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瓣菜浮床栽培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颍  徐文娟 《长江蔬菜》2015,(22):88-91
通过浮床静态栽植豆瓣菜,研究其对4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豆瓣菜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与水体初始浓度呈正相关.在试验初期,TN、TP、NHg-N的去除速率较快,后期去除速率逐渐减慢.其中豆瓣菜对重度富营养化水体中TN、N03--N和NH4+-N去除率最高,达90.73%、87.64%和95.54%,对极度富营养化水体中rP的去除率高达94.61%.与对照比,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使用打有孔洞的泡沫板作为栽培定植板,研究了菖蒲对3种不同浓度污水中氮、磷的净化效应.结果表明:试验进行30 d后,菖蒲对低、中、高浓度污水的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60.3%、67.9%、73.9%,对低、中、高浓度污水的铵态氮(NH4+-N)去除率分别为65.1%、68.2%、75.6%,对低、中、高浓度污水的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52.8%、60.0%、62.6%.菖蒲对高浓度污水中总氮、铵态氮和总磷的去除率最高,可用于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3.
以贵农5号刺梨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供氮条件、营养元素缺素胁迫和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刺梨植株根、茎、叶的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及其与总氮及硝态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供应的氮源为30%NO3--NH4+70%NH4+-N时,能够促进刺梨对氮素的吸收,根和叶中总氮含量最高,而NRA并不最强。单纯供应NO3--N时,根和叶中的NRA最强,但总氮含量显著低于同时供应NO3--N和NH4+-N的处理。单纯供应NO3--N和同时供应NO3--N和NH4+-N时,刺梨根和叶中NRA与总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同时供应NO3--N和NH4+-N时,刺梨对氮素的吸收并不完全受NR的支配。在缺氮、缺钼条件下,根和叶中都没有检测出NRA;在缺铁、缺硼条件下,根中的NRA很低,叶中没有检测出NRA;其他营养元素缺素胁迫对根和叶中NRA抑制程度的强弱顺序为缺Zn>缺P>缺Mg>缺Ca。根、叶、茎中的NRA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NO3--N含量则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系统,研究了湿地植物鸢尾(Iris pseudacorus)、菖蒲(Acorus calamus)、茭白(Zizania aquatic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对生活污水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硝氮(NO2--N)、生物耗氧量(BOD5)和化学耗氧量(COD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各种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净化效果基本表现为鸢尾菖蒲芦苇茭白;4种植物对BOD5、CODCr、TP和TN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对NH4+-N和NO2--N的去除效果,鸢尾、菖蒲和芦苇对BOD5、CODCr、TP、TN、NH4+-N和NO2--N去除率明显高于茭白;各种植物的总生物量为555.7~1 899.1g/m2,除了鸢尾地上地下生物量比(A/U)小于1,其它比值均大于1;4种植物地上部分N和P的浓度高于地下部分,平均N、P积累量分别为11.38g/m2和0.98g/m2,地上部分N、P平均积累量分别占61.31%和73.13%。相关性分析表明,湿地植物N、P积累量与浓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5),生物量可作为筛选适合人工湿地植物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主栽黄瓜品种"津春3号"为试材,采用盆钵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营养液中不同NO3--N与NH4+-N配比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培条件下,营养液中氮的总浓度为15mmoL/L时,随着营养液中NH4+比例的增加,幼苗长势随之变弱;全NO3--N处理的幼苗叶面积、干重及壮苗指数分别是全NH4+-N处理的1.92、2.12与3.07倍;氮形态对幼苗地上部全氮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而对幼苗地上部全磷含量影响显著,全NO3--N处理的幼苗磷含量显著高于全NH4+-N处理,为全NH4+-N处理的2倍;受NH3毒害,全NH4+-N处理的幼苗根系活力显著下降,地上部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全NO3-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中挺水植被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尚未完全揭示,以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和美人蕉(Canna indica)2种常见的挺水植被组建的潜流式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以无植被的人工湿地为对照,比较研究了人工湿地的植被对生活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化学耗氧量(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和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TN、TP、NH4-N、COD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并且以COD的去除效果最好,NH4-N、TN、TP的去除效果次之;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TN、TP、NH4-N、COD的去除作用明显高于无植被的人工湿地,二者的去除率随人工湿地时期变化其总趋势保持一致,均在人工湿地的稳定期最高,稳定期以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对TN、NH4-N、COD的去除率随人工湿地时期的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对TP的去除率随时期的变化呈先平稳后下降趋势;综合比较,人工湿地的挺水植被能有效促进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但是不同植物之间去除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美人蕉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黄花鸢尾,二者对TN、TP、NH4-N、COD去除贡献率分别为40.37%、39.08%、42.75%、41.93%和26.06%、30.56%、30.38%、31.86%。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其不同配比对营养液培生菜生长与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氮素及其配比可显著影响生菜生长和硝酸盐含量,在营养液中,添加适当比例铵态氮可使硝酸盐的含量降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比使用单一硝态氮要好。试验中NH4^+-N:NO3^+-N为30:70、50:50效果要优于其他处理。适当的NH4^+-N和NO3^--N比例,有可能使pH值的变化减小,有利于无土栽培蔬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生蔬菜品种对水质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菱角、浅水藕、芡等水生蔬菜对微山湖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水生蔬菜均可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3-N)和化学耗氧量(COD)含量,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从对池塘水质净化效果来看,对TN去除效果表现为菱角浅水藕芡;对TP、NH_3-N去除效果表现为浅水藕芡菱角;对COD去除效果表现为芡菱角浅水藕。  相似文献   

9.
以抗热性较弱的黄瓜品种新泰密刺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营养液栽培法,探讨外源脯氨酸(Pro)预处理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硝态氮(NO3- -N)含量、铵态氮(NH4+ -N)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5种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NO3∶NH4+=100∶07、5∶255、0∶502、5∶75、0∶100)对黄芩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2处理(NO3-∶NH4+=75∶25)的发芽率和株高最高,同时该处理的SOD、POD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也最强,表明M2(NO3-∶NH4+=75∶25)处理的硝态氮和铵态氮比例是黄芩生长的最佳氮元素配比。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不同形态及配比的氮肥对铁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根际生态因子的影响, 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以铵态氮(NH4 +-N)、硝态氮(NO3 --N)和酰胺态氮[CO(NH2)2] 为氮源,研究氮肥形态及配比对实生苗生长和根际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含量、微生物数量及多种酶活 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施等比例NH4 +-N 和NO3 --N 的实生苗株高、基径、植株的鲜质量及地上部和根 系的鲜质量都最大(P < 0.05),分别为58.03 cm、18.21 mm、238.19 g、147.68 g 和90.51 g,根际土壤中 有机酸总量和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为16.72 μg · g-1 FW、 592.00 × 105 CFU · g-1、34.33 × 104 CFU · g-1、19.33 × 105 CFU · g-1 和0.1738;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最强(P < 0.05),分别为9.54、0.24、3.60、61.98 和8.03 mg · g-1。 单一施CO(NH2)2、NO3 --N、NH4 +-N 会降低根际土壤中有机酸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 混施NH4 +-N 和NO3 --N 的情况下增加NO3 --N 比例会明显降低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根际土壤中细菌、真 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与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 关;细菌数量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有机酸总量与脲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 原酶、蔗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数量及有机酸总量与过氧化 氢酶呈极显著负相关。混施等比例的NH4 +-N 和NO3 --N 能够改善铁核桃根际生态环境,促进实生苗的生 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形态及配比氮肥(NH4+-N、NO3--N)对番茄幼苗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以盆栽番茄幼苗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浓度配比的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测定番茄幼苗根系的鲜重、干重、根粗、根长、根数、比根长及根冠比.结果显示,在75%铵态氮+25%硝态氮的氮肥比例下,番茄幼苗根系生物量最大;空白对照的根冠比值最大;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形态配比对菠菜硝酸盐、草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形态对菠菜硝酸盐、草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O3-N/NH4 比例为100/0时菠菜的生物量最大,而随着NH4 比例的增加,菠菜的生物量呈递减趋势,根冠比则在升高.菠菜可食部位的硝酸盐、草酸含量随铵态氮比例的增加逐渐减少,在完全供铵时含量最少.NO3-N/NH4 比为25/75时Vc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NO3--N,NH4+-N和钙素对水培疏叶蹄盖蕨Athyrium dissitifolium植株营养生长指标、根系活力等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O3--N和NH4+-N同时存在的条件下,疏叶蹄盖蕨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单一的NO3--N或NH4+-N处理;在单独处理的条件下,NO3--N相对NH4+-N而言,更利于疏叶蹄盖蕨植株的生长;钙素营养充足的环境相对缺钙环境,更利于疏叶蹄盖蕨生根数量的增加和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5.
1施肥不当导致污染1.1氮肥污染氮肥在化肥施用中占70%以上,作物吸收氮素肥料主要是硝态氮(NO3-)和铵态氮(NH4 ),铵态氮被吸收后可直接参与植株蛋白质的合成,而如果植物体内硝态氮含量过多,会使硝酸盐含量迅速增加,植株无法将其同化吸收,进而累积在蔬菜中。人若食用了含大量硝酸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0∶100、10∶90、25∶75、75∶25、100∶0共5个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比的营养液,对百合进行砂培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百合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以硝态氮为主的营养液有利于百合的生长发育,可显著提高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以及植株地上部、根部的含N量。其中NH4+-N∶NO3-N=25∶75(N3)处理百合株高、花直径、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根部N含量积累均达最大值,3个以上花蕾所占比例高,花期最长,说明N3处理的营养液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和花器官形成。  相似文献   

17.
高温闷棚下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温闷棚下,不同填充物和不同灌溉量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有机肥或石灰氮相比,有机肥和石灰氮复合添加能明显提高土壤的pH值;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EC值;增加土壤湿度能明显降低土壤的EC值;高温闷棚下单施有机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单施石灰氮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单施有机肥可导致土壤NO3--N含量明显增加,而单施石灰氮却导致土壤NO3--N含量明显降低,有机肥和石灰氮复合添加能明显促进NH4+-N含量增加,增加土壤湿度使土壤NH4+-N含量增加、NO3--N含量减少;单施有机肥或石灰氮均可增加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两者配施情况下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幅度更大,土壤湿度越大速效磷的含量越高,土壤湿度过大则会降低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南昌清丰山溪、总干渠、莲塘河断面水质良好,县界断面存在少量氨氮、总磷超标。南昌城南降水年均pH值为5.08,酸雨概率为83%。在降水化学分析中,阴离子浓度最高的是硫酸根离子,其次为硝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阳离子中钙离子浓度最高。地表水除莲塘河、澄碧湖、鄱阳湖断面水质表现为“轻度污染”,其它河流水质均为“良”及以上。建议进一步抓好国家级小蓝工业园污染排放控制,特别是硫离子等排放,降低大气污染、酸雨等对农用水体的沉降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高感“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品系03B9大白菜为试材,调查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其发病的影响;并选择高抗品系C24、P8-1和高感品系03B9、P8-2为试材,在总氮素浓度为25 mmol · L-1,NO3- -N︰NH4+ -N分别为3︰7、5︰5和7︰3的水培条件下,研究氮代谢和抗氧化系统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铵态氮促进芝麻状斑点病发生的作用高于硝态氮和酰胺态氮。随铵态氮比例的增大,感病品系03B9和P8-2较抗病品系病斑数显著增多,叶柄中PPO活性和铵态氮、MDA含量及电导率升高,NR活性和多酚含量降低;抗病品系C24和P8-1叶柄中GDH活性和多酚含量升高,PPO活性、MDA含量及电导率变化不明显。推测营养液中铵态氮的比例增加,影响感病品系氮素代谢中有关酶类的活性,使体内铵态氮过量积累,导致细胞膜系统受到伤害,使液泡内的酚类物质与细胞质中的多酚氧化酶接触,引起褐变,在叶柄表面表现出芝麻斑点症状。  相似文献   

20.
NH_4/ NO_3及温度对结球生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菜类蔬菜均有累积硝酸盐的特性。吸收到植物体内的一部分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成为有害物质。为此,笔者进行了为期5年降低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含量的试验。材料采用7个结球生菜品种,分别在不同季节利用营养液膜栽培法(NFT)种植。营养液中的氮素一硝态氮100%,或硝态氮80%、铵态氮20%,以10mmol/L为基准。结果,氮素全为NO3(硝态氮)时,结球生菜中硝酸盐的含量较高,若把氮素中NO3(硝态氮)的20%转换成NH4(铵态氮),硝酸盐的含量就较低。采收前 2~3周再把NH4(铵态氮)的比例增加到50%或80%,结果叶球鲜重没有减少,而叶的硝酸盐含量有所下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