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菌根型食用菌的菌根合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简要介绍 6种共生型菌根食 (药 )用菌在相应树苗上完成菌根合成 ,并成功地长出子实体的事例 ,说明菌根食用菌的发展途径 ;就有关菌根合成的方法及技术作一初步介绍 ;对菌根合成技术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对菌根型食用菌今后的研究与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油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太原市绿化树种共生菌菌根的培育与应用,从太原市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绿化树种等方面,探讨了油松菌根和共生菌的概念界定和实践应用,包括菌根菌的鉴定和菌根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
VA 菌根菌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秀芹  张福墁 《园艺学报》2001,28(2):139-142
 研究了不同VA 菌根菌与不同季节日光温室黄瓜共生, 对黄瓜苗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的生长发育和最终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VA 菌根菌能与黄瓜共生在不同季节日光温室中, VA 菌根菌中Glomus mosseae ( GM) 的侵染率最高; 三种VA 菌根菌都显著促进共生黄瓜幼苗期的生长( 株高、茎粗、叶面积) , 促进营养生长期的生长发育, 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样质量增加; VA 菌根菌提高了日光温室黄瓜的经济产量, 其中GM 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VA菌根诱导植物抗病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根是土壤中某些真菌侵染植物根部后形成的菌-根共生体,菌根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和大多数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和牧草等植物共生,形成泡囊-丛枝状菌(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e,VAM),简称VA菌根或VAM.VA菌根对农作物具有多种有益作用,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也有重要意义.目前,VA菌根的研究与应用已发展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菌根菌以其与宿主植物的密切共生关系和生态学意义已成为今天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其生物量的准确定量也一直是人们研究的方向,但由于菌根菌的特殊生态型,人们对其生物量的研究仍然处在探索阶段.现对关于菌根菌生物量研究的意义和常用的测定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求为外生菌根菌的生物量定量方法的选择运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围绕菌根共生体系中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的互作机制展开研究,以石斛小菇Mycena dendrobii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为试验材料,建立二者的共生体系,对其根系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石斛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二者能成功形成菌根结构,分支酸合成酶基因和甘露糖特异结合植物血凝素基因在共生早期发生上调,参与了共生的调节。试验旨在为今后阐明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的共生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集广西大明山的变色杜鹃,用分子检测技术对其根部真菌的r 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克隆、测序,以及序列分析,共检测到6种真菌,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5种。6种真菌分别为: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1种、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2种、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1种和1种未知的子囊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种,为伞菌纲(Agaricomycetes)的蜡壳耳目(Sebacinales)。Dothideomycetes sp.和Sebacinaceae sp.的多度较高,分别占所有序列的33%和22%。6种真菌OTU的NCBI序列号为KX022391-KX022396。该研究揭示自然生境中杜鹃花根部真菌物种组成,为进一步筛选适合野生杜鹃引种、栽培的高效优质共生菌株提供物种信息,对杜鹃花引种栽培中共生真菌的应用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7,(6)
块菌是一类食药两用真菌,且产量稀少,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作为一类外生菌根菌,块菌需要侵染宿主植物并与其共生完成自身的生命周期。在人工菌根化合成时,需要选择适宜树种进行无菌苗培育,并处理菌种制成菌剂进行接种。在此培育过程中,基质的处理、接种的方式及密度、菌剂的浓度均会对培育质量造成影响。此外,其他微生物菌落也会促进或抑制菌根的生长。菌根形成后,需要用传统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根进行检测与鉴定,以确定培育出的菌根是否为接种所用块菌。阐述了块菌的侵染机制、接种技术及在菌根培育过程中影响菌根合成的因素,介绍了块菌菌根培育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培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首次报道外生菌根菌的共生培养法初步研究了一个较好的外生菌根菌菌丝体培养方法,即将宿主的愈伤组织与外生菌根共同培养,可以明显地促进真菌菌丝的萌发和生长。愈伤组织匀浆液也可促进菌丝体早期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省大柳塔矿采煤沉陷地为试验地,自然状况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研究了丛枝菌根对沙棘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并对接菌后根际微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接菌处理植株地上和根系发育生长指标优于不接菌组。接菌后宿主植物与菌根能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根际菌丝密度远高于对照。接种丛枝菌根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了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也高于不接菌组。接种菌根对采煤沉陷地土壤具有一定的土壤改良效果,改善了土壤根际微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对当地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果树的菌根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果树的菌根种类人类发现真菌与植物根系共生的菌根现象至今已有一百年历史;并逐步证明菌根对植物起着重要的营养作用。“菌根”就是植物感染有共生真菌的根;根组织与真菌共生形成“双重有机体”。所谓“共生”是真菌依赖绿色植物供给碳素能原维持生命,而植物依赖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两者相互依存,而植物因有菌根而获得很大好处。现在已明确植物的菌根可分三类,即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内外菌根。其中以内生菌根的分布最广,与农业关系密切,有经济意义。内生菌根又分为二类:一类是由菌丝具有隔膜的真菌所形成的菌根,包括子囊菌  相似文献   

12.
菌根共生是植物与真菌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奇特的生物学现象,菌根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强植物的抗逆性。MicroRNA(miRNA)在菌根共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对菌根共生相关miRNA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深入了解菌根共生相关miRNA的功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野生连瓣兰和组培连瓣兰为试材,采用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内生真菌与连瓣兰组培苗的共生培养以及制作石蜡切片对其菌根结构进行观察等方法,研究菌根真菌对连瓣兰生长的影响,并找出适合连瓣兰生长的菌根真菌。结果表明:从保山野外采集的12株连瓣兰中分离得到的10个菌株中,有3株适合与组培苗进行共生培养,分别是丝核菌属(Rhizoctoniasp.)、毛壳菌属(Chaetomiumsp.)、镰刀菌属(Fusariumsp.),其中丝核菌效果最佳,对无菌组培苗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在无菌组培苗根部形成菌丝结。  相似文献   

14.
点柄粘盖牛肝菌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形态学鉴定,西陵地区油松林中的优势菌根食用菌为点柄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 (L. ex Fr.)O.Kuntze]。通过一个发生世代的调查观测,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变化、生物学发育规律、子实体发生与气象因子及林分因子的关系,为研究林菌共生机制及培育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AFLP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株分离自不同地理分布和生态型的中国兰属植物菌根共生丝核菌进行了AFLP分析,12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 869条带,其中1 016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比率达54.4%。AFLP分析结果采用UPGMA聚类,19株菌的相似系数在0.61~0.89之间;聚类关系显示兰花地理分布、所属种和生态类型是影响中国兰属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与兰花间专一性关系的关键性因素。地生型的春兰和云南的附生兰与其共生菌根真菌之间有着较严格的专一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丽水锥栗林下大型真菌生态调查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调查目的是在锥栗纯林地找出自然界中优势菌根菌类型,从而利用菌根菌生产菌根苗或开发利用菌根菌。在丽水市庆元县选取了三块锥栗林样地,采用罗盘仪测量法测定样地面积,样地内共采集到6种大型真菌子实体,其中2种经子实体形态学特征鉴定为鸡菌Termitomyces sp.、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Klotzsch)Cooke。对其余子实体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进行分子鉴定分别为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 Pers.、芝麻厚瓤牛肝菌Hourangia nigropunctata(W. F.Chiu)Xue T. ZhuZhu L. Yang、双型褶孔牛肝菌Phylloporus dimorphus M. A. NevesHalling、蜡蘑一未知种。经菌丝或菌索追踪确认与锥栗共生的真菌有橙黄硬皮马勃、芝麻厚瓤牛肝菌、双型褶孔牛肝菌。经统计,橙黄硬皮马勃子实体发生量最多,密度为0.0875个/m~2,是优势菌根菌;芝麻厚瓤牛肝菌和双型褶孔牛肝菌密度分别为0.0343个/m~2、0.0272个/m~2。首次在高海拔锥栗林地内发现芝麻厚瓤牛肝菌和双型褶孔牛肝菌。  相似文献   

17.
VA菌根对植物有益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芳  肖华山 《蔬菜》2006,(10):27-29
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现象。它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与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共生体。根据菌根形态学及解剖学特征的不同,菌根分为3个主要的类型,即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及内外生菌根。泡囊丛枝菌根是一种最常见的内生菌根,因其胞内菌丝体呈泡囊状和丛枝状,故称泡囊丛枝菌根(简称VA菌根或VAM)。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类型的该类真菌都形成泡囊结构,但都形成丛枝结构。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其称为丛枝菌根。VA菌根和世界上90%以上的植物种类都能形成共生体系。大量研究表明,VA菌根真菌能促进宿主对土壤中矿质元素P、N、K、Cu、…  相似文献   

18.
松茸云南松菌根苗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松茸的菌丝体接种到云南松幼苗根部,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开展松茸云南松菌根化苗木培育技术实验。实验结果:松茸与云南松能形成二叉分支状、棒状体生菌根,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根横切面有明显的菌套和哈蒂氏网结构,肯定了云南松是松茸的共生接种。而且松茸菌丝体具有促进云南松幼苗生长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菌塘的菌丝分布、形态、共生树根系分布的研究,探寻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于菌塘的关系。选择不同部位的菌塘挖掘和菌塘菌丝与子实体组织的菌丝和分离培养菌丝显微观察表明不同出菇量菌塘的菌丝分布是不同的。单生菇的菌塘约50cm,而群生菇菌塘的菌丝圈可达80cm。不同出菇量的菌塘松树根数和菌根数是不同的,单生菇的菌塘根较粗量少,菌根较少,群生菇菌塘的菌塘根较细量多,菌根多;菌根数量多。菌塘菌丝与子实体组织的菌丝和分离培养的菌丝形态差别较大。未见有锁状联合,泥土间菌丝膜片是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的菌丝态。  相似文献   

20.
外生菌根菌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生菌根菌是与植物共生的真菌,多数是以担子菌为主的高等真菌,主要与松科、壳斗科、桦木科和杨柳科等树木的营养根,在土中形成二叉状或珊瑚状的共生体。由于外生菌根菌在林木生长上的重要性,以及由它形成的子实体大部分乃是美味可口的.因此,七十年代后期国内外对外生菌根菌的研究已从实验室的描述进入到田间应用试验。如美国乔治亚州的菌根研究与开发研究所,自1977年~1980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了大规模接种菌根制剂促进苗木生长的试验。并选用分布广、生长快、广寄主的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菌种为材料,以(石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