再生处理均可明显提高培矮64S花粉可育度;短日低温下,割茬再生处理对培矮64S套袋自交结实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但幅度远小于花粉可育度而长日高温下割茬再生处理对培矮64S套袋自交结实率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6两优9366制种产量和质量,研究了贵州温敏核不育系6311S系列组合高产优质制种技术规程,对6311S系列组合制种基地选择,育秧,移栽,大田肥水管理,花期预测和调整,“920”喷施,除杂保纯,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技术环节进行了规范.并在大面积制种应用中产量达到3.75 t/hm2以上,验收产量达到4.74 t/hm2.  相似文献   

6.
江淮地区两系稻制种最佳抽穗扬花期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平 《种子科技》2003,21(4):221-222
通过对安徽两系杂交稻主要组合制种经验教训的总结,明确了幼穗发育期的温光条件是两系杂交稻制种成败的关键,提出两系杂交稻制种必须正确选择抽穗扬花期和合理安排父母本的播差期。  相似文献   

7.
影响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的不良因素及相应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守全 《种子》2001,(4):47-47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不遇将直接影响制种产量。本人根据我场多年来制种工作实践 ,对影响花期的不良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与总结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预措施。1 影响制种花期的因素父母本的播始历期对杂交水稻制种花期起决定性的作用 ,而品种的遗传特性 ,特定的光、温、水、肥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双亲的播始历期 ,因此 ,造成花期不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致可分为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1.1 气候因素气候条件对制种花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父本的生育进程来体现的。1.1.1 父本育秧遇异常天气我场大多采用迟夏 (季 )制种 ,抽穗扬花期为 8月…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我公司在郴州市北湖区同和乡的同和村、茅坪村、年西冲村三个村共配制培矮 6 4S系列组合 2 3hm2 ,其中夏制 2 1hm2 ,秋制 2 hm2 ,平均亩产 15 0 kg。现将主要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1 亲本特征特性1.1 培矮 6 4S的特征特性 :该不育系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罗孝和研究员育成的中籼类型不育系。叶片较窄而直立 ,剑叶短小 ,叶色较浓绿 ,分蘖力强 ,成穗率低 ,株形紧凑 ,功能叶光合期长 ,株高 6 1.5~ 70 .2cm。每穗总粒数 10 6~ 16 5粒 ,千粒重 18.34~ 2 2 .32g ,谷粒呈月牙形或镰刀形。花期长 10~ 12 d ,见穗后2 d始花 ,第 4~ 5天…  相似文献   

9.
肖志清  周卜龙  周新文  龚光雄 《种子》2000,(3):47-48,80
超级稻组合培矮64S/E32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江苏省农科院协作,用“培矮64S”作母本,“E32”作父本配制成的一个超高产组合,该组合增产潜力较大,1997~1999三年分别在江苏省的南京、苏州、高邮和湖南省的怀化、麻阳等地试种,一般产量11.25t/hm2,高产丘达13.26t/hm2,已达到每hm2日产稻谷100kg的超高产指标。1998~1999年我市共制种面积73.866hm2,实收种子226.03t,平均实收种子3.06t/hm2,高产户赵家桥0.106hm2,实收种子0.502t,平均产量4.74t/hm2,现将其制种高产技术介绍如下:1 亲本的特征特性1.1 “培矮64S”属光温互作型低温…  相似文献   

10.
前言历年制种资料的分析表明,闽南地区制种单产不高不稳,明显低于闽西北中制区,究其原因,除春秋两季制种的抽穗扬花期常遇高温低湿或阴雨低温寡照或台风等灾害性气候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没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有效穗不足,穗粒数少,异交结实率偏低有关。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