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国的粮食产量和安全对于全球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与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其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旨在更高的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一定的分析可以看出,四种栽培模式中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而经济效益以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2007~2008年在田林县进行了早稻免耕抛秧与秋玉米免耕(即“双免”)轮作稻草覆盖栽培模式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模式每667m^2年产量达946.23kg,其中早稻667m^2产589.76kg,秋玉米667m^2产356.47kg,每667m^2年产值1635元,每年每667m^2增加收入500元以上。本文分别对早稻免耕抛秧和秋玉米免耕栽培的技术要点进行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镉污染稻田改制玉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镉(Cd)污染稻田水旱轮作改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结果表明,早稻改种春玉米(玉-稻轮作)年度总产量为13340 kg/hm2,比种植双季稻(稻-稻轮作)增产9.3%(P0.05);晚稻改种秋玉米(稻-玉轮作)年度总产量为11298 kg/hm2,比种植双季稻减产7.4%(P0.05)。稻-玉轮作(晚稻改种秋玉米)农产品Cd含量较低,早稻稻米Cd含量为0.22 mg/kg,配合钝化措施可以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秋玉米Cd含量仅为0.06 mg/kg,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之内;而玉-稻轮作(早稻改种春玉米),春玉米Cd含量为0.07 mg/kg,春玉米食用安全,但晚稻稻米Cd含量达1.59 mg/kg,远高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0.2 mg/kg,比稻-稻轮作的晚稻稻米Cd含量增加137%(P0.05),早稻改种春玉米显著增加后茬晚稻稻米对Cd的吸收积累。Cd污染土壤(全Cd含量1.08 mg/kg)改制玉米(早稻改种春玉米、晚稻改种秋玉米)皆可避开当季农产品的Cd污染风险,稻-玉轮作配合钝化措施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玉-稻轮作则可采用春玉米食用与晚稻作为富集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的生态循环减控模式,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和修复Cd污染土壤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解决烟、粮争地的矛盾,进行春烤烟免耕套种秋玉米栽培模式技术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春烤烟免耕套种秋玉米栽培模式,比原来仅种植春烤烟增加了一造秋玉米,每667m^2增加玉米产量325.6kg、增加产值505.82元,烟草、玉米每667m^2产值达2113.5元,农民每年每667m^2地收入1400-1500元,创新了新的粮经轮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超级稻甬优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作晚稻栽培的氮磷钾肥料效应,结果表明:氮肥的增产效应居首位,其次是钾肥.晚稻最高产量每667m2施肥量为N 10.4kg、P2O5 1.4kg、K 2O9.0kg,最高产量为482.4kg;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N 7.2kg、P2O5 0.9kg、K2O 9.0kg,每667m2经济效益达1061.5元.  相似文献   

6.
中浙优8号是再生力较强的优质超级稻品种。采用早稻—再生稻—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进行栽培,头季稻平均产量573.8kg/667m2、再生稻产量267.2kg/667m2、大蒜产量426.1kg/667m2,一年三熟产值达5595.3元/667m2,比当地双季稻年产量850kg/667m2(产值2210元)增收3385.3元,实现稻田一年三熟、稻菜增收,可提高农田种植效益,有效解决山区农田结构调整难等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中浙优8号早稻—再生稻—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草莓套夹种春、秋玉米三茬三熟高效栽培模式,近几年在苏州地区设施栽培中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该模式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草莓产量1000千克,产值12000元,成本5100元,纯收入6900元;春玉米产量800千克,产值4000元,成本1200元,纯收入2800元;秋玉米产量600千克,产值3000元,成本1000元,纯收入2000元。全年每667平方米产值19000元,纯收入可超万元。一、茬口安排草莓于3~4月移植母株育苗,9月中下旬定植,12月至翌年4月收获;春  相似文献   

8.
中稻加秋玉米栽培技术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叙 《广西农学报》2008,23(6):46-49
为充分利用中稻田的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探讨新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经5年试验,总结出中稻加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及其适合在中稻地区推广的栽培管理技术。该种植模式中稻每667m^2产量达450-500kg,秋玉米每667m^2产量达350-400kg,比单季稻每667m^2增收380~450kg。  相似文献   

9.
将当前水稻-水稻-蔬菜普通种植模式调整为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即把水稻-水稻-蔬菜模式中的一茬水稻(早稻)改为早春种植玉米套种辣椒,结果表明,玉米/辣椒-水稻-蔬菜模式每公顷年平均产粮15160.5kg,粮食产量与水稻一水稻一蔬菜模式基本持平,产值增加了62196.3元,纯收益增加46546.8元。边际成本报酬率3.97,新增纯收益率60.5%,实现每667m2“吨粮万元”目标,经济效益明显。该模式适于南方双季稻区应用,尤其适用于类似来宾市春、秋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以春葱栽培为主的春葱—夏玉米—架菜豆模式易于操作,经济效益高,每667平方米产值可达5342元。近几年产量、产值平均为春葱每667平方米产量5500千克,产值3910元;玉米每667平方米产量670千克,产值536元;架菜豆每667平方米产量640千克,产值896元。合计总产值5342元,去掉投资,每66  相似文献   

11.
胡萝卜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重要的蔬菜,在皖北种植有1万hm2。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收益,探索总结了秋胡萝卜—越冬豌豆—春玉米一年三熟露地高效栽培模式,一般每667m2收获胡萝卜4 000kg、鲜豌豆荚600kg、鲜玉米1 200kg或玉米籽粒500kg,总产值约6 000元。该模式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保证粮食生产,很有推广价值。该文详细介绍了秋胡萝卜—越冬豌豆—春玉米高效种植模式与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选用5个早稻和5个晚稻品种,研究其在益阳地区的双季超级稻生产中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益阳地区生产中,早稻品种产量最高的为中嘉早32,2 a平均达567.7 kg/667 m2,晚稻品种产量最高的为协禾7号,产量达454.5kg/667m2,2品种搭配全年产量达1 022.2 kg,667 m2.因此,在益阳地区的双季超级稻生产中,推荐早、晚稻分别为中嘉早32和协禾7号,选用这2个品种能够获得全年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13.
白沙镇地处山区,海拔100~400 m,主要以种植双季稻或单季稻为主,2000年引进两优2163品种,种植13.3 hm2,平均每667 m2(下同)产量500 kg.2001年,我站在白沙、宝阳、田厝、长兴、狮亭、东泉、沃东等7个村推广种植66.7 hm2,并以再生稻栽培模式管理,收成时,经市、县有关专家联合验收,头季稻667 m2最高产量648 kg,平均单产550 kg;再生季最高单产648 kg,平均单产250 kg,与双季连作稻相比,两优2163作早稻-再生稻栽培,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病力强等特点,每667 m2能增收粮食32.5~75 kg,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开展薯-玉-薯(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示范13.33hm2,该模式栽培667 m2产量(纯粮)1 831.8 kg,667 m2产值5 271.0元,除去种子、肥料和农药投入,667 m2纯收入4 021.0元。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粉垄农耕新技术,经粉垄栽培水稻试验表明,粉垄中低产稻田耕作层由传统耕作15—18cm增加到22—25cm,早稻利用超级稻组合种植产量达550—650kg/667m2,比传统耕作增产20%左右;粉垄水稻根系发达,早稻收获后作再生稻栽培,低位分蘖,每667m2产量可达400kg以上。据此分析了在广西双季稻地区尤其是发展秋冬种的地区,粉垄早稻+再生稻实现"一种两收"亩产稻谷1000kg,利用再生稻比晚稻提早成熟收获20—30d发展秋冬种高值种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永定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调整种植业结构,实施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六月红芋-超级稻一年两熟栽培模式,2004~2008年全县累计推广种植4000hm^2左右,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六月红芋每667m^2平均产量达1350kg,产值达3105元、纯收入1635元;单季晚稻产量550kg、产值1045元、纯收入为315元,两季合计每667m^2产值4150元、纯收入为1950元。  相似文献   

17.
我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是浙江省旱粮生产的重点县之一。过去,全县的旱地均是种植"马铃薯—甘薯",以两熟制为主,因此经济收益较低。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广了"春马铃薯/鲜食春玉米—秋马铃薯/鲜食秋玉米"高效种植模式。据我们多点调查和验收资料汇总,这种模式一般每667m~2可收获春马铃薯700~800kg,春玉米鲜穗1200~1300kg,除去生产成本,春马铃薯的收入可达800~900元.春玉米的收入也可达到1050~1150元。同时还可收获秋马铃薯600~700kg,秋玉米鲜穗1100~1200kg,除去化肥、农药等开支,秋马铃薯的纯收入可达700~800元,秋玉米的收入也可达到1000~1100元。每667m~2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市大面积开发成功的 菜藕-优质晚稻种植模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菜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050公斤,产值1660元,纯收入1200元;优质晚稻平均667平方米产量501.5公斤,纯收入282元。全年两季667平方米平均纯收入1482元,效益比普通双季稻高出2倍多。一、早熟菜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不同颜色地膜栽培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进行了3种不同颜色地膜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绿膜栽培的玉米生长速度快,生育期比白膜和黑膜提早2d;产量以绿膜最高,为879.2kg/667m2,其次是白膜,产量为866.4kg/667m2,再次是黑膜,产量为846.0kg/667m2,露地玉米产量最低,为772.0kg/667m2。  相似文献   

20.
春大豆∥玉米一晚稻高效栽培模式,在水旱轮作的条件下,改善了稻田土壤和生态结构,春大豆相对早稻而言,省力、省工、省成本、价格高、效益好,晚稻病虫少、较易丰产,深受群众欢迎。该模式下,每亩平均大豆产量230kg、间种的玉米177kg、晚稻产量508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