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日益严峻恶化的局面,2000年开始对黑河下游进行了调水。东、西居延海是黑河尾闾,调水以前均干涸多年。通过实地调查、遥感等手段,分析了干涸多年的黑河尾闾东、西居延海调水后水资源、植被及生态环境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以来,东居延海分别于2002~2006年连续5年10次进水,总计入湖水量达到1.797 7亿m3,最大水面面积达35.7 km2;西居延海也在2003年进水,入湖水量达到0.272 3亿m3,东、西居延海总计入湖水量达到2.07亿m3。(2)调水前东居延海及四周植被覆盖度低,植物种类少,普遍生长不良,调水期末湖内及四周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大,植物种类增加,生长较好,植被呈现向良性演替方向发展的趋势。(3)遥感调查表明,黑河下游东、西居延海调水后草地面积增加了15.35 km2,高覆盖度灌木林面积增加了5.9 km2,而中、低覆盖度灌木林面积减少了8.59 km2,戈壁滩、沙化面积减少了19.98 km2,生态环境也有了极大改善。以上结果表明,调水5年多来东、西居延海生态环境正向良好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
居延海具有非常丰富的景观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开发生态观光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潜力巨大。居延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地理位置偏僻,不适宜目前常规的渔业生产方式。提出了在西居延海按照大水域生态修复渔业开发模式发展生态渔业;在东居延海按照“淡水牧场”开发模式发展生态渔业;在居延海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在充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持生境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采用触景生情的办法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依靠生态观光旅游的强劲需求拉动渔业发展。部分旅游收入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实现旅游和生态渔业反哺自然,达到旅游、渔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1.工程地理位置黑河狼心山分水枢纽位于黑河下游额济纳东、西河分岔处,下距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所在地--达来库布镇约120公里。黑河过狼心山流入额济纳旗后改称额济纳河,在狼心山附近分成东河和西河,分别注入尾闾湖泊东、西居延海。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0年环境一号卫星影像提取东洞庭湖湿地植被分布图,依据同时期的MODIS13数据合成增强植被指数(EVI)年最大值图与年平均值图,结合东洞庭湖高程,讨论东洞庭湖湿地植被及其生物量空间分布,并从水文因素及植被生长特性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推论出芦苇与湖草等植被的最适宜生长区域.结果说明,东洞庭湖植被及其生物量分布与高程及水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在高程30 m以上且远离水域区域,主要生长着对水分要求不高的防护林;芦苇适合生长在27 m高程以上且靠近水域的区域,湖草适合生长在高程为23~27 m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居延海的鱼类区系分析及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延海的鱼类区系组成简单,发展潜力较大。但就目前居延海水域的生态、水质状况来看,由于处于弱水水系末端,水位浅,蒸发量大,水草丛生,有向盐碱化、沼泽化演变的趋势。应在采取其它有效的保护措施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加以渔业利用,通过水产养殖,将湖泊内部的水草、营养盐类转化为水产品并转移出水体,从而达到改良水质、遏止和延缓水体沼泽化的目的,对于其周边乃至整个额济纳旗的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2年全国各省市的数据及相关年份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分析,阐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及其表现形式,进一步分析非均衡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垦方邱湖农场场部处在凤阳县城市总体开发和蚌埠市东扩战略的结合部,同时地处凤阳新城区的核心区。2010年新班子组建以来,农场审时度势,呼应区域经济发展,"几任班子,一张蓝图",积极蚌埠市东扩战略时地处凤阳新城2010年新班子组审时度势,呼应"几任班子,一  相似文献   

8.
1944年,董正钧在黑河下游居延进行了八个月的考察。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写出了《居延海》一书。他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探讨了居延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正确处理河西走廊开发与居延开发的关系以及植树造林、治理沙漠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居延生态环境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一、黑河流域概况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河 ,发源于祁连山中段 ,流域东与石羊河流域相邻 ,西与疏勒河相接 ,北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流径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 ,干流全长 82 1 ,其中干流莺落峡以上为上游 ,河道长 30 3 ,流域面积 1万 ,上游地势高峻 ,气候严寒湿润 ,年均降水量 35 0 ,近代冰川发育是黑河的主要产流区。莺落峡至正义峡之间为中游 ,河道长 185 ,流域面积 2 .5 6万 ,中游地区绿洲、荒漠、戈壁、沙漠断续分布 ,地势平坦 ,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光热资源充足 ,昼夜温…  相似文献   

10.
郑小莉 《现代农业》2008,(12):57-58
黑河是发源于我国西北祁连山的内陆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三省(区),长821公里,最后注入居延海。年径流量3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30865平方公里,共中沙漠戈壁占45%,耕地5264平方公里,仅占土地面积的4%,是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精华所在。在干旱区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8年-201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从区域创新体系角度进一步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区域创新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主要依赖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阻碍了创新效率的提高;东、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差异,东、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和市场需求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两个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分析方法,以人口城市化率为主要指标,对1978年以来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城市化水平差距进行动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区际差距不断扩大,区内差距总体缩小而全国总体差距趋于扩大;结合经济趋同理论,发现我国存在着城市化水平的俱乐部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东太湖水生植物植物时空分布特征及水环境因子变化趋势,同时探究东太湖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影响,于2013年对东太湖水生植物和水体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采样区内水生植物共14种,其中,沉水植物6种,浮叶植物6种,挺水植物2种,并且东太湖水生植物不同季节优势种不尽相同,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从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的影响来看,东太湖水生植物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P无显著相关关系。就东太湖水生植物抑藻效果而言,水体中Chl a浓度随着水生植物生物量增加而减少,水生植物的抑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叶幕微气候因子对文冠果枝条生长发育和光合同化能力的影响,为文冠果树体的整形修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东东营选择20株6年生文冠果树,调查其冠层内东西南北4个方向,每方向上层和下层、外侧和内侧4个区域,共16个小区域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微气候因子,再分别测定各区域文冠果枝叶量及叶片光合色素、光合产物和氮含量,并将其与微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文冠果叶幕内不同区域温度和湿度均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区域光照强度差异显著,除北向上层外侧光照强度略低于下层外侧外,其余各方向均有上层外侧最高、下层内侧最低的现象,两区域差异达260.0%。树冠东、南方向1年生枝条数量、长度、基径均大于西、北方向;树冠上层1年生枝条数量少于下层,而上层1年生枝条长度、基径均大于下层;树冠外侧新枝数量和叶片数量均多于内侧,下层叶片数量多于上层,但上下层新枝数量无明显差异。5月为树冠内新枝数量和叶面积增长最快的时段,树冠上层新枝数量和叶面积增长快且明显大于下层,与光照强度增长规律一致。树冠内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西、北方向高于东、南方向的规律;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碳氮比均有外侧大于内侧,东、南方向大于西、北方向,且东、南方向各区域差异较大的规律。光照与文冠果树冠枝、叶生长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相关性较大,且与多数树体枝、叶生长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适当对东、南方向和上层、外侧的枝条加以疏除,可以增强透光性,能使树体生长更为均匀,为文冠果产量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构建农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面板回归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我国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中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大体都可以划分为2000—2011年的持续增长阶段和2012—2016年的基本稳定阶段,并呈现出由东向西明显递降的特征;2)2000—2016年区域间差异是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在2007年以后区域内差异逐渐扩大,并于2015年开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3)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格局在2000—2008年变化较为复杂,而在2008—2016年基本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特征;4)经济增长是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其作用要明显大于工业化和降水量,而城镇化和复种指数则对区域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而且农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和外溢,能够产生跨区域的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77-179
山东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的现象明显,但其结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有待增强。因此,区域产业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地形势能理论,通过对山东省东中西三大经济区经济差异指数、产业区位商和区域产业规模指数的整理,采用科学的协同理论与系统论得出了山东区域产业间合作的新路径,描绘出了山东省东中西三大区域产业间合作的动力机制,以此来促进省域内产业经济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7.
东居延海作为内蒙古高原主要湖泊之一,水体中微生物的生存现状尚不明确。该研究利用1/2R2A培养基,从湖泊水样中分离获得74株细菌。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的菌株最多,共有39株,约占全部细菌的53%;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为第二优势类群,共有19株菌株,占全部菌株的26%;除此之外,还分离获得了9株来自芽孢杆菌纲(Bacilli)、6株来自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以及1株来自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的菌株。这些细菌属于23个属,其中以柄杆菌目(Caulobacterales)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为优势种群,共9株。  相似文献   

18.
耐密型玉米"东玉1号"是东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1990年至1997年成功培育的第一个玉米单交种。1特征特性耐密型玉米"东玉1号"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叶片持绿期长,株高210~220cm穗位高70~90cm,生育期100~135d,耐寒耐旱抗倒伏,抗病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籽粒纯黄,食口性好,商品价值高。苗期生长较慢,耐密性好。2栽培技术2.1种植区域2200m以下海拔区域均适宜种植2000~2200m海拔需采用地膜覆盖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05-2015年流通产业投入产出数据,结合DEA-ESDA模型分析了流通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整体上纯技术效率偏低,东部地区流通综合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流通产业投入产出不协调问题突出;东、中、西部区域之间流通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东、中、西部区域内部各地区流通效率水平相近;我国各省市流通效率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特征,集聚呈增强的趋势;流通效率冷热区域分布呈东、中、西部梯度递减的空间圈层结构,冷热区域演变格局也相对平缓,其中热点区域演变是以长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为核心演变的,表现为"核心—集群—核心"的演变规律。我国在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快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提升对技术吸收的能力,加强东部地区集聚溢出效应,推动区域流通产业联动发展,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与流通产业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3-2017年15年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综合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和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明显,且西部地区促进效果高于东部地区;不论在东、中和西部地区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