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快速提高电力营销现代化和计量标准化水平,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能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采集器、集中器和电能表之间用485通信的无线数据采集方式,采用GPRS通信技术,利用基于IP地址的寻址方式,主站具有固定的IP地址,采集设备通过SIM卡绑定的IP地址与主站建  相似文献   

2.
正松阳县供电公司于2012年完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全覆盖。覆盖用户数103405户。其中采用GPRS/CDMA+RS485无线采集器的用户100650户,占比97.33%,其余2.67%为GPRS/CDMA+载波+RS485模式,全公司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无线采集器采集模式为主。1现状分析松阳县全境以中、低山丘陵地带为主,四面环山,中  相似文献   

3.
<正>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在用电信息采集全覆盖的建设过程中,主要采用GPRS采集器+RS485电能表模式的建设方案。该方案优点是安装、调试简单,方便,现场安装人员只需确认RS485线接触良好、上行通信正常即可。但在农网、旧城区和别墅等电能表安装相对分散的区域,比较普遍的情况是2~3具表安装在一起,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RS485总线布线困难,破坏墙体外观,物业业主不同意施工;RS485总线距离远,施工成本高;采集节点分散,需布署过多的GPRS采集器,工程总体成本偏高等。  相似文献   

4.
<正>1采集方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要实现对用户电能量信息的在线采集、计量装置工况的在线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用户用电行为的动态监控;具备对用户负荷变化情况的实时跟踪,异常事件的提示、报警功能。低压用户的费控管理功能实现由系统主站和电能表协同配合完成,具体实现方式为主站负责控制,电能表负责实施。采用集中器+采集器+电能表的自动抄表模式。采集网络由三级数据传输网络组成,第一级通过RS-485  相似文献   

5.
正1.2认识低压集中器集中器是指收集各采集器或电能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同时能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或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采集器是用于采集多个或单个电能表的电能信息,并可与集中器交换数据的设备。集中器适用于远程集中抄收低压用户电能表数据,主要为低压侧(380 V/220 V)用户电能信息,并对用电异常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6.
正1电能表集抄系统应用过程发现的问题1.1采集方式多样化,适应能力参差不齐(1)小无线式。把采集器安装于集表箱,通过485通信线将表计与采集器连接起来,通过采集器自身的微功率电台使采集器之间进行组网最终完成采集器与集中器两者的通信。该方式可靠性不高,采集器在组网过程中一旦遇到故障或停电,将无法完成组网,影响采集成功率。另外,由于该方式是无线接收,对信号要求比较高,需将采集器天线放置在集表箱外部,以免信  相似文献   

7.
<正>电力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客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采集终端分为专变采集终端、低压集中器及采集器,本文主要谈谈专变采集终端的安装。专变采集终端是对专变客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的设备,可以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电能计量设备工况和供电电能质量监测,以及客户用电负荷和电能量的监控,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双向传输。专变采集终端的安装主要有专变采集终端的固定与接线。采集终端的固定安装按照电能表的固定安装即可。终  相似文献   

8.
正用电信息采集的关键在于通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布局一般都采用主站、采集终端、电能表的三层结构。目前,低压用户的采集通信方式主要是电力线载波通信,低压载波智能电能表(简称智能表)通过电力线载波通信将电能表的数据传输给集中器,集中器通过远程传输到电脑主站中来,实现远程数据的采集。  相似文献   

9.
农村低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控、推行阶梯电价、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到自动抄表、错峰用电、用电检查、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 1 农村低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模式 1.1 无线采集器模式 采用无线采集器模式,以台区为单位,完成集中或相对集中装表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在当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应用过程中,低压窄带载波通信在低压采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现结合国网山东淄博供电公司的相关经验将这一应用向大家作简单介绍。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淄博供电公司的远程通信方式全部采用GPRS通信,本地通信先后采用低压宽带载波、低压窄带载波、微功率无线和RS 485总线4种模式。经过几年运行,发现低压宽带载波采集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电气化》2001,(9):7-9
1 自动抄表系统的构成自动抄表系统主要由电能表、采集器、集中器、数据传输通道、主站系统构成 ,通过网络还可以和供电局的营业收费系统相连实现抄表收费一体化。如图 1所示。图 1 自动抄表系统结构示意图电能表——电能表有脉冲电能表和机械电能表两种 ,脉冲电能表可输出标准脉冲信号到采集器 ,而机械电能表需将用户的用电量通过光或磁的方法转换为标准脉冲信号。采集器 (或称为采集模块 )——采集器分为单表采集器和多表采集器两种 ,单表采集器只能采集、存储1块电表的数据 ,多表采集器可同时采集、存储 8、12、16、2 4、32或 64块电表…  相似文献   

12.
<正>推广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提高电网智能化、营销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普遍采用智能电能表,配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用户电能量、电流、电压等数据自动采集,降低人工抄表带来的高经营成本。同时,还可以实现用电数据异常的自动监测,及时发现窃电、线损异常等问题,是加强营销管理的有力手段。在推广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地形  相似文献   

13.
正3.2人工研判3.2.1负荷电能量分析在采集系统中查询台区总表、台区内用户电能表的日冻结电能示值,分析电能量突增、突减时间点,并结合用户历史用电趋势,分析是否符合实际用电情况,剔除错误数据,避免因系统或电能表异常引起电能量突变,造成台区线损异常。3.2.2电能表电压、电流曲线分析(1)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召测电能表U,V,W  相似文献   

14.
通过智能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有效利用现有的计量采集装置,研究中、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和管理的可行性,对采集终端以及智能电能表的停上电事件"全采集"方式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用电终端检定过程中,RS485通信项目的检定时间是影响用电终端检定时间的主要因素。该文以正态分布作为理论依据,大量的实测数据作为事实依据,提出重新设置检定系统中RS485通信项目的时间,以缩短用电终端检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电力计量自动化终端主要含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监测计量终端、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4种类型,是智能电网最核心、关键的技术,是建设智能电网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计量自动化终端包含多路本地RS485接口,与本地电能表通信,对本地电能表进行数据采集和集中处理,计量自动化终端处于通信的中间节点,起到连接本地电能表与远方主站系统通信桥梁的作用。一旦计量自动化主站发现远方电能表通信故障,需派人到计量自动化终端现场进行通信故障检查,以便排查存在的通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和山西省电力公司的部署,"十二五"期间,山西省电力公司将初步建成智能用电服务系统,利用5年的时间,推广应用1000万只智能电能表,安装5.5万只集中器,建成覆盖全部用户、实现全部用电信息采集、支持全面电费控制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器的安装是实现全采集的关键设备。现将目前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案,即在集中器进线前加装接线盒。通过实践证明,该种解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作为江苏省公司首批试点用电采集全覆盖单位。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采集器安装进度慢、采集成功率低,故障判断消缺能力差等问题,影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覆盖率、成功率、投运率"。针对以上情况,溧水公司改进措施,调整目标,将境内农村低压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三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试点工作的圆满完成。主要做法为确保用采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公司认真梳理各镇电网的建设特点,稳步推进采集建设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远程集抄系统通过信道对其管辖的低压采集器和各类电能表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控制,并通过远程信道与主站交换数据.终端通过载波信道采集各电能表的实时电能量、日零点冻结电能量、抄表日零点冻结电能量.集中器在工作时段内自动抄读电能表数据,并保存和处理抄读数据.当集中器抄表完成后,主站与集中器建立通信,直接读取集中器内的电能表数据,还可以通过电脑操作停、送电.通过使用远程集抄系统,大大减轻了抄表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梁波  杨铭海 《农村电工》2013,(10):41-42
山东省平邑县供电公司自2012年9月以来在客户服务中心负责对以往的居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施工流程进行改进,经过近半年的实践证明,改进后的施工方案在现场施工效率和居民集抄上线率两方面都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1传统居民集抄施工过程分析居民用电信息集抄系统是表计和后台主站系统的结合,其建设的基础条件是拥有具备RS 485通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