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典型抽样法在镇雄县珙桐分布区设置11个样地,其中8个样地采用20 m×20 m样方法,3个样地采用实测法,样地总面积计1.6 hm~2,对珙桐群落进行野外调查,重点分析该地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区系特征及珙桐更新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珙桐群落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蕨类植物6科7属8种,被子植物54科102属123种,且古老性、特有性强;群落被子植物的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型为主,约占分布区类型的60.95%;珙桐群落中生活型以小型叶、高位芽植物为主,表明其生境较温暖湿润;珙桐群落径级结构呈现明显的倒金字塔形,表明种群更新较差,处于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2.
滇东北珙桐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滇东北9个样地总面积4500m^2珙桐群落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该地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群落相似性及珙桐更新状况.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珙桐群落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蕨类植物7科10属16种,被子植物63科110属171种,且古老性、特有性强;②群落被子植物的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约占57.27%,缺乏温带亚洲分布,中亚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3种类型;③与四川省都江堰、卧龙和甘肃省文县等地珙桐群落植物区系构成基本相似,但温带成分略为减少,热带成分相对较多;④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珙桐与各散生竹类构成独特的乔、竹、草结构,依群落中灌木层优势竹种不同而划分为3个群丛;⑤珙桐径级分布呈现出稳定增长的金字塔型,表明该地区珙桐种群能保持较长时期稳定,但珙桐更新种群以萌枝为主,极少见实生苗,表现出种群衰退迹象,而且群落更新层中有大量其他树种幼苗,若珙桐遭到破坏,它们将有可能取代珙桐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常规种群调查法和最大熵模型法,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结构与适宜生境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处于初衰型和衰退状态,种群生存空间狭窄。珙桐种群的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39.54 km~2和158.75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植被类型和坡度;光叶珙桐种群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48.07 km2和176.26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和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纳雍县珙桐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结构。结果表明,该群落中共有35科43属45种植物;外貌主要由革质、单叶、中型叶和非全缘叶为主的落叶小高位芽植物景观所决定,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层。  相似文献   

5.
云南大关三江口自然保护区光叶珙桐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保护区自然地理状况及光叶珙桐资源分布与群落结构对保护区的叶珙桐资源现状分析。论述了目前对保护区内叶珙桐资源进行保护存在的问题。从民众教育、管理建设、环境恢复等方面分析了保护区内叶珙桐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地调查法,在峨眉山海拔1500~1800?m的珙桐分布区内对珙桐群落进行野外调查,设置5个样地,总面积共2000?m2,重点调查该区域内珙桐的群落结构、年龄结构和垂直分布状况,此次调查结果表明:(1)珙桐的分布区域中群落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147种,分属于68科,102属;其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4...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5年和2011年固定样地调查数据探讨西双版纳四数木一闭花木一多花白头树群落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个体数量方面的变化。分析显示,群落内高等植物种数净减5种(新增4种,消失9种),热带分布型科、属比率分别上升7.3%和2%;A、B、C、D4层原有乔木(DBH≥5em)个体死亡率分别为0%、44.4%、16.3%和60%;A、132层乔木个体比例下降2.5%。乔木种群的频度分布格局和构造种群比例维持不变;群落乔木立木级结构保持正金字塔型,优势种群的立木级分布格局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该群落发育处于较为成熟阶段;15年来群落乔木的优势成分保持不变,群落总体结构稳定,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减少明显;优势树种中,四数木和多花白头树2个种群趋于衰退,油朴有取代四数木或多花白头树在林冠层优势地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民勤霸王群落植被调查,研究了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和霸王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霸王群落共有14种植物组成,分属7科12属,单科单属种占到了一半以上,表明霸王群落物种组成数量少,类型十分单一.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生态优势度高,种间相遇率低.由于气候干旱化,降水减少,影响了霸王种群的更新演替,霸王群落年龄结构表现为下降形锥体,幼苗所占比例很小,种群更新较差,属于衰退型种群.受气候环境条件和植物生物学特性影响,霸王群落优势种大部分呈集群分布,仅有个别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9.
运用植物区系、生活型结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等分析方法,对滇东北乌蒙山自然保护区的光叶水青冈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滇东北的光叶水青冈群落为云南新记录的森林类型,是光叶水青冈群落地理分布的最西部类型。(2)群落中常绿和落叶树种分别为24种和22种,占乔木层物种数的52%和48%,两者大致相当,属典型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样方内的128种维管植物中,滇中、华中成分各占32.03%、68.75%,表明群落的区系成分与华中地区的联系密切,而与云南高原的联系不甚紧密。(4)群落物种以高位芽植物为主,达60种,占56.91%,符合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以中小高位芽植物居多的基本特征。(5)群落中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最大,达52种,而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0.92,Shannon-Wiener指数3.22,Pielou均匀度指数0.55。(6)光叶水青冈群落的更新与筇竹的开花周期有密切关系,其更新也有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狭叶方竹伴生群落结构特征及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以3个狭叶方竹伴生群落(斗篷山、老山界、雷公山)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调查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物种重要值、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个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从上向下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不发达,仅少量藤本和附生草本。3个群落径级结构(DBH≥1 cm)呈倒“J”形,更新良好,群落平均胸径依次为老山界(16.02 cm)>雷公山(11.38 cm)>斗篷山(8.98 cm),群落密度则呈相反趋势。斗篷山、雷公山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倒“J”形,种群为增长型。老山界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单峰型,光叶水青冈种群为衰退型,多脉青冈和巴东栎种群存在衰退风险。随着群落演替,老山界群落优势种将逐步被替代。3个群落高度级结构总体呈倒“J”形,平均高度大小依次为斗篷山(8.14 m)>雷公山(6.87 m)>老山界(6.69 m)。不同群落优势种高度级结构存在差异,大多呈倒“J”形,单峰型次之。物种重要值在不同群落和群落不同层间存在差异,斗篷山、老山界和雷公山优势种重要值之和分别占乔木层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遮荫条件(50%、25%和自然光)下适应生长1 a后的珙桐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珙桐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的遮荫处理下,珙桐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有"午休"现象。但不同光强下出现峰值的大小和时间有差异。不同的光强下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也是不一致的,全天蒸腾速率大小顺序为一层遮荫(50%)两层遮荫(25%)全光照。(2)遮荫下珙桐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柄长均大于全光照下,表明珙桐利用弱光的能力很强,提高了对有限光资源的吸收。遮荫试验结果说明:适度的遮荫(50%透光率)有利于珙桐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为活动区域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古树名木496株,涉及36科54属76种,其中有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为澜沧黄杉、秃杉、南方红豆杉、云南榧树、千果榄仁、红椿、光叶珙桐和香果树;怒江州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乡村街道及远郊野外,占总数的98.8%,63.6%的古树生长在海拔1500~1999 m;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及长势总体较好,但保护力度相对薄弱,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经典样方法对湖南芷江县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植物区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000 m2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46科70属79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7属8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29科39属69种;群落分层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中有乔木树种17种,其中南方红豆杉和毛竹的重要值分别为81.51和43.37,远远超过其他的15种乔木树种,南方红豆杉的优势种群的作用明显,是群落的基调树种,毛竹为主要伴生种;灌木层包括乔木的幼树和灌木类,共40种;草本层植物有24种。物种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科属组成均以热带性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占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该群落植物区系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北支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长江口北支湿地植物资源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种子植物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湿地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特征和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湿地分布有种子植物57科157属212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6属6种,被子植物52科151属206种(包括单子叶植物8科31属37种,双子叶植物44科120属169种),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野生植物区系简单,植被演替还处在初级阶段,以湿生的和水生高等草本植物为主,世界广布和泛热带分布型占主导;菊科、禾本科、豆科为植物区系的骨干。海三棱蔗草群落、藤草群落、芦苇群落、大米草群落为该区四种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群落的单纯度指数除芦苇群落的较低外,其他三种群落均很高,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除芦苇群落的较高外,其他三种群落均很低,验证了物种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呈正相关,与单纯度呈负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天然珙桐群体的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RAPD技术 ,通过 13个引物对 5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珙桐天然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群体间的差异明显 ,2 6 %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 ,与我国濒危树种马褂木和银杉等相似 ,而与广布性树种相异。取样方法对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影响分析表明 ,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基因多样度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小 ,群体间的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的估算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大。研究还将珙桐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大种源区。通过珙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为今后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珙桐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崖柏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样地调查法对崖柏群落的植物组成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崖柏群落的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崖柏为优势的群落共出现种子植物73科150属242种,表征科有桦木科、漆树科和荚(艹迷)科,单种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较大;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说明以崖柏为优势的群落区系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质明显.区系指数分析表明:世界广布、北温带广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对崖柏群落种子植物区系性质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7.
神农架南坡珍稀植物群落的区系及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神农架南坡6800m抽样区的调查结果,珍稀植物群落中有维管束植物126种,隶属于108属64科。其中,第一批珍稀保护植物9种,占神农架地区珍稀植物总数的27.3%,珍稀植物群落具温带特性。群落外貌以高位芽为主,占65.9%;叶以中型叶占优势,达62.7%;叶质以纸质为主,占84.1%;叶型以单型叶为主,为83.3%;叶缘以非全缘为主,占69.8%。群落垂直分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根据重要值,珍稀植物群落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连香树 涓毛绸李群落、珙桐 木姜子群落、涓毛绸李 地锦槭群落。不同珍稀植物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变化较小,均匀度较高,表明珍稀植物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和群落发展的相对稳定性。表5参8。  相似文献   

18.
风水林作为生境缺失和破碎化的产物,对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增城腊田埔的风水林以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为建群种。文章首次对分布于广州南亚热带低丘平地的翻白叶树林进行了群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组成种类复杂,1200m^2样带内有维管植物41科62属80种,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属性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体现出群落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群落结构较复杂,分层现象不明显,冠层树冠不连续,DBH≥120cm的大径级个体较多,形成群落极大的胸高断面积,达66.13m^2·hm^-2;群落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该群落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4.6557,符合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指数范围;基于样带面积统计的建群种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群落建群种属稳定进展种群,该群落将保持相当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