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服务"三农"发展农村经济,建立防灾减灾服务平台,利用19572012年大凌河流域朝阳区域气候监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尤其≥0.0 mm、≥5.0 mm降水日数减少显著。全年降水日数减少主要在夏季,而夏季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出现在72012年大凌河流域朝阳区域气候监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尤其≥0.0 mm、≥5.0 mm降水日数减少显著。全年降水日数减少主要在夏季,而夏季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出现在78月。78月。78月≥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1.382 d/10年,线性减少约8 d;≥5.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719 d/10年,线性减少约4 d;≥1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389 d/10年,线性减少约2 d。近20年(19938月≥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1.382 d/10年,线性减少约8 d;≥5.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719 d/10年,线性减少约4 d;≥1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389 d/10年,线性减少约2 d。近20年(19932012年)由于72012年)由于78月降水日数的减少,伏旱的发生几率达到35.0%。  相似文献   

2.
大凌河流域朝阳区域降水日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服务"三农"发展农村经济,建立防灾减灾服务平台,利用1957~2012年大凌河流域朝阳区域气候监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尤其≥0.0 mm、≥5.0 mm降水日数减少显著。全年降水日数减少主要在夏季,而夏季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出现在7~8月。7~8月≥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1.382 d/10年,线性减少约8 d;≥5.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719 d/10年,线性减少约4 d;≥1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389 d/10年,线性减少约2 d。近20年(1993~2012年)由于7~8月降水日数的减少,伏旱的发生几率达到35.0%。  相似文献   

3.
为了搞好"三农"气象服务,采用1959—2013年建平地区气候资料,运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技术,分析了建平南北地区温光水资源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建平县以奴鲁尔虎山山脉为界分为差异明显的南北2个气候区,岭南区年平均气温为8.5℃、年日照时数为2 813h、年降水量461.3mm;岭北区年平均气温为5.6℃、年日照时数为2 934h、年降水量438.3mm。气温升高明显,岭南区气候倾向率为0.243℃/10a、岭北区为0.095℃/10a;日照时数明显减少,岭南区气候倾向率为-36.922h/10a、岭北区为-35.454h/10a;降水存在减少趋势,岭南区气候倾向率为-12.065mm/10a、岭北区为-9.754mm/10a。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突变升高,突变之后升高0.5~0.9℃;日照时数在1983突变减少,突变之后减少103~111h。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暖干旱化趋于严峻,扩建农田水利设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1981—2016年北流市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资料,分析近36年北流市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年北流市年降水量1 578.2 mm,气候倾向率为17.734 mm/10年,降水量呈逐年增多趋势;近36年北流市年均降水日数160 d,气候倾向率为-2.673 d/10年,呈逐年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年降水日数最多,进入21世纪后明显减少,年际波动变化较大;近36年北流市暴雨日数也趋于减少,其中,进入21世纪后年暴雨日数波动变化与年降水日数一致,说明随气候变化,北流市极端强降水和干旱事件频发。  相似文献   

5.
蒋慧敏  刘春云  宫恒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15-12218,12238
利用线性回归、气候趋势法及R/S等数理统计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1971 ~2010年5个测站逐日的降水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乌鲁木齐地区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29 mm/10a;而年平均降水日数也呈上升趋势,但相比较降水量的增加来说,降水日数的增加不是很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1.12 d/10a,其中市区降水天数增加的最为明显;除秋季外,其余季节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而四季的降水日数均呈正趋势,各站逐月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分布表现不一致;乌鲁木齐地区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R/S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两者均保持着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精河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为当地枸杞产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精河县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枸杞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1981—2020年,枸杞生长季气温为19.7~23.5℃,平均气温21.5℃,气候倾向率为0.4℃/10 a;≥10℃积温3 062~4 400℃·d,平均3 845.6℃·d,≥10℃积温气候倾向率为162.6 ℃·d/10a,≥10℃积温日数气候倾向率为4.6 d/10a;平均气温、≥10℃积温及其日数随年份增加呈明显升高趋势,且均在2004年发生由低到高的显著突变。1981—2020年精河县初霜日推迟,气候倾向率为2.8 d/10a;终霜日提前,气候倾向率为-3.0 d/10a;无霜期延长。枸杞夏果成熟期间高温日数增加,生长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年代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波动较大。日照时数在1999年发生突变,呈显著增多趋势。枸杞生长季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 d/10a和2 d/10a。【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精河枸杞生长季热量资源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枸杞产量,但枸杞萌芽展叶期遭遇霜冻风险增大,4月需加强霜冻灾害防范。夏果成熟期间高温日数增加,需关注高温对枸杞幼果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7月降水量增加,对枸杞产量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辽宁省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在降水变化中的作用,利用辽宁省1961~2014年22个站点的日降水数据资料,对54年的降水日数进行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分析不同等级降水日数与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降水日数、小雨日数和中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大值区均位于辽宁东部,降水日数从东向西依次递减,渤海沿岸地区为日数小值区域。降水日数、小雨日数、中雨日数和大雨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降水日数减少速率最大,为2.42天/10年;暴雨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005天/10年,呈略微增加趋势,但5个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率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α=0.05)。夏季降水日数年际变化空间分布上有12个站点的气候倾向率通过显著性检验。随降水量级增加,降水日数与夏季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也逐渐增大,暴雨日数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即辽宁夏季降水量主要由暴雨所致。  相似文献   

8.
袁立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46-5549
[目的]分析自贡市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自贡市1961~2010年3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计距平法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年来自贡市年、季、月降水总量与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自贡市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28.0 mm/10a。年雨日明显减少,且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的减少明显得多,其变化倾向率为-5.6 d/10a,雨日的减少主要表现为小雨日数的减少。夏、秋、冬季降水量均呈负趋势,且四季的雨日都呈负趋势,其中,秋季的雨量和雨日减少最明显也最多。逐月降水量呈单峰型分布,逐月降水日数呈双峰型分布。自贡各地年内出现的各级雨日数几乎一致,且不同强度雨日随量级的增加而减少。年降水量和雨日数的同步减少是自贡市近50年来降水变化的一个明显特征。[结论]总的来说,自贡市自然降水资源正趋于减少,秋干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宁夏中宁县1954~2010年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地区的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7年来中宁县的年、各季平均气温呈整体逐渐上升趋势,年均温倾向率为0.29℃/10a,冬季最大,为0.47℃/10a,平均最高气温倾向率为0.32℃/10a,平均最低气温倾向率为0.34℃/10a;年、春、夏、秋降水量均呈减少的态势,其倾向率分别为-9.34、-3.02、-6.15、-1.32 mm/10a,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其倾向率为0.11 mm/10a。气候总的趋势是变暖、变干、向高温干旱化方向发展。由于气候的变化,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大。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宾气象观测站1959—2013年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等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新宾站近55年气候变化特征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宾站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26℃/10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1990年后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新宾站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降水量的波动性显著。降水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20 d/10年。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81~2010年石岛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区域降水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30年石岛年均降水量为756.5 mm,季节性变化明显,降水主要集中汛期5~9月;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33.4 mm/10a,且存在1992和2002年为界限的气候突变,近30年降水量呈波峰-波谷-波峰式波动,并推断这种突变周期可能与ENSO暖事件有关;副高进退和台风北上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因子;暴雨日数变化与降水量变化趋势类似,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服务"三农"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平台。采用建平县北部老哈河流域1961—2012年降水、气温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水平衡及旱涝指数方法,研究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旱涝特征。结果表明:建平县北部老哈河流域5—9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734 mm/10年;农业需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931 mm/10年;缺水为67.5 mm。旱涝指数呈减小趋势,气候湿润度在下降。中旱、重旱几率为28.8%,并以5月和9月最为严重。因此,建平县北部老哈河流域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引进人工影响天气先进技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选取保定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8年近38年降水观测资料,对保定市暴雨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8年保定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3 d,随时间变化呈略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13 d/10年,暴雨最早出现在5月,最晚出现在9月,集中出现在7-8月,以7月最多;年平均大暴雨日为0.2 d,近38年大暴雨日数也趋于略减少;日极端最大降雨量平均为68.6 mm,近38年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98 mm/10年。暴雨日数、极端降水量均趋于减少,说明保定市气候趋于暖干化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4.
大荔县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对局地农业生产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变异系数和变化倾向率等方法对陕西省大荔气象站1961-2016年的降水、雨日、雨强气候因子的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荔县56 a间的平均降水量为503. 5 mm,年降水量总量呈减少趋势,降水量递减率为-9. 5 mm·10a~(-1);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5. 7%,冬季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 5%;大荔县年降雨日数总体也出现减弱趋势,雨日递减率为-2d·10a~(-1),其中春季和秋季的降雨日数的减弱趋势明显;年降水量的降水日数都呈减少缺失但时间变化存在差异。故科学分析县域内降雨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特点,对合理利用本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88年~2017年朝阳县气象站逐月、年降水量、降水日数资料,对朝阳县降水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朝阳县年平均降水量的480.3mm,气候倾向率-23.813mm/10a,呈逐年减少趋势,5月~9月为降水的偏多期,尤其6月~8月降水最为集中,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7.6%,10月至次年4月为相对少雨期;朝阳县年平均降水日数趋于减少,6月、7月为最多值,5月、8月次之。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静宁县气象观测站1989-2018年各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年最大冻土深度数据,用线性回归法对近30年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平均温度为8.1℃,气温以气候倾向率为0.298℃ /10a的速率变暖,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保持一致。近30年年平均降水为436.6mm,降水年际增多趋势比较显著,气候倾向率为26.625mm /10a;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和降水相反,以气候倾向率为125.22h/10a的速率呈减少趋势;年最大冻土深度以气候倾向率为1.386d/10a增加,但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根据山西北部28个国家气象站1972─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t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山西北部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并统计了1983─2020年该区域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站次。结果表明:49 a来山西北部极端高温日数的倾向率为4.5d/10 a,极端低温日数的倾向率为-5.7 d/10 a,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极端低温日数的下降趋势比极端高温日数的上升趋势更明显;极端高温日数在1993年发生了突变,极端低温日数在1999和2000年发生了突变;49 a来山西北部极端降水日数和暴雨日数均呈小幅上升趋势;极端降水日数的突变年份为1981年,暴雨日数的突变年份为1979和1997年;在空间分布上,山西北部28个气象站极端高温日数的倾向率都在3 d/10 a以上,大部分站点的信度检验达到了0.001水平;山西北部大部分站点极端低温日数的线性趋势达到了α=0.001的信度检验;极端降水阈值和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西部大东部小、南部大北部小、山区大盆地小的特征;山西省北部地区由暴雨洪涝和低温冷害灾害导致的受灾站次均在2010...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农业气候资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1960-2016年153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热量、光照和水分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期内≥10℃积温平均为4 944.53℃·d,10年倾向率为47.76℃;积温有效率平均为86.920%,10年倾向率为-0.279%;高温日数平均为21.93 d,10年倾向率为0.84 d;低温日数平均为5.81 d,10年倾向率为-1.26 d;日照时数平均为1 228.94 h,10年倾向率为-41.04 h;降水量平均为1 048.91 mm,10年倾向率为7.52 mm;降水日数平均为61.04 d,10年倾向率为-1.38 d;降水强度平均为11.24 mm/d,10年倾向率为0.25 mm/d。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期在1960-2016年热量资源增加明显,但积温有效率呈下降趋势,光照资源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这将对该地区水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江孜站1989-2018 年的气温、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的气象资料,选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江孜县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 年年平均气温呈变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9℃/10a;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16mm/10a;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2.1h/10a。  相似文献   

20.
为辽宁省大气降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1960-2019年辽宁省62个自动气象站降水监测资料,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辽宁省降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年降水量,辽宁各地年降水量平均为440.9~1084.9 mm,由西向东呈逐渐增大趋势,高值中心平均降水量>900.0 mm,低值中心平均降水量<500.0 mm,各地年降水倾向率平均为-36.88~-0.65 mm/10a,从西北至东南呈逐渐减小,东部山区的凤城、宽甸、丹东和东港一带为降水倾向率负值中心,倾向率≤-20.00 mm/10a,降水量线性减少120 mm以上,年降水量突变点在1975年,突变前后降水量平均减少43.8 mm。2) 季节降水量,春季各地降水量平均为67.3~148.6 mm,由东至西呈逐渐递减趋势,降水量突变不显著;夏季各地降水量平均为296.1~709.7 mm,从东南至西北呈逐渐递减趋势,降水量突变点在1968年,突变前后夏季降水量平均减少52.7 mm;秋季各地降水量平均为68.1~184.5 mm,东南至西北呈逐渐递减趋势;秋季降水量出现2次由多变少的突变点,降水量突变点分别在1965年和1994年;冬季各地降水量平均为5.4~42.1 mm,从东南至西北呈逐渐递减趋势,冬季降水量突变点不显著。随着降水量的减少,未来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西北地区干旱强度与频率增大,东南地区干旱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