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农业》2014,(11):69-69
<正>183年前,凯斯(Case IH)发明了收割机;37年前,凯斯创立了轴流滚筒收获技术;今天,凯斯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在收获质量、谷物损失、作物适应性、使用简便性、作业效率和产品保值方面,已成为全球收割机行业的标杆。  相似文献   

2.
JDL3316型联合收割机为中型联合收割机,采用了国际先进的CTS技术:切流脱粒滚筒加单轴流钉齿分离滚筒结构,该机在胜利农场及附近地区应用较多,它主要以收获水稻为主,兼收小麦、大豆等作物,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该机是比较适合垦区农业生产的一种机型。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农业》2014,(6):69-69
183年前,凯斯(CASE IH )发明了收获机械;37年前,凯斯发明了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凯斯机械的高品质使其成为行业中同类产品在收获质量、谷物损失、作物适应性、使用简便性、机器作业效率和产品保值方面的标杆。 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凯斯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拥有众多领先优势:首先,它采用凯斯专利的轴流滚筒设计,收获质量更高,与其它产品相比,其谷物破碎率和损失率更低,谷物质量更好;其次,该产品的作物适应性更强,不仅可以收获玉米,还能收获大豆、水稻、小麦等众多农作物;采用凯斯专利技术设计,整机结构更轻,低湿地的通过性更好,油耗率更低;驾驶室宽敞舒适,多功能手柄操作简单,让驾驶员集中精力进行田间收获。  相似文献   

4.
<正>182年前,凯斯(CASE IH)发明了收获机械;37年前,凯斯发明了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凯斯机械的高品质使其成为行业中同类产品在收获质量、谷物损失、作物适应性、使用简便性、机器作业效率和产品保值方面的标杆。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凯斯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拥有众多领先优势:首先,它采用凯斯专利的轴流滚筒设计,收获质量更高,与其它产品相比,其谷物破碎率和损失率更低,谷物质量更  相似文献   

5.
<正>183年前,凯斯(CASE IH)发明了收获机械;37年前,凯斯发明了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凯斯机械的高品质使其成为行业中同类产品在收获质量、谷物损失、作物适应性、使用简便性、机器作业效率和产品保值方面的标杆。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凯斯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拥有众多领先优势:首先,它采用凯斯专利的轴流滚筒设计,收获质量更高,与其它产品相比,其谷物破碎率和损失率更低,谷物质量更好;其次,该产品的作物适应性更强,不仅可以收获玉米,还能收获大豆、水稻、小麦等众多农作  相似文献   

6.
从第一台应用于田间的单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开始,凯斯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在收获质量、谷物损失、使用简便性等方面就成为行业中同类产品的标杆,并一直超越人们的预期,成为被追赶的目标。但凯斯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根据用户的建议,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及性能的改进,推出了凯斯最新的30系列轴流滚筒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农业》2007,(11):45-45
凯斯是轴流滚筒技术的发明者与领导者,30年来,凯斯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总计有超过1.2万台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销往世界各地,其数量超过其它所有品牌轴流收割机之和。中国从1980年最早引进的万国1460联合收割机,到最新的凯斯2388联合收割机,是目前147kW(200hp)以上进口凯斯轴流滚筒收割机,使用数量最多的。凯斯2388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性能优越,对收获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麦等作物的适应性更好,作业效率高、损失小,收获的谷物质量更好。凯斯轴流滚筒收割机的核心优势和特点是:1结构简单凯斯轴流滚筒收割机通过一个简单的滚…  相似文献   

8.
凯斯6088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设计先进、结构简单、作业效率高、功率强劲、操纵方便、脱粒柔和干净、对不同作物和作业条件的适应性强,在减少收获损失、减少籽粒破碎和提高产品收获质量方面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极大的提高了垦区作物收获的机械化水平,为在收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做好维护使用工作.  相似文献   

9.
180年前,我们发明了收割机;35年前,我们创立了轴流滚筒收获技术。2012年,当最新一代的凯斯轴流滚筒收割机问世之即,让我们梳理历史的脉络,感受凯斯专注于收获领域,不断创新与进取的历史积淀与步伐。这也是凯斯Case IH一直走在收获机械行业的前沿,成为所在年代先进高效产品的代名词缘由。  相似文献   

10.
<正>凯斯4077/4088型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专门根据国内用户的需求设计,采用凯斯专利的轴流滚筒结构,作业效率高,操作舒适,收获谷物质量好、破碎率低、特别是在收获含水率较高的玉米时优势明显。凯斯4088更配备6000升超大粮箱、5米加长卸粮搅龙加上6行带秸秆切断底刀的玉米割台,为您开创玉米收获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方丘陵稻麦两熟地区分段收获机械化的需要,研制出立轴式脱粒机,该机以一根立轴联接螺旋板齿脱粒滚筒、上排杂风扇和下轴流风扇,并驱动其旋转,同时,采用二次切割喂入装置。试验表明,该机脱净率高、破碎率低、结构紧凑,但脱稻的含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农业》2014,(7):69-69
<正>183年前,凯斯(Case IH)发明了收割机;37年前,凯斯创立了轴流滚筒收获技术;今天,凯斯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在收获质量、谷物损失、作物适应性、使用简便性、作业效率和产品保值方面,已成为全球收割机行业的标杆。●采用凯斯轴流滚筒设计,收获质量更高;●可以收获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多种农作物,适应性更强;●采用凯斯技术设计,整机结构更轻,低湿地的通过性更好,油耗率更低;●驾驶室宽敞舒适,多功能手柄操作简单,让驾驶员集中精力进行田间收获。  相似文献   

13.
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再生稻头季收获碾压率,设计1台轻量化、宽割幅、低碾压的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该机由2套收割、脱粒、清选及储粮系统构成,共用1套履带式行走底盘,其收获装置采用对潮湿作物脱粒能力强的轴流钉齿式脱粒滚筒,清选装置采用质量轻、功耗小的气流清选筒式装置。对整机结构及参数进行设计并试制1台割幅为2.55m、理论喂入量为1.6kg/s的样机。以水稻品种"中香一号"为试验对象,对该机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速度可达0.24 m/s,割茬高度在0.35~0.55 m间可调,工作效率为0.133hm~2/h。该机碾压率低、质量轻,能满足再生稻头季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凯斯4077/4088型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专门根据国内用户的需求设计,采用凯斯专利的轴流滚筒结构,作业效率高,操作舒适,收获谷物质量好、破碎率低、特别是在收获含水率较高的玉米时优势明显。凯斯  相似文献   

15.
4SY-1.8型油菜割晒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菜收获的农艺要求,针对油菜人工收获效率低下和联合收获损失较高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实现油菜分段收获的4SY-1.8型油菜割晒机,确定了该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了输送系统、分禾装置和切割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与参数分析.研制的集成伸缩滚筒、立辊和输送带构成的输送系统,可实现油菜茎秆铺放宽度约为1000mm的中间...  相似文献   

16.
<正>凯斯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Case IH Axial-Flow○R combines)于1977年在美国上市。3年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将其引入中国。35年来,产品不断升级,性能大幅提高,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已经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籽粒收获的标杆。新型轴流滚筒4000系列联合收割机是专门根据中国用户的需求量身设计的,在哈尔滨制造,操作舒适,效率高,并可以确保谷物卓越的品质。●动力强劲,操作简便凯斯4077/4088型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采用了高效的FPT6.7升发动机。采  相似文献   

17.
3070型联合收割机是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全喂入自走式稻麦两用联合收割机,它采用切流滚筒+横向轴流滚筒结构,技术水平先进,收获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在进行正常作业之前,必须根据作物种类和作物状况,对机器进行调整,调完后要进行试割,并对机器调试后的技术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现场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正常作业.该机的割前调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凯斯4077/4088型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专门根据国内用户的需求设计,采用凯斯专利的轴流滚筒结构,作业效率高,操作舒适,收获谷物质量好、破碎率低、特别是在收获含水率较高的玉米时优势明显。凯斯4088更配备6000升超大粮箱、5米加长卸粮搅龙加上6行带秸秆切断底刀的玉米割台,为您开创玉米收获  相似文献   

19.
正凯斯4077/4088型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专门根据国内用户的需求设计,采用凯斯专利的轴流滚筒结构,作业效率高,操作舒适,收获谷物质量好、破碎率低、特别是在收获含水率较高的玉米时优势明显。凯斯4088更配备6000升超大粮箱、5米加长卸粮搅龙加上6行带秸秆切断底刀的玉米割台,为您开创玉米收获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2011,(1):47-47
雷沃谷神金旋风系列谷物联合收割机是由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南路192号电话0536—7606278、7608629)研发生产。该机配备新型啮合套换档福田专用变速箱,采用轴流滚筒、复脱器、升运器转速报警装置和轴流滚筒转速、复脱器转速与驾驶室内温度显示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