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问卷分析、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湖北省的稻农进行了实证调查,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二元logit模型,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特征4个方面对影响农户水稻新品种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出影响湖北省稻农对水稻新品种选择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是否采用水稻新品种主要取决于采用新品种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健康状况等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对水稻新品种选择有显著影响,农户水稻种植面积对新品种选择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子是水稻生产的核心要素,新品种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农业推广是发挥新品种作用的关键。笔者对福建省三明市2009—2011年水稻推广应用面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现状——水稻新品种多而杂、推广面积小、推广进程缓慢;分析了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水稻种子质量的监管、发展商业化育种、建立水稻新品种核心示范区、提高对农户科技支撑等优化水稻新品种推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国家的水稻最低收购价格改变,以及人们对水稻品质的要求,广大种植户对选取优质新品种以及科学种植的意识不断增强,要确保推广应用的水稻新品种都产生良好的效益,需进行科学小区试验示范,才能正式向广大农户进行推广。为此,七星分公司进行对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加快水稻新品种引进推广进程,为水稻实现高产、稳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贵州山区杂交玉米推广状况的案例研究,探讨了农户接受玉米新品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时除了考虑高产外,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传统种植习惯、生计安排、风险意识、土地和居住环境等诸多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新品种的接受有很大影响。在新品种推广过程中,推广组织或个人应充分考虑农户的需求、当地社会文化因素和社会变迁,而不应只考虑品种的高产,这有助于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影响南方稻农更新水稻品种的因素,于2009年7月对四川、湖南、江西3省的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工作从了解南方稻农更新水稻品种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品种更新行为存在区域性差异的原因;总结出农户在进行水稻品种更新决策时,新品种的成本与收益是主要考虑的因素;同时,调查发现推动农户品种更新行为的外部力量,主要是农技推广部门的示范和种子经销商的推销等;针对水稻品种更新不足和更新频繁的现象,提出了要大力加强区域性新品种的推广和种子市场的监管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选择出适合当地农户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2012年福建古田县大甲乡开展了优质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甬优9号"、"Y两优302"、"泸优5648"、"深两优5814"、"特优航2号"、"特优627"、"宜优99"7个水稻新品种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均可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2010年新民市水稻新品种引进品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新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为进一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提高新民市水稻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2010年特引进14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为下一年水稻新品种推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泸溪县水稻种植区域概况,水稻新品种在泸溪的筛选与推广应用的过程,根据水稻品种说明的生育期、抗性等性状结合当地农户的种植习性,适当选择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所参试的品种,总结了实验设计、适量用种、适时播种、稀播、匀播育壮秧、适时移栽、规格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主要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先引进、试验、示范,再到各乡镇多点式的多村进行展示示范的应用推广过程。加强组织领导、宣传、良种成果转化、种子质量监管、强化技术服务、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政府足够的资金保障支撑等应用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对种植者自身的利益、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要实现水稻种植高产优质高效,一刻不能放松对水稻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和使用。文章主要对水稻新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培育出了诸多新品种,新品种杂交水稻的产量、米质以及抗逆性等性能不断优化,逐步获得了农户的认可并进行了大规模种植,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虽然农户对杂交水稻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是在新品种推广应用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新品种推广种植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水稻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如果才能使水稻效益与抗性提高,增加农户的实际收入成为农户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水稻新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新品种推广的有效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繁多的水稻品种和品种频繁的更新换代让种植户选种时十分困难。笔者响应县农业局号召,安排了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并进行总结,希望真正优质抗病、稳产、增收的水稻新品种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减少农户的种植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合石别镇种植的杂交水稻优质新品种,本试验选取了Y两优一号、天优华占、野香优863、宜香315、群优2号5个新品种于2014年3—8月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数据表明,Y两优一号、宜香315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优,特别受当地农户的欢迎,适合大面积推广;群优2号、天优华占产量次之,但米质优,适合在当地推广。野香优863产量低,综合效果不明显,需再继续观察试验。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新品种简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评价新选育水稻品种在当地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今后在当地大面积推广优良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于2016年开展水稻新品种简比试验,探讨水稻新品种田间生长及产量等特性。结果表明,畾优1067和F优498是当地水稻生产较适合推广的品种,产量高、生育期适中,在当地示范推广有利于水稻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粮食安全问题更显突出。通过对南充市高坪区部分乡镇农户对于水稻良种技术需求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整理,并对当地农民选择水稻良种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得出影响南充市高坪区水稻良种技术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南充地区对于影响水稻良种技术需求的因素提出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克柱  熊飞 《现代种业》2007,(4):19-19,23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劣质米在市场上几乎无人问津,优质米正逐步走上普通市民餐桌,销售势头看好。种植优质水稻、生产优质大米,已成为增强稻米市场竞争力、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关键措施。然而,目前各地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数量繁多,仅一店销售的就有几种甚至十余种,而且还不断有新品种推出。面对如此众多的优质稻品种,农户该如何选择呢?笔者以为,农户在选择优质水稻品种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对新疆农业科学院温宿水稻试验站培育的8个优质水稻新品种(系)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进行试种,以新稻11号作为对照品种,通过对新品种(系)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等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出适合喀什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系),以满足当地优质稻米品牌创建和当地稻农对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的需求。试验结果表明:新粳2号、新粳4号、新粳10号、新稻49号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新稻11号,适合在喀什推广种植;新粳6号比对照早熟18天,建议作为当地中熟品种进行种植,或在5月底6月初进行育苗,用于冬麦收割后复播移栽;新粳伊20号作为香型品种,可作为当地的特色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陈璋 《世界农业》1993,(2):20-21
推广新品种是水稻持续增产的关键性措施。长期以来,水稻育种在实现变异与选择中,是以植株为中心,以品种间杂交和系谱法选择为基础。传统的育种途径虽然已选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新种质,并仍有一定的潜力;但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缺乏丰富的种质资源。急需应用现代生物科学成就,研究建立细胞工程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创造水稻新的种质资源,为水稻品种改良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咨询热线     
《农村新技术》2005,(5):66-67
河南读者郭建明问:引进蔬菜新品种应注意什么?答:选蔬菜新品种,以产量高、品质优、适应能力强、抗病害、经济效益佳为宜。农户在引进蔬菜新品种时,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1.了解当地的消费需要。消费者心理及流通情况对引进新品种起着决定作用。一些新品种可以少量试种以刺激消费,待市场培育起来后再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加快水稻新品种在吉林省松原市的推广种植,实现当地水稻品种合理布局,促进粮食增产,品质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松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选择了多个优质水稻新品种,开展田间种植示范,考察各参试品种在松原当地气候条件、常规耕作与管理模式下的种植表现,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高抗品种,现将具体示范内容与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