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杨树是江淮分水岭地区主要的绿化树种之一。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介绍了江淮分水岭地区杨树整地、选苗、造林、病虫害防治以及抚育管理等重要环节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杨树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江淮分水岭是安徽省重要的粮、油、肉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该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率低等问题,区域内传统农业的前景不容乐观。经研究发现江淮分水岭经济发展迅速、观光农业资源丰富、旅游需求强烈,非常适宜观光农业的发展。结合发展现状及开发误区,因地制宜地对江淮分水岭进行区域划分,提出开发建设构想框架及具体发展模式。以期待合理整合观光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长丰县楼西村新农村建设农民意愿调查的典型个案分析,探讨了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及其重点任务的排序、建设的难点及其突破途径选择,为江淮分水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施六林  王艳  王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86-18187
介绍了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自然气候和水资源特点,并分析了干旱的季节规律、原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由此提出了包括种植业的节水模式调整、适合本地区的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措施、污水治理利用以及本地区水资源的管理等适合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长丰县楼西村新农村建设农民意愿调查的典型个案分析,探讨了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及其重点任务的排序、建设的难点及其突破途径选择,为江淮分水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淮分水岭地区果桑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果桑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陈志波 《农技服务》2012,29(7):830-831
阐述了江淮分水岭地区的特点,总结了该地区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8.
涂成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880-880,903
引进桑树优良品种是促进蚕桑生产稳步发展 ,增加蚕农收入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江淮分水岭缺水易旱地区更能显示出良种桑的优势。引种示范表明 :农桑系列桑树新品种适宜在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种植 ,是替代湖桑 3 2号较理想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9.
金安区江淮分水岭地区水利条件相对落后,经多年实践,总结一套分水岭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推广中早熟品种、使用旱育保姆旱育秧、抛植,坚持浅水-湿润间歇灌溉,配方施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江淮分水岭地区春茬花生覆膜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江淮分水岭地区易旱、缺水及土壤不肥沃的特点,提出建立优质高效桑园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该文主要介绍了江淮分水岭地区高产油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分区种植、选用适宜品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江淮分水岭地区2011年14个区县的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运用计量地理学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江淮分水岭地区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空间差异较大,整体上呈现出由中部向东西两侧扩散递增的特征;集中化空间格局与多样化空间格局相反,总体呈现出中部向东西两侧递减的趋势。(2)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土地利用以水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旱地和林地为主,城镇及交通运输用地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城市化的水平低。(3)水田、旱地、林地和水域水利设施用地具有明显的区位意义,村庄用地一般,城镇用地、园地交通和交通运输用地的区位意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甜玉米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利用率高、经济效益高,又具有甜、粘、嫩、香等特性,作为一种新型果蔬型食品,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在介绍甜玉米的品种类型、分析国内外甜玉米产业化发展现状和论述江淮分水岭地区发展甜玉米产业化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对江淮分水岭地区甜玉米产业化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对策措施研究和市场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江淮分水岭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发展进入了转型提升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阶段.江淮分水岭区域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长江、淮河的分界线,也是皖江城市带和合肥经济圈与皖北“四化”同步发展试验区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97年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对江淮分水岭地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开发,取得成效显著,为该地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制约岭区发展的根本矛盾依然没有消除.该研究通过对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岭区转型发展面临的环境,明确了岭区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和结构调整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论述了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种植业结构、养殖业结构、加工业结构、储运营销业结构和乡村建设结构的适应性调整方略,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本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观点、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等;并首次将储运营销和乡村建设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江淮分水岭区域是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广大丘陵和山冈地带,方圆2万平方公里,人口1 000多万。江淮分水岭区域属于中国南北气候、地理、经济的过渡地带,也是连接长江文化圈和黄河文化圈之间的文化过渡地带。人们在这个相对巨大的面积和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环境里形成了相对独特的思考问题的习惯、经济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独特的江淮分水岭文化。江淮分水岭文化特质可以概括为灵活包容、务实革新、奋斗理性。  相似文献   

18.
肥东县江淮分水岭地区结构调整的主要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肥东县江淮分水岭地区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结构调整应做好的几个结合。  相似文献   

19.
对六安市江淮分水岭地区的缺水状况及其成因进行了探析,并结合该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该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三觉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备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对策,为同一类型地区的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